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私人科技 > 第517页

第517页


“能吃,不过就是要煮烂一点,否则咬不动。”对方聊家常,管明自然也不会开口就往工作上说。
吃羊肉虽然没有具体时节,然而羊肉这东西容易吃上火,从这边来看,夏秋不是吃羊肉的季节,然而羊又是吃草的,所以羊肉的品质也是跟着季节来走的。
四月的火箭基地晚上温度在2°左右,吃些羊肉也是正合适。
“行,回头我嘱咐下去,让他们把羊肉做烂一些。”周万里笑呵呵地应答,随后聊了几句,大家就进入主题。
“文件给你发过去了,你有什么想法?”周万里殷切地看着管明,希望他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实际上在火箭基地中,他们最想要的答案是折叠式机器人,有点类似床上电脑桌、懒人桌之类的。
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虽然质量不变,但使用空间会减少,这样单次火箭运载量会提高很多,同时也能减少火箭发射次数。
但问题机器人不是电脑桌,在考虑到之后的工作强度后,也没办法去折叠,因为超出规格的话,实际上也会影响机器人的使用上限。
就好像床上电脑桌和普通桌子似的,普通桌子坐上去一个人没问题,但床上电脑桌就有点难。
如果改变机器人的结构,很可能会影响到机器人在月球的使用寿命等等,因此,周万里才会请管明过来,大家一起商量着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时间太短了,我这边目前还只是一个简单的思路,没有具体的方案。”谈到正经事,管明脸上笑容也收敛许多,沉声说道。
“爱迪生都说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你的这个灵感很重要!”周万里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哪怕管明还没说出什么东西来。
毕竟从以前的经历来看,管明有资格先被赞誉而后验证。
“嗨~过奖了过奖了。”摆摆手,管明失笑着摇头。
“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在火箭内部安装一个智能的小型组装工厂,我想效果会很不错。”说着,管明将茶几上的茶杯拿起来,将茶杯里的茶水喝掉一大半。
茶杯很普通,通体雪白,不过应该不是什么古董。
“比如说这个就是火箭内部所有的空间,那么我在下面这一部分安装一个智能的小型组装工厂,然后上面这一部分是大块易组装的机器人零件,那么等到火箭成功在月球着陆的后,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卫星,远程遥控这个工厂来组装机器人。”
摇晃了一下茶杯,里面褐黄色的茶水如同漩涡一样流动。
“这个小型的组装工厂不需要太大,直径大于大机器人身高的一半以上就好,这样有足够空间进行组装,因为空间的关系,能携带的机器人零件也会很多,单次运输机器人的数量也会上升。”
“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组装工厂在使用前,具体来说是在成功登月前,内部最好不要有东西,免得碰上,最后导致组装工厂无法使用,这无形间又浪费许多空间。”
对管明而言,双星是最好的作弊器。
如果说新世纪对人们生活中起到最大改变的是互联网,那对管明而言,便利他生活最大的产物就是双星。
远程操控机器人对双星不是难题,更准确地来说,远程操控机器对双星来说没有问题。
公司地下二层的小型工厂,原本就是为双星而研发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双星也很好地完成了管明的任务。
“……这样啊,那还真要讨论讨论,看看数据方便是否划算。”沉吟一下,周万里不敢打包票。
首次的机器人运输,任务是保二争三。
保证一大一小两个机器人,同时争取能运输三个机器人。
而这里的小也只是相对而言,参照对象也不是管明家的那个家用机器人,这里的小机器人在高度上已经超过3米了,而大机器人则有8米高。
从功能上来说,小机器人的任务是做较为精细的工作,比如说进行简单的机械维护、零件更换等等,甚至是将货物从火箭上搬下来,将货物搬进火箭里。
而大机器人的作用是挖矿,收集含有氦3的土壤与岩石。
管明的说法很诱人,从表面上来看的确可以减少空间,但值得考虑的是,这个组装工厂的大小是多少,毕竟这不可能只有一张纸的厚度,而且这组装工厂是否存在二次利用,是焊死固定,还是组装固定,能否移植到月球上使用等等,这些都是问题。
“嗯,这部分肯定是要讨论讨论才行。”管明点点头,脸上并没有什么不快。
这种东西本身就不是他能一言决定的,又不是管明自己的公司。
“对了,之前的资料有点少,机器人的能源方面怎么处理?我是说在核电厂没建设之前的能源。”管明随后问道。
“麻烦就在这,第一次的运输是要带足充电设备,用以保证机器人的工作时间,除了充电设备外,我们还准备了太阳能板,准备利用太阳能来持续工作,不过一次性塞这么多东西,空间实在是不够用。”有些无奈地摇头,周万里苦笑起来。
“那装载核电厂的火箭什么时候发射?”管明继续问道。
太阳能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并不高,甚至可以用很低来形容,根本不可能支持两个机器人长时间工作,核电厂才是最好的选择。
“预计在发射机器人一周之内,而且还要考虑平整土地、无尘等情况,真正启动核电厂,还需要一段时间。”周万里眉头紧锁。


690  养猪VS科学家(2/23)

“从空间结构上来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那个组装工厂只要不是一米厚,那么这种方法会很适合。”饭桌上,朱晓光朱老太太思考一下,点头说到。
实际上管明的设想并不出奇,火箭基地之前的备选方案中也有这个设想,但问题来了,这东西谁去操控?还是说飞几个专业人士上去亲自操作?
基于人工智能去远程操作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事情,然而这部分技术别说火箭基地了,全球也就只有管明一个人掌握,当然,如果把双星算上的话,那就是两个人。
不同的设备存在一定的改造空间,但改造也需要懂行的人才能改造,厨房改厕所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好的。
机器人属于当初巨头豁出去面子强要来的,但这么一个智能化,甚至是定制版、智能化的组装工厂,去哪要?谁能拉的下面子去要?谁能豁出去和管明的关系去要?
什么这个举动是为国为民啊,是利国利民的,没用。
和这么一个智能组装工厂相比,管明的未来才是值得看好的。
上头与其强制安排/索取这方面技术,还不如多发射两趟火箭呢。
毕竟钱是九千能,钱不是万能,针对管明这一块,国内上层都是以平和态度来对待,也正是如此,当初还是单纯少女的穆晓晓才能跟管明来这一趟,也正是如此,两个快要三岁的小家伙才能跟着来这一趟。
否则别说来了,靠近就是警告,硬闯送一颗空包弹!
所以这部分技术,主要还是看管明自觉性,他有这份心,这个东西管明自然会帮忙弄出来,他要是自觉差一点,谁也说不出毛病来。
“一米以内的话,我觉得问题不大,但最少也要在半米以上。”手上的筷子顿了一下,管明说道。
机械臂有棱有角,不比普通人胳膊小,外带各种电路,想要缩减也是麻烦事,而且考虑到空间问题后,管明还要设计模块、电路板的布局等等。
内部空间要保证,外部空间也要保证,而且在能源方面还要注意,如何保证低能耗是个大问题,总不能一趟火箭的所有电源都被这个小工厂给使用光了吧,这样的话也就没必要弄这东西了。
看到自家老公又不好好吃饭,贤惠的穆晓晓脸上带着矜持的笑容,给管明夹了一条小海参。
黑色的长条表皮,上面均匀布满了大小不一的褐黄色肉刺,大概是葱烧海参,带着较为浓稠的汤汁,看起来十分之……
管明总觉得在《本草纲目》中存在以形补形的错误观念,这仅次于象拔蚌、贻贝的东西,怎么可能壮阳??
不知道为什么,管明总觉得他内心的小恶魔把给小天使按在身下,正在用叉子叉小天使的屁股,小天使用力嚎叫却挣脱不开……
“先吃饭先吃饭,凉了就不好吃了。”周万里眼聪目明,打断了朱晓光继续问下去的进行。
“哈哈,也对,小家伙,奶奶再给你们一块烤羊肉。”也不恼,朱晓光笑呵呵的给两个小家伙夹了两块烤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