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476页

第1476页


        “请父皇明鉴,海军事业终究是个人爱好,而祖宗社稷大于天,儿臣尚能分得清轻重。唯盼父皇龙体安康,是帝国之幸也,亦皇室之幸也。”
        “嗯,皇儿有心了。”李福寿微微颌首说道。
        他今年60有6,翻过年就是67了,身系皇室社稷安危,所以向来注意身体健康,如今已是半退休状态。
        现在的精力已经远不及年轻时,那时候一天伏案工作十几个小时,事无巨细,用过晚餐以后还要工作一段时间,第2天依然精力充沛。
        现在不行了
        有时候坐在那里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精力明显衰退,不服老不行啊!
        皇储李思元是李福寿23岁那年出生的,今年也43岁了,皇长孙李仲麒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一子一女。
        得益于李福寿强大的能力,帝国皇室人丁旺盛,与帝国高等贵族和欧洲王室联姻频繁,这些琐事李福寿都顾不过来。
        虽然是半退休状态,但是帝国还要靠着李福寿去掌舵,从战略层面掌控这艘大船驶向光明未来。
        今后10年
        李福寿给政府制定的政策就是一动不如一静,立足发展民生经济,推行国文正音汉语教育,促进民族融合,避免与世界列强爆发国家间战争。
        至于小的地区冲突,比如利比亚部落叛乱,直接派遣军队平息就好。
        霸权国家就要有霸权国家的王霸之气,北美局势大洋帝国和英国两家就定了,基本上按照大洋帝国的思路,照顾到英方利益来确定,美日两国只能服从,而无权提出任何异议,提了也白提。
        扶桑国也是相当伶俐,把身段放得很柔软,无条件执行《佛罗里达合约》,看起来就像一条摇尾乞怜的大金毛,温顺而无害。
        这赢得了大洋帝国军方和政界的相当大好感,对扶桑人多少都有些亏欠心理。
        但米国人不这么认为;
        扶桑这块狗皮膏药谁贴谁知道,那是相当的凶残,简直是是噩梦一般的回忆。
        每一次战争都会撕裂旧伤口,米国人的地盘是越打越小,距离强大的梦想是越来越远,最终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李福寿对皇储李思元多次言道;
        倭奴之辈为畏威而不怀德,素来狼子野心,在日俄战争和美日战争中都展现出残忍果决的一面,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要严禁向其转让海军和空军科技成就,严禁出口化学、光学、电子、冶金和成套设备和科技成果,通过倾销工业品冲击其国内市场,限制并遏制其工业化进程。
        在李福寿的眼中,扶桑作用类似于夜壶,不用的时候丢弃一边不管不问。
        但不可否认的是,扶桑国的恭顺还是迷惑了很多人,甚至军方的很多将领毫不掩饰对扶桑人的好感,私纳扶桑美女做小妾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细节问题,李福寿就鞭长莫及了。
        他总不能满大街的宣扬扶桑人狼心狗肺,需要时刻警惕狼子野心,那成什么话?
        有些事儿
        在两国高层间是哑巴吃饺子,你有数我也有数,但谁都不说出来,维持着表面的虚假友谊。
        扶桑人不知道大洋帝国是一座压制在身上的大山吗?
        在去年达成的《六国海军协议》中,共有英、洋、法、日、意、德六国签署了限制海军竞赛的条约,具体为1:1:0.3:0.3:0.2:0.1
        也就是说
        英国和大洋帝国可以保持140万吨皇家海军主战舰艇吨位(指3000吨以上排水量),系数为1。
        法国和日方系数为0.3,即海军保有不超过42万吨主战舰艇吨位。
        意大利系数为0.2,即海军保有不超过28万吨主战舰艇吨位。
        德国系数为0.1,即其海军保有不超过14万吨主战舰艇吨位。
        米国已经废了,只能维持基本的海岸警卫队力量,连海军都裁撤了,其海域安全由英国皇家海军保障。
        反正一个米国一个加拿大,都属于大不列颠核心利益范围,一个娃是带,两个娃也是带,增加不了太大的负担。
        大洋帝国则是保证密歇根共和国,弗吉尼亚共和国,加利福利亚共和国的海上安全,这三个国家都是太平洋安全联盟的核心成员国。
        而佛罗里达共和国与南方联邦共和国则游走于英国和大洋帝国之间,反正小国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有的强调独立主权,有的更偏向于抱大腿,其行为难以诟病。


第1153章礼物
        《六国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的签订,从根本上限制了日军发展海上力量的企图,锁死了海军发展上限,使其不具备挑战大洋帝国和英国海上力量的能力。
        这是一份符合大洋帝国和英国战略利益的军备限制条约,但却是建立在损害其他国家基础上。
        尤其是日方,这份六国军备限制条约的签订,对其发展海上力量的勃勃野心不亚于一次重创。
        世界大战后
        大英帝国积累100多年的财富损耗殆尽,    其从原本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原本拥有40多亿英镑净债权,战后反而背上了37.6亿英镑的债务。其中八成以上是以金洋计价的国际贷款。
        这迫使伦敦不得不紧缩开支,大力削减军队以及驻外的军事存在,减少政府开支,加强对殖民地的压榨,    压缩并退役相当部分海军舰艇,以节省资金。
        英国财政情况困难,法国、意大利也好不上多少,    面临着差不多的财政困难情况,都有着消减海军舰队规模的强烈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
        欧洲各国不具备与大洋帝国开展军备竞赛的基本实力,那么达成一项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六国海军军备控制条约》,避免爆发新一轮海军军备竞赛,尽量维持当前世界的力量格局,就成为欧洲各国的普遍需求;
        大洋帝国本身也没有侵略欧洲的战略企图,更没有必要维持绝对的海上军事霸权。  
  若那样的话  
  势必将激起全欧洲的敌意,将大人帝国与欧洲各国辛苦经营数10年的政治互信毁于一旦,走上世界独夫的不归道路,智者所不为。  
  世界独夫是什么样下场,看看德三帝国的结局就知道了。  
  这样一来,世界主要列强国家达成《六国海上军备控制条约》就具备了充足的政治基础,    条约应运而生。  
  这里唯一巨大的变动,    就是关于扶桑国海军系数的确定。  
  在原本历史时空  
  米国和英国的主力舰吨位相同,都是52.5万吨。扶桑31.5万吨,法兰西和意大利17.5万吨。  
  原条约规定  
  各签约国不得建造、获取、或为本条约其它签约国建造超过35000吨(35560    公吨)的主力舰。  
  各签约国的主力舰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406毫米)。  
  若米国和英国的系数为1,    扶桑国系数则为0.6,法兰西和意大利则为0.32,    各国均不得突破上限。  
  但这份军控限制条约中,没有包括巡洋舰和驱逐舰控制吨位,也没有限制1万吨以下航空母舰的建造,给扶桑国投机取巧留下了漏洞。  
  扶桑国因此大量建造排水量9800余吨的航空母舰(不足万吨,不在军控条约限制之内),大量建造重巡洋舰和大型驱逐舰,钻军备限制条约的空子。  
  而如今  
  新的《六国海军军备控制条约》中,对大洋帝国和英国舰艇总吨位可以保持在140万吨(包含所有3000吨级以上重巡洋舰和驱逐舰),极大的提高了舰队规模上限,令很多新建造的主力战列舰不必要拆毁,适当削减即可。  
  若有必要的话,英国和大洋帝国随时可以封存舰艇,以节省海军舰队高昂的维持费用,但海军实力依然在线。  
  可以说,这是对英国与大洋帝国当前海上霸权极度的宽容,是新时代下强权的产物。  
  这份军控条约一天不废止,英国和大洋帝国的海上霸权就无人可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