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第202页

第202页


宋应昌可是清楚那些官僚们都干了些什么无耻的事情,这些日子,那些官僚们得知了大明要得到一笔数额巨大的赔款,上上下下都在摩拳擦掌准备花这笔银子,修宫殿啊修长城啊修城池啊修驰道啊修河道啊之类的往年会在朝堂上吵成一片的计划,全给提出来了。
工部要银子,兵部要银子,户部也要银子,礼部和刑部也上去凑热闹,吏部也老脸丑不要的跟上去要银子,这个要几十万两,那个要几十万两,这个狮子大开口一口气要一百万两,三下五除二就把几千万两银子的额度给瓜分掉了,沾沾自喜的样子实在是令人作呕。
据这个计划被皇帝知道了,皇帝直接下旨给六部尚书,把六部尚书骂的狗血淋头,整体罚俸一年,责令这份计划作废,下旨这笔赔款需要在皇帝和内阁的安排下使用,六部不得私自安排使用,银子一旦抵达京城就进入国库,国库换上锦衣卫看守,任何要用银子的部门必须提前上交报告给皇帝和内阁,没有皇帝的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一两赔偿银。
皇帝,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官员补发历年来积欠的俸禄,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以后再。
六部集体愣神儿,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起草用银子的计划,彼此之间首先就开始了狗咬狗,之前的和谐氛围一去不复返,这个要钱那个也要钱,各个部门之间吵的是不可开交。
大明朝廷穷怕了,看着银子就不要命,所以国内的情况如此汹涌,你让宋应昌怎么回应李昖的期待呢?
李昖是真的期待可以搞到一笔银子,不用多,几十万两就好,大明拿九成,朝鲜拿一成,那对于地盘不大的朝鲜来也是一笔巨款,可以艰难度日了,而不是随便就要饿死人了,现在朝鲜的情况的确是这样,日本人一来,就烧杀抢掠,焚毁房屋田地,今年朝鲜的春耕是耽误了,很多地方都没办法组织春耕,官员不够,流民无法组织,使得很多田地都会荒废一年。
李昖当时就向宋应昌求助了,宋应昌也大大方方的派出了自己随行的二三十个官员去帮着朝鲜人组织春耕,但是目前也只能在汉城一代把工作做好,很多偏远地区是鞭长莫及,不出意外的话,朝鲜明年还要面临粮荒,这粮荒免不得又需要大明的支援,现在干脆一步到位,免得到时候大家都不愉快。
宋应昌算是明白了,李昖是想和大明做个交易,之前大明没有需要用到朝鲜的地方,所以李昖只能厚着脸皮来,现在大明需要用到朝鲜了,朝鲜也想趁此机会弄点好处。
这也算正常,不算出格,毕竟大家都是要吃饭的,不让朝鲜人把饭吃饱了,造成大量流民,到时候还是要麻烦大明,大明要真想要朝鲜,之前早就答应李昖的内附要求直接吞并朝鲜了,大明留着朝鲜也就是做个屏障,反正朝鲜对大明一向恭敬,非常老实。
“这样,王上,你如果能派兵镇守对马岛,老夫就为王上向大明皇帝请五万两赈灾银拨付给朝鲜。”
宋应昌可不会傻乎乎的张口就是几十万,要把李昖的期待值狠狠的拉低不能给李昖一个大明很有钱的印象,不然这家伙真能把大明当成钱袋子,顺着杆子往上爬,一点也不在乎亲疏有别。
“五万两?宋公,这……这也太少了一点儿?王听,大明可是得了四百万两银子呢!这个,就不能多一点吗?”
李昖的脸顿时就不好看了。
宋应昌摆出一副苦哈哈的神。
“王上你是不知道啊,大明也为难啊,大明的确是得了四百万赔偿银,可是这是分五年赔偿的啊,一年大明也才能拿到八十万两,而且还不是现在交付,还要再过半年左右倭国才能把银子送来,你们那么急着用钱,大明只能自己掏腰包,可大明刚刚打完了这场仗,你大明的腰包里还有几个子儿?
王上,这做人做事都要想着别人一点儿,大明对朝鲜可是仁至义尽没的了,可现在大明也需要很多钱去赈灾,去抚恤,去整理后勤,去处理战争之后的事情,很多士兵需要赏赐,很多将军更需要赏赐,哪儿有那么多钱周转啊?王上,你细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昖不话了,低着头,一副受气媳妇的样子。
“话是这么,但是,但是宋公,这五万两银子实在是太少了点儿,这连塞牙缝都不够,朝鲜的国库亏空实在是太大,我们也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您这……这可怎么办啊!”
宋应昌苦着脸,叹了口气,开口道:“那,老夫再加个三万?八万两,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话大明就受不住了!”
“十万!就十万,宋公,就请大明帮朝鲜这最后一次,十万两白银,之后的事情,本王如果处理不好,就上表给大明皇帝陛下,退位让贤,不再做这个朝鲜王了!宋公,您以为呢?”
李昖紧张兮兮的看着宋应昌,生怕从他嘴里听到一个“不”字,那他就要崩溃了。
他的祈祷似乎被上天听到了,他就看到宋应昌左右为难,面阴晴不定,最后仿佛是下定决心一般狠狠拍了一下桌子。
“好!十万就十万,老夫帮你这一次!但是如果对马岛你守不好,大明皇帝一定会来找你问罪!”
李昖常常松了口气,忙道:“必不使大明皇帝和宋公失望!”...


二百六十二  王荆石误国误君啊!

就在宋应昌答应为李昖争取十万抚恤银两的时候,朱翊钧的圣旨传递到了汉城,传达了关于封赏东征军全体和东征军撤退回国的决定,宋应昌一开始看着还挺高兴的,结果看到后面“皇帝并三王出迎大军凯旋”的字眼,顿时愣了一下,开始寻思这到底是哪三个王,便又往后面看,这一看不要紧,吓得他整个人都快窜起来了。
朱常洛朱常洵朱常浩,皇帝的三个儿子,皇帝打算同时把三个儿子一起封王,虚太子位以待,并且要亲自带着三个王出皇城迎接大军凯旋,说是为了表达对大军的荣宠,对将帅的荣宠,但是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看得出来皇帝在蹭热点,试图混淆视听,借机达成自己的邪恶目的。
借着大军凯旋的由头,再次将三年之前按下来的国本之争向后拖延,借机争取主动,期待可以找到机会把自己的爱子常洵推上宝座,本质上就是无赖耍滑头,一点都不光明正大——但是该说不说,这个事情上皇帝没法儿光明正大,刘邦倒是想光明正大,结果被吕后请了四位大学者坐在刘盈身边,他就怂了。
他说是太子羽翼丰满了他无可奈何了,但是他要真的想把刘如意推上太子宝座,手段难道不够多吗?他能玩死项羽这个枭雄,能搞死韩信这个军神,项羽和韩信哪个不比刘盈好对付?说白了,沽名钓誉加上父子之情难断,最后思来想去,觉得也没那个必要非要搞得家里人不开心,所以就放弃了。
真要是想换太子的,人家皇帝老爹就真干的出来杀儿子的事情,但是拥有那种心理素质的皇帝,说起来,真的很少很少,反正朱翊钧绝对不是其中之一,虎毒尚且不食子,能食子的都不是一般皇帝。
朱翊钧在中国皇帝的排行中真的只能算中下等,手段不够,手腕不硬,心肠不狠,心智不坚,中庸之资守成之主,但是眼光还是不错的,用人这方面非常有一手,算是为数不多的闪光点,可是这些闪光点并不能帮助他把自己喜欢的常洵推上太子的宝座,最后成为皇帝。
王锡爵年轻的时候有几分魄力,敢打敢拼,所以一路到了这个位置;结果老了,胆子就越来越小,越来越谨慎,不愿意得罪人,在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正确的方法来保住自己的地位,有解决问题的心,却缺乏策划与实行的能力,说穿了,年轻的王锡爵是个有进取心的能吏,老了,在朝堂上越混越圆,就变成了政治掮客,喜欢玩投机,怎么着也不愿意得罪皇帝。
可是在眼下这个时节,是该这样做的时候吗?
宋应昌默然无语的放下了皇帝的旨意,眼光越过千里路途,仿佛能看到已经吵成一锅粥的朝堂。
然而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现在的位置是个文帅,是个刚刚立下大功的文帅,避嫌还来不及,怎么能出言参与朝政呢?虽然他心急如焚,担心朝廷会发生不可预知的动乱,但是他无可奈何,思来想去,他开始安排人去日本将萧如薰召回,在回国之前,他有很多话想对萧如薰说。
于是一天半以后,萧如薰接到了召回的命令和正式任命吴惟忠为石见镇总兵官的命令,将日本的事情安排妥当并且休息了一天的萧如薰精神饱满的带着大军分批乘船前往朝鲜,准备接下来从海路直接返回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