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姐有良田三千亩 > 第246章 :荣升长期供货商

第246章 :荣升长期供货商


  “好一个有情饮水饱,有钱吃得香!既然要合作,价格自然得谈好。”
  身为周家的少东家,周琛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
  虽说他跟许六月才刚刚相处,可对于许六月的直白,却已经见怪不怪了。
  他朝周掌柜打了个手势,让周掌柜将笔墨纸砚准备好。
  至于开价的事儿,就留给许六月。
  许六月也不客气,直接便道:“我给布庄供货时,荷包是五钱一个,保暖用品是七两和八两一件。
  你既要销往宁国各地,那么拿货的量肯定是很大的。更何况,你我需要长期合作,所以价格这一块,稍微可以再少一点。”
  许六月是个小财迷,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暴富。但认真说起来,她也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
  她知晓分寸,懂得什么叫见好就收。
  而不是跟其他人一样,觉得攀上了周家,就可以放肆开价。
  毕竟……
  长久的合作关系,是需要双方共赢的。
  她这头得挣到银钱,周家那头也一样。
  更何况,周琛确实是个不错的人。
  要说绣功了得的绣娘,周氏布庄里,恐怕数不胜数。
  周琛完全可以只买断许六月的花样,或命人模仿许六月的绣品。
  不管是哪一种选择,都比直接跟许六月合作,要挣得多。
  而且,就凭着周家的本事儿,许六月完全不担心,他们模仿不出来。
  可纵使如此,周琛还是选择将她发展成为供货商。不仅对买断绣花花样的事情绝口不提,就连刺绣这一块的活,他也没想着自家的绣娘。
  在合作上,他给了许六月极大的信任。更保全了许六月的利益。
  光冲着这一点,许六月便觉得,自己不能再拿以前的价格了。
  “这样吧?荷包这一块,还是收你们五钱一个!虽说……看起来价格没变。
  但以往之所以给五钱的价,是因为我不需要出布料的成本。只管从布庄里将布头拿走就是!
  你们所拿在手里的荷包,其实都是用布头做的。这一点,我从未有过任何隐瞒。”
  许六月垂头想了想,又道:“但现在呢,既然我们要长期合作了,那么你们以后订的量,肯定要比过去多。
  光靠着锦州城这家布庄剩下来的布头,恐怕远远不够。让你们从其余的布庄运布头过来的话,又实在大题小做,划不来。
  所以我想着……以后布庄里若有布头不要时,可以留给我。若布头不够呢,我就自己掏钱来买成匹的布。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的成本是增加了的。”
  许六月的头脑十分清醒。
  不管对方懂不懂她开这个价的意图,她都得说得一清二楚。
  她没有那么多的功夫,去跟别人讨价还价。既开了这个价,就不会再退让一步。
  “这布料呢,我可以保证一直从你们布庄购买。一来能增加一些你们布庄的进项,二来也能保证布料的质量。
  所以……就布料这一块,你们不仅不用担心我选择次品,更能从中获取到一部分的利益。说起来,你们又省了一笔。”
  羊毛出在羊身上。
  五钱的价格看着没少,但实际上,却是给了周琛很大的优惠了。
  “你倒是个精打细算的。”
  周琛本就是个做买卖的,如何能不懂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于是,压根没有半点意见:“荷包这一块,就如你所言,还是保持五钱一个。
  至于布头……若顺道的话,也能给你从别的布庄带来。如果实在不够,当真得你自己买了,我们也一应给你按便宜了算。”
  说罢,周琛便看了一眼周掌柜。
  周掌柜见此,连忙点头:“是,小的明白了,以后一定给许姑娘按便宜了算。”
  “那就多谢你了,周琛!”
  许六月才不会跟钱过不去呢。
  她与人方便,人给她便利,礼尚往来不是吗?不用客气儿。
  “至于保暖用品那一块,我每件给你少一两银子吧。手腕兜兜和段肚袋,都是六两。孩子的暖脖帽,则收七两。
  再多的,也真是少不了了。毕竟这玩意儿耗时,还得额外去收鹅绒,不容易。”
  “行,价格这一块,你说了算。”
  周琛点了点头,依旧没有意见。
  他是想过,许六月会因为量大,而给他适当降低一点价格。
  但万万没想到,这丫头一降就是一两银子。
  既然人家姑娘家都如此大方了,他还能有什么意见?
  只是在绣品这一块,有着自己的要求罢了:“绣品那边,除了要保证质量外,我还有一个条件。
  从下一批货开始,每一件绣品的末端,都要绣上一个‘周’字。”
  “这没问题。”
  许六月点头,表示理解:“你们周家在宁国,本就是一个硬招牌。若那些绣品能冠上‘周’姓,恐怕价格都得往上翻几番。
  更何况,绣品这种东西,最容易被人模仿。有了周家撑腰,即便是旁人想从中获取利益,也得认真考虑一番。”
  再说了,加了‘周’字,便等于形成了一个品牌。
  以后哪怕有人山寨了这些东西出来,也只能当个精仿高仿,压根不能和周家的东西相提并论。
  识货的人,以及勋贵世家的夫人小姐们,最后还是会认准周氏布庄。
  所以……
  只要周氏布庄的生意一直在线,那么许六月这个供货商,就不愁没银子挣。
  双赢的事儿,何乐而不为?
  周琛欣赏许六月的爽快,也钦佩她的目光长远。二人就着价格的事情商讨了一番后,便直接签订了协议。
  这一份协议,可不是简单的供货协议。里头的内容,并非只针对几批货物的供给。
  而是一份长期的、彼此共赢的、且几乎没有任何束缚的协议。
  协议的日期,为十年之久。
  里头并没有要求,许六月几月几日之前,必须交付多少的绣品。也没将价格这一块,直接定死。
  数量和绣品的款式,跟季节与流行因素挂钩。拿货的价格,也可随着以后成本的增加或减少,亦或新款的推出,再重新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