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玄甲 > 第46页

第46页


崔同笑道:“本官刚从外面回来,听说殿下今日把那个苏九请来了,不知最后结果如何?”
冯智戴说:“之前的一切只是误会,我们已经说开了,现在他是我们重要的合作对象。”
“哦?”崔同眼珠一转,问道:“那冯公子现在是打算要去做什么呢?”
冯智戴眉头一皱,说:“我想着就和崔大人没什么关系吧,莫非现在本公子做事还得先知会崔大人一声?”
崔同也不生气,笑眯眯地说:“哪有的事,冯公子既然有事就先走吧,本官也该去找殿下了。”
“那就此别过,崔大人。”冯智戴拱了拱手就离开了魏王府。
崔同看着冯智戴离去的背影,眼波流转间不知道在思索什么,良久,崔同轻哼一声转身走进了魏王府。
且不说崔同见了李泰会如何询问今日见苏九一事的经过,却说苏九这边处理完冯智戴这边的时候,便将心思转到了新平这边。冯智戴这边的两个任务已经完成了,而接下来的任务是阻止岭南与朝廷关系的缓和,具体的做法苏九心中也没有什么好的打算,只能先让冯智戴那边传递着消息,反正时间还长,慢慢再想其他的办法。
所以苏九这边就把关注点转移到了琉璃之事上,这件事可不能出现意外,所以苏九打算去看看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数日后,苏九打马奔至新平,暂时留在这边的刘雄看见苏九过来就急忙迎了上来,“爵爷今日怎么有空过来这边,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苏九跳下马,说:“没什么,只是过来看看琉璃制造的如何了。”
刘雄让人过来将马牵到一边,自己带着苏九往库房而去,“爵爷,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怎么顺利,但随着工匠们渐渐熟悉,琉璃的制造速度倒是加快了不少,如今库房里已有不少存货,那边还在加紧生产。”
“嗯。”苏九点了点头,跟着刘雄走进库房,看了看里面各式各样的琉璃器,苏九对于工匠的能力还是很满意的,反正苏九顶多也就能吹出一个歪歪扭扭的琉璃瓶。
看着库房内琉璃器的数量已经不少,苏九思索了片刻,转头对刘雄说:“刘叔,让人把这些琉璃器给杜掌柜送去,装在箱子里,别让人看到,至于卖得的钱财留下一成作为府里的开支,其他的都让杜掌柜换成粮食和种子。”
“啊?”刘雄愣了一下,“爵爷,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收购粮食,府里的粮食已经吃都吃不完了怎么还要粮食啊?”
苏九没有解释,总不能说自己知道明年有一场大蝗灾,提前准备粮食打算救助灾民吧,所以他只是说:“刘叔,没事的,你就这样去做就行,以后得琉璃器都是这样安排,对了,去见杜掌柜的时候顺便带上八名燕云十八骑过去,说这是给我们家商队的护卫,我已经交待过罗一了,你直接去他那里领人就可以了。”
让燕云十八骑去护卫商队是苏九早就有的想法,毕竟将他们留在府里看家护院实在是大材小用了,让他们去护卫商队基本上苏家的商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且燕云十八骑的建制太小了,让他们跟着商队也可以选拔一些人进行对燕云十八骑的扩建。
“呃,好吧。”刘雄无奈地应了一声,爵爷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刘雄可不想因为此事而导致苏九对他有所不满。
“嗯,那你先去忙吧,我去火窑那边看看。”说着,苏九就离开了库房,往烧制琉璃的地方走去。
刚走到火窑附近,苏九就感觉这里的温度明显高了很多,长期在这里工作恐怕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可这些工匠都是实心眼,一干起活来就根本停不下来,苏九跟他们说了好几次每工作一段时间就出去休息一下,就是不听,最后苏九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果不其然,苏九往里走去,就看见那几个工匠正满头大汗地进行着塑型的工作,在他们那双粗糙但不失灵巧的双手的操纵下,一件外形精致的琉璃器正在成型,工匠们很是专心,连苏九进来都没有发现,只是专心地摆弄着手中的琉璃器。
看着这些辛勤工作的人,苏九忽然想起这样一句话:专心工作的男人是最有魅力的。
确实,苏九现在就有这种感觉,此时这些其貌不扬的工匠在苏九的眼中突然变得充满了魅力,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美感。
没有打扰这些专注于手头工作的人,苏九悄悄退出了工坊,看着工坊里那堆积如山的木柴不禁皱了皱眉头,这些木柴离火窑太近了,这些日子天气又十分干燥,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引起火灾,到时候这个工坊恐怕就要毁于祝融的怒火之下了。
当下赶忙去把负责此间的管事找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工人们图省事儿,放在这里对于将木柴送进火窑里很是方便,久而久之就全都堆放在这里了。
苏九摇了摇头,也懒得跟这帮人灌输什么安全意识,直接命令这些人把木柴堆到原来规划好的地方去,以后如果有谁再把木柴放到这里就罚钱一贯。
对于爵爷的命令,管事虽然很不理解,但还是赶忙去做,爵爷现在貌似很生气,虽然不知道原因,但他可不想爵爷把怒火发泄到自己身上。
苏九一直等到木柴被全部放好后,再重申了一次自己的命令后才离开,他知道那些个工人必然会对自己有怨气,但他懒得和他们解释这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因为苏九知道他们听不进去,既然如此,苏九觉得自己也就没必要多费口舌了,直接命令就好了。


第六十三章苑君璋回京

时间如指缝间的细沙,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悄然流逝了许多。
苏九这段时间以来心情颇为不错,主要是那个记药草的任务在李渔的帮助下他险而又险地在最后一天终于完成了,顺利地得到了后续的炼丹之法,而他和李渔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所进展。
而得到了炼丹之法的苏九却不着急研习这东西,他先让李渔学习那些不用灵火炼制的丹药的炼制方法,然后从中挑了几种作为今后主要售卖的丹药让李渔尝试着炼制,很显然,李渔在这方面很有天赋,随着日子渐长,距离炼制出第一炉丹药已经不远了。所以苏九已经让刘雄物色着比较好的店铺,准备盘下来开店卖丹。
至于苏九自己嘛,除了每日必做的修炼之外,苏九整天就抱着本《孟子》读来读去,搞得别人都以为苏爵爷要弃武从文了,就为这事他可没少挨段大将军的皮靴。而很显然苏九并不会因为这点小困难就放弃培养浩然之气,他这段时间正盘算着找哪位大儒来给自己讲讲学。
而就在这样的一个平和的日子里,苑君璋回京了。
长安城前,一身戎装的苑君璋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座雄城,他知道,自己未来的归宿就在这里了,这将会是他最后一次投降,因为他已经没有精力再去选择哪里更适合他,他只希望自己的这次选择能给他和他的家族带来一个安稳的未来。
苑君璋知道,无论是在大唐还是在东突厥,都有许多人对自己抱有敌意,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墙头草,但苑君璋不在乎这些,他知道只要自己对于皇帝还有用,就没人可以杀掉自己,而这一次,他打算用东突厥的灭亡来作为自己在长安活下去的筹码。
再次看了一眼天边的云彩,苑君璋在心里对颉利说了一声抱歉,然后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家将们走进了长安城。
对于长安城里的百姓来说,苑君璋的回归不过是一件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人会真的在意一个叛国投敌后又回来的人。
至于官员们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一个人愿意给苑君璋好脸色看,哪怕他们愿意让苑君璋回来。
所以唯一的迎接队伍就只有鸿胪寺的寺卿唐俭带着一众鸿胪寺的官员组成了一个简单的迎接团队。
在念完皇帝陛下的圣旨之后,唐俭就带着人急匆匆地离开了,好像和苑君璋待久了会得什么传染病似的。
看着纷纷离开的官员,苑君璋长叹一声:“看来这里没有人欢迎我们,也对,丧家之犬又有什么人会垂怜呢。”说罢,就带着人向自己新建的苪国公府走去。
儿子似乎对于受到这种待遇很是不满,嘴里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苑君璋急忙在儿子的头上拍一下,这种时候怎么还敢编排陛下,苑孝正怨愤地瞪了父亲一眼,认为这一切都是父亲的错误所导致的。
苑君璋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对儿子说些什么,最后只是无奈地叹息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