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姐有良田三千亩 > 第743章 :一家八口

第743章 :一家八口


  冯家老爷是商人,却也是个十分正派、传统、讲究规矩的商人。
  在其他商人为了挣到银钱不择手段的时候,他依旧能谨记最基本的经商道德。
  这一次冯家公子受到诓骗一事儿,虽说冯家人是受害者。如今又学会了‘水煮鱼’和“晶莹芋头”的真正做法,以此来挣钱,也是常理中事儿。但对于冯家老爷这样正派的人来说,没有盖过印章的协议,就相当于一桩买卖没有走上明道。
  委屈、有苦衷、吃了亏,这是一回事儿。心里头没有底气,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幸亏许六月之前在锦州城那头,就已经认识了冯公子。也从自家掌柜的嘴里,听说了不少冯家的事迹,对冯家人有了几分了解。如若不然,光凭着冯家老爷这左也顾忌右也顾忌的性子,许六月铁定没耐心。
  正因为她已经知晓冯家人的品行,所以才会越加想帮冯家人一把。
  于是,想起那没盖印章的协议,许六月终是道:“冯老爷的担忧,也是对的。若是能在协议上加盖百香楼的印章,那么这一桩事儿,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了。”
  说罢,又道:“要不这样吧?你们若是信得过我的话,就把那份协议交给我。我过阵子回了锦州城,便想法子帮你们把百香楼的印章盖上。”
  “什……什么!”
  冯家人听完许六月的话,都惊呆了。
  特别是冯家老爷,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宗夫人的意思是……这……这协议还有法子能盖……盖上印章?”
  “不试试,又怎么知道不能呢?”
  许六月笑看着冯家老爷,道:“再说了,世上无难事儿,只怕有心人。我与百香楼那头,还是有一些往来的。往协议上盖个印章,应当不是什么难事儿。”
  说罢,许六月怕冯家老爷又纠结到他的‘正义’里,赶忙说:“反正你们这个协议,本来就是要盖印章的。只是由于当时冯公子着急要走,所以暂时没盖而已。”
  言下之意,很简单。
  你别管我能不能把印章给你盖上,更别管我用什么法子。
  总之,咱们先试试。
  再说了,你这协议一开始就是要盖印章的。不管卖假方子的人是谁,这份协议上的印章,都是你们冯家该得的东西。所以,安心等着就是。
  “那就有劳宗夫人了!”
  说起做买卖,冯公子或许没有冯家老爷那么有经验,但胆子却大上不少。并且,他心里头拎得清,脑瓜子懂得想,一看就是个爱憎分明的人。
  他深知到了眼下这种时候,就只有‘水煮鱼’和‘晶莹芋头’能让客栈的生意好起来了。而在这两道菜上,能帮他们的人也只有许六月。
  于是,连忙赶在冯家老爷再度开口之前,先接受了许六月的好意。
  又道:“那份协议我一直收着,明日便拿过来,交给宗夫人。”
  “好。”
  许六月点了点头,便不再说话。
  冯家老爷和冯家夫人见此,相互对视了一眼,也不再开口。
  这事儿,到底就这么定下来了。
  ……
  由于两栋小楼的房契和地契,都已经过完了明道。所以接下来的几日,许六月就正式忙开了。
  比较大的那一间商铺,用来做茶楼。图纸已经画好,交到了莲花的手里,由莲花盯着。另外一间小的,用来做酱料铺。图纸交给了马奎,由他负责。
  而许六月呢?则带着宗余找回来的人,终日窝在商铺的灶房里。
  她手把手教着那些人做茶点,制酱料,每日都过得十分充实。
  说起宗余找来的人,那叫一个靠谱。
  一共八个人,四个男子四个女子,还都是一家人。
  这学点心学得最快的人,叫潘大辉,今年已经有四十五六岁了。因着宗余管他叫大辉叔,所以许六月也跟着叫一声大辉叔。
  这潘大辉以前就是个厨子,所以对灶头上的事儿,格外熟练有天赋。许六月教他做的那些点心,他很快就学会了。
  潘大辉的媳妇儿,叫方月,也是四十多岁。她这个人又能干又勤快,还十分老实。
  两口子呢,都是闷头干事儿话不多的人,有点闷葫芦。
  不过,他们生出来的儿子和女儿,却是机灵话多的。就连讨回家的媳妇儿也很不错,算盘打得贼响。
  潘大辉的儿子叫潘长江,擅交际。
  别看他长得老大个了,又憨厚,平常就是个打杂的,什么苦活累活都干。但他这个人待人亲切,话也多,极其适合干服务行业。
  女儿呢?叫潘春花,今年二十岁了。
  前些年倒嫁了个丈夫。
  可孩子都没来得及生,丈夫就参军了。这一去,就再没回来过。只听同村的人传回了消息,说是战死沙场了。婆家的人嫌她克夫,又不想养着别人的女儿,便干脆把她休了。
  被休弃了以后,潘春花就回到了娘家,一直跟父母和兄嫂生活在一起。
  她手巧,心细,为人机灵,也是灶头的一把好手。
  因此,许六月便将潘大辉两口子还有他们的闺女潘春花,安排在了后厨。一家酒楼三个大厨,约摸也够了。等到以后忙不过来时,再从后厨的帮工里挑选几个好的,当个小厨。
  至于潘长江,则当了个堂厅的小头头。虽说不是掌柜,但却要管着茶楼上上下下所有的伙计。得闲的时候,还得帮忙招呼客人呢。
  掌柜这一位置,许六月给了潘长江的媳妇儿。
  潘长江的媳妇儿叫彭杏花,小时候由于家中条件不错,所以念了几年书,学了几年算盘。收个银钱记个账,对于她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儿。
  只是因为身为女子,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家相夫教子,从来没给人管过账,更别说当掌柜了。所以当许六月给她安排了活儿后,她的心里多少有些犯怵。
  好在许六月也不是个难相处的。
  瞧出了彭杏花的顾虑后,便给她寻了基本账簿来,让她一一核对。等到那些账簿都核对完了,彭杏花的能力也就显现出来了。
  信心呢,自然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