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251章 黎大舅

第251章 黎大舅


  君来饭馆的起死回生,让京报的一众人也满意极了,说明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可以继续走下去。
  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事后发表过一次对京报的看法,他是持赞赏的,包括为商家登载广告一事,他很清楚,没有适当的谋利的话,仅凭众人的兴趣爱好,京报难以坚持长久,翰林院本就是清水衙门,清贵是有,却没多少银钱拨下去,而且也会引得其他人反对,京报能自己解决这件事岂不两全其美。
  翰林院其他人原本是抱着观望的态度看待京报这一新生事物,没想到三期下来引发这么大的反响,才三期,到了发报的那一日,就有不少百姓自发聚集在报点处,等待听人读报了,尤其是刚进翰林院没多久的一名新科进士,被大理寺来人给挖了过去,这让他们看得蠢蠢欲动。
  在筹备第四期京报的时候,宋泽就谈了投稿一事,大家都同意接受外来的稿子,并决定了专门的审稿人员,还决定在第四期上将接受投稿消息正式刊登出来。
  这消息先在翰林院里传开,于是那两日,不少人不是在翰林院奋笔书写,就是回家还在灯下撰文,这让杨卫展看得心头极度不快,他原本也是不看好宋泽这些人弄什么京报,在他看来纯属无聊之举,最后会以笑话收场,对宋泽这六元的名声肯定有影响。
  他是想坐看笑话的,可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大影响,尤其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翰林,居然也偷偷摸摸地写稿子要去投稿,杨卫展有吐血的冲动,就连回家祖父也找他谈了京报的事,杨太傅虽然是保守派的,但身在官场这么久,也有一定的敏锐度,让京报继续办下去,影响非同小可。
  “京报这么光明正大地为商家打广告,朝堂上也没有参宋泽一本?”
  杨太傅捋着胡须说:“有人参了,可也有人为宋六元说话,因为有了这份笔墨费,京报从十文一份,降到了五文一份,这得到了不少人的好评,没想到他们倒是有这样的魄力。”
  总的来说,虽然有贬,但褒奖的声音更大,毕竟那份报纸的纸张笔墨费,都不止十文钱,谁不知读书费用最贵,宋六元这一行为无疑有利于教天下人读书。
  “陛下没有说话吗?”杨卫展心头不舒服。
  杨太傅叹气道:“陛下没赞成也没反对,正是这样的态度才叫人拿捏不准,不过祖父已经听说有人想要效仿宋六元。”
  “办报?”
  “不错。”
  “那祖父,孙儿……”杨卫展也蠢蠢欲动了,他自认才华并不输于宋泽,只不过运气稍差了一些,所以凭什么宋泽能搏得美名,他却要屈居其下。
  杨太傅却摇头:“不可,京报是头份,你就算办成功了,名声也无法越过宋六元,你稍安勿躁,过阵子祖父将你调出翰林院。这一块风险未知,你没必要插手,祖父另外安排人便是了。”
  杨卫展虽有不甘,但祖父的话也对,科举他已经落后宋泽一步,难道就只能跟在他后面做事?他还是要尽快拿出其他政绩才是:“孙儿听祖父的安排。”
  有人要办第二份报纸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京报诸人耳中,有人担忧不已,京报局面刚打开,就有人想要抢夺他们的果子了,心里那个气啊,宋泽却平心静气地说:“报纸谁都可以来办,只要我们保证我们京报的质量,就一定能被更多人接受,我们要将目光放长远,不必争一时之气。”
  “京报上的文章也必须认真审核,切不可犯了大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还有京报的第四期,我打算将印刷量增至一万份。”
  众人听得抽了一口气,同时又激动不已,一万份啊,办第一期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敢想要这么大的量,起初还是靠大家手抄的,第二期才找来印刷作坊雕版印刷,否则靠人力来抄写根本来不及。
  任务布置完,大家分头忙碌起来,杨卫展也不那么烦躁了,定下心来做事,第二份报纸的消息也在有心人士的宣传下扩散开来,不少人都等着看好戏。
  这种情况下,人调去工部的顾昭显得越发低调了,原本众人对他调去工部的发展就不太看好,如今京报和另一份报纸又闹得沸沸扬扬,顾昭的存在感就越发显得减弱了,这对顾昭来说求之不得,每日在工部忙忙碌碌,晚上不是回家就是跟木头外出寻找好吃的。
  他是真的没有太多空闲时间了,否则他都很想写篇小说投稿到京报上,引领一股新的风潮,不过到底心痒痒,用挤牙膏挤出来的时间写了个大纲,什么时候空闲多了再将内容填充进去。
  在这般低调忙碌的日子中,黎家两位舅舅也同样低调地回了京城,两家人一前一后,中间不过差了三日时间而已,顾昭和黎氏都派了人在城外十里长亭处守着,府里也派了人提前整修打扫,让他们一回来便能入住。
  黎家两位舅舅的府邸也是挨在一起的,黎大舅黎长庚是先回来的,在此之前,黎长庚和顾昭这对舅甥也就在信件事联络过,这回可是第一次见面,黎长庚见到前来接他的外甥十分感慨,拍着他的肩连声道好。
  黎大夫人上回为黎氏的事回来,见了顾昭时便喜欢上了,这回也是抓着他的手拉他到身边说话,至于自己的儿子还有孙辈,统统先放在一边了,在她看来,顾昭一个顶得她所有的儿孙了,瞧瞧顾昭为黎氏办的那些事,叫她看得也羡慕,换了黎长庚这个亲兄长,都没有亲儿子办得好的。
  相比起二舅黎长朔,大舅黎长庚人显得严肃多了,在西北边城待了这些年,一个文人也多了几分锐气,同时也比京城的同辈人显得年长,两鬓都霜白了,黎氏见到这样的长兄眼泪就控制不住了,抱着大哥痛哭了一场,后来黎长朔再回京时场面就好多了,毕竟和二哥之前已见过一面了。
  黎家兄弟俩虽然高兴一同调回了京城,他们长辈没关系,可小辈不能一直跟着他们待在外面吧,但同时也有些忐忑,这回陛下将他们调回京城,不知会有什么安排。
  “昭儿你在京城可听到了什么?”黎长庚直接问顾昭,顾昭这外甥虽还没有成家,可已步入官场,因而黎长庚便不再将他当成小孩看待。
  顾昭对此事心知肚明,只是这些话没办法在信里与两位舅舅说明白,顾昭直接点头:“我大约能猜出陛下的用意,大舅和二舅这次回京应该不用担心官位,陛下应当要起用两位舅舅的。”
  黎长庚心惊道:“莫非和夺嫡一事有关?”
  从本心来讲,黎大舅并不愿意兄弟俩卷进这样的是非漩涡之中,从成之功是那么好挣得的?一不小心全家都要栽进去,当初他们父亲还只是没处理好地方上的事务,整个黎家都受到了牵连,父亲也是郁郁而终的。
  可此刻外甥顾昭人就在京城,显然是无法避开的,所以这个时候回来也好,他们总不能让顾昭一人孤军奋战,对这个好不容易找回来的外甥,黎家两兄弟心里都有些亏欠的,当初若不是黎家无能,又怎会让亲外甥遭到歹人算计,刚出世就离开了亲娘,也就是碰到了心善的人家,才会有这样一番前程。
  黎长庚对京城的形势也并非一无所知,比如公主参政,如今还进入了户部,这么大的事情作为官场上的人怎可能不清楚,黎长庚大胆猜测:“永福公主是不是也志在那个位置?陛下是支持永福公主的?昭儿你是不是也站在永福公主一边的?”
  顾昭点头:“是的,舅舅,无论从关系远近还是个人能力来看,永福公主都要胜过那三位,那三位,燕向琦能力平庸不说还好大喜功,燕向骁心胸狭隘还任人唯亲,燕向瑾能力虽比前两位好一些,却为了揽财纵容贪腐,他的人跑去江南可捞了不少钱财,大有想将江南成为他的钱袋子的意图。”
  顾昭虽离了江南的文思书院,可一直和乔焕保持着联络,对江南的官场和商界动静多少也了解一些,因而知道燕向瑾在江南那边手伸得可够长的。
  黎长庚听得长长叹息一声,他待在西北边城,知道边关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而关外夷族一直没有停止对中原腹地的野心,想要彻底解决关外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如果下一任皇帝不是个好的,受苦的只有最底层的百姓。
  他苦笑一声,外甥对这三位的评价可真够低的,他当然不会认为外甥是煳弄他的,只要给他时间,他自然也能作出判断。
  黎长庚思索一番后说:“昭儿,我不能立刻答应你,但我和你二舅不会站那三位身后,倘若不是昭儿你,我与你二舅不会搅进这潭浑水里。”
  公主身为女子就是她最大的短处,所以想要让他支持公主上位,公主必须具备更加出色的能力,他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同时也是想尽可能地给外甥和妹妹留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