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第449页

第449页


沈一贯的话给这次的会议定下了完整的结论,沈鲤的心底里是满满的无从消解的悲哀。
内阁,现在完全在沈一贯的掌握之中了,沈一贯直接跳过了赵志皋,直接成为了事实上的首辅,大明朝现在已经轮到沈一贯来当掌舵者了,而他,是一个政治斗争当中的失败者,现在或许还不算,但是很快就是了。
因为已经没有人支持他了。
赵大佛爷看着大家基本上商量完了,局面已经确定了,于是不失时机的站出来彰显了一把自己的存在感。
“既然商定了,那就拟一道旨意,给陛下递上去,让陛下处置吧!咱们这儿也快些准备着山西大同赈灾的事情,这些就都拜托给次辅了。”
沈一贯连忙站起身子对赵志皋鞠了一躬。
“是!”
赵阁老实在是一个难得的软柿子,不论大小官员,只要从他身边经过,基本上都忍不住的会伸手捏一把,但是只有沈一贯从来不曾对赵志皋不尊敬,沈一贯很尊敬赵志皋,对所有人都很客气。
或许正是如此,让赵志皋看出了沈一贯心底里潜藏着的野兽。
那张牙舞爪伺机挣脱锁链的野兽。
可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清楚这头野兽,以至于让这头野兽在不久的将来窜了出来,给大明朝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祸。
赵志皋是唯一看出来的并且尽力去阻止的,但是他太老了,太软弱了,也太容易灰心丧气了。
现在的赵志皋已经彻底的自暴自弃,也不管不顾了,只要自己能安然死去,那就是功德圆满了。
就这样,在个人心怀个人的鬼胎的情况之下,大家达成了协定,铺平了萧如薰通过总督这个看似不可逾越的天堑的道路。
这道内阁的票拟送到朱翊钧的手上的时候,朱翊钧正在对骆思恭进行严肃的思想再教育。
“朕不杀你,不是因为朕宽宏大度,而是朕怜悯你曾经为朕做过的事情,念在你有功,朕可以饶了你这一回,但是不会再有下次。”
朱翊钧很严肃的告诫着骆思恭,而骆思恭也有理由相信皇帝并不是不想杀自己,而是杀了比不杀更难以应付局面,所以才留下自己,因为自己还有用,皇帝还有需要用自己的地方所以皇帝才会留下自己一条命。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自己这条命根本留不住。
“臣谢陛下不杀之恩!臣谢陛下不杀之恩!臣必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这话说的连骆思恭自己都不相信,就更不要说朱翊钧了,朱翊钧在心中忍不住的冷笑,对骆思恭的这番话是根本不予相信的。
“这些话朕记住了,但愿你也能记住!朕交给你一个事情,你要认真去做。”
骆思恭连忙点头:“臣必将完成陛下交付的任务!”
“对山西晋商的藏粮洞,你知道多少?”
骆思恭咽了口唾沫,默默地算了算。
“十之七八。”
朱翊钧点了点头。
“派出你手下最精干的队伍,带着你所知道的消息,去山西交给萧季馨,之后让你手下的人听从萧季馨的安排,给朕把那些粮洞一锅端了,所得粮食交给萧季馨安排,明白了吗?”
骆思恭还想说些什么,但是到底也没说出口。
因为他也反应过来了,皇帝之所以如此坚决,甚至是有点铁血的味道,是因为山西商人在这场战争之中损失惨重,实力大损,各方各派势力大概都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且对山西开始起小心思了!
估计这会,山西晋商势力不保。
这样也好,至少自己手下这些年来不明不白的死在山西的那些兄弟们也好安心闭上眼睛了。
他奶奶的!自建国以来就威风八面百官惊惧的锦衣卫居然也能落到如此地步,小弟被人杀了都无法站出来主持公道,伴随着皇权的衰微而愈加衰微的锦衣卫似乎也走到了一个死胡同里面。
如今,未尝就不是锦衣卫重振声威的好时机。
而就在此时,内阁的票拟送到了朱翊钧的案头,朱翊钧打开来一看。
“让萧季馨做总督?”
朱翊钧惊呼一声,似乎完全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居然是由内阁那帮子文官主动提出的,他还以为自己需要和他们做一番斗争才能敲定此事,结果刚想睡觉就有人递上了枕头,这事情还真是有趣。


五百八十七  想要腾飞的心

朱翊钧正在想方设法的给萧如薰提供帮助,让他在声威上更上一层楼,积累在各地军中的威望,好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用,眼下正是想瞌睡找枕头的时候,内阁就把枕头递过来了。
沈一贯这个人看起来还真有几把刷子,那么快就把沈鲤给压制住了。
对于沈鲤,朱翊钧的情感还是比较复杂的,毕竟这是当初教导自己读书的老师,只是后来却越来越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上,背靠群臣和自己作对,倚老卖老,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心理。
这样的人,不要也罢!
于是朱翊钧便开始了自己的谋划。
一边派锦衣卫去山西协助萧如薰抄家,一边让王德挑选内宫当中聪明机灵对皇帝忠诚的太监准备启程去山西开矿抢占先机,另一边给内阁请让萧如薰担任四边总督的奏折批红,然后又下了一道旨意给内阁首辅赵志皋和次辅沈一贯。
这道旨意是皇帝考虑到赵志皋年老,精力不济,所以决定增补内阁阁员来帮助赵志皋和沈一贯处理内阁阁物。
朱翊钧可没有什么好心思,这个关口让内阁增补阁员,目的就是要让朝廷上的各大派系开始狗咬狗你争我抢,等他们狗咬狗一嘴毛之后,就是自己达成目的的时候。
到时候,免不得需要用中旨让某些人入阁,增加给自己挡枪子的人数,把水搅浑。
如此一来,自己真正的目的就会被隐藏在政治斗争当中,群臣忙着争权夺利,谁还有心思考虑皇帝的意思?等皇帝的意思大白于天下的时候,已经晚了。
朱翊钧怀着满满的恶意亲笔书写了那道让内阁增补阁员的手谕,让太监送去内阁给赵志皋和沈一贯。
于是,在内阁聚集了大多数大佬的前提之下,太监宣读了皇帝的圣旨。
其一,允许内阁之请求,破例提拔镇南候萧如薰为四边总督,接替王世扬的职务肃清山西大同北虏,尽快平定战事,王世扬本人革职,着锦衣卫捉拿回京师,下诏狱,等待审讯定罪。
这道奏折被批红了,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萧如薰上位,成为土木堡事变之后、巡抚制度和文官领兵制度确立以来第一个以纯粹武将身份得到总督之位的武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创造了历史,并且是由朝廷里的文官大佬们所认可的唯一一人。
这个历史意义可一点儿都不小,现在在大家看来只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确确实实是土木堡事变以后武将所达到的最高位置,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实现的,萧如薰这位大明万历第一名将似乎也在更加努力地创造辉煌。
这般的辉煌在眼下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一个普遍低迷的情况之下突然的个例,但是任何偶然都有其必然性,这也是必然。
只是目前,大佬们根本不会在意这件事情,尽管这件事情队伍将群体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国家大事,这些文官大佬怎么会在意一个武将呢?
眼下大家更在意的是王世扬的问题,这个被大家给予厚望的四边总督犯下大错,致使太原失守,战局崩坏,以至于朝廷需要破例让一个武将担任总督去挽回战局,这个罪责可一点都不小,照常理来说,这人也是命不久矣,只是这下诏狱……
内阁的意见是由大理寺、刑部和督察院三堂会审,一起定下一个公允的罪名再论处置,而皇帝直接要把他投入诏狱,这是为何?诏狱等于是皇帝特别为高级官员犯罪准备的特别审讯场所,归锦衣卫管理,那里面就是人间地狱,凶名赫赫。
王世扬所犯的错误已经可以让皇帝大动肝火到这种地步了吗?
群臣惴惴不安,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但是接下来皇帝的旨意就让群臣的呼吸猛然间急促起来。
皇帝诏令——首辅年老,内阁辅臣事务繁忙,朕怜惜辅臣之劳累,故允内阁增补阁员三人,着内阁与群臣议论,商讨出一份合格的名单交给皇帝选拔,皇帝会酌情选用。
群臣猛然瞪圆了眼睛,然后整个内阁大堂内的氛围就不一样了。
不少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各自已经有了各自的计量。
比如石星的呼吸就忽然急促起来,他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展现一下自己表现一下自己,那么可能自己以后都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机遇了,毕竟自己的年龄也不算小了,而且劣势还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