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贾府 > 第435页

第435页


        话没说完,但刘旦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眼睛一亮,抚掌大笑道:“好,我这就进宫见母妃。”


第347章糊涂
        “什么,你们老爷真的是这么说的?”
        荣庆堂,贾母一脸不可思议。
        “老爷就是这么说旳!”
        贾琏硬着头皮,答道:“老爷还说了,叫二叔安心在家和清客相公们闲谈才是正经事,不要再管外面的事情,否则,否则再闹出事来,别指望家里给善后。”
        “你说什么?!”
        贾政满脸不可思议,瞪大双眼看向贾琏,贾赦的话把他刺激得不行,别的事情他可以不管,宫里元春和刘业的事情他却不可能听别人的,这关系着二房以后的地位。
        清早小李太监送来一封元春的信,贾赦、贾琦上衙去了,贾母只能将他喊来,信中就说了两件事,其一,淮南王刘旦生母淑妃李氏昨儿和她说了隆治帝留下一封册封刘旦为太子的手谕。还有一件便是南镇抚司寻找解药之事。
        南镇抚司的事情贾政不懂,但是刘旦的事情他却瞧出了元春和刘业的危机,最是无情帝王家,一旦刘胥的位置坐稳了并且掌握了军政大权,今日可以除掉刘旦,明日就可以除掉刘业,别说皇家的事有皇帝做主,就是之前太康帝借机清理了大批外戚勋贵都没人敢呲牙。
        想想二房现在的情况,心情越发糟糕。
        贾母默然不语,虽说贾赦的话有欠妥当,可也没有说错,二儿子唯一让她欣慰的便是那点愚孝。
        想到这,没有理会贾政,望向贾琏问道:“你二弟怎么说?”
        “这...”
        贾琏犹豫了一下,“孙儿官职低微,进不得文渊阁。”
        “....”
        贾母一愣。
        ..........
        办公房内,宋溥心中颇不宁静,他的面前摆放着一本从金陵递来的奏章,然而打开却是兵部职方司郎中梅远贵弹劾云南巡抚刘藻的奏章,这让宋溥吃了一惊,里面的内容更是惊呆了他,如果梅远贵说的是真的,那刘藻的胆子也太大了。
        这不仅仅是一句欺君可以形容了,他这是在拿整个南疆开玩笑。
        宋溥有些坐不住了,他拿起奏章走出办公房,对着站在边上的户部主事,问道:“首辅他们还没有出来?”
        那主事躬身道:“部堂,兵部尚书贾大人刚被急招进去了,估计出了大事。”
        这时,宋溥鼻尖一凉,他仰起头,一团团雪花在空中打着卷儿,斜飘落下,又一场冬雪降临了。
        寒风凛冽,寒风象刀子一般吹刮着他的脸庞,使他的头脑变得清醒,北方持续的大雪天气,使得整个户部都紧张起来,大家都担心隆治三年的雪灾再次发生,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流民,户部从预留的官员俸禄和节礼赏银中挤了二十万两,又从给兵部预留的军饷中调拨了五十万两,他们只能希望不要发生太大的雪灾。
        “部堂,下雪了,小心着凉!”
        那户部主事在身后小声地提醒他。
        宋溥点点头,他本想将梅远贵的弹劾奏章送去,想了想还是算了,不说内容的真实性,就算内阁有心查处也是鞭长莫及,何况又出事了。
        他刚一转身,忽然,风中隐隐飘送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有人来了,宋溥顺着来声望去,只见风雪中,顺天府丞贾蓉正向这边匆匆奔来。
        宋溥心中疑惑,他不顾越来越大的风雪快步迎上前去,不待说话,只见贾蓉躬身一礼,急声道:“宋大人,下官有急事求见各位阁老。”
        “慢点说,怎么回事?”
        “等不得了,天塌了!!”
        贾蓉一把拉住他的手腕,急声道:“通州县衙传来消息,他们昨日戌时接到举报,说是,说是通州城外一个村庄被一伙贼人给强占去了,通州县令不敢怠慢,命县尉领着衙门捕快前去查探情况,结果除了县尉带着十余人守在村外,三十名进庄搜查的捕快全部遇害。通州县令大惊之下从驻防通州码头的巡防营借调了一千兵丁亲自前往,清晨,巡防营在带队千总官率领下冲进村庄进行围剿,原以为最多半个时辰便可以将整个村庄夷为平地,结果硬是耗了一个多时辰才攻进去,就连带队千总官都战死了。”
        说到这,缓了口气,又道:“通州县令带人将村庄里外全部探查了一遍,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工坊,里面有着大量正在仿制的火铳以及小量的成品,就是这些火铳给兵丁造成了重大的伤亡,还好里面的守卫不是太多,那些工匠在巡防营攻进去之前被贼人给杀害了,不过从贼人住处搜出了不少书信还有账单,显示和睿亲王府有着关联。另外,据通州县令说,从工坊的规模以及账单来看,工坊内的火器仅仅只占据了一小部分。”
        宋溥先是被惊得目瞪口呆,但很快他便从惊慌中回过味来,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可怕,相反,这却给内阁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不是太后、皇帝和大宗正力保下了刘恭,内阁早就上书将他除爵圈禁了。
        想到这里,宋溥的目光便落到了贾蓉的身上,反手抓住他,低声道:“这件事不要传出去,你领人前往通州将逆贼的罪证取来,此事之后,老夫必定保举你为顺天府尹。”
        贾蓉低头不语,这两年的官场历练让他察觉出了这其中的不同寻常,知道牵扯到了权利的争斗。
        宋溥神情复杂地看了一眼贾蓉,这一瞬间,他便做出了决定,这个贾蓉以后可以重用。
        贾蓉心中乱成一团,贾家和睿亲王府仇怨极深,双方都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他当然希望刘恭倒霉,可是让他去通州取来罪证,这让他有些踌躇不安,一则他要征求贾琦的意思,二则担忧这其中是否有危险,最关键他不清楚这是否会给贾琦带来麻烦。他作为贾琦亲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人猜测为贾琦的授意。
        贾蓉当然明白皇帝才是此事的真正受益者,太后和大宗正或许是出于某些考虑不得不保下了刘恭,而皇帝则是在这两人的压力下同意了保下刘恭,如果能借此事除掉他,皇帝就彻底除掉了一个潜在的威胁,还不用背负寡恩的罪名,正是解决刘恭的最好办法。
        “这次的机会很好,不仅可以解去内阁的忧虑,也可为贾家除去一大患。”
        宋溥摇摇头笑道:“你是西梁王的亲侄,老夫也不瞒你,内阁从昨儿就开始商议该如何提防刘恭,就算没有此事,首辅也会过两日等宫内口气松一松,便上书革去刘恭所有职务,特别是夺了他内阁参政的权利。”
        “真的。”
        贾蓉一怔。
        宋溥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笑道:“如果是西梁王就不会问这个问题,老夫看你是个实在人,送你一句良言,权力争斗不过糊涂二字。”
        说完,转身便走,走了两步转头道:“你回去准备一下,多带点你叔父的亲兵,要不了多久你就会收到内阁行文,你叔父也会签字的。”
        贾蓉默默点了点头。
        ........
        文渊阁大殿上,杨涟、牛继宗、孙玉麟等人以官职分位而坐,贾赦则坐在了贾琦的边上,这本是一场商议财税的小型会议,可是贾赦的一本奏章打乱了议事的章程。
        兵部收到了浙江来的军报,杨维垣在军报中称,浙江本地世家大户结党抵抗吴邦佐在当地推行新政,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抗议抵制,桐庐、建德两县新任命的代理知县更是被乡民赶出了县城。
        两县配合朝廷的大户更是遭到了冲击,不得已抛弃祖产,带领家人逃往了杭州府。
        “首辅,此事万不可大意,必须从快从严处理,迟则生变!”
        孙玉麟最为忧心忡忡,他在陕西随军平叛之时就听说陕北大户富商就是如此配合叛军拿下的城池,很是清楚这些心怀二心世家大户的危害。
        “孙阁老说得对,苏杭之祸事万不可在浙江重演。”
        边上的牛继宗接言道:“没记错的话,绍兴和诸暨的白莲教匪军没等围剿就销声匿迹了,万不可让他们趁着世家反叛之际做大做强,否则好不容易平定的苏杭等地又会陷入战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