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第1051页

第1051页


而为父一旦退位甚至是去世之后,他们会不会试图挣脱为父的限制,你要慎重对待,为父所设计的军制,可以保证上层将领对底层士兵没有什么影响力,基层军官多出于军校,军校毕业生也是可靠的。
所以,你若要在军队有所作为,可以对上层和中上层将领进行清洗,而不能动下层,下层士兵和中下层军官还是非常可靠的,也没有对抗皇帝的能力,他们是你的基石。”
萧振邦继续点头。
“孩儿知晓,那些将门若老老实实的也就罢了,若是不老实,孩儿不会放过他们。”
“别因为你和他们的关系不错就手软,振邦,记住,孤家寡人。”
萧如薰压低了喉咙:“作为皇帝,你是孤家寡人,你不应该有朋友,也不能有朋友,你要有对任何人都下的去手的狠心,友情对你来说是多余的。”
萧振邦眉头一皱,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没错,为父所说的就是赵竟成,振邦,赵竟成在军中的威望过高不是好事,不要因为他是你妹妹的丈夫就不能下手,为了不让更危险的事情发生,该下手的时候,就要下手,别让最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萧如薰捏了捏振邦的手掌,发现振邦的掌心都出汗了。
“皇帝不能手软!”
萧如薰捏紧了萧振邦的手,萧振邦咬紧牙关,点了点头。
“孩儿知道了,如果真的出现那种迹象,孩儿不会心慈手软。”
“嗯,记住,大秦有军事院校,有合理的上升渠道,不能让太多的将门子弟占据了这种渠道,该打压就要打压,该灭掉就要灭掉,累世将门这种东西,没有比有要好!”
“是!”
萧振邦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
虽然还有很多东西想要对振邦说,但是萧如薰仔细思考了一番,自己说的再多,也没有振邦真正去做来的实在,他要是真的能做到,自己说的多与少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说到晚饭时分,萧如薰亲手帮振邦把传国玉玺配戴在了振邦的腰间,和自己赏赐给他的那块玉佩佩戴在一起。
“去吧,大秦的太子终有一日要做皇帝,要自己面对天下人,承担天下人的期待,为父不能总是陪着你,不能总是给你披荆斩棘,想给你留下一个安稳的国家,为父已经做到了所能做到的全部,未来,就看你自己了。”
萧振邦沉默了一会儿,跪了下来给萧如薰磕了三个响头。
“父亲养育教导传位之恩,孩儿永世不忘。”
“父子之间别说这些有的没的,这个皇帝你不做,谁来做?”
萧如薰把振邦扶了起来:“去吧,先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个消息,等过些日子,为父就搬去万寿宫,以后,这里的主人,就是你了,好自为之。”
“父亲……”
“去吧。”
萧如薰伸手把振邦往外面推,不让他停留,催促他离开这里,将他推出了乾清宫,推离了自己身边,推向了世人的面前。
从此以后,振邦再也不仅仅只是自己的儿子了。
他是大秦的皇帝,需要独自面对风风雨雨的大秦皇帝。
从第二天开始,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皇宫,并且开始向外传播,速度之快超乎人们的想象。
监国太子萧振邦的身上佩戴着大秦隆武皇帝佩戴了二十多年的传国玉玺。
PS:写书那么久了,第一次有盟主,早上起来一看到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感谢『不是羔羊』,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感觉下一本书也能更加努力了。
PPS:结局越写就觉得有更多的东西想写,结局的内容也想得差不多了,就在这几天吧,给萧如薰一个在我看来比较圆满的结局。


一千三百七十八  从此以后,你便是大秦的皇帝

对于很多王朝来说,传国玉玺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含义,得不到传国玉玺就是白板皇帝,要被人耻笑。
不过,对于大秦朝来说,传国玉玺的意义远远没有那么重要,皇帝萧如薰一直以来都不曾将传国玉玺挂在嘴边,很少提起这枚玉玺,大秦的官方论调也很少拿传国玉玺做文章。
但是这一次,这貌似成为了一种象征。
皇帝佩戴了二十多年的传国玉玺,传给了萧振邦,虽然说萧振邦从隆武元年开始就是皇太子,已经做了二十六年的太子了,现在都三十多了,但是还从未得到过这枚传国玉玺。
一直都是萧如薰佩戴的,作为某种意义上皇权的象征,当然大秦的皇权象征还有很多,比如代表军权的天子剑,比如代表皇帝身份的皇帝符节和代表国家政令的宝玺。
不过传国玉玺因为其历史意义而有更多的关注度。
萧振邦佩戴着传国玉玺是没有任何遮掩的,就是佩戴上了,也没说,没有声张,而是被眼尖的臣子们忽然发现,一看之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皇太子本身就在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和大家打照面也很正常,不过大家根本就没有做好皇帝会传位给皇太子的打算,还以为皇帝是在试探,这位强悍到了极致的皇帝是在试探大家。
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绝对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和历史上其他帝王一样。
可谁知道,他真的放下了。
消息很快传扬出去,可是很多人都保持怀疑的态度,觉得越到这个时候就越是要小心翼翼,要十分谨慎,否则万一皇帝还是在试探,还是在试图找到对自己不忠诚的人,那就完了。
传国玉玺在大秦帝国可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皇帝用天子剑的次数都比那传国玉玺出来炫耀的次数要多。
象征意义大不如前。
但是,一个月之后,宫里面就传出了皇帝萧如薰正在命令宫人整顿万寿宫的消息。
又一个月之后,皇宫里面又传出了皇帝萧如薰正在命人将乾清宫内属于自己的一些必需品转移到万寿宫的消息。
于是整个朝廷的紧张程度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皇帝萧如薰御极二十六年,带给大家的威慑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带给大家的压迫感也太强了,谁都不敢说这位皇帝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又冒出些什么幺蛾子出来,退位诏书下达之前,一切都是试探。
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就连原先最乐观的官员都小心翼翼,办事不敢拖沓,说话不敢大声,整个朝廷文武百官在这几个月内都小心的跟一只鹌鹑一样。
更别说地方上的官府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惶惶不可终日,还以为皇帝又要在地方上来一次整风肃贪运动了。
隆武六年,隆武十三年,隆武十五年,隆武十六年和隆武十八年、隆武二十一年,皇帝掀起了六次地方上的整风肃贪运动,伴随着六次陵邑政策的实施,每一次都杀的地方上的官员和富户人头滚滚。
每一年都能查出不少以租赁为名行土地兼并之实的富户,尽管开海所得到的利益之大古来未有,海外土地之广阔前所未闻,但是还是有人想要把目光放在国内,而不是国外。
于是萧如薰就逼着他们把目光转向国外。
这些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对抗中央的地步,就被皇帝干脆彻底的拦腰斩断了,隆武年六次整风肃贪运动和陵邑政策实施,大大巩固了中央集权,也让萧如薰在地方上的威望达到顶峰。
连最偏远的山区地段都能得知皇帝的手段,被中央特使带队整肃,刚刚抬头的地方势力就被打没了。
皇帝的整风肃贪运动和前明的京察天下大察完全不同,没有定制,没有规定谁来实施,中央组织部和吏部都没有得到相关的授权,只能说这个权力在皇帝的手里,皇帝什么时候想实施,就能派人去做。
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了。
比如六年和十三年之后,有人以为下一次是隆武二十年,结果隆武十五年就来了一次,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当大家以为下一次是隆武十七年的是时候,隆武十六年又来了一次,又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大家觉得下一次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在五年之内的时候,隆武十七年安然度过,隆武十八年又来了一次,又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
很多官员被吓得心惊胆战,连觉都睡不好,甚至不知道下一次是不是明年,亦或就在本年度,惶惶不可终日。
而现在忽然传出皇帝要退位的消息,这难道不是皇帝的新套路吗?
皇帝从来不喜欢走寻常路,从来不玩玩过的套路,这一回一定又是什么崭新的新套路,大家务必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
消息传到某些地方,某些官员因为做了亏心事而过于害怕,居然选择了上吊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