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姐有良田三千亩 > 第634章 :红得发黑的红线

第634章 :红得发黑的红线


  茶点铺那头开业以后,买卖做得还不错。沈清儿跟段征轩这两个冤家,也已经走了。
  莫千邛顺利报上名,只等着十来日后,直接去‘桃李天下’考试。
  为了避免那没脸没皮儿的章氏母女在逐鹿学院寻不到莫千邛后,会跑去万福村。所以,许六月便将莫千邛带到了小院里,在小院里给他收拾了一个屋子。还给他准备了笔墨纸砚和不少的书。
  由于茶点铺的经营时间,是卯时初到申时末(早晨六点到下午五点),所以小院那头白天十分安静,最适合看书。
  回到万福村以后,莫里正已经帮许六月把人都找齐全了。
  包含莫里正自己在内,一共找了九个人。再加上马奎的话,就有十个了。
  这十个人都是手脚利索的主儿,没一个是拖沓的。
  所以在十一月初四那天,后山的围墙便开始动工了。
  许六月忙完了这些琐碎的事儿后,便开始腾出手来,打算对付许家剩下的那几口人。
  毕竟,许老二那一家人,也是不消停的主儿。
  倘若他们只是瞧不起哑娘娘仨,并未对她们下死手。那么,许六月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在他们身上下功夫,着实也是浪费时间。所以那么久以来,不管许老二那一房说出来的话有多难听,做出来的事儿有多恶心,许六月也都点到为止,不殃及他们的性命。
  可偏偏……他们不懂适可而止,非要掺和到工作室的中毒事件里来,对许六月等人下死手。如此,许六月也不能让他们好过了。
  许老二已经不能人道,许六月暂不对他下手。
  许元宝呢?哪怕不是个好苗子,但也到底是个孩子,许六月也能饶了他。
  至于许金氏,留着她一条性命,让她终身当个活寡妇,也算是惩罚了,用不着许六月动手。
  但许芬芳嘛……
  这个姑娘,小小年纪的,却真是坏到了骨子里。
  许六月若是连她也能饶恕,那就白瞎了自己娘仨受过的委屈!
  许六月顺着从姚娘那里打听来的消息,暗中牵了一条红得发黑的红线。
  因着许芬芳在万福村算不上什么好姑娘,而那郝家呢?在勤奋村,也是臭名远扬。所以,乐意为她们牵红线的媒人,极其难找。
  至少,这万福村的媒婆,是不愿意干这糟心事儿的。
  至于勤奋村那头,以前倒是有几个媒婆相互争口饭吃。可后来,由于勤奋村的名声不好,所以村子里的亲事儿,就越发难说了。到了如今,只剩下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婆子,时不时的,还在帮村子里的男儿郎跟姑娘家说亲。
  但那老婆子年纪大了,腿脚也不便。
  许是因为黄泥土已经盖到了脖子,对银钱看得不重。又许是因为,害怕天道轮回,不敢给郝家那样的人家说亲。故而,哪怕许六月这头允诺了她重金,她也没有应下许六月的要求。
  对此,许六月多少有些头疼。
  若不是因为她并非勤奋村的人,又与许家人相识。那么这一桩亲事儿,她铁定要亲自出马的。
  姚娘已经观察许六月多日了。
  瞧见许六月为了许芬芳的亲事儿犯愁,便在一旁提醒道:“不如,你去找找勤奋村的刘家。”
  “刘家?”
  许六月眸子一闪。
  虽说她并不知道刘家是什么人家。但只要姚娘开了口,那就一定有突破口。
  “哪个刘家?是做什么的?”
  “刘家就在勤奋村的村口,正面数着,右手边的第三家。”
  姚娘虽然已经离开了勤奋村,但到底在那里生活多年。所以对勤奋的地形和人,还是十分了解的。
  “这刘家老二的媳妇儿,以前就是个媒人。可后来,由于她不大会做人,什么亲事儿都敢说。由她保下来的媒,十对有九对,这日子是过得不好的。所以渐渐的,也就没人去找她说媒了。”
  说罢,姚娘又道:“这没人找她保媒,她就没了进项。可日子还是得过不是?时间一长,她干脆就不说媒了,天天跟着自家男人刨地呢。
  要说起刘家啊,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马马虎虎吧!你若允她一些甜头,指不定能让她重新出山,把你心头的事儿给办了。”
  “有这样的人物在,必定得试试。”
  许六月笑着谢过姚娘,便赶忙吩咐莲花去走一趟。
  还特地交待了莲花,只要能让那刘老二的媳妇儿点头答应下来,那么再多的甜头,给得也值。
  莲花前脚刚走,许六月后脚就带着大丫和三个小妹妹去了后山。
  一来,是看看后山大家伙儿的活做得怎么样。二来,也是对后山那片竹林动了心思。
  如今已是冬季了。
  初冬的笋,笋体肥大,又嫩又脆,最适合用来做菜。
  特别是冬月过后,冬至以前的冬笋。虽说还埋在地上,没有冒尖儿,但若能挖出来的话,却是最为鲜美好吃的。
  许六月嘴馋着呢。
  正巧这段时间她要盯着后山的围墙和药地那边的围墙,也不打算再进城去。所以趁着空闲时间,便开始惦记着冬笋了。
  她和大丫各自扛着一把大锄头,乔花花和灵儿、许薇香呢?则扛着小锄头和镰刀。
  几个姑娘去大家伙儿开始砌围墙的地方看了看,便直接到竹林去了。
  后山的这片竹林,几乎占了半座山的面积。
  竹子长得又高又壮,有些年头了。
  若是夏天过来的话,一定十分凉爽。
  只可惜,现如今是冬季。
  虽说锦州城的冬天,不像北方那样冷得不能出门。但寒风一吹,却也让人打了个寒颤。
  “六月姐姐,这冬笋怎么挖啊?”
  灵儿看着眼前一大片的竹林,既兴奋,又无奈。
  以前饿极的时候,她也跟娘亲去挖过笋子。只是她们挖的,都是冒了尖尖儿的春笋。像深埋在地底下,还没来得及冒尖儿的冬笋,她们娘俩鲜少会挖。
  没办法啊。
  冬笋太难挖了。
  都没冒尖尖儿呢,谁知道冬笋长在哪里?胡乱一阵挖,挖上半天,也没多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