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私人科技 > 第419页

第419页


适者生存。
这不只是商业上的一个金句,在生物学中同样适用。
“您想多了,这东西不是裤头,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啊。”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管明安慰他一句。
从成本上来考虑,这东西还真不便宜,哪怕最后能量产了,但这东西的价格也是飞升。
能围绕人脑芯片+人工智能打造出一套政策,不说在生物学上的考虑,起码社会学上肯定要做研究的,这不是管明能说得算的,同时也不是王教授能说得算的。
“算了,以后再说吧,听说你最近又有新的产品研发出来了,方便说说?”王教授也转换话题,索性不谈这些东西,他没有当巨头的命,也不需要操着巨头的心。
“哦,一款电子眼镜,不过现在还没弄好呢,正在研究眼镜的结构问题,毕竟适用性要大一点。”管明也拄着下巴,看着监控中的实验人员,同时心不在焉地说着。
其实两人都没明言,人脑芯片+人工智能这个组合最大的优点是杜绝作恶的‘念头’。
现如今的法律是从结果上来判定的,比如说想要判一个人犯有杀人罪,那要有‘杀人’这个结果。
但人工智能作为人脑芯片的第一也是最终的监控端口,如果有这方面的意图,那绝对会被监控到的。
就算人脑芯片的载体有拒绝上传内容的权限,但有些东西并不仅仅是一个‘拒绝’就可以完事的。
短信还说通讯安全呢,但不一样被监控么。
两人都知道,即便是国家赔钱,也会暗中加大推广力度,因为这不只是制造一个个‘超人’,还能制造出一个个‘忠臣’。
……
在单身狗之日的今天,我忽然发现,我这真是一本科幻小说啊!女朋友什么的简直太科幻了!穆晓晓的存在就是最大的黑科技啊!这真是一本黑得不讲道理的黑科技小说!!
主线(穆晓晓)的内容肯定会有啊,毕竟黑科技要时刻展现才行,不过内容排布方面还要再过几章,虽然我也认为没有穆晓晓的支线剧情都是邪道……


554  第二代人脑芯片的方向

“邓教授,感觉怎么样?”穿过钢铁闸门,管明笑眯眯地问着一位脸上有褶的老头子。
这人姓邓,主要是研究化学的,目前是某高校的教授,专业水平且不谈,但人品上没得讲,肯定是值得信任的。
“挺好,都挺好,这东西真厉害啊。”邓教授也是笑呵呵地说着,一张大圆脸,笑得跟弥勒佛似的。
不过这只是他的外表而已,实际上这老爷子相对来说是一个寡淡的人,不喜欢多聊什么,总喜欢自己琢磨着。
这些实验人员并不知道他们所有的内部交流都被双星记录着,通过记录对比,这老爷子是内部交流最少的一个人,或许也是因为他年龄最大吧,估计和小辈也没什么太多共同语言,毕竟大家的工作方向都不一样。
“怎么样,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管明坐在他身边,随口问道。
不同年龄的人,身体机能是不同的,甚至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个体差异,管明最初研究人脑芯片也是针对老人的,针对家里已经年迈的老人,以及即将要年迈的父母,所以他比较看重高龄实验人员的具体感官。
“还行,就是感觉老了啊,思想和思维都迟钝得很呐。”摸了摸光溜溜的后脑勺,邓教授感慨一句。
抬头,管明看了一眼专门负责邓教授的后勤人员,而后勤人员马上递过来一份资料。
监控人脑大脑皮层活跃度不算是太黑的科技,从数据上能看出,当人的年龄越大,大脑皮层的反应程度就越低。
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看问题,大多数科学家的黄金科研年龄也不过是20到35岁之间,甚至更短,之后就是依靠见识和经验来推动科技发展。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当人脑芯片出现后,越老的科研人员就越吃亏,主观能动性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而这并不是记忆或者是经验能改变的。
天赋秉异的达芬奇无法在钢琴领域中比肩贝多芬,牛顿之力也死死地按住了达尔文的棺材板。
人脑芯片再强大,也不可能让一个人的意志坚定如铁,也不可能让一个对某方面完全无感的人在这方面达成卓越的艺术成就。
“没那么多说法,以后还有你发光发亮的时候呢。”笑着回应一句,管明思考着年龄与人脑芯片使用率的图表。
在已知实验体中,年龄在18岁到42岁之间的人,对人脑芯片的使用率是最高的,随后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不断减少,因为实验人员年龄最低也是18岁,管明手上没有更低的数据。
同时在记忆转化方面,年龄越大的人转化时间越长,因为记忆也是一种数据,在转化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记忆总量越大,耗时越长,同时因为年龄越大导致大脑皮层活跃度降低,表现出来的则是提取记忆变慢,也间接地降低了转化速度。
管明手上年龄最低的数据应该是大黄,但大黄物种在这了,管明不可能把它的数据当成人来看待。
“未来还是要靠你们了,我这不就是靠你么,不过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该不该说……”迟疑一下,邓教授表情有些为难。
“说吧,这也是实验内容啊,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好了。”管明一听,把材料递回去,看着这老头。
“是这样的,我在,呃……在脑子里进行各种实验,实验结果、实验过程和真正的实验没有区别,而且很完美,但脑子里想的和现实里做的是两个概念,最典型的就是力气和精准度,我在脑子里可以平稳地拿起烧杯,但是在现实里我明显有手抖的现象,这不是什么排斥现象,而是一种思想和身体的不匹配,但是我又没办法在脑子里模拟出我在现实里的真实表现,这种反差有点大,很不习惯。”搓着手掌,邓教授表情稍稍有些窘迫。
“不过都是小问题,但你也说了,这是实验嘛,我也算是吹毛求疵了。”没等管明说什么,他又笑呵呵地说着,仿佛是在告诉管明他在‘找事’。
“这一部分啊,我还真没考虑过,嗯……一时间还真没什么解决的办法。”沉吟一下,管明遗憾地摇头。
虽然刘喜的实验是成功的,但有些数据还是没测试出来,比如说邓教授所说的这个。
刘喜当初是全身瘫痪,他能控制身体完全是依靠人脑芯片,依靠这种独立于人体自然神经系统外的功能,也就是说,他当初控制身体不是用本能,而非邓教授现在依靠本能来控制身体。
刘喜是以人脑芯片为主,而邓教授是以人脑芯片为辅。
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就好像屎味巧克力和巧克力味屎一样,看似颠倒一下,但对人来说,中间差距很大,结果偏离得也非常远。
“嗨~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别因为我而想偏了,你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已经很厉害了。”邓教授拍了拍管明的膝头,语气真诚,充满鼓励。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握着这具有时代感的手,管明点点头。
人在一瞬间能想到很多事情,邓教授说的这个点非常重要,因为当思想和身体不匹配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认知上的错误。
比如说一个新手利用人脑芯片脑补出满汉全席的做法,但真正下手做菜的时候,很可能第一刀就把自己的手指头给剁掉了,因为对菜刀没有畏惧感,因为对所有流程都很熟悉,然而这还只是单独一个人的情况。
比如说人脑芯片脑补学车,或许车祸死的人就更多。
如何让身体随着思想一起产生记忆,如何让身体的真实情况反馈到思想中,或许这应该是第二代人脑芯片的突破方向,而目前的话,或许需要依靠一些特定的机器来做到。
管明走走停停,挨个和这些实验人员聊天,主要是询问他们的感想、感受,没有特定的谈话范围和目标,更多的还是谈心一类的。


555  人工智能法案(4/19)

人脑芯片再怎么更新,实际上和这批人也没什么太大关系了,因为人脑真的是一片神秘而又脆弱的区域。
管明不可能再重新开颅取出旧的人脑芯片,然后再安放新的人脑芯片,同时上头也不可能让管明这么做。
送来的实验人员都是心甘情愿过来的,不是所谓的死囚,说句大实话,这些人都是为科学而勇敢献身的人,都是些值得尊敬的人,无论是年龄最大的邓教授也好,还是年仅18岁的军人也好,每一个人都是被严格保护的,甚至划破手指都会有后勤人员专门过来消毒包扎,怎么可能让他们再去做有生命危险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