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第694页

第694页


孙承宗皱着眉头开口道:“自然是黄巾之乱使得地方权力大增,兵权分散,及至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之首张让火并而死,继而董卓进京乱政,各地官员不服,起兵联合讨董,这才有了汉末乱世。”
“没错,黄巾之乱并未使得天下大乱,而灵帝死后的何进与十常侍之间的争斗才是大乱的开始,何进是外戚,十常侍是内侍,这一内一外本都是中央的力量,他们若共存,中央力量强势,尚能压制地方。
可是他们火并之后两败俱伤,中央力量大损,边陲诸侯董卓进京乱政,地方其余诸侯一看,中央居然已经衰弱成这个样子,对地方的压制大为减弱,地方畏惧大减,于是才有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天下才拉开大乱的序幕!”
房守士说完,孙承宗问道:“可这与如今有何关联?”
“先是沈一贯乱政兵变废黜皇帝,再是萧季馨北伐京师,一旦成功有要废帝,再立太上皇,若太上皇活着还好,可是稚绳你别忘了,现在太上皇可在沈一贯手上,萧季馨摆明了不可能让沈一贯活着,若是沈一贯死前丧心病狂加害太上皇,太上皇一旦有什么危险,那是会发生什么事情?”
孙承宗愕然。
“沈一贯联合武勋京营将内廷废掉了,现在萧如薰又要废掉沈一贯手上的力量,这些可都是朝廷中央的力量啊!短短半年多,内廷勋贵具丧,朝廷实力大衰,连换两名皇帝,大明中央权威必然大损。
地方上眼下是没什么,可是边陲之地,西南东南东北周边诸蕃,还有心怀叵测的小人,他们一看中央衰微天下大乱,难道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吗?
太上皇活着还好,太上皇若出事了,萧季馨另立新君,和董卓又有什么区别?大明天下会不会也出现个三国乱战?到时候民不聊生千里无鸡鸣,那是你我希望看到的事情吗?”
房守士满脸忧虑的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让孙承宗大为惊讶。
这样一说,好像确实这样,萧如薰的力量大增,把属于朝廷的力量基本消灭,那么之后,中央权威大衰,萧如薰入主朝廷,那么结果和当年的董卓又有什么两样?
天下稳定是因为中央强大,大明中央力量强,接近北方战区直接可掌握多地军区的边军,手握九边粮秣,把握着九边的生死线,九边军权尽在掌握中,最强大的兵团都在手中,所以地方上安安稳稳,不敢造次。
一旦中央力量衰弱,九边不复掌控,大明皇帝的威严在天下人心中变得一文不值的时候,野心勃勃之人必然会出现,天下又会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
就算泰昌皇帝是傀儡,就算沈一贯是发动兵变的权臣,但是他好歹能稳住中央,中央力量尚在,天下依旧平稳。
但若是让内廷和勋贵的力量完全被毁掉,中央权威荡然无存,对天下的压制不复,那会发生什么?
“我决定奉诏出兵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可以保护太上皇,沈一贯是叛逆,我不会与他同流合污,但是我至少要保证让太上皇活着,让大明有中兴的可能。
太上皇做了二十六年皇帝,是大明正统皇帝,有太上皇在,就能把萧季馨的力量转为中央朝廷的力量,重新威压天下,天下还有平定的希望,若没有太上皇,那就真的糟了!”
房守士坐在桌子面前提笔开始写军令。
“此番无论如何,我等都不能让天下乱起来,否则你我必成千古罪人,保护太上皇乃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必须要进入京师,想方设法的接近太上皇,此时此刻我等若带兵前去,沈一贯必然放我们入城。”
孙承宗看着房守士的行动,心中满是讶异与震撼。
原来是为了这个。
原来,还有这样的思考方式吗?
孙承宗感觉自己的面前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


九百一十二  家书

十二月初六日,从曲阜离开重新率领大军进军北伐的萧如薰收到了一封有点特殊的来信。
信件是陈燮从缅甸直接派人送来的,信封上歪歪扭扭的写着“爹爹”两个字,萧如薰看到那封信的一瞬间,忽然觉得鼻头有点酸,然后眼前不受控制的模糊了,眼泪直接就掉下来了。
这是儿子和女儿一起写给萧如薰的信,信封上“爹爹”两个字,一个是儿子振邦写的,一个是女儿盈盈写的。
信封里有两封信,一封是彩云写的,一封则是两个小家伙歪歪扭扭的字迹,彩云在信上说,她们在缅甸过得很好,日子过得很舒服,她每天都有很严厉的教导小振邦让他读书习字,还在爷爷的指导下开始了习武。
小盈盈也在读书,彩云亲自教导盈盈读书习字,说要把盈盈教育成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所以要读书,要习字,不过书不会读很多,她觉得女儿家不用读那么多书,但是要多学女红,要学着相夫教子。
两个小家伙的那封信上写着歪歪扭扭的“爹爹好不好”“振邦很好”“盈盈很好”这样简单的字句,萧如薰看了又看,怎么看都舍不得放下,直到外面有人通传袁黄拜见,萧如薰才忙擦拭了眼泪,请袁黄进来。
袁黄一进来,看到萧如薰有点发红的眼眶,顿时惊讶了。
“季馨,你这是?”
萧如薰把儿子女儿和妻子的信件拿起来递给袁黄:“彩云寄来的家书,里面还有振邦和盈盈一切写给我的信,这两个小家伙都会写信了,呵呵……”
袁黄面露喜色,接过了信件,一看之下,也是笑容满面。
“振邦和盈盈也到了这个年龄了,今年,得有六岁了吧?”
萧如薰点点头,笑着说道:“周岁五岁,虚六岁,两个孩子是双胞胎,同一日出生,从我北上山西大同,再到现在,一年了,也就见了振邦和盈盈一次,上次见到两个小家伙还没学写字,现在都能写字了,孩子长得太快了。”
袁黄把信件放下,笑着说道:“是啊,孩子们长得太快了,一转眼,都五年过去了。”
“彩云怀孕的时候我去了朝鲜打仗,一打就是大半年,她怀孕的时候,我不在身边陪她,她临盆之前我才赶回来,等孩子出生一个月,我又急匆匆的南下去征伐洞武国,等战争结束,又是好几个月,好不容易有了三年和家人相处的时光,结果今年一整年又是征伐不断,袁公,我真的很对不住他们。”
萧如薰忍不住的擦了一下眼睛。
不知怎么的,这个时候,他就是忍不住自己的泪水,本来以为已经坚硬如铁的心偏偏在此刻软下来了。
或许到这个时候,唯有家人才是萧如薰心中最后一丝温暖的所在。
袁黄缓缓说道:“男儿大丈夫志在四方,但是有时间,还是要和家人多多相处,这世道不太平,谁也不知道这一次相见是不是就是最后一次,天伦之乐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
“是啊,所以才感慨,我常年在外征战,实在是太对不住他们母子三人了。”
萧如薰边笑着边拿起信纸开始写回信。
“彩云还问我要不要现在就给振邦教习兵法,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兵法?当年我们家四兄弟学兵法都是十岁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应该打好基础,把该认的字给认全了,该懂的道理懂了,然后打好身体的底子学武才是真的。”
袁黄对此表示赞同。
“嗯,孩子年岁尚小,让他学习兵法这种深奥的学识的确没有必要,但是若要练武的话,应当早做准备,早早打基础,以后身体也会更加强壮。”
“还有啊,彩云还问我要不要给盈盈缠足,我萧如薰的女儿还要缠足?彩云自己也没有缠足,为什么还要让女儿缠足?”
萧如薰唯独对这一点不满。
“季馨,你不打算给盈盈缠足?”
袁黄有点惊讶地看着萧如薰。
“那是自然,为何要缠足?天生的足为何要去缠?好端端一个人偏给弄得半残不残,我一直都在想到底是何种扭曲的人才能做出逼迫女子缠足这种事情出来,平白让女儿受一生痛苦。”
萧如薰反对缠足这还真是让袁黄有点惊讶。
当下时代,缠足不仅是一种风尚,甚至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农家女子往往需要下地劳动,没那个资本去缠足,甚至在浙东地区还有规定,贱户女子是不准缠足的,也就是说缠足不仅要有身份地位,还要有钱,一般人缠不起。
在这个大家闺秀的女儿家才能缠足的时代,你不让女儿缠足反而容易受到旁人的耻笑和排挤,就好比后来的康有为,不让女儿缠足,在家乡受到了极大的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