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304页

第1304页


        没人能够预料到这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五年之久,摧毁了欧洲四大帝国,最困难,最残酷的时刻还远没有到来。
        外交领域旳纷纷扰扰暂且不谈,政策既然推出了,必然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至多浪费些口水扯皮罢了。
        作为欧洲战争最大的物资供应国,世界排名第一的经济和工业强国,大洋帝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生产海量物资供应欧洲战争,从协约国和同盟国两方面赚钱,小日子别提过的有多舒坦。
        在澳洲
        新的一年平安喜乐的到来,各座城市里张灯结彩,鞭炮声日夜不停的响彻天地,所有人都用一颗祈福的心迎来繁荣昌盛的新一年,华人喜气洋洋的拱手抱拳,互致“新年发大财”。
        这不是虚无缥缈的祝福,而是确确实实就发生在身边的真事儿。
        在过去的一年中
        因为欧洲战争的爆发,原本滞销的农产品和工业品瞬间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来自欧洲的采购商挥舞着钞票,不问价钱的横扫一切能看见的商品,胃口着实惊人。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这一情况非但没有收敛,而且变得愈演愈烈起来。
        很多先知先觉的聪明商人有意识的开始囤积货物,因此上演了许多财富神话。
        甲商人囤积了一仓库的铁丝网,总量约有两千三百余吨,意大利人来了开出一倍的价格,他犹豫了下没卖,仅仅是好吃好喝的招待对方。
        第二天就来了英国商人直接开价两倍,这把甲商人高兴的手舞足蹈,当即答应下来。
        正准备率领客人前去酒店摆酒庆贺时,法国商人来了,直接在英国商人价格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让甲商人赚的盆满钵满。
        这些欧洲采购商几乎什么都要,
        陈年的小麦……大手一挥全包了,装船。
        一仓库的滞销农具,要……全包了,装船。
        堆积如山的羊毛,大手一挥给我加工成羊毛大衣,价格给的高高的,装船。
        收音机……装船,自行车……装船,日用产品……装船,各种钢铁产品,那更要装船,全都拉走。
        他们就像蝗虫一样扫遍城镇,乡村,将无以计数的物资装船发运前往欧洲,不但需要量巨大,而且还要得急,全部都是现款结算。
        在这种情况下
        帝国内的暴富神话简直数不胜数,很多经营艰难的小企业起死回生,农牧场主腰包里赚进大把钞票,乐的合不拢嘴。
        在强烈需求的带动下,帝国内部的物价也出现了大幅的攀升。
        粮食和肉蛋禽奶等主要农业产品普遍涨价,少的涨幅3~4成多的涨幅已经翻了一倍,连带着工业产品也有多少不一的涨价,但是居民收入涨得更快,工厂企业主都是翻了倍的开出高薪招人。
        大家总算看出来了,这是个年头,只要手上有物资就能赚大钱,发大财。
        从欧洲返回的货轮带回大量的白人移民,有钱人就乘坐豪华游轮,普通人只能挤挤货轮的船舱,这些都是逃避战争的普通人。
        这些人中,尤其以法国人最多,女性占了八成以上。
        西线战争主要就在法国领土内爆发,这造成了法国大量的难民涌入西南部城市和港口,适龄男性是不允许离开法国本土的,绝大多数会被征招入伍,只有逃避战火的女性才会允许离开,坐上远洋货轮前往万里迢迢之外的澳洲。
        据说,那里是美丽的世外桃源。
        在法国的沿海港口,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
        很多为了逃避战火前往澳洲的年轻情侣,在码头被法国军警无情的拆散,男人被强征入伍,女人则痛哭流涕的滩坐在地上,无人问津。
        这种戏码无数次的上演,甚至很多男人乔装打扮成女人,试图蒙混过关,踏上前往澳洲的货轮。
        当他们被军警认出来,并粗暴的扯出队伍时,很多人已经崩溃的吓尿了。
        对他们而言
        只要能够踏上货轮就意味着人生新的开始,生命的延续,爱情的延续,未来的延续。
        而不是躲在肮脏潮湿的西线战壕中,等待末日和生命终点的降临。
        能够获准离开法国的男人,必须是年满55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是不满13岁的男孩,其他任何雄性动物都不允许离开法国港口。
        为了这场战争,法国政府真是拼了。
        这种情况在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希腊,塞尔维亚和英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除了德国和奥匈帝国之外,其他主要参战国对男性移民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适当的放宽。但是从18岁到35岁范围内的年轻男性肯定是不允许离开的,他们都是服兵役的主力军。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欧洲白人会选择大洋帝国,而不是米国?
        原因很简单
        如今的海运价格相当高,大量前往欧洲的远洋货轮单趟运输能够获得满意的利润,返程时搭载乘客就是额外赚的,而且政府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所以票价低廉。
        没有钱买票的签一纸协议,承诺抵达大洋帝国之后赚钱还款就完事儿了。
        前往大洋帝国的海运路途更远。但价格却比跨大西洋的邮轮便宜三分之二以上。
        货轮公司还真不怕这些人赖账,因为大洋帝国的护照制度非常完善,一旦被打入征信黑名单,那个下场可就不妙了。
        贷不了款,买不了房,置不了业,不允许开办公司,企业或店铺,不允许乘坐火车,乘坐轮船就更别想了,到哪块都会遭遇鄙夷的眼光,被认为是一个不可信任的人。
        这种痛苦,非亲身体会不能够知道厉害。
        经营跨大西洋移民业务的邮轮公司,本身是要赚钱的企业,所以票价不菲,抵达米国之后还要每个人缴纳30美元入境税,这笔钱属于海关收的,收入用于战争赔偿账户。
        仅此一项,就堵住了超过六成前往北美的欧洲移民群体。
        愿意移民寻找新发展机会的大多是欧洲中下层民众,经济条件原本就很拮据,以一家四口计算,进入进税就需要缴纳120美元,再加上邮轮最便宜的底仓通铺票价63美元起,跨越大西洋的路途费用就需要负担372美元,绝大部分家庭付不起这笔开支。
        而前往大洋帝国就简单多了,男女老少不论,十金洋一位,没钱还可以赊账,这对跨大西洋邮轮公司而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
        以大洋帝国如今上亿人口的体量,输入数百万白人人口,压根也不可能改变整体人口结构,这是充满人性化的人道主义举措,而且有助于推动多元文化和新科技发展,对缓解国内尖锐的男女比例矛盾问题有正面作用。
        女人嘛,总归是要嫁人的。
        三月初
        从中美洲巴拿马传来好消息。经过当地政府举行的全民公决,获得92..21%的选民赞同,巴拿马人一致决定加入大洋帝国,从此成为巴拿马州。
        需要指出的是,参与投票的还有运河区的二十多万华裔居民,而此时巴拿马拥有投票权的成年男性只有不到5.5万人,当地土著人口全加起来也只有16.7万。绝大部分都居住在巴拿马城。
        投票结果出来以后,帝国庞大的行政机器开始有序地转动,对巴拿马进行彻底整合。
        那些在全民公决中投票反对的土著男人,浑然不知道已经被盯上了。
        在一个月后就先后接到了入伍通知书,组成了一支总人数达到2.23万人的巴拿马义勇师,随后在六月份被投入了欧洲战场,作为中美洲的民间自发武装力量,支援英,法等国正义的战争。
        在此后的战争中,巴拿马先后又拼凑了一万多人投入欧洲战场,这包括监狱里的黑帮头目和腐败官员,结果在残酷的欧洲战争中连水花都没有翻起来,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五十多年后
        在巴拿马中心公园竖起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汉语写着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反抗德意奥同盟非正义的战争而牺牲的巴拿马民兵武装,称赞他们是一群值得永远铭记的无畏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