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姐有良田三千亩 > 第366章 :桃李天下

第366章 :桃李天下


  “学院隔壁?”
  许六月微微挑眉,倒是有了点兴趣。
  她是去过学院的。
  更准确来说,是经过了学院的门口。
  锦州城里的学院,叫‘桃李天下’。
  它与一般的学院不同,不仅名字儿起得特殊,就连地理位置,也选得特殊。
  旁的学院呢,起名的时候,总恨不得将‘学院’二字儿挂上,唯恐丢了这两个字儿,别人就不知道它是一家学院似的。
  选址呢,也总是喜欢选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段。大抵是因为读书人需要静心的原故吧?又或许,是因为读书人自持着一份清高。总觉得置身于烟火之中,学不到什么东西。
  远的咱们暂且不说。
  就说说清江镇上的那家逐鹿学院吧。
  也就是当初许家的那个幺子,许青天所就读的学院。
  那家学院还仅仅是镇上的一所小学院呢,可读书人的派头,却搞得挺大的。
  学院坐落在清江镇一偏僻之处。
  因着它的名气儿在附近还算不错,所以便以不能扰了读书人学习为由,早早将学院附近的农家都迁走了。
  原本农家居住的那些地皮儿,都变成了学院的私有菜地。学院利用那些菜地,自给自足。就连一些流动的小商小贩,都不能靠近学院。
  说是太过嘈杂,会让读书人心思不稳。
  呵呵……
  这说法,在镇上和附近几个村子的百姓面前,还挺被认可的。特别是家中有孩子在学院里念书的,就更觉得学院说得对了!
  ‘桃李天下’则不同。
  它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之。
  在绝大多数学院开始自恃清高,培养文人独有的‘气质’,想要努力跟寻常人划清界限时,‘桃李天下’却要将自己置身于烟火气息之中。
  不仅将学院建立在了锦州城城中,就连学院大门口的两边围墙,都做成了商铺的样子。所谓‘隔壁’,不过就是‘桃李天下’的地盘罢了。
  要说起‘桃李天下’的名气儿,其实不比逐鹿学院差。甚至,还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在教导学生这一块儿,‘桃李天下’讲究的是变通,是为人处世,是如何做人。讲的是仁德,是孝道,是心怀天下。而非读死书,认死理,只为应付科考。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开明’的教导风格,所以才有了今日的‘桃李天下’。
  他们提倡自己的学生在生活中读书,再将学到的内容,用到生活中去。因此,也就少了很多矫情和毛病。
  西市是一个文化气息很重的地方。
  但这并不代表着,它不繁华。
  许六月虽鲜少去西市,但每每路过时,总是惊叹于它的繁华之中,还能透露着一股清雅之风。
  明明是一个人流不错的地段,可只要你踏入西市,便会不自觉放缓脚步,放轻声音。整个人,都莫名开始对西市,肃然起敬。
  即便是西市里也有不少的商铺,在开门做买卖。卖书的、卖衣裳的、卖小玩意儿的。可比起北市那头的嘈杂,西市就要显得安静得多。
  许六月还是挺喜欢西市那块区域的。
  仿佛在那里,什么都能被中和。
  被古人仰望的文化气息和生活中的烟火气儿,中和了。读书人的傲气儿和经商者的利欲熏心也被中和了。
  “你说的是哪一间商铺?”
  许六月垂头想了许久,终是问道:“我记得‘桃李天下’的门口,左右两边都有一排的商铺。这其中贩卖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
  就在前两次进城时,我方才路过。那些商铺,每一间都开得挺好,不似有人要关门大吉的样子。”
  “嫂子,你也去过那边呢?如此说来,你对那边的商铺也是有些了解的?那你应该知道,那边的商铺有多紧张吧?”
  金言一听许六月的话,眸子立即泛光,越发激动起来:“比起南市,西市的商铺更是难得。毕竟西市的商铺大小合适,租金也比西市便宜。
  所以大家伙儿若是想做点什么买卖,瞧不上北市的,便都想去西市占一个坑。我能在西市找到两间商铺,那可是很能干的了!”
  “得了得了,知道你能干。”
  许六月有些无奈,瞟了金言一眼:“我问你商铺的具体位置呢,你倒先自夸起来。怪不得金爷爷总担心你不靠谱,会添麻烦呢。”
  “嘿!”
  金言瞪了许六月一眼,像是要炸毛的样子。
  可一看宗余,连忙又温顺了下来:“能干就是能干,你们不夸,还不能让我自夸了?这是什么道理?还有啊,别再跟我提我家那老头子!那老头子就是看不见我的好!”
  说罢,眸子一转,金言才继续道:“那家比较大的商铺呢,就在面对着‘桃李天下’大门口的右边,第一间。
  它的隔壁,是一家面馆。不过啊,那面馆只卖面条,不卖包子馒头,跟我们的包子铺不起冲突。再过去一间呢,是一家小小的杂货铺。那家杂货铺卖的东西多,但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
  “面对着‘桃李天下’大门的右手边,第一间……”
  许六月将眸子暖开,仔细想了想。
  “那间商铺,以前似乎是卖折扇的?店主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做折扇的手艺似乎不错,而且也极通诗书。”
  上次去西市的书肆给许薇香买东西时,许六月曾经过那家折扇店的。瞧着里头的折扇不错,还多看了几眼呢。
  怎么……这是倒了?
  “哎哟,看来嫂子对那头还是蛮了解的嘛!”
  金言连忙点头,道:“那家商铺啊,之前确实是卖折扇的。
  只是由于店主没什么经商天赋,只知晓做折扇,写写画画,却不知晓变通。所以这生意嘛,一直都不太好。
  前阵子,他家中的老母亲突然就病了,而且病得还挺重,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好呢。他是家中唯一的一个儿子,必须得回去尽孝。
  人走了,店铺没人看,自然是不行的。再说了,那家店铺的租金也不便宜。白白关着门交着银钱,终究不是个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