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390章 新一届会试

第390章 新一届会试


  两日过后,顾昭算好了时间,提前进了宫等着皇帝退朝。
  皇帝下朝后看到顾昭已经等他,非常高兴,顾昭也恭敬地见了圣驾。
  顾昭暗暗打量皇帝的气色,虽说三年没见,皇帝看上去老了不少,但就他有限的医学知识来判断,皇帝不像身体要垮的模样,应当还能再坚持个几年,会比书中世界活得长些,如果真是这般,那对大周对太女而言,都是大好事。
  也许是因为要将皇位交给他最疼爱的女儿,也许因为抱上了亲孙子,使得皇帝的心情比书中世界好得多,哪里像书中世界,皇帝不仅要将皇位传给并非他直系血脉的宗室子侄,还要被他们的争斗闹得一个头两个大,这心情哪里好得起来,心情越发糟糕,这身体也越发差劲。
  皇帝活得长些,能使得朝局更加稳定,将来太女继位也能更少些震荡,太女同样也能多得到些指导与锻炼。
  皇帝很是亲切地问了顾昭一些尧昌府的事情,虽然很多事他都知道了,但远不如亲耳听顾昭说来得更详细贴切,除了尧昌府地方经济民生的发展外,皇帝对顾昭的办学同样很有兴趣,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一模式能够推广,在他和太女手上实现的话,将来史册上定会留下他们父女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谁不想在后世留下一个明君的好名声,想不开了才想成为被后人骂的昏君。
  如今的大周已有中兴之相,皇帝想将大周推向更高峰,顾昭的出现和不断展露出来的才华,让他看到了这一点。
  也许老天注定大周要走向更强盛,所以才会送来顾昭这样的能臣,又有宋泽这样的六元状元,这一届的考生也比往年要活跃得多,因而皇帝也越发心情好,这一点顾昭没有判断错,皇帝的心情对他的身体的确有不小的影响,加之他对太女毫无猜忌之心,分了太女不少政务,有太女帮忙,他政务也清松了不少,这身体也就越发的好了,并没有显露出要驾崩的迹象。
  皇帝还从旁边翻出一叠纸,正是顾昭在尧昌府时送来的,出自学堂学生和夫子的手,自制的纸张,比起最初的那一批,质量有所提升,不敢跟外面出售的纸张相比,但皇帝挺重视。
  “看看这纸,将来那些学生即使其他本事没学到什么,凭这一手制纸本事,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了。”
  顾昭谦虚道:“哪里,当初也是因为银钱紧张,也不想让这些学生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所以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幸好这些学生都是懂事的,很珍惜如今的学习机会。”
  皇帝点头说:“如果不是朕的年纪大了,朕都想亲自去尧昌府实地看一看,不过照尧昌府如今情况,只要以后不变,将来定会有尧昌府的学子来到京城赶考的。”他看不到,他女儿也会看到的,这就足够了。
  “如果朕想在整个大周推广此种模式,顾爱卿看是否可行?”
  顾昭心说陛下果然有这样的野心,太女跟他聊天时也提起过此事,顾昭便知这对天家父女是要竭尽所能促成此事了:“这需要大笔投入,光靠地方上的财政恐怕难以支撑,还需要朝廷拨款。”
  “可朝廷也支撑不起这笔投入,如今进账多了,可花钱的地方同样在增多。”皇帝摇头,国库能有现在这般收入,也多亏了顾昭,现在这事还是得交给顾昭来办,交给其他人,其他人没他这能力不说,也不如顾昭来得纯粹。
  是的,皇帝知道顾昭的私心很少,并不喜好享乐,否则凭他如今的身家完全可以过上奢靡的生活,然而看他穿着,看他府里的情况,与刚来京城时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他真的觉得顾昭是难得的纯粹的人,心里有百姓,有这个朝廷,想让大周朝变得更好,否则他何必要去撬动盐商的根基,当其他大臣不知道江南官场的那些事吗?他们当然知道,但也清楚办成这件事吃力不讨好,所以又何必去得罪一大串的人。
  皇帝说:“朕也在考虑这件事,朕以前听爱卿和沐儿提起过海运一事,如果朕将此事交给爱卿,爱卿可能为朕与太女办好?”
  果然和他想的一样,顾昭当即跪下来说:“想开海运容易,可没有强有力的武力作后盾保障,那也无法长久。”
  皇帝起身走了几圈:“顾爱卿说得不错,只是发展海上武力,建立一支海上的军队,从来没有人涉足过,朕怕朕下了这样的命令也没几人敢去做,如果交给顾爱卿,怕是要你从零开起,难度不小。”
  顾昭愣了下:“臣是文臣,不会治军。”
  皇帝哈哈大笑起来,心说居然还有事情将顾昭难住:“如果定下此事,朕当然会派得力的干将去协助顾爱卿,依朕看,爱卿与姬将军之间的合作就非常愉快。”
  哦,顾昭懂了,这不就是拿海运的收入去建立海军么,当然这跟他想法一样,但派谁去?顾昭试探问道:“那陛下会派谁?”
  皇帝似笑非笑地看了顾昭一眼:“顾爱卿想让朕派谁去?”
  顾昭挠挠脸不说话了,皇帝笑得更加开心,但没正面回答顾昭的问题,而是说:“爱卿回去先写个章程送上去,朕这几日会与内阁大臣商量此事,会尽快落实好,正好爱卿趁这段时间多陪陪家人。”
  顾昭谢恩。
  等他退出去,顾昭不由嘿笑了两下,想到人还在西南抱怨皇帝不厚道的燕沐,心说他还是不提这个醒了,给燕沐留个惊喜,没想到皇帝也如此促狭。
  顾昭从皇宫里出来,京城各方就在打探皇帝到底给他派了什么官,结果宫里什么消息也没传出,也没有旨意传到吏部,所以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但不管宫里什么说法,见过皇帝后,顾昭可以出来交际了吧,因而又有帖子送到顾昭手里,宫里没消息,从顾昭口中可以知道更直接的消息吧。
  就是黎大舅这天也特意去了妹妹那里,关心顾昭今后的去向。
  因为事情还没最终敲定,顾昭也不好直说,只说:“应该不会留京城,也跟其他人没太大冲突,大舅再等几日,朝廷上就会有风声传出来,陛下也许还会在朝会上提起此事。”
  大舅也不是蠢人,否则也走不到今天这地步:“陛下又要有大动作?陛下总不能让昭儿你再去干得罪的人差事吧。”
  黎大舅想到江南那事,幸好顾昭这三年远离京城这是非之地,才得以安宁三年,这回如果再像那次一样,黎大舅感觉头皮发麻。
  顾昭连忙摆手:“不会,大舅误会了,大舅再等几日看看。”
  “好吧,我就等等看。”他心想,陛下应当要重用顾昭的,那肯定不会总让顾昭去干得罪人的事。
  黎氏和顾家二老也关心顾昭是留京城还是外派,他们当然希望顾昭就留在京城,但这事也不是他们能作主的。
  顾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将顾旸和彭家的亲事提前,争取在顾昭离京前就能喝上这杯喜酒,因而给人在庆凌府的顾旸去了信,自订亲以及乡试后,顾旸基本留在庆凌府,除了就近照顾彭家人外,还看管下顾家在庆凌府的生意,知道顾昭回京,之前写了信不久会出发来京城跟三哥团聚。
  这事顾昭没拒绝,一切由顾旸和彭家人作主便是了。
  接下来几日,顾昭一直在外忙于应酬,他要请客吃饭,当初一起在翰林院以及工部共事的官员,赶考中结识的人,还有别人的请客也不能全都推拒了,顾昭挑了些没多大利益牵扯关系还不错的去赴了宴,比如工部尚书家办的宴席他就不能不去,当初得了工部尚书不少照顾。
  之后户部尚书的母亲大寿,也邀请了顾昭还有黎氏以及顾家二老,顾昭同样推拒不得,心里还在嘀咕,怎这么赶巧,刚赴了工部尚书的宴,没几天就要赴户部尚书的宴。
  每回赴宴,顾昭身边都围了不少人,就没有个清静的时候,有关心他的,也有想从他这儿打探消息,或是跟他套近乎的,这几年官场顾昭也不是白混的,而且身份不断走高,别人心里怎么想另说,面上却不会轻易得罪了他。
  他还和宋泽一起赴了一场由今年考生举办的文会,那些考生将上一届的进士请了不少,在文会上看到当初的榜眼杨卫展,恍惚觉得好久没得到过杨卫展的消息了,一问才知这位虽然早一步离开了翰林院,但如今却有些默默无闻了。
  顾昭也才想起来了,当初杨家也卷进那几位宗室之子争夺皇嗣的纷争之中,不过不同于丁家站队站得那么明显,丁家被处理了,杨家还留在官场里,不过不再如之前那般风光了,就连杨卫展也带了几分郁郁不得志的神色,见到顾昭和宋泽时,杨卫展的目光是回避的,也不跟其他人一样过来套近乎。
  能一路闯关斩将走到会试这一关的,大多是聪明人,看这三甲三人,宋泽和顾昭关系一如既往的好,杨卫展却跟他们疏离得很,也没人自讨没趣地凑上去问个究竟,但多数人下意识地跟杨卫展远了些,毕竟他们过了会试的话以后也要进入官场,没必要得罪顾昭和宋泽这两位陛下和太女面前的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