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祖师爷 > 第134章 匈奴事了

第134章 匈奴事了


  此刻天空依然是下起了大雨。
  此刻咸阳宫下,李斯,蒙毅二人此刻正在等候始皇帝陛下的召唤。
  很快赵高便是从咸阳宫走了出来看着二人讲道:“两位大人,始皇帝陛下有请!”。
  二人进来之后,始皇帝还是在奋笔疾书,看着一旁堆积如山的奏折二人看到之后也是一阵心疼。
  二人在帝国现在也算是位高权重了,他们每一天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是很多的了,但是现在和始皇帝相比起来,也是大屋见小屋了。
  过了一会之后嬴政终于也是放下了手中的笔。
  “今天晚上将会发生一场大战,可能从今晚之后,北方再也不会受到匈奴人的侵犯,你们是如何看待匈奴人,后续该怎么处置了?”
  李斯和蒙毅对视了一眼讲道:“皇帝陛下,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前方的状况,现在到底进行到哪一步了?”
  嬴政将案前的奏折递给了赵高,后者也是双手接过,然后便是朝着二人走了过去。
  二人在看到奏折的时候,也是知道了今晚上太子赢轩将和蒙恬和王翦两位将军对敌人进行最后的攻击,但是二人却是没发现其他什么特殊的事情。
  “比如说增加了多少的军械,采用了什么计谋?这始皇帝陛下是如何知道今晚上会有一场大胜了?有自信是好事情,但是自信过头会不会就是……”
  蒙毅看着这一份战报,也是没有看出什么问题,与其自己猜还不如自己直接去问清楚。
  “皇帝陛下,这份奏折里面却是说今晚上会进行决战,但是似乎也没有提起用什么办法,为何会如此笃定,今晚必定大胜了?”
  嬴政看向李斯笑道:“你知道你和蒙毅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吗?你总是害怕朕会觉得你说话不够严谨,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思考再三。
  但是你要知道,其实寡人也没有那么事情,也没有那么多的计较,此战我大秦必胜,原因便是长生殿制造出来的新式武器!”
  李斯对于嬴政的话,也没有觉得什么愧疚,现在的李斯更多的是在蒙毅的熏陶之下,做事情渐渐懂得了分寸二字。
  “陛下教训的是,李斯以后一定改正,但是请问皇帝陛下,到底是什么武器可以让我前线三十万大军直面五十万大军了?”
  嬴政听到这里也是站起了身子笑道:“这种东西按理说,即使是十年,二十年,没有人知道朕也是相信的,但是现在却是别人弄出来了,实在是难以置信,火药,二十公斤的炸药可以在顷刻之间将这座大殿夷为平地!”
  二人也是露出了一脸的震惊,就是连一旁的老太监赵高也是不由得愣住了。
  “如此?威力如此强大的吗?”。
  所以此战必胜,而且还是大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秦千秋霸业,今日可成!”
  听着二人的话嬴政一点都不会觉得夸张,在此之前大秦还是比较缺战马的。
  但是从今晚之后草原上到处都可以饲养战马了,甚至可以组建起数十万的大秦铁骑,以后大秦的支援会更加的迅速。
  而且大秦的领土也必然是再次扩大。大秦帝国这一战之后,不仅仅会将之前的损失弥补过来,而且还会震慑天下,让世人都感受到大秦帝国的恐怖。
  正在二人神游之际,始皇帝嬴政的一番话却是瞬间让二人不淡定了。
  “李斯,蒙毅,寡人现在命令你们二人,好好的去准备,给寡人准备足够的粮草,等这一场草原之战结束后的三个月,寡人要将百越纳入大秦的版图!”
  二人也是震惊不已,他们也是没有想到始皇帝的步伐会如此的迅速,此处大战的结果还没有出来,现在已经是在计划着下一场大战了?
  但是百越和匈奴却是两种概念啊!李斯将目光转移在了蒙毅身上。
  蒙毅自然也是知道李斯的用意,他们现在位居人臣,自然要更好的考虑到国家的利益。
  蒙毅站出来讲道:“始皇帝陛下,战斗还没有结束,我们现在就准备着下一场战斗,而且还是在三个月之内,这个时间会不会还是太过于仓促了?”
  “大战是不可能停下的,寡人已经是命令王离带领着十万大军前往前线,现在大军既然是已经掌握了这种毁灭性的武器,三个月的时间也足够制造出足够的武器,到时候百越也就是大秦的囊中之物罢了!”
  二人都是无语了,但是话都说到了这里,他们也是没有什么理由再阻止了。
  而此时,黑夜也变成了白昼,而此时在一处高地上,飘扬着一面旗帜。
  虽然这面旗帜上已经是破烂不堪,上面有着无数的破洞,像是抹布一样,但是也并不妨碍着士兵对于他们的热爱。
  此时战场上已经渐渐停了下来,所有人都在漫山遍野的抓俘虏,在夜晚,赢轩带着罗网的直冲头曼的指挥部,在双方都陷入到包围之后,都是无法在进行脱节,唯有死战!
  赢轩带领着十万铁骑在正面上遇到的阻碍是最大的,伤亡也是最大的。
  但头曼的两侧却是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无数的震天雷让所有的匈奴士兵都感受到了畏惧,他们也曾尝试过冲击反抗,但他们一个又一个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赢轩带着一身带血的盔甲,骑着马匹朝着草原深处走去。
  走到一处高地时,赢轩看着前方渐渐升起的太阳,喃喃自语道:“马儿啊,马儿,看到前面的草原了吗?以后这地方你想怎么跑,就可以怎么跑了,再也不用担心会被人抓住了!”
  一封捷报书,正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驶向咸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