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第687页

第687页


同一日,萧如薰已经拿下了徐州,正在继续往北进发,进展已经很快,若不是他刻意放慢速度,进展会更快,不过他现在并不需要那么快的进展。
江大海带领一万五千陆战士兵也拿不下京师,最多只能给他们以震慑,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强大和他们的弱小,从而加快他们内部的分裂和矛盾激发,总有一些事情是萧如薰希望沈一贯去做的。
坐收渔翁之利是最好的。
所以萧如薰给江大海的命令就是拿下天津卫做基地就可以,保持试探攻势,但是不要过分进军以免过度刺激到京师,那样的话江大海甚至会有危险。
只要待在天津,江大海就算是个足够的威慑,告诉沈一贯,萧如薰回来了!
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显著,十一月十二日晚上,京师就得知萧如薰的军队在大沽口登陆并且进攻天津卫的消息,人数约有两万,天津守将火速求援。
刚刚平定内乱稳定物价的沈一贯真的大惊失色了,赶快下令达云率领两万军队前往天津卫支援守军,第二天中午,他得到了达云的消息。
天津卫已经被攻破,萧氏叛军进占天津卫,他镇守在武清,询问沈一贯下一步该怎么办,是不是需要夺回天津卫。
沈一贯沉默了许久,然后无视了萧大亨力主收复天津卫的意见,选择了刘黄裳的意见,下令达云固守武清,与此同时派出京营兵三万进驻通州,固守通州。
“天津乃京师门户,怎能落于敌手?敌军不过两万,我军若全力一战,完全可以打败他们夺回天津剪除侧翼威胁,若是现在不剪除侧翼威胁,难道要等萧贼大军抵达我们两面受敌吗?”
萧大亨竭力争取。
奈何刘黄裳使劲儿的反对。
“现在我们手上的精兵只有达云的三万和京师内的一万,剩下的全是卫所兵,根本不堪一击,即使现在加紧操练也没什么用,聊以**罢了,现在把精兵用掉,等萧贼来了,一样无可奈何!”
“难道我们就坐以待毙吗?!”
萧大亨愤怒的吼叫着:“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守,等萧如薰大军来了,我们就真的完了!首辅,请立刻派兵夺回天津卫,然后南下剿灭萧如薰贼军,如此我们才能胜利!”
萧大亨这种做梦一般的说法让刘黄裳想笑,但是无奈,他还就是说出来了,这是何等的可笑?
沈一贯思虑良久,依然否决了萧大亨的说法。
“现在是要集中力量保卫京师的时候,不能把精兵外派作战,只能固守,不能主动作战!我马上把山西和大同的人马叫来,或者榆林和固原的兵马也能叫来!总而言之能叫来的全叫来!老夫要在这里和萧贼决一死战!”
沈一贯似乎下令了决心,然后就要写手令,拿起笔蘸着墨汁,下笔写字的时候,手却在不停的发抖,以至于字写的歪歪扭扭的,一张不满意,撕了再来一张,又一张不满意,撕了再来一张,结果还是不满意,继续撕,继续撕。
全都不满意。
“啊!”
沈一贯大吼了一声,把手中的笔和砚台狠狠的往地上摔,看上去极其恼怒。
萧大亨看着沈一贯的所作所为,眼中流露出了一丝绝望。
刘黄裳看着沈一贯的所作所为,眼中流露出了一丝嘲讽。
似乎,情况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兵力枯竭,粮草枯竭,被萧如薰打到了家门口却不敢进攻夺回门户,只能收缩兵力防守,半年前还占尽优势,怎么半年之后情况就有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天下百万雄兵呢?良将千员呢?大明那么多忠心耿耿的官员呢?
全都到哪里去了?
萧如薰跟过街老鼠一样逃出了京师,想来应该是狼狈不堪的,怎么才过了半年,打回来的时候就那么威风凛凛了呢?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沈一贯仔细的思考,什么也没有想出来。
萧大亨也仔细的思考,也什么都没有想出来。
刘黄裳更加仔细的思考,发现了一些端倪,却也没想出什么要紧的东西来。
可想而知,萧如薰这堪称传奇一般的进攻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只是他们想不出其中的关键要素在什么地方。
难道说天下人都不作抵抗,人马来了就投降?
大明内地的军队呢?卫所呢?实在不行县城里的衙役和捕快就不能用吗?为什么连一点点阻碍都做不到?大明不是接连打了好多场胜仗国力鼎盛四海咸服吗?为什么忽然就变得那么不堪一击了?
这是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沈一贯和萧大亨都不知道。
命令最终还是传了出去,刘黄裳执笔,将召唤山西大同的兵马和西北四镇的兵马的消息传递了出去,当然,刘黄裳自己也非常怀疑这样到底能招来多少军队。
亦或是一个人都来不了。
现在机动兵力只有达云的一支,要是真的等萧如薰的北伐大军抵达了,兵力悬殊会非常可怕,这根本就是不需要打的一场仗,毫无悬念。
自古以来华夏统一战争都是由北往南打,本朝太祖皇帝开创了一个先河,从南向北,从蒙元手里夺回了大明,而眼下,萧如薰似乎也创造了一段传奇历史,由南向北将京师朝廷打败了。
败得非常彻底,一败涂地。
败到沈一贯连命令都写不出来了。
明明之前还下令废掉了十二家武勋,意气风发的样子啊……


九百零三  强干弱枝

时间进入到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下旬之后,全国战场上,沈一贯的朝廷政府军已经完全落入颓势,只能被动挨打,没有反击的力气,面对萧如薰三路大军的步步紧逼,显得尤为疲软无力。
西面正在被席卷,南面正在被席卷,东面正在被捅刀子,三面受敌,摇摇欲坠。
江大海率领军队以天津卫为根基向武清和通州方向进攻,遇到了不少沈一贯设置的防线,他们防守起来十分卖力,一步不退,还弄来大量的火炮和镇南军对射,虽然他们的火炮质量不怎么的,而且还会炸膛,可是数量多。
数量一多,江大海就舍不得让自己的部下冲锋了,反正保持攻势就可以,这就是萧如薰的目的,让他们疲于防守不敢进攻,直到萧如薰赶来为止。
这种事情江大海还是办得到的。
有几门红夷大炮的相助,这样就更容易了,打得那么远那么厉害的大炮,对于那些守城的士兵来说毫无疑问是噩梦。
在这样强势的进攻之下,加上沈一贯的固守勿出的命令,达云可不愿意让自己的士兵出城送死。
而且局面发展到了现在,达云自己心里也在犯嘀咕。
自己大老远的跑过来就是来送死的?
达云很纠结。
听着震耳欲聋的炮声,所有人都知道,变天,只是时间的问题。
成王败寇的道理再明显不过了。
沈一贯强势的时候,天下都服从泰昌皇帝和泰昌的年号,把万历年号丢掉了,而眼下沈一贯已经是冢中枯骨,各地重新打出了万历的年号,公文往来私人信件全都改为万历二十六年,泰昌两字似乎成为政治红线了。
萧如薰率军往聊城进攻的途中就不断接到随行一些官员的信件或是正式公文,他们都没有再把需要送到朝廷去的奏折送到朝廷,而是接送到萧如薰手上请萧如薰决断,比如修整河道,比如地方民情,比如赈灾救助等等。
萧如薰没有拒绝这种明显的讨好行为,而是非常满意的接受了他们的讨好。
以经验丰富的叶梦熊和袁黄为首,然后亲自选了十多个在地方上有建树的现实派官员,再配上一百名他精心选出来的出生江南江北各地的年轻人,组成一个政务处理团队。
袁黄和叶梦熊是首脑,那些有建树的思想比较现实的现实派官员是辅佐,而那一百名年轻人则是实习。
自然的,那一百名年轻人是他在培养思想教官和土改官员的时候发现的最优秀的一批人。
这一批人他没舍得放出去做思想教官和土改官员,而是留在身边随他一起处理军务,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而现在有了更大的舞台,萧如薰就把他们安排在了叶梦熊和袁黄手下学习处理各地政务。
处理政务并非一定需要进士才可以,这些秀才甚至是没有秀才功名的生员们具有足够的文化基础,完全可以学习治国。
科举选拔出来的读书人走的路其实和他们一样,也是要经过观政才能放到地方上或者中央部门任用的,也没有谁天生就会处理政务,都是一点点学习一点点运用起来的。
跟在叶梦熊和袁黄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官员后面,他们能学到的东西非常多,纵使他们不够格成为中央决策官员,但是在萧如薰看来,做一县县令或者是乡、村官员,这些人还是够格的,等以后一步步提拔起来,还是大为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