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第298页

第298页


十月中下旬,萧如薰接到了从海上而来的封赏使者,得知了自己被封为镇南侯、缅甸镇总兵官、世镇缅甸的消息,并且被赐丹书铁券,以示荣宠。
也得知了自己的驻兵请求被基本驳回,除宁夏本部五千人以外,其余部队都要撤回,然后允许萧如薰在缅甸镇民中挑选合适人选编练新军,额度是三万。
第一批难民已经在海港等待,朝廷吩咐萧如薰立刻安排水师北上迎接,水师北上之后,允许缅甸镇留一百条战船为水军,其余战船全部回归各地港口驻守。
朝廷赐萧如薰黄金五千,白银三万,土地一万亩——随意选取缅甸镇良田授予。
总的来说,朝廷除了付出五千两黄金和三万两白银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虚的,就连万亩良田都要萧如薰自己在缅甸随便圈一块,那就是自己的封地了。
饶是有了心理准备,萧如薰还是不免的感到一阵郁闷和窝火——这帮家伙的吃相太难看了,白白教天下人耻笑,我都主动请求留在这里了,你们的吃相就不能好一点吗?
封赏使者是个欣赏萧如薰同情萧如薰的文官,和萧如薰说起了这个消息在朝廷公布之后引发的风波,有一批有识之士实在看不过去王锡爵和张位的所作所为,主动上书帮萧如薰说话,指责朝廷吃相难看,苛待功臣,不仅寒了功臣的心,也会寒了天下有识之士的心。
为朝廷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斩首数十万的结果,居然是封在了一个蛮荒之地世镇,连中原都不让回,朝廷待功臣何其薄也?
对王锡爵不满意的言官开始借题发挥,开始炮轰王锡爵,还有些人把炮火对准了张位,因为小道消息说这个建议是张位最早提出来的,就有言官骂他短视,骂他心胸狭隘,还有人爆出杨俊民全力支持此事的消息,这下子就捅了马蜂窝,新仇旧恨一起上,言官弹劾杨俊民渎职的行为立刻成为了政治正确的事情。
张位好几天呆在内阁值房不露面,杨俊民干脆就连家门都不敢出了。
然后,接连爆出了赵志皋和石星力争召回萧如薰无果,然后差点在内阁上演全武行的消息,群臣群情激愤,指责王锡爵误国,骂张位短视,最后王锡爵被逼无奈向皇帝递上了辞呈,三来三往之后被允许,王锡爵退位,赵志皋顺位登上一级,再度成为大明内阁首辅,张位晋升内阁次辅。
但因为之前的事情,张位晋升内阁次辅被很多人非议,加之内阁人数不够,难以处理繁重的政务,进而赵志皋决定召开庭推大会,选举有名望有威势的大臣进入内阁以填补内阁缺员,此事被皇帝允许。
兵部尚书石星成为热门人选。
然后京城的头版头条就成为了猜测谁会最终进入内阁,萧如薰的事情再也无人关注。
看着那封赏使者愤愤不平的样子,萧如薰就知道——政治动物不把该利用的东西榨干利用价值,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三百八十七  简单的军人

萧如薰被封为镇南侯,世镇缅甸的消息很快就在东南亚的小国中还有缅甸的明军中传播开来,小国们各有各的想法,暂且不表,单说明军中各军队的想法就相当的复杂。
萧如薰在大明各地方军队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
从万历二十年开始,萧如薰就从宁夏本地的军官世家中脱颖而出,平定了宁夏的哱拜叛乱之后,萧如薰就基本上成了宁夏镇各军队的头头,也一度担任宁夏总兵,不过很快就被调到朝鲜战场上,和当初肆虐大明东南腹地的倭寇血战数月,把日本打的的四分五裂,灭了他们二十万军队,立下了不世战功。
然后没休息多久,又被调到了缅甸战场,灭掉了十多年来一直骚扰大明南疆的牛皮糖一样的恶心国家,将大明在南洋的声威恢复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不仅开疆拓土,还大涨大明的颜面,使得大明大展威风,二十多个小国重新入贡,再次加入了大明的朝贡体系。
这些都是明晃晃的功劳,战绩,如果说这些是威望的代表,那么萧如薰和各部队的合作就是实实在在的关系所在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官的地方就有争斗,有兵的地方就有山头,这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真理。
萧如薰作为西北土生土长的军官世家出身的武将,当然是属于宁夏镇派系的边将,在扩大一点,属于北军,属于九边系统,和非九边系统的各部队属于不同的山头,不同的派系。
在派系山头林立的大明军队里面,想要左右逢源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当然了,也不是做不到,但是如果没有深厚的人脉和实力加成,那就是痴心妄想,而对于萧如薰来说,这从一开始也就是痴心妄想。
他第一次统帅各地兵马打仗的时候,才二十三岁,身上只有平定宁夏叛乱的战功,有一个用火药掀翻宁夏城墙的光环,军中都称呼萧如薰为火药将军,私下里还有人戏称萧如薰是火药狂人,离了火药就活不下去的狂人。
除此之外,萧如薰就是一个嘴上眉毛办事不牢的毛头小子,那些辽东山东大同宣府还有南兵,哪个愿意鸟他?本想着这就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可谁曾想萧如薰愣是在战前用三个月的时间树立了自己的威信,替吴惟忠解决难题,收拢了南兵的军心,棒打李如松,威慑了其余军队。
一战平壤消灭数万倭寇,初步确立威信,二战峡谷,不用火药纯用冷兵器,几万颗人头战果累累,三战开城四战汉城,一个月的功夫就把之前倭寇大半年的战果给废掉了,七八万颗人头堆成了山,将萧如薰的威信确立的无比坚硬。
当然,除了威信之外,萧如薰的信誉也得到了各军队的认同。
一位威猛的将军想要得到士兵的畏惧,那是很容易的,多杀人就好了,但要得到士兵的尊重,那就难了,尤其是不同地方出身的将军想要得到其他地方士兵的尊重,那就更难,好比宁夏出身的萧如薰要得到山东枪兵的尊重,你说怎么弄?隔着几千里的地方,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我凭什么尊重你?
萧如薰偏偏就能办到,不偏不倚,不刻意偏袒哪支部队,给各部队一样的战斗机遇,战果也基本上均分,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当自己的本部取得太大战果的时候,还愿意把本部留守下来,带着其他派系的军队去赚军功,你说这样的统帅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不说别的,单说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部队,就算不考虑其他,单说彼此之间的熟悉和配合也是最好的,战场上打仗没有电话没有电报,全靠将军个人威信和战鼓声的指挥,士兵如果熟悉将军,将军的鼓声一响,士兵就知道怎么做,彼此之间的配合十分默契,使用起来宛如将军的手臂一样可靠。
这就是客观意义上嫡系部队比旁系部队使用起来效果好的原因所在。
可是萧如薰偏不,既能带嫡系部队打胜仗,也能带旁系部队打胜仗,约束嫡系部队的军纪也十分强力,不允许嫡系部队挑衅其他部队,明知这样会给嫡系部队不好的观感,但还是这样去做,尽量维持各部队的平衡,发生无法调和的事件,就拉出去打仗,一场胜仗下来,什么矛盾都平息了。
得了战功,得了赏赐,自己只拿自己该拿的,其他的都分给部下,还特意拿大头赏赐给部下,尽量照顾到每个立功的士并,更重要的是,懂得关心别人,能考虑到实际情况,比如南兵在朝鲜征战,不太习惯朝鲜的严寒气候,冬衣太薄,南兵难忍严寒,萧如薰不嘲笑南兵,直接下发双份冬衣给南兵御寒,所以得到了南兵的集体拥戴。
北兵和南兵彼此之间吃不惯对方的主食,萧如薰就尽量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各地方军队做家乡的食物,甭管正宗不正宗,有这份心就是大明将军里的独一份了,给北兵做大饼,给南兵搞汤面,不说做得如何,光是这份心,就被打败多数的军人所感受到了。
你发自内心的关怀底下的部队,士兵就能感受到,在战场上这种朝不保夕的情况之下,威猛且仁义的将军最受欢迎,你关心士兵,士兵就愿意为你死战,士兵们没什么家国情怀,没什么大道理,现在也没有政治思想教育,他们为什么而战?基本上都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而战的,活才是第一位的,所以逃兵多,战斗力弱,但是在萧如薰的手下,这些士兵都甘愿死战,愿意为萧如薰拼命。
你以为是什么高尚的情怀?不是!是因为萧如薰施恩给这些士兵,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恩情,得到了照顾,他们感激,他们信任萧如薰,所以才会愿意出死力为萧如薰而战,哪有那么多高尚的情怀?哪有那么多大义?你指望大字不识一个的士兵去了解国家民族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