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 第五百五十三章 视察(二)

第五百五十三章 视察(二)


  在东盐镇考察的郑森,继续在海产公司考察着。
  海产公司的一厂生产鱼肉罐头、二厂生产咸鱼干、三厂专门处理鲸鱼、四厂则是生产饲料和调料。
  比如很多蟹壳、虾蛄、小鱼和鱼骨,可以烘干之后,制造成鱼粉饲料,用喂养鸡鸭鹅和猪狗。
  而一部分小鱼小虾,还有可以制造鱼露;海肠子清洗干净之后,烘干磨粉,可以作为土味精使用。
  另外这个厂区,还有负责鱼膘的生产。
  比起渔民单打独斗,产业化的海产公司,不仅仅可以物尽其用,还实现了规模化的生存。
  郑森看完海产公司这一个星期的生产日志,估算了一下一年的年产量,单单是鱼罐头,一年就可以生产3000吨左右。
  当然,这是理想情况下的生产量,捕鱼也是要看天气的,一年至少有三分之一时间,可能无法出海捕鱼。
  因此海产公司一年的鱼罐头生产量,大概在2000吨左右。。
  而胡逗洲的人口,是1.5万人;舟山群岛则是1.1万人;两地加起来是2.6万人。
  如果这些鱼罐头产能,全部内部消化,平均76.9公斤每人,显然以当前控制区内部的民众储蓄,是没有办法全部吃下的。
  更何况,  海产公司还有鲜鱼。
  现在各部门的食堂,  经常吃鱼肉,特别是作为正规军的五个战兵营,  更是天天吃鲸鱼肉之类,在配合高强度的训练,每个战兵都变得非常强壮。
  海产公司产能过剩,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郑森只是将这件事记在心里面,  现在产能过剩,  那是以胡逗洲和舟山群岛的人口来计算的。
  如果人革联占据这個太湖平原,那这个产能反而不足。
  以舟山渔场的海产资源,只要海产公司的年捕捞量,控制在2万吨以下,  就属于可控范围之内,  不会造成舟山渔场海产资源枯竭。
  这也是官方主导开发的好处,私人开发海洋资源,要么面临巨大风险,  要么存在涸泽而渔的情况。
  郑森并不打算开启私有经济,无论是封建地主,还是资本公司,都是没有底线的。
  考察了海产公司,他在孙二狗的带领下,来到东海盐业公司的盐田。
  现在是农历的九月份,晒盐工作进入一年的最后高产阶段,等到十月底,  冷空气南下,  晒盐的生产效率就直线下降了。
  盐田的工兵们,唱着号子,  从最下层的盐池中,  将海盐从硝板上刨起来。
  这几个月来,龙莎在舟山那边的化学工业,  发展得红红火火,  获得了不少的化学品。
  通过这些化学品,  龙莎进一步完善了晒盐法的除杂工艺,  让海盐中的杂质进一步下降,现在生产出来的盐品,  已经遇到了后世1900年前后的高水平。
  “公司库存了多少雪盐?”郑森向东盐公司的经理张士元问道。
  张士元兴奋的回答道:“总督,我们已经生产了673吨雪盐,  其中50吨供应给了海产公司,50吨供应给供销社,现在库存573吨。”
  郑森点了点头。
  以人均每天10克盐的食用量计算,人均每年需要消耗3.65公斤食盐,控制区2.6万的人口,需要100吨盐。
  看起来,东盐公司也产能过剩了,而且东盐公司还有舟山群岛的岱山岛分厂,那边也在一个月前,  完成了技术调整,年产能和东盐镇总厂是差不多的。
  不过食盐可不仅仅用在食用上,  还有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材料、出口商品的用途。
  比如这两个月,郝建带着黑衣卫下属的外贸商行,将之前缴获的276吨粗海盐,  全部出售给长江沿岸的各个城市。
  同时购买了大批的木材、麻布、铁矿石、铜、铅、朱砂之类的原材料,以及收纳了两千多流民。
  这就是工业化的力量,生产力以几十倍的规模攀升,  然后形成滚雪球效应,碾压阻挡在前面的一切。
  完成了东盐镇的视察,这里的产业,就是制盐、海产。
  而西田镇,则是农业。
  9月27日。
  郑森搭乘快船,来到舟山大岛。
  在这里忙碌了几个月的龙莎,亲自带着他参观工业区。
  首先是舟山玻璃厂。
  龙莎介绍道:“这是一厂,负责铸币工作。”
  几十个工兵用熔炉、坩埚、压铸机,压铸着晶币,龙莎设计的晶币,是类似于现在的铜钱,即圆形方孔。
  这个设计并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方便使用,毕竟晶币容易碎,最好可以用草绳捆绑起来,  可以减少互相碰撞的可能。
  “一天可以生产多少晶币?”
  “8~12万枚,如果增加生产线,随时可以提升生产量。”
  郑森点了点头:“暂时够用了,不过增产的工作,也可以继续准备,我们要做好晶币的储备。”
  “可以,只要人手到位,年底之前可以增加三套生产线,将产能提升到日产30~50万枚。”
  郑森转过头吩咐道:“元钊,你安排一下,从流民营中抽调300人给玻璃厂。”
  “明白。”顾元钊将这件事记录下来。
  紧接着,他们来到玻璃公司的二厂,这里是生产玻璃罐子、盘子、碗盆的工厂,由于要大规模生产,自然不可能采用吹玻璃法,而是采用压铸法。
  而玻璃三厂,才是生产玻璃瓶的地方,这里采用的工艺,则是吹法,专门生产细口瓶、玻璃试管之类。
  然后是玻璃四厂,也是光学玻璃制造厂,负责生产和研发光学玻璃,制造望远镜、潜望镜、超距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
  比如,在一旁的工作台上,就放着一台组装好的显微镜,铜合金制造的支架和调节部件,包裹着球型镜面。
  这是列文虎克式显微镜,一种不需要磨镜片的显微镜。
  如果用磨镜片的方式生产镜片,一辈子都别想到达显微镜的效果。
  后世的教科书上,说列文虎克精通磨镜片,但是根据列文虎克生产的显微镜,却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个家伙使用的镜片,其实是玻璃溶液,滴入水后,形成的玻璃球。
  那些信了他鬼话的科学家,如果知道这个真相,估计要抄家伙,干死列文虎克。
  而其他的凸透镜、凹透镜之类,玻璃四厂是采用压铸法生产粗模,然后进行打磨抛光。
  然后就是玻璃五厂,也是玻璃镜子的制造工厂。
  这个工厂给总督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不过郑森并没有大规模出手玻璃镜,而是利用黑衣卫,暗中在各地小批量的销售。
  甚至出售的镜子,都是又薄又小块的。
  主要是为了避免有人利用玻璃镜,打磨出望远镜,未来人革联踏入内地,望远镜的存在,肯定会引起对手的注意,他必须做好准备。
  又厚又大块的玻璃镜,是可以磨制出望远镜的镜片的,他可不想资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