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379章 教材的事

第379章 教材的事


  姚首辅心想,这京城权贵中有几个没尝过的?便是没尝过也会想方设法弄来一些品尝一下。
  尽管心里在吐糟,面上姚首辅还是乐呵呵地,而且这五香瓜子的味道的确不错,顾昭跑去尧昌府又弄来一样能生钱的好东西,等以后这五香瓜子在京城还有其他地方风靡起来后,尧昌府就等着赚钱了。
  燕向熙也觉得味道挺不错。
  皇帝再不担心尧昌府那地方会一直穷下去了,而且他知道顾昭也没放松抓粮食种植,顾昭之前的折子里写了,等和西南的商路打通后,尧昌府便可从西南运送粮食过来,解决尧昌府缺粮的问题。
  与尧昌府不同,西南那地方气候适宜,雨水也充沛,粮食产量一直不低的。
  对顾昭新的包裹,大家都带了几分好奇的,结果打开来后发现是几本书,皇帝没先看书,而是先看顾昭送上来的折子,看完折子后眉头挑了下,没发表什么意见,将折子让其他人传阅,他则翻看起那几本书,也就是顾昭折子里所谓的通识教材。
  姚首辅他们看完后震惊极了,这回顾昭的手笔不可谓不大,居然敢让适龄孩子都上学堂,而且不仅男孩能上,女孩也能上,这要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喷个狗血淋头了,但在尧昌府那地方,说难听点,也许顾昭的话比皇命都来得有用,谁让顾昭是带着当地百姓走出困境,让他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人呢。
  姚首辅看看公主,倒没说出反对女孩子入学堂的话,而且顾昭折子里也写了,是分开来授课的。
  燕向熙看了果然大喜,她其实最近也有办女子学校的想法,但想实现有些困难,所以她有想过,等她日后掌权了再下这样的命令,受到的阻挠应该会小许多,没想到顾昭在尧昌府就先行推广开了。
  燕向熙以为,待尧昌府这模式成功后,完全可以在整个大周推广开来。
  “妙啊!”有大臣赞道,这是于读书人极好的事,怎可能反对,有意见也只在女子读书一事上,但在公主面前,他们都不会大声嚷出来,“只不过这开支可不小,顾大人那边可支撑得住?”
  姚首辅乐了:“谁支撑不住,顾大人都不会支撑不住,这不又有五香瓜子么了,他这财神爷的名头不是白担的。”
  得,商人中流传的关于顾昭是财神爷的说法都传进朝堂里来了。
  其他人也乐了:“也是,此法只适合于顾大人和尧昌府,在其他地方可没办法推广,一年的投入实在太大了。”
  “如果以后朝廷能负担得起这笔开支呢?”燕向熙说道。
  “这……那自然是好的,可这大笔银钱从哪里来?”
  燕向熙看了眼她父皇,没继续往下说,这时大家又关注起顾昭寄来的教材上,三字经和百家姓图文并茂,增添了不少趣味性,算术与格物思路清晰,简洁易懂,连他们看得都有些入神。
  算术教材中,顾昭拿一直没动用的阿拉伯数字开刀了,因为用这数字让算术更加简洁,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的学习,他在折子里说明了这些数字的来源,都是有迹可寻的。
  这时候的数字并不叫阿拉伯数字,也非由大食人发明的,而是天竺那边传来的,但并没有在大周引起多少重视,后世是由大食人也即阿拉伯人发现并将其带入到西方,又由西方传进这片土地上。
  虽然起初看得有些不习惯,但皇帝研究了下,发现用这数字,算术题看上去简单了不少,又看看顾昭折子里关于这数字的来由,好奇道:“这数字真是天竺那边传过来的?”
  姚首辅不愧活了不少年头,又见识广博,经顾昭的提醒,对此事的确有了印象:“臣是见过的,但与顾大人所写的数字又略有区别,顾大人所写的数字看上去更加简明清晰,想是作了改进。”
  “那依爱卿看,这数字是否适合推广?”
  姚首辅建议道:“不如将这教材给户部送去,看看他们是否用得习惯。”
  皇帝一想也是,户部是跟数字打交道最多的地方:“那这事就交给永福吧,永福正好在户部待过一阵子。”
  燕向熙欣然领命:“儿臣遵旨。”
  顾昭这事在皇帝和内阁中便通过了,并没有在朝堂上说什么,因而朝臣们也不清楚此事,在皇帝看来,这正好可以拿尧昌府做个试点,后来皇帝还和公主专门讨论过此事,是否适合在其他地方推广,费用的来源父女俩也商量过,燕向熙当时第一个念头便是发展海运,但也需要先将海运发展起来,所以还是得先看尧昌府的。
  顾昭收到皇帝的回复,皇帝准了他使用送上来的教材,并支持他的做法,但也让他不要步子跨得太大,免得后续无力。
  顾昭能怎么办,只好老实听话了,这步子的确跨得太大了些,但他不知道自己能留在尧昌府多长时间,他只希望离开的时候能将根基都打好,后面的接任者能在此根基上继续发展,而不是半途而废,那也对不起自己一片苦心。
  时间一日日过去,尧昌府的孩子们越来越适应每日上学堂的生活,并且都学得很用心,有的孩子在学堂里学了什么字后,回家后会教给父母亲,让大家一起跟着学,同时晚班和周日的学习班也开设了起来,愿意学习的大人不少,尤其是那些过了入学年纪的十多岁的少年,学习的动力更强。
  当天气一日日转凉,西南与尧昌府的水泥路也快连通时,顾昭在一个学堂里带着学生一起动作实践做纸。
  这时候的纸张非常贵,读书人束脩贵,纸墨笔砚的费用更是居高不下,因而穷苦人家的孩子才会读不起书,当初顾家也是勒紧裤腰带供顾昭读书的,衙府虽然现在还有钱,但顾昭也没奢侈地让学堂学生用纸张来练习写字,而是统一让学生自己制作沙盘。
  但这也非长久之计,学到一定程度还是需要笔墨纸砚的,因而顾昭便打算让这些学生自己动足,而且格物课程本就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所以这些学生学习的第一门手艺并非木匠这些,而是学习制作纸张。
  别说,不仅是那些学生,就是学堂里的夫子都激动坏了,他们自己真能制作出得用的纸张?
  当然这顾昭就不能保证了,他的说法是先制作出来,不管粗不粗糙,先能用起来便好,以后有志于此的人可以专注研究,提升造纸的工艺,制造出更加方便书写的纸张。
  这日便是检验多日成果的时刻了,顾昭身边围了一圈学生还有夫子,他亲自用竹帘从池子里舀出纸浆,再将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揭下来的湿纸贴到向阳的墙面上,这日阳光正好,气候也挺干燥,可以蒸发掉湿纸里的水分,让纸张变干。
  “哇,真的是纸诶,晒干了就是纸了。”
  “对,对,我们以后就可以用上我们自己制作的纸了,大人真是太厉害了。”
  顾昭揭完第一张纸后,就将位置交给其他人,正好听到这话,笑道:“这可不是我一人厉害,这是我们的先人厉害,发明了这造纸术,我们才能有这书写工具,所以大家要认真学习,书中有黄金屋,这可不是说假的。”
  “这是真的,顾大人?”
  “我爹娘说过了,顾大人从来不说假话,顾大人是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好官,大好官。”
  看着这些孩子叽叽喳喳的模样,顾昭心情挺好,这些孩子会走上与以往不一样的道路,将来他们当中也许会有不少人走出尧昌府地界,去大周朝甚至外域见识更多的风景。
  顾昭还没离开的时候,这纸张就晒干了,从墙上揭了下来,跟顾昭一起过来的衙门的人还有夫子一起围观这新鲜出炉的纸,并且品评一下。
  相比起他们自己买来书写的纸,这刚造出来的纸嫌粗糙了些,不太适合用毛笔书写,不过没关系,还可以用炭笔,方法总归是人想出来的,再说有这样一个极好的开端,将来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肯定能改进工艺,造出更好的纸来。
  这天回去时,顾昭便带着今天所有的成果,这是所有师生坚持的结果,第一次制作出来的纸应该交给顾大人留作纪念,等以后有更好的纸时再送给顾大人不迟,顾昭一点没推辞,相反很高兴地收下了,这对他来说也很有纪念意义。
  回去后,顾昭将这纸张裁开,订成一个个小册子,再备上炭笔,放在身上可以随手记些什么,比如突发其想的灵感,免得过后忘了,或者突然想起的有关民生的什么事情。
  他不仅自己备上了,还送给了身边的人,如范师爷也得了一本,笑着谢过大人,表示一定会好好使用。
  这日,顾昭拿着炭笔在小册子上无意识地画起来,等清醒过来时,顾昭抹了把自己的脸,他竟画了副肖像,而那肖像一看就知道是谁。
  “大人,大人,快看谁来了。”
  册子还没收起来,顾昭抬头一看,那大踏步走来的,可不正是他落笔成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