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私人科技 > 第425页

第425页


而在管明新品发布会后,这种想法则到达最高峰,同时他们也有一些能站住脚的理由。
比如说为什么不选择国企生产的元件,同样是国内自产的,或许比不上那些国际大公司的产品,但怎么说也不比国内小私企自产的元件弱啊。
甚至管明有听闻,听说国内某个二代前几天还真来沪市要找管明谈心,说白了,还是看到管明如今已经‘弱势’下来了,想趁机肥一波。
然而这些人在权力机构的级别还是差太多了,差到根本没人去提醒他们,结果那个二代刚下飞机,就被沪市大佬的秘书直接堵在机场了,二话没说又塞回飞机了。
也正是有沪市大佬的这个举动,所以管明目前也只是受到小部分流言所影响。
而掌管科技的巨头驾到,也是公开地支持管明,这种支持不光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甚至让管明出头、国家扶持那些相关小企业,可以说管明的面子、里子都赚足了!
可以预见,之后肯定不会有流言蜚语了,因为头铁不代表屁股就是不锈钢的。
和巨头、大佬互动了半个多小时后,在巨头的暗示下,管明把人都轰走了,偌大的办公室里就仨人存在。
“这次来呢,主要还是想亲眼看看你的这个人脑芯片的实验项目。”房间里没外人,巨头也是很直白地说道。
科研这东西都是讲究结果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科研也有造假的时候,或许巨头们看不懂科技什么的,但这也算是一种警告。
“没问题,我收到您来的消息后也通知王教授了,他们应该也准备好了,咱们现在就下去看看?”管明没有一丝意外的神情,毕竟巨头驾到,如果说不下去看看人脑芯片的话,那真就说不过去了。
“行,那咱们就下去吧。”点头,巨头说道。
没有带着巨头的秘书,而沪市大佬的秘书就更不用说了,管明带着两位高层,坐电梯直达地下三层。
“具体的由王教授和吴政委来介绍吧。”等到巨头、大佬他们打过招呼后,管明主动表态。
管明现在已经不需要刷高层信任度了,目前已经刷到一个瓶颈了,但体制内的王教授和吴政委还没到管明这程度,对他们而言,上层的关注永远不嫌多。
“好,那就听小管的了,麻烦王老和小吴了。”笑着点头,巨头也不反对。
毕竟以从属角度来看,王教授和吴政委才是巨头的人,他们撒谎的概率非常低。
“那我介绍一下技术方面的事情吧。”看了眼吴政委,王教授说道,毕竟这一块吴政委说也说不明白。
“参与第二次人脑芯片的人员一共有179人,其中37人植入了人脑芯片,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65岁,从目前来看,所有实验人员的生理都很健康,目前不存在生理上的安全隐患。”
王教授邀请巨头、大佬与管明坐下后,一边介绍着,一边控制着电脑,百块显示屏中的37块,展现出37个实验人员的个人资料。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身体健硕的军人,也有温婉的军总院护士,甚至还有邓教授这种现役科学家兼职学院教授,不能说涵盖社会中所有的职业,但从职业性质与职业要求来看,也是覆盖了大多数行业的基础要求。
“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含义?”巨头打断了王教授的话,问道。
“嗯……这里的健康,指的是实验人员在植入人脑芯片前后的生理变化趋近于零,没有出现生理上的排斥现象,当然了,类似脑部损伤这种‘硬伤’也是没有的。”沉吟一下,王教授解释道。
“比如说这位,任子瑜,女,27岁,家庭主妇,之前是文艺兵,只不过早年文艺演出的时候没保养好,膝盖出现风湿病症,目前植入人脑芯片后,风湿并没有治愈,但也没有因为人脑芯片而加剧病情。”
“目前所有实验人员除了有是两例是由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外,其余就没有任何新的病症出现了。”王教授仔细解说着。
管明坐在巨头的另一边,看着显示屏上的这个女人。
虽然只是证件照,但也依稀能看出对方的美颜,甚至在显示屏上还显示出她的三围、身高、体重、体内雌性激素分泌状况等等超隐私的信息。
毕竟人脑芯片是放在脑子里的,万一刺激到脑垂体,让人变成巨人或者小矮人,又或者快速发育、停止发育等等,这都是很严肃的问题。
“嗯,你继续。”虽然看不懂,但巨头也是看得很仔细,随后缓缓点头。
“除了健康外,目前实验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控制方面,目前的人脑芯片有两种控制方式,一个是以人脑芯片为主,一个是以人脑芯片为辅,刘喜是典型的以人脑芯片为主来控制的,但刘喜因为全身瘫痪,客观因素很强烈,从结果上来看,以人脑芯片为主的控制方式效果更强,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找一批年龄再小一点的实验体,因为年龄越小,适应性就越强,这种适应是依靠习惯的。”王教授说道。
抬手,巨头止住王教授的话头,转头看向管明问道:“你的意思呢?你认为需要再找年龄更小的实验体?”
虽然一直是王教授在介绍,但巨头知道,整个试验项目实际上是围绕管明而展开的,如果说人脑芯片谁了解的最清楚,那绝对是管明。
巨头需要知道管明的态度与意见,这对巨头来说很重要。
在人脑芯片上,管明才是唯一的权威!


563  年幼与年迈

“呃……年龄越小的话,风险就会越大,人脑芯片再强大实际上也是个外来物,有很大概率会影响到人脑发育。”迟疑一下,管明还是实话实说。
人不是机器,人是存在生长、发育等自然状况的,其中不只是骨骼、肌肉等等,实际上人脑也是有一段发育时间的。
就如同婴儿与成人之间的体型差距,其实两者间的人脑差距也是很巨大,这种巨大不是主观上的善恶、知识量、三观之类的,而是大脑的体积、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神经细胞的数量等等。
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为什么说18岁才是成年人,犯罪后才会以成年人来量刑,这里面不是因为18岁是高中毕业将要步入社会之类的说法,而是根据大脑的发育来判断。
人类大脑负责情绪的部分在12岁是一个发育高峰期,同时在18岁左右就发育完全,而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则在17岁是一个发育高峰期,之后是缓慢地发育,直到25岁才发育成熟,所以成年人的年龄段划分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18岁的实验人员,在管明来看已经是个极限了,因为能被送来植入人脑芯片的人,肯定是各方面都完全没有问题的,起码在现在这种程度下是如此的,每个实验人员都很宝贵的资源!
当然了,类似管蒙雨这种个例是举世罕见的,而再次一级的应该是12岁高考并考上清华北大之类的个例。
巨头闻言后,回头,看着王教授,虽然什么也没说,但他的意思很明显,他需要王教授的解释。
“从生理上来看的确不合适,但这对科研很重要,除了测试人脑芯片的极限外,也更容易让实验人员以人脑芯片为主来控制身体,毕竟全身瘫痪也只是个例,我们需要全方位的判断。”王教授表情严肃。
随后,他的声音陡然转小,哪怕附近没有其他人存在,他还是把声音放得很轻:“小孩子的话,其实也有很多,国外有很多战乱地区,也有很多贫瘠到饿死人的国家。”
微微侧头,王教授看着管明,笑着说:“当然了,无论是怎样的实验,实际上还需要小管来操作,无论是多大年龄的实验人员,术前准备都是必须的,而小管在这一点做的很到位。”
听到王教授这么说,管明也是沉默不语。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对于一个民族、种族、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恨情仇,管明无法肯定或否定王教授的话,他能做的只是干活。
如果上头真找个非洲或叙利亚的难民儿童,管明实际上也不会拒绝,因为这种实验的的确确存在着风险,但对这个孩子来说却是改变人生命运的绝佳机会,毕竟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管明当不了全世界的善人圣者,他只能用他的三观去左右他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看了看王教授,巨头转头又看了看沉默不语的管明,思考了一会,没给出明确答案,而是让王教授继续解说。
‘实验人员’是一个比较好听的称呼,但实际上,这37位应该被称为‘实验体’,就如同《生化危机》中的保护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