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私人科技 > 第728页

第728页


对的,是这样的!
“坏了就坏了呗,家里又不缺那些东西。”穆晓晓不在意地说道,在她眼里,丢勒的《亚当和夏娃》,在艺术程度上还比不上《夜勤》呢。
“到时候多安排点人注意看着,如果是无意损坏的话无所谓,如果是有意损坏或者是盗窃的话,那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回头嘱咐一下导演,让他多留心,嗯……我记得家里好像有2000年的拉菲,据说味道挺好,带过去一瓶给导演尝尝,让他多仔细点小夕。”管明想了一下,说道。
都说82年拉菲好,但家里82年拉菲数量不多,00年的拉菲听说也不错,家里库存也不少,拿一瓶过去也不是什么大事。
“我有一瓶00年的可乐,要不然也拿过去让导演尝尝鲜?”穆晓晓抬头,笑成表情包。
“快拉到吧你,我有一双00年的臭袜子你要不要?”翻了个白眼,管明随口就怼回去了。
“切~”撇嘴,穆晓晓继续低头看剧本。
“既然这样的话,那我就让导演那边多加点内容吧,毕竟奢侈品、豪车什么的都拿过去充场面,多弄点镜头也不是问题。”马晴云很果断地无视了这两口子的不靠谱对话。
“行,你看着来吧,你办事我还是很放心的。”点点头,管明继续说:“如果需要飞……”
话还没说完呢,就见家用机器人跑了过来,机械手上攥着个电话,圆圆的脑袋上,显示屏上直接出现一行字幕:总巨头的电话。
“你们先聊,我去接电话。”飞快地说着,管明接过电话,抬步去书房。
一时间不确定总巨头这电话是几个意思,毕竟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留给管明思考。
“喂,您好。”关上书房门的一霎那,管明接通电话。
“小管啊,现在忙着呢?”总巨头寒暄一句。
“没有,正和晓晓看电视呢,您这有事?”别说管明现在是真闲着,就算是他忙着造小人,也必须说自己是闲得无聊才去造小人的!
“呵呵,是关于人马座监控的事情,这几天我找相关的人了解了一下,整理出国内目前有水准且有可能实施的方案,一会我给你发过去,你点评一下,最好提出有用的建议和意见,然后我给相应的小组,给他们点启发。”总巨头也清楚管明是个什么人,也就没多废话。
“行,用人工智能传我吧,这条线比较安全。”目前国内使用的是两条网络,相对于传统网络,网络卫星+人工智能这条线更加安全。
“嗯,反馈不着急出,尽量做细致一点,时间拖一拖也没问题,毕竟你手上还有中微子呢。”总巨头话说到最后,隐晦地提点了管明一句,免得他一天天真闲得去看电视了。
“OK,没有问题。”管明完全没get到总巨头的点,爽快地答应了,他只希望一会传过来的文件内容别太多,要不然他真不好搞啊。
PS:一场雨,把我堵在公司门口,最后的我选择滴滴去旅店吹空调,白天努力两更,晚上回去继续更新。


988  电磁波与引力波

“这真是……”看了文档第一页的目录后,管明开始挠头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歇,而这里的探索,又有好几种途径。
最简单的是视觉观察,包括人类对月朗星稀这一状况的科学解释等等,再进一步到管明发射的那颗空间望远镜,也是功能非常单一的光学空间望远镜,以最短时间完成建造并且发射的,但是这个空间望远镜功能十分单一,让它的观测手段非常少。
除去视觉观察,人类还有没有其他的观测手段?
有的,这份文件上就罗列出两个具有观测能力,同时具有可能性的方案。
一、电磁波;
二、引力波。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管明之前的空间望远镜实际上也是电磁波的一种,毕竟是光子嘛,但文件中对电磁波监控宇宙的说法中,包括不限于光子,是全波段的。
用电磁波来监控的话,以管明来看,这种方法不是不可行,但问题在于,如果人马座那边真的可以用电磁波来观测到的话,那管明肯定就不是第一发现者了,有双星的存在,管明非常确定他才是第一发现者。
而光子观测的话,其中存在太多偶然性,首先双星第一次收集到人马座信号之前,以前是否有信号传出,这个谁也不知道,其次是人马座信号时间非常短,同时光子这东西,除了双星有足够资源去解析、对比,其他实验室还真不会这么做,因为地球每天收集到的光子太多了,多到不可能分析的程度。
引力波呢,目前是天文学的一个热点,因为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说:引力波以光速迅速扩散,充满整个宇宙。
然而实际上,目前全球还没能观测到引力波。
不过就算如此,引力波的前景也非常好,毕竟有爱因斯坦这个大神在前面顶着呢,观测不到又不意味着事物的不存在,起码管明知道引力波在未来几年后还真被发现了,不过这东西再具体一点,管明就有些吃力了,起码上辈子他并没有精力在这方面深入下去,而这辈子对引力波的理解,也不过是能跟住目前公开的论文、杂志的程度而已。
以目前科技来讲,观测宇宙的方式并不多,直接空降发射器是一个,电磁波是一个,引力波是一个,高能中微子是一个,不过后面仨都是被动的,第一个是主动,然而主动的这个,目前连太阳系都出不去。
管明没有选择电磁波,是因为电磁波可观测的概率不大,没有选择引力波,是因为引力波信号若不可查,所以,管明才会在中微子上下功夫。
“这真是,这让我怎么写?”管明草草看完一遍文件后,忍不住嘀咕一句。
具有方向性的建议和意见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科技产品都是通过理论的指导,进行形成产品,但问题是管明不是个擅长‘说’的人,他更擅长去‘做’,而且无论是电磁波还是引力波,他很难去提更好的建议和意见,这就很挠头了。
“老板,不如我们把那几个全球领先的实验室所使用的设备参数和文件打包发上去?”双星问道。
这科研领域上,国内有独到的地方,但也不能否认国外也有领先的地方,尤其是高尖端方向,更是如此。
“很难,这不是咱们自用的,以后他们要是写论文、引用数据或怎样的,容易引发不好的事情,再说了,如果能探测到信号,那就意味着我们和外国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了,这对咱们而言是一种失败。”管明能分清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区别。
管明不是靠论文获得名气,然后出售专利赚钱的人,他是直接一套下来卖产品的,所以他不需要用论文来点缀自己的名气,但国内的科学家和科学家团队就不同了,他们需要名气、声望来自证,这样在以后进行科研的时候,也好申请资金。
“那咱们提供一些最新材料,做为提高硬件的手段?”双星继续问道。
“这个可以有,你先整理一下可能会用到的新材料吧,我这边再想想其他的办法。”点点头,管明说道。
材料更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对管明而言,他短时间内能给予帮忙的,可能也就是些实验室级别的材料了。
管明相信上头也不会白拿管明的材料,毕竟对于国家而言,材料的价格并不贵。
拿过一张白纸,管明在上面写了一行公式,随后用笔划掉,然后再写一行公式,用食指有节奏地敲击书桌,思考着后续的部分,然而对于管明来说,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思考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事情,房门很有规律地敲响三声,随后书房门被打开一条缝隙,穆晓晓探头探脑看进来,发现管明没做什么羞羞羞的事情后就把门推开,双手习惯性地托着肚子,说:“老公,吃午饭了。”
“哦,这就来。”抬头看了一眼,随后管明缓慢地起身,他还在思考关于引力波的可行性。
管明对这方面内容没什么深入了解,但霍金认为在高频引力波段可以测得引力波,不过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可以测得引力波的设备以及环境。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类似空间望远镜一样,构建出一个设备在太空中直接定向收集可能存在的引力波,这样做的好处是,设备可以不用像地球一样,因为自转、公转的原因,会有观测盲点。
另一个办法是在地面建设一个大视场的射电望远镜,优点是建造、改造、选址等都相对便捷,缺点是需要更大的计算量去计算收集到的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