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姐有良田三千亩 > 第55章 :痴人说梦

第55章 :痴人说梦


  “就是这个道理呢!”
  许牡丹看着许绣球,总觉得这是个不争气的丫头。
  “绣球啊,我可是你亲姐姐,我能害你吗?我给你寻的,这可是一门好亲事儿啊!
  你可知道?在张家做小妾,一个月的月例银子,都差不多有五钱银子呢!若你能得宠,张老爷在赏赐你一些,你就发达了!
  就更别提,身边儿还有丫鬟伺候,不用你干脏活累活!”
  好亲事儿?
  说到底,不过就是卖闺女罢了。
  许六月从头到尾都没进堂屋,只是在院子里忙着一些小事情。
  或扫扫地,或喂喂鸡。
  她亲耳听着堂屋里那家人的对话,心里好笑极了。
  这许家人的意思,是想着让许绣球去张家做妾,给张家生儿子呢。只要许绣球傍上了张家,那许家人的生活就不愁了。
  平日里没银子了,就去敲敲后门,找许绣球要。届时,莫说是家里的一应开支,就连许青天念书的钱,恐怕都有着落了。
  银子?
  呵!
  当父母的,为了三十两银子卖女儿。当姐姐的,为了二十两银子,欺上瞒下。
  这可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再说说那五钱银子?
  一个月五钱的月例银子,就得让许绣球去做人小妾,受人打骂?
  五钱银子也不过才五百个铜板!即便是勾栏院里的姑娘,若遇到大方的,恐怕一个晚上就不止五钱了吧?
  没脑子的一家人!
  人家张家的嫡长子都已经成亲有闺女了。
  那次子,恐怕年纪也不小。
  这两兄弟即便不是同父同母所生,那么为了能保住眼下的利益,又怎么会让新来的小妾顺利生下孩子呢?
  张家那么多年没有再添男丁,恐怕也少不得这两位公子在后头动手脚吧?
  毕竟多一个儿子,这以后分的财产,可就少上一份啊。
  愚昧的许家人。
  还想着许绣球入了张家的门后,张老爷能早点死。
  哼。
  张老爷死了,他的这些小妾,恐怕也活不长吧?
  谁愿意养着一堆的闲人呢?
  对于大户人家而言,庶出的孩子都是根草,更何况妾室?
  妾生来低贱,可随意发卖。
  许家人还想靠着许绣球发达,真是痴人说梦!
  许绣球又被罚跪了。
  晚饭呢,自然也是没得吃的。
  许六月早就在竹屋吃过了,所以到了晚饭的时候,便拿了两个红薯离了桌。
  现在的许家,倒没人敢打骂许六月了。
  许六月愿意回屋就回屋,谁也不多嘴。
  倒是那不知情的大姑许牡丹,骂了句:“什么玩意儿?一点家教都没有!”
  因着背对着许牡丹,所以许六月倒没有发作,只当没听见。
  没家教?
  你许牡丹又好到哪里去?
  要是你有家教的话,你又怎么会骂出这等难听的话来?又怎会跑回来算计自己的父母和妹妹?
  说起许牡丹呢,倒真不是个东西。
  她出嫁之前,在许家的日子也不算好过。
  毕竟许家人都重男轻女嘛!
  她身为女儿家,自然也不受待见。
  可她聪明啊。
  不管许老头和许刘氏多么偏心,她都装出一副毫无怨言的样子。平日里好听的话一箩筐似的,比谁都会讨好人。
  她的婆家呢,是隔壁杜康村的。
  想当初她这门亲事儿,也算不上好亲事儿。
  堪堪十五岁及笄,许老头和许刘氏便将她以八两的价格,卖给了杜康村的一个三十来岁的胎记男。
  那胎记男的胎记,就长在脸上。好大一块,占据了半边脸。
  正因为样貌丑陋,所以到了三十来岁,都娶不到媳妇儿。
  最后,胎记男的父母着急了,怕家里无后。只能卖掉了家里的猪、鸡鸭和两亩地,凑了八两银子,买了许牡丹这个媳妇儿。
  虽说卖是卖,但许牡丹的运气儿还算不错。
  她是个好吃懒做的,嫁过去后,什么事情都不想动手。
  可偏偏,她的公公、婆母,还有夫君都很勤快。
  特别是她夫君,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媳妇儿,言听计从。
  成亲三个月后,许牡丹便有了身孕。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女儿。紧接着,半年后又有了身孕,第三年生了个儿子。
  正所谓三年抱两,一儿一女人生赢家。
  好吃懒做的许牡丹,彻底在婆家站稳了脚。
  后来,嫁过去的第五年,公公去镇上砌围墙,被压死了,官府赔了十两银子。
  第八年,村子发大水,婆母和许多的村民一起,掉到了河坝里,被水淹死了。
  官府那头体恤民情,又赔了二两的银子。
  许牡丹用这十二两银子修了房子,养育孩子。再加上夫君能干又勤快,日子过得不错。
  以至于,明明三十来岁的年纪,看起来也就二十五六岁的模样儿。
  许刘氏那老虔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家里给她这个大闺女留了间屋子。
  当然,许牡丹家里的条件比娘家好,一点儿也不影响她回来打秋风。
  隔三差五的,她总是能找到借口回来,吃上两顿饭,拿上一些东西。
  不过她也不是铁公鸡。
  打秋风的同时,也知晓偶尔给许家一些甜头吃。
  譬如,她前两日让许刘氏从酒席上打包回来的剩菜。譬如,她穿得领口和袖子都发白的旧衣裳。又譬如,许绣球的这一门‘好亲事儿’。
  小恩小惠的,没什么大的支出也就算了。有时候,还能从中获利。
  饶是如此,许刘氏还是将这个大闺女当成祖宗来看待。
  还时不时跟大家伙儿说:“卖女儿有什么不好?你们只会说我为了银子卖女儿,都不知道我女儿日子过得多滋润!
  看看我家牡丹吧!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公公和婆母没了,还能得一笔银子!你们谁家的闺女,那日子过得有我女儿香?”
  这些话,除了跟外人说外,也时常在家里这几个姑娘面前提起。
  也正是因为如此,二房的许芬芳才会觉得,卖不卖的无所谓。只要对方有银子,她当妾都心甘情愿。
  许芬芳当然知道,她口中的新衣裳,其实是大姑许牡丹不要的东西。
  但她就是喜欢!
  并且,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嫁得比大姑好。
  要让她的爹娘,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