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238页

第1238页


        于是乎,欧洲诸强抓紧了最后的机会加入了同盟国。
        说好听点叫做并肩作战,维护国际贸易秩序不受干扰的运行,说难听点就是聚众趁火打劫,正是这样的行为让他们得到了丰厚回报。
        米国经济如此之强大,令其成为众矢之的。
        偏偏米国的军事力量相对弱小,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海军被大洋帝国打的全军覆没,生活不能自理,这还有啥好犹豫的?
        世界各国列强在打劫米国一事上,意见空前的统一起来。
        在欧洲
        “米国威胁论”一直很有市场,远比“黄祸论”更加直接,从欧洲各强国的角度出发,巴不得米国实力遭受重创。
        而在干倒了米国之后,大洋帝国在英法德等列强心目中的威胁等级又上升了一等,处于主要打击和限制的目标。
        对英国而言,其威胁性仅次于德国和奥匈帝国,居于第2位,排位还在米国之前。
        对德国而言,其威胁性仅次于英、法、俄等协约国。居于第2位。以后再想做什么可就难了。
        今后若是遇到什么能够打击大洋帝国实力的机会,想必这些欧洲列强不会放过。
        就像打劫今天米国一样,高高兴兴的组团来上一波,将大洋帝国兴旺发展的势头打断,然后再狠狠踩上一脚。
        这无关乎国与国之间的友谊,纯粹是利益使然。以英国为首的当今世界各国列强,奉行的依然是北欧海盗弱肉强食的行事法则,相信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第960章国民收入水平
        1910年末盘点
        相比较10年前,大洋帝国人均产值从105美元水平,一路高歌猛进迅猛增长到234.4美元,这代表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让广大社会民众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就,实现了社会整体富裕。
        在工业化深入的基础上
        大洋帝国涌现了一大批中产阶层,人数高达1760余万,占据人口总数的1/4弱一些,尤其以帝国本土为主,这部分真实分享社会进步的富裕中产阶层,是帝国稳定的基石,也是凝聚力的所在。
        横向对比来看
        德国人均产值约312美元,美国人均产值约307美元,英国人均产值约226美元,法国人均产值约197美元,沙俄人均产值约69美元。
        这个角度来看,大洋帝国的工业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人均产值也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已经超过了英国的平均水平,仅次于美德两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已。
        这其中澳洲本土的工业化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人均产值356美元,单独拿出来完全可以排在世界首位。
        但问题是帝国疆域极其广袤,不但拥有基本上踏入工业化的香格里拉,婆罗洲,索马里和北方联邦(暂未纳入帝国疆域,暂未统计),还拥有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莫桑比克地区和吕宋群岛。
        1898年占有吕宋群岛之后,附带着900多万年均十五六美元的穷人,这几乎占到当时帝国人口的1/4,一下子就把人均水平拉低了,那时候的人均国民产值只有90~92美元之间。。
        12年过去了,吕宋群岛的人口至今没有恢复到鼎盛时期,  岛上人口如今有730余万,  其中86.5%都是华裔,在实现人口结构巨大变化的同时,  背靠大洋帝国雄厚的国力和大笔的资金投入,经济依然实现腾飞。
        吕宋群岛实现经济腾飞依靠的是四大经济作物,天然橡胶,烟草,  油菜和蔗糖,  此外还有广泛的轻工业,比如建立在海洋捕捞业上的水产加工业,建立在丰富水果资源上的水果罐头产业,以及飞速发展的造船业和由此兴盛的附属产业,  比如以剑麻和棕树为主的制绳业,  大大小小的帆布厂,锚链厂,油漆厂,钢铁制品厂等等。
        发展出以马尼拉,  奎松,  八打雁,中海,望加锡等一系列重要城市,由于吕宋群岛属于皇室直属领地,  不但内务府历年以来投入了大笔资金建设,  分封在此地的皇室八大公爵也不惜代价投入,经济发展自然是日新月异,  每年都有不同的新面貌。
        到了1910年,  ,吕宋群岛人均收入从1898年的年均十五六美元腾空而起,达到了年均93.67美元水平,  这是一个质的改变。
        意味着吕宋群岛在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半只脚已经踩在工业化的门槛上,  当真可喜可贺。
        另一处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莫桑比克,  在1900年时人均国民产值55美元左右,  到了1910年增长大133美元水平,应该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之所以表现没有吕宋群岛那么耀眼,  是因为该地区总人口逾千万,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非洲地区,  工农业产品除了满足自己自足需求之外,  周边市场较小,  发展潜力不大,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莫桑比克经济表现。
        莫桑比克地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棉布,干果和农产品,尤其是大力发展的棉纺织业,占据整个莫桑比克工业产值的接近一半,生产的优质棉布畅销亚洲,非洲和帝国本土,  棉花田已经达到30万英亩,年产皮棉数十万吨。
        第2次英布战争之后
        从南非开普敦经过约翰内斯堡一路向北抵达首尔的铁路开通,  将南非与莫桑比克紧密联系在一起,互为经济发展纵深,不但极大的扩张了内部市场,  而且带来了旺盛的工业需求。
        七曲市生产的各种优质工业品,通过航运送抵首尔市之后,在这里改为铁路运输可以一直送到南非腹地,  提供了更多市场需求。
        从191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建热潮中,莫桑比克是重点发展地区之一,将要建设数以万公里的铁路,公路,数千座桥梁,并且结合该地区极为丰富的水电资源,建设以超大型水库为龙头工程的数十座水电站,为工业发展和城市提供充沛电力。
        要想富,先修路。
        莫桑比克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当之完善,不但有纵贯东西的中央大道,赞比西大道,还有纵贯南北的马拉维大道等动辄上千公里的大型骨干道路,而且桥梁,铁道密布,码头众多,各项基础设施在整个非洲首屈一指。
        但是这样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只能在非洲称王称霸,放到欧洲和大洋洲国本土就不算什么了,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在德国或者澳洲本土,发达的公路密如蛛网连通每一个城镇,每一个村庄,每一个牧场,仅昆士兰州一地,各种等级的公路就高达12.3万公里,铁路6700余公里,各种桥梁7700条座,地铁线路430公里,大大小小的火力发电厂60余座。
        所以,莫桑比克地区是新一轮基础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
        该地区规划中的铁路建设项目达十余个,路线总长度达5430余公里,所耗费的钢筋,水泥及其他建材是个庞大的数字,必将强势拉动整体经济规模更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以来
        隔着莫桑比克海峡的马达加斯加地区也陆续启动移民计划,该地区移民人口已达37万余人,土著人口剧减到23万以下,而且这些人口90%以上年龄都超过40岁,40岁以下断代严重。
        在平均年龄只有38岁左右马达加斯加,用不了几年时间,当地土著人口就将呈现剧烈俯冲的曲线。
        该地区大量流失育龄期妇女,预示着没有未来。
        影响大洋帝国平均收入水准的主要就是莫桑比克和吕宋群岛这两大地区,莫桑比克人口超过1140万,吕宋群岛人口730余万,这两地加起来就是1870多万人口,年人均收入在93~133美元之间。
        比较而言
        距离本土较近的婆罗洲和香格里拉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帝国扶持力度大,以石油大化工,锦鲤矿务局,清水河流域开发和金水河流域开发为主的大型项目一个接一个,上述地区先后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发展成果相当吸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