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第745页

第745页


霍去病建立的山丹军马场是很好的养马地,而辽东也是不错的养马地,大同北面的草原也能用来放牧,萧如薰打算在这三个地方建立三个合适的军马场,用以培养军马和训练强大骑兵。
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萧如薰就开始和群臣商议这件事情。
“在马政大成之前,九边还需要继续维持,诸位臣工可以做一些商讨,另外,我决定重启鼓励民间养马之策,民间户口有养马者,按照一定比例减少赋税,免除丁役,以此鼓励民间养马。”
萧如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诸臣互相看看,意识到了萧如薰心里还有着北伐草原的想法。
主掌户部的赵世卿试探着开口道:“回陛下,一年前,陛下率军北伐北虏,杀灭北虏三十万,北虏已经丧胆,此时节,北虏不太敢继续南下,鼓励民间养马之策是不是可以缓缓?”
“缓缓?”
萧如薰皱起眉头:“这天气是从南往北越来越冷,我们这里冷,越往北只会越冷,北虏所居住的地方比我们更冷,一旦遭遇大雪灾,在没有活路的前提之下,他们再怎么丧胆也敢于对我们发起袭击。
我杀灭北虏三十万可以在几年之内震慑北虏,时间越长,震慑效果越弱,如果我们不趁此机会重建马政培养战马和骑兵,一旦北虏再次来犯,我们会再次疲于奔命!
在我看来,九边之策乃是下下之策,必须予以废除,现在之所以保留,是无可奈何姑且为之,一旦处理完其他事情,九边罢黜是必需的,养马也是必需的,北伐更是必需的!坐以待毙不是大秦的国策!”
萧如薰语气强烈,赵世卿被吓得跪倒在地告罪。
这条策略立刻被通过,责成内阁和户部兵部一起商议出一个对策来,然后拿给萧如薰审核,马政立刻成为国家政策。
随后,王锡爵和主掌兵部的刘黄裳接下任务,表示会以最快的速度研讨出一个对策。
接下来是辽东巡抚的人选提议,在萧如薰的威胁之下,李成梁和李如松父子两个屈服,答应将李氏迁移出辽东,李氏本家居住在京师,部属亲将之家不得离开北直隶,由此换取李氏一门三候和继续任用。
李氏离开之后,辽东巡抚的人选就十分迫切了,萧如薰需要一个可以稳住辽东局势的干吏来为他在辽东大展拳脚的计划打基础,所以这个人选十分必要。
简而言之,就是一名肯干敢干还听指挥的干吏。
这个时候就有人推荐李三才。
萧如薰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了这个原本的历史中自己的亲家。
李廷机没等萧如薰表态,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李三才有干才,但是不踏实,要开发辽东,让他去弄,辽东都要给他搞乱,陛下,老臣不推荐李三才,此人素有贪名,更何况他还在任大理寺卿。”
萧如薰点了点头。
“那就不用他,不踏实喜欢搞小动作的人我是不喜欢的,辽东局面关乎大局,搞小动作的人靠不住。”
萧如薰一句话就把李三才的政治生涯打入了深渊之中,周曜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准备去查查他,既然萧如薰不喜欢,那就拿下。
“那,老臣推荐梁梦龙。”
王锡爵忽然开口了。
“梁梦龙?”
萧如薰觉得这名字有点儿耳熟。
“是,梁梦龙,前明万历初年屡有政绩,为人精干,万历十一年被弹劾罢官,至今居家。”
萧如薰明白了。
清算张居正党羽的时候,梁梦龙被罢黜,显然,梁梦龙是张居正改革时期的一员干吏,后来被清算了。
“梁梦龙居家十余年,早已不熟悉政务,更兼年迈,还能出来做官吗?”
蔡国珍表示反对。
“不问一问怎么知道?”
王锡爵看了蔡国珍一眼,然后对萧如薰说道:“陛下,梁梦龙家住真定,距离京师很近,陛下是否愿意征召?”
萧如薰犹豫了一下。
“他是前朝旧臣,愿为我所用?”
王锡爵开口道:“老臣愿亲自写信劝告他。”
“那就试试吧!”
萧如薰点头,让王锡爵试试征召梁梦龙,真定已经在他的军队控制之下梁梦龙没得跑,应该也早就知道了大秦定鼎天下的事情,也不知道他对这件事情是个什么看法。
但是他是张居正时期的幸存者,能活到现在也不容易。
总要有个备用人选才是。
其实萧如薰相当属意袁黄,但是这个时候,他知道袁黄是不会答应的,让他出去修路他肯定愿意,让他做行政官员估计就不愿意了,那么,还有什么可靠的人选呢?
手下亲自提拔起来的官员们都还年轻,还没有足够的经验能让萧如薰相信他们可以撑起一个行省的行政,所以只能从旧臣里面提拔,然后安排一些人随行学习历练。
这段时间萧如薰不断从谢禾那边置换一批土改功劳很大的年轻官员到京师来,然后源源不断的送新人过去,在土改中立下大功的这些年轻官员已经可以胜任一个乡的乡长了,萧如薰决定首先把他们运用在辽东和北直隶。
他的兵力可以直接控制到的地方。
而辽东毫无疑问是可以最先利用的,因为这里情况最复杂,但是也最干净,一把火下去,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
从辽东开始把乡一级行政单位铺设起来。
希望可以尽快锻炼出一批能臣干吏,这样的一批人对他之后的计划有很大的作用。
至于可靠的备用人选……
萧如薰扫视了一下面前群臣,看到了叶向高。


九百七十八  混乱的朝鲜

现年才三十多岁的叶向高在大秦立国之后被萧如薰任命为户部左侍郎。
他认为叶向高有处理民政的能力,所以把他放在户部让他历练历练,不过以叶向高的能耐,若是去辽东,应该也能撑起辽东的门面,再安排一员大将坐镇辽东,把辽东稳定下来想来并不是难事。
先把辽东理顺,然后再安排其他的事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辽东的路要最先开始修,萧如薰已经给命令到了袁黄,让袁黄开始准备修理从京师到沈阳的大驰道。
如果梁梦龙愿意出任辽东巡抚,那就最好,可以招来京师询问一番,但是如果他觉得这样会让他晚节不保,萧如薰也不勉强,那就让叶向高提前出动好了。
宫里的事情千头万绪,而萧如薰这里忙碌,其他地方也不见的就轻松快意,比如朝鲜,远在汉城的朝鲜政府在十天前收到了萧如薰派人送去的照会,然后迅速陷入了混乱之中。
大明换皇帝的事情他们知道,沈一贯很快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朝鲜,朝鲜王李昖震惊之余赶快上表对新帝表示忠诚。
虽然这件事情也在朝鲜内部产生了争论,比如有人想要去京师探听虚实,搞清楚朱翊钧退位的事实,但是争论并不大,大明的内部事务朝鲜人不太敢说三道四。
只是毕竟朱翊钧才是下令入朝增援朝鲜的皇帝,朝鲜光复之后相当一部分人对朱翊钧非常感激,他们不太适应这件事情。
但是朝鲜王李昖不这样认为,他需要的是明廷的认同,他需要明廷的认同来为他撑腰。
说来也是无奈,壬辰倭乱之后,他的地位不稳,威望大跌,统治岌岌可危,而与此相反的是,他的儿子光海君李珲却得到了很高的威望。
尽管对日战争是萧如薰指挥,李珲却也在后方和柳成龙一起给萧如薰提供了帮助,因此具备了一定的威望,比李昖一直躲在大明的保护之下什么事情也没做要好得多。
人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人们一点也不瞎。
战后,萧如薰迅速脱离了京师前往了缅甸,他不知道在朝廷内部还有人提议让李昖退位,李珲接任朝鲜国王,认为这样更有利于朝鲜的复兴。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昖虽然死死把控住权力,但是日子也不太好过,日日提心吊胆。
战后恢复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他劳心烦神,战后朝鲜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需要他劳心烦神,还要担心什么时候大明政府来参合一下这件事情把他给推入无底深渊。
一直到沈一贯的国书发来,他才看到了一线曙光。
于是赶快向朱常洛称臣祝贺,混个脸熟,为以后求取资助打下基础。
结果没等他开始求取资助,就又得到了大明发生内乱的消息,萧如薰统兵奉天北伐的消息传到朝鲜的时候是萧如薰抵达南京祭祀朱元璋的时候,朝鲜君臣大为震惊。
一派人认为萧如薰是臣,臣怎么能起兵讨伐君主呢?
虽然名义上是讨伐沈一贯,但是和造反有什么区别呢?
还有一派人因为萧如薰率兵驱逐倭寇光复朝鲜的恩情而持保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