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皇子奋斗日常 > 第193章 十四

第193章 十四


  大皇子承认,敬妃所言是有一定的道理,  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可是如果,  母妃能戴罪立功呢?”
  敬妃皱起眉头:“你这是什么意思?”
  “母妃和全皇贵妃交好了这么多年,  肯定知道全皇贵妃的不少秘密,  或者说是习惯。或许您已经失信于父皇,没办法直接对付皇贵妃了,可若是您能想起皇贵妃的弱点,帮十二弟扳倒皇贵妃母子的话……以十二弟在四川救过我的经历来看,我想他应该是不会再怪罪母妃过去的所作所为的。毕竟您也没真的伤到老十四,不是么?”
  敬妃摇摇头,像是看着一个无知的孩子:“清德,  你太天真了。我都听人说了,  当初老十二率兵去四川根本就不是为了救你,  人家是冲着老七去的,你又何必在这里自作多情?”
  “可在我受重伤之后,十二弟如果想报复我的话,完全可以趁我不省人事的时候除掉我。可他不仅没有,  还和七弟一起替我寻医问药,  帮助我恢复……回京之后,他还特意来过我府上给我送东西。我觉得十二弟心里,是有我这个大哥的。”
  大皇子说的情真意切,可敬妃根本就听不进去:“后宫里有个俪妃把皇上迷得团团转,没想到俪妃的儿子也这么有本事,这么容易就把你给骗了去!不管怎么说,  我都不支持你跑去帮什么老十二!”
  大皇子见自己劝不动敬妃,只得无奈地离开了。
  但要他听从敬妃的话,莫名其妙地跑去接近四皇子……大皇子是绝对做不到的。
  过去三十年,他在敬妃的阴影之下活得浑浑噩噩。
  后半辈子,大皇子决心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
  在连续经历了一场内乱和一场外战之后,大齐现在急需修生养息。
  虽然皇帝并不想这么做,可是为了维持国家的财政平衡,皇帝还是不得不听从朝臣们的建议,在没有被舞弊案和内乱波及到的地区,增加了一成的赋税。
  一时之间,怨声载道,老百姓苦不堪言。
  然而这一切,生活在京城的人们是几乎感受不到的。
  为了维持大齐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之景,京城一带并不在增加赋税之列。
  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贵族,都因为这两场战争的结束而高兴不已。
  最近一段时间里,因为战事而被耽误的嫁娶、宴饮活动全都恢复如常。
  裴清殊和傅家七小姐的婚期,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再过一个月,傅七姑娘就要进府了。
  对此,最高兴的莫过于淑贵妃。
  虽说她和裴清殊母子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但他们到底是没有血缘关系在的,俪妃这个生母又还在……
  淑贵妃希望裴清殊娶傅家的姑娘,倒不是为了自己能拴住裴清殊这个儿子,而是为了裴清殊的利益考虑。
  既然知道了裴清殊有要夺嫡的想法,淑贵妃自然会尽自己的一份力帮他。
  可淑贵妃很清楚,不管她自己有多信任裴清殊这个儿子,傅家人都没办法拥有和她一样的心境。
  只有裴清殊娶了傅家的小姐,才能让他和傅家紧紧地绑在一起,让傅家真正地为裴清殊所用。
  裴清殊进宫请安的时候,淑贵妃就拉着裴清殊说道:“你这个表妹呀,虽然是个庶出的,不过她是傅家这一辈儿最小的女孩儿,打小家里人就疼她。这回她出嫁,于情于理,我这个做姑妈的都要帮她添箱。你府里的宋氏和钟氏,应当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宋氏和钟氏嫁给裴清殊之前,她们的聘礼,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淑贵妃出的。
  不过对她们来说,淑贵妃是婆家人,所以自然不会帮她们添嫁妆。
  也就只有傅七姑娘,才会有这样独一份的待遇。
  裴清殊保证道:“母妃放心,宋氏是个心宽的人,钟氏也非常懂事,不会和傅七妹妹攀比这些的。”
  “那就好。家和万事兴,你这府里头的人虽不多,却也要谨防生乱。”
  淑贵妃知道裴清殊还有事,又嘱咐了裴清殊两句之后,就放他回去了。
  离开琼华宫之后,裴清殊并没有立即回府,而是抽空去了一趟庆宁宫。
  皇帝膝下一共有十四个计入排行的儿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年的庆宁宫乃是宫中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可是现在,皇帝的十四个儿子死了两个,其他的十一个也都出宫建府了。
  唯一一个还住在这里的,就是年幼的十四。
  皇帝十分宠爱十四,可从乾元殿到庆宁宫,并不如从乾元殿直接去钟灵宫方便。
  所以皇帝一度向俪妃提起过,说是反正钟灵宫里也没有外人,不如把小儿子接回钟灵宫住算了。
  被俪妃果断地拒绝了。
  让皇帝没想到的是,就连十四本人都不想再住回到钟灵宫去。
  虽说现在的庆宁宫很大,很空,年少的十四有的时候也会感到有些寂寞。不过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自己当家做主。
  现在再让他像个孩子一样,回钟灵宫去天天被父皇、母妃还有姨妈管着的话,十四反倒会觉得不习惯了。
  不过没人管他的后果就是……
  裴清殊看着眼前白白嫩嫩的小胖子,突然有些不知道从哪里开口比较好。
  他想了想,还是从功课开口问起比较自然,就问十四最近学上的怎么样。
  十四苦着一张脸说:“哥哥,还是你们那个时候比较幸福呀!现在在长华殿读书的就我一个皇子,剩下的全是我的侄子!尴尬的是,二皇兄家的敬文和大皇兄家的敬章,这俩侄子比我还大好几个月呢!我这个做叔叔的,一旦考不过侄儿们,就会被先生们批评,真是快把我给折磨死啦!”
  裴清殊看到面前皱成一团的包子脸,忍不住有点想笑。
  的确,和裴清殊他们当年都是和兄弟们一起上学不同的是,自打十三皇子大婚出宫之后,十四就只能作为皇子中的代表,一个人奋斗在长华殿了。
  从皇长孙,到七皇子的长子敬丰,目前共有十一个“侄子”和十四一起上课。
  明明是同窗,其他同学们都是兄弟相称,可到了十四这里,就成了“十四叔”……
  这个场面……想想都觉得十分好笑。
  十四看到自己这么悲惨,裴清殊还在笑,便嘟起小嘴巴,不高兴地说:“哥哥坏!”
  裴清殊好笑地把十四拉近自己,宽慰他说:“你换个角度想想,你哥我上学那会儿,可是整个长华殿里辈分最小的,谁都能仗着比我大,就跑来欺负我。可你就不一样了,你可是他们的皇叔,哪个臭小子敢惹你?”
  “这倒是。”十四一想到平日里那些同窗是怎么捧自己的,就笑的很开心,刚才的烦恼似乎一扫而空,“不过哥哥,也不是所有人都对我很好的。二皇兄家的敬文,还有四皇兄家的敬霄,他们两个特别傲气,根本就不把我这个皇叔放在眼里。”
  敬文是二皇子的庶长子,比十四大了将近一岁。
  除了这个身份之外,敬文还是这一辈皇孙当中年纪最大的皇长孙,难免有几分骄傲。
  至于敬霄,敬霄是四皇子的嫡长子,裴清殊和他接触的机会很多。起码在裴清殊面前,敬霄可从来都没有过半点不敬。
  “是不是你上课偷懒,下课之后又不好好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敬霄才不喜欢你的?”
  十四不说话,只是心虚地朝着裴清殊笑:“嘿嘿,嘿嘿……”
  “你呀!”裴清殊摇摇头道:“这样吧,回头我再替你寻一个学问好点儿的伴读。我没时间帮你辅导功课的话,就叫他督促着你一点儿。”
  “哥——”十四一听裴清殊要派人监督他学习,就觉得脑袋疼,抓住裴清殊的手臂直撒娇:“不要嘛,人家已经有两个伴读了,我这儿不缺人!”
  十四的伴读一个出身林家,是裴清殊和十四的外甥;另一个出身安家,是他们外祖母娘家的远房亲戚,都是信得过的人。
  裴清殊打算送给十四做伴读的孩子,则是卢维和永昌伯胞妹的独子卢劭。
  卢维和孟氏回京,可以说主要为的就是给他们的儿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但孟氏的娘家,永昌伯府的家学,学风实在是不怎么样。
  经过卢维启蒙之后,卢维便托裴清殊的关系,把卢劭送入了傅家的家学读书。
  不过傅家目前发展的趋势,略有一些重武轻文。再加上卢劭不是傅家的孩子,家学的老师难免不会那么上心,所以卢维和裴清殊一直都在琢磨着,给卢劭寻一个更好的去处。
  能进宫给皇子做伴读,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荣耀。而且皇宫里教学环境和师资条件,都比外头要好得多。想来裴清殊这样安排的话,卢维一定会很高兴的。
  “听话,哥给你送的这个伴读,是卢先生的儿子。卢先生你还记得吧?就是母妃的那个故人,教过我弹琴的那位先生。想来母妃要是听说此事的话,也一定会非常乐意的。”
  十四最怕的就是俪妃了,听裴清殊说起俪妃,十四只能鼓着小脸儿,老实地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