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开局就杀了曹操 > 第六三四章 鸡肋少年杨修

第六三四章 鸡肋少年杨修


        蔡邕坐在自己的办公房间之中,桌案上摆放着一些公文。
        不过此时的蔡邕,并没有去看那些文书。
        他手中正捧着一本书在这里看。
        这书,正是刘成所弄出来的课本。
        这些东西,对于蔡邕而言,自然是浅显无比,但是他却看得津津有味。
        一边看,一边不由的暗暗点头,觉得克德所编撰的这些课本非常好,浅显易懂,中间又不失圣人的微言大义。
        可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用这样的课本来教授的学生,能够大大的降低开蒙的难度,让更多的人接受开蒙。
        更多的人,可以读书识字。
        能够令得文教大兴。
        这是一件大好事。
        一旦做好,功在千秋。
        好多人都在猜测,自己女婿,成为汉王之后,会不会立刻就带着兵马,准备再次作战,用战功这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结果自己女婿并没有穷兵黩武,而是直接开始兴文教!
        这可真好!
        虽然自己好女婿,所弄得这些课本,有些不一般了,与一般人认知所不一样,  所教授的内容也不同,  但这无伤大雅。
        学问到了后来,将会殊途同归……
        正这样面露笑容,津津有味的看着,有文吏过来报告,  说是外面来了一群读书人,  说是求见中书令。
        公文已经处理的差不多,这几本书也看的差不多了,  蔡邕想了想,  就起身朝着外面而去,想要看看这些人准备做些什么……
        “见过蔡司徒!
        见过蔡司徒!”
        见到蔡邕之后,  那些前来的人,  纷纷与蔡邕见礼。
        蔡邕对他们还礼,笑着道:“好叫诸位得知,如今我已经不是司徒,而是中书令,  诸位今后可莫要称呼错了。”
        “见过中书令!”
        这些人无奈,  只得重新与蔡邕见礼。
        蔡邕笑着还礼。
        “诸位此时前来寻我,  所为何事?”
        蔡邕望着这些人,  开口笑着说道。
        有人上前一步道:“乃是听闻汉王准备大兴教育,  有些愚见,  想要与蔡司……中书令说一说……”
        蔡邕闻言,  面上笑容变得强盛了几分。
        “你们也知道了汉王大兴教育的事?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你们这是准备前来为之出上一份力的?
        真好,  真好。”
        听到蔡邕所说的话,  这些人瞬间就愣了愣,想了好久的话,  一时间竟然有些不太好开口了。
        “确实是准备出上一份力的,汉王准备大兴文教,  乃是大好事……”
        这人顺着蔡邕的话说道。
        “就是……我等之前的时候,有幸看到了汉王殿下,  准备使用的教材,心中一时间有些震动,  觉得……这似乎有些不妥。”
        “奥,  哪里不妥了?”
        蔡邕脸上依旧带着笑容。
        “既是教育,那自当以圣人之言,以儒家经典,进行教书育人。
        可汉王殿下所准备的教材,  却不见儒家经典。
        三字经,弟子规这些,  倒还好说,  虽不是儒家经典,但也比较符合的儒家经意。
        就是这……寓言故事,还有那自然一书,与那算术……
        实在是有些不妥……
        而且,我等还听闻汉王殿下,准备让女子入学,这等事情,  过于有违纲常。
        女子何须读书,  有什么用处?
        但不如省下一些钱财,用在其余关紧的地方……
        中书令您为当朝大儒,  又为汉王之泰山,您一定要劝劝汉王殿下。
        教育不是这样兴的……”
        有了这人开口之后,其余的人也都开始开口说话。
        你一言我一语。
        他们觉得,  这事情十有八九能成。
        毕竟眼前的这位,乃是中书令,又是大儒。
        本身就会对教育的事情感兴趣。
        见到那刘成不用经典教授学生,心中必然不快……
        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等人想错了。
        “诸位,我的看法与诸位完全不同。
        我觉得汉王所准备推行的课本,极为不错。
        三字经,弟子规,通俗易懂,读之朗朗上口,虽不是儒家经典,却句句不离教义,  处处都是圣人的微言大义……
        寓言故事一书,通过一些小故事,教人道理,  虽然简单,却引人入胜,让人发醒。
        算术一书,  极为巧妙,我亦在学习,有所涉猎,皇叔数字的称呼,便是我率先提出来的。
        皇叔数字,简便易书写,里面有许多精巧的算法,引入算术之中,能够极大的促进算术的发展……”
        蔡邕脸上带着一些笑容的出声说道。
        说出来的话,令的那些满怀希望与信心而来的人,心中不由的一沉,满是意想不到。
        蔡邕为天下名儒,对这种离经叛道,不以儒家经典,来教授学生的事情,绝对会分外反对才是。
        这怎么现在,却变成了这个样子?
        “可……可这终究是难登大雅之堂,会误人子弟的!
        学问,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不可儿戏。
        教授学问,需要用经典才可以,才能够正心,正身……”
        有人不想放弃,出声与蔡邕辩论,企图将蔡邕说服。
        蔡邕看了他一眼,敛去笑容道:“事情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
        学问也是一样,需先易后难,一步步的来。
        你我都是读书识字之人,谁都经历过开蒙,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
        也知道我方所说之话对不对。
        经典之中所记载的种种道理之类的东西,当时开蒙之时,有几人理解?
        纵然是有先生进行讲解也一样是懵懵懂懂,真正明白,也是随着年岁逐渐长大之后,才逐渐明悟的。
        既然如此,为何就不能将之进行一些改动,添加一些新的东西进去?
        为何还要因循守旧?
        为何就不能将之变得简单,降低开蒙的难度,增加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做到寓教于乐?
        汉王准备推行的教学,以及所准给的教材这些东西,我都是支持的。
        这是一天大的好事!
        将会令的文教大兴!
        我也将会大力支持。
        非是支持汉王,而是为文教兴盛而尽一份力。”
        蔡邕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张纸,将之展开,让众人观看。
        众人去看,发现这是蔡邕以个人名义写的公开信。
        对这件事情大为盛赞,并号召天下有学问,有理想抱负之人,前来关中这里,为大汉,为文教大兴出一份力。
        共襄盛事!
        “诸位,你等都是读书人,也是我大汉之人,如今面对这等盛世,也需要出上一份力才可以……”
        蔡邕望着这些显得失魂落魄的人,开口如此说道。
        一时间,这里显得有些安静。
        蔡邕回到了自己办公房间之中,回想着方才所发生的事情,忍不住的摇头笑笑。
        “一群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愚蠢之人……”
        他出声说道,然后便不再理会这些,接着开始看自己的公文了……
        那群人从蔡邕这里离开了,显得很是慌乱,心中沉重。
        原本,他们只以为来到这里之后,将会一切顺利,蔡邕绝对会同意他们所说的事情。
        结果来到这里之后,直接就被蔡邕的一通操作给打懵了。
        不仅仅没有同意,反而还反手对招揽他们,想要将他们给弄到这个事情之中出力……
        “不同意也没有关系,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会自发的来抵抗这事情。
        没有足够的先生,更没有足够的书本,这还是一个极为烧钱的事情。
        我们就算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坐在这里静静的看着,不去参与进去教书育人,这刘成就必然做不成!”
        有人出声这样说道。
        准备不抵抗也不合作。
        就这样静静看着刘成起高楼,看着他楼塌了。
        抵抗,是真的不敢太抵抗的,在他们也都怕惹恼了这刘皇,被刘成将他们给派兵抓起来砍了,抄家。
        用他们的家底,去建设学校,教授那些百姓家子弟学问。
        这事情,想想就亏……
        当然,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还有其余人进行动。
        有人来到杨彪这里,请杨彪在这事情上说上一些话。
        杨彪将之满口答应下来,但接下来并没有任何的动作。
        直接就将这个事情,给丢到了一边。
        此时的杨彪,心里面比较慌,根本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事情。
        或者说是,已经不想做任何有违刘成意思的事情了。
        杨彪这个四世三公弘农杨家的人,和同为四世三公家的汝南袁家的比起来,有些过于凄惨。
        袁绍,袁术兄弟二人,一南一北,手下汇集了许多兵马与土地,势力极大。
        而杨彪之前因为迁都的事情,直接被董卓将官职直接撸完了。
        如果当时不是有荀爽在那里和稀泥,黄琬他们两个,当时就没了。
        后面虽然又成为了光禄大夫,但手中一直没有了什么实权。
        这他倒还能沉住气。
        但是现在,他是真的有些慌了。
        因为刘皇叔在组建属于汉王的官僚体系的时候,直接就将他还有黄琬,以及另外一些人,给排除在外了。
        没有向他们发出邀请。
        若是成为汉王的,不是汉室宗亲,或者是就算是汉室宗亲,而不是刘皇叔,杨彪心里面都不会因此而慌乱。
        且本身也不会想着去做这汉王的官员。
        但是,这成为汉王乃是刘成,那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因为他见识了刘皇叔的种种事情,也看出来了刘皇叔的大势已成!
        今后成为天子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大。
        到了现在,不管他是怎么说,但内心深处对于刘皇叔已经是认同了。
        又见到荀爽,钟繇,蔡邕,司马防等人的做法,与此时的地位之后,心里面对此要是不羡慕才是怪事。
        而且,他不仅仅需要为自己,也需要为自己杨家做上一些考虑。
        依照他对着刘皇叔的了解,若真是抓不住机会,他们杨家绝对会就此没落下去。
        在今后,刘皇叔或许依旧是离不开世家大族,但是,世家大族那么多,为何就非要选择他们这种不听话的家族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怎么可能再去在刘皇叔所准备进行的事情上,进行反对?
        而且,他心里面现在还一直在想着,自己是不是前去找刘皇叔,主动向刘皇叔说话,臣服。
        但又显得犹豫。
        总觉得自己这汉室老臣去做这件事情,有些难受,过不去心里面的这个坎。
        又担心自己前去了,刘皇叔根本就不睬自己,碰上一鼻子灰。
        这样纠结了一阵儿之后,他喊来了一个少年人。
        这少年人的年纪不大,十三岁的样子。
        长得比较瘦弱,身体单薄,面目清秀。
        “阿爷,您唤孩儿前来,所为何事?”
        少年人过来之后,对着杨彪见礼之后,出声询问。
        杨彪道:“修儿,现在长安城中又有了不少事情,刘皇叔那里,准备大兴教育。
        这事情你知道吧?”
        少年人不是别的,正是杨彪儿子,杨修。
        “自然知道。
        阿爷唤我过来,可是要我前去应聘教书先生?”
        杨彪闻言一愣:“你怎么知道我唤你前来,是为了这事?”
        杨修笑着道:“这有何难?
        刘皇叔成了汉王,今后这天子,十有八九就是他。
        阿爷您之前就与董卓,刘皇叔他们有所不快,刘皇叔组建他的官员体系,又将您给排除在外了。
        阿爷心中现在肯定有些慌,想要与刘皇叔改善关系。
        但是又担心刘皇叔不肯,又抹不开汉室老臣的面子,所以就只能是先将我这个小辈送出去……
        刘皇叔现在,大张旗鼓的准备大兴教育,但是能够做先生的人不够多。
        孩儿所学虽然不多,但就刘皇叔现在所弄的这些教材内容,还是能够看懂的。
        听说刘皇叔那里,还会对报名参加先生的人,先一步的进行培训,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儿就更加能胜任先生一职了……
        有了这些,能够猜出阿爷你现在喊孩儿过来,所谓何事又有何难?”
        杨修望着杨彪这样说着,虽只是一个少年郎,但说起话来,却条理分明。
        就是措辞,以及语言神态这些,让人有些想要抽他。
        杨彪点点头:“你说的很不错。但下次不要说了!”
        做父亲的,被儿子这样说,他脸上终究还是有些挂不住。
        “既然知道了我的意思,那就去做吧,但到时候要收收你的性子,不能太锋芒毕露!”
        杨修对着杨彪施礼,应了一声就出去。
        看着自己儿子离去,杨彪坐在这里揉揉自己有些发烧的面庞,既是高兴,又满是担忧。
        自己修儿的这个性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