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白富美六零年代创业史 > 第55章 促销

第55章 促销


  第二天上午,校嘉华很准时,和于雪莲、郑青松在县城照相馆汇合了。
  这对准新人,一个单纯,一个憨厚,第一次拍照,都显得很拘谨。他们换上新衣服,被摄影师引导了半天,总算拍出了理想的照片。
  新款劳动布做成的衣服非常上相,再加上于雪莲、郑青松又红又专的演绎,成像效果非常好。
  校嘉华越看越满意,斥巨资,让她们多拍了几组,合照、单人照都有。
  她向摄影的师傅强调,一定要洗成彩色的。
  摄影师加班加点,二三十张照片,第二天就洗了出来。
  拿到成片后,校嘉华第一时间通知丁勤勤,把县城的几个供销社社长,召集到公司,开了个临时小会。
  货品部忙得人仰马翻,财务部却是喝着热茶、夹着报纸,悠哉地看热闹。
  马兰珍甚至放话,部门里不准任何人向校嘉华提供帮助、便利。
  校嘉华好歹是商业局任命的经理,马兰珍这么做,倒不是非要逼校嘉华辞职。只要校嘉华月底承认失败,以后在她面前,凡事自然会低一头。
  财务部的陈金茹看不下去,跑来劝校嘉华:“你和马会计都是一个公司的,不如私下向她认个错,打赌的事一笔勾销,以免到时候闹得不好看!”
  校嘉华却胸有成竹:“陈出纳,谢谢你的好意,不过你放心,这一次,我恐怕要让马会计失望了。”
  说完,她怡然走进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时装模特”的照片一发下去,社长们就讨论得热火朝天。
  没有滤镜,没有ps的时代,几张原风原貌的照片,轻松征服了第一批观众。
  “这照片里的姑娘小伙,长得可真俊,他们穿的衣服也好看,这是什么布料做的?回头,我也给我闺女整一套。”城南的老社长问。
  校嘉华笑:“好看就对了,我相信,大部分进到店铺的群众,看到这么好的衣服,和您一样,也会想要自己做一套。”
  她继续道:“所以呀,劳动布光挂在那里还不够,咱们还得身体力行,让群众们知道,布料做成衣服是什么样的,以及,这么好的衣服怎么打板,怎么缝纫!”
  与其说顾客进店买的是布料,不如说他们买的是衣服。衣服保暖、质量好是基础,好看新颖才是王炸。
  对时尚美丽的追求,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落伍。
  有了成品的照片做参照,新布做的衣服,会成为新潮流。互相作用下,买布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校嘉华更想把成衣直接穿到模特身上,挂进橱窗里,让顾客随意触摸、试穿。
  可惜,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本县连个正规服装厂都没有,之前供应的军装、军鞋、军大衣,都需要从上海采买。
  好在,社长们都是人精,自然秒懂。
  “校经理,这些照片,我们能不能拿回供销社,当面给顾客展示、讲解呢?”
  “当然可以,酒香也怕巷子深嘛。”
  校嘉华向丁勤勤使了个眼色。
  丁勤勤又拿出二十多张牛皮纸,一一发给大家,“这是我们征求裁缝师傅的同意,从他那临摹的打版图。如果有顾客问衣服怎么做,直接给他们讲解就行。”
  当下很多人,尤其是大姨大妈辈的,生在建国前,女红是必备技能。纺纱刺绣不再话下,打版描样更是一看就懂。
  “太贴心了,不愧是公司,考虑的就是周到!”城东的社长赞叹道。
  城北的也很有斗志:“有了这些照片,胜过干巴巴的介绍,咱们的劳动布,一定会卖的更好!”
  众人信心满满的时候,校嘉华趁热打铁,拉出来一块小黑板,上面写满了供销社名称和业绩指标。
  原来,她把剩余的任务按天拆分,又根据各店的实力强弱、货品销存情况,给每家供销社都制定了最后一周的销售目标。
  这个目标看上去比平时高一些。不过,有气温、节日、新布,以及“模特”,这些积极因素的影响,大家很轻易地接受了挑战。
  有任务,当然会有奖励。
  校嘉华宣布:“我们以九月三十号为限,谁先完成任务,谁就先拿到奖励!”
  “奖励什么?”
  “咳咳,提前给大家透露一下:等到十一月份,天再冷些时,货品部会再进购一批长绒棉,直接发到供销社,让老百姓做棉衣。由于棉花数量有限,这次谁完成任务,谁就优先上货。年底,谁的销量好、业绩高,商业局还会给大家发锦旗!”
  这种“未来式”的奖励,类似画大饼,校嘉华自己说起来,也有点不好意思。
  她也想真金白银地奖励店铺,无奈财务那边封锁得太紧了。
  对外打折、满送、搞促销?那是资本主义的尾巴。
  对内奖红包、奖休息、请吃饭?那是腐蚀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
  综合考虑,校嘉华只能从上级领导那贷款奖励。
  本以为社长们会鄙视她的话,没想到大家对长绒棉格外有信心,关注点都在“优先发货”上。
  优先发货,就能优先出业绩。优先出业绩,就能优先参与年底的评优。
  荣誉有了,物资奖励还会少吗?
  城南的大姨最先拍案:“那还等啥?就这么说定了。我现在就回去,通知大家赶紧卖货!”
  其他几位社长也反应过来,卷起照片和样纸,前后脚跑了出去,生怕晚一秒就完不成任务。
  瞧这阵势,校嘉华就知道,稳了。
  照片投放下去当天,各店的布匹销量就翻了一番。
  等到周末,业绩又达到了一个小高峰。紧接着,月底最后三天,越是临近国庆,供销社的销售额越是一天比一天高。
  九月三十号这天,全县的单日销售额,直接打破了近十年的最高纪录。
  校嘉华去供销社巡店,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好几个姑娘、小伙,穿着用劳动布做的新衣服,欢欢喜喜,为祖国母亲庆生。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达到了目标,但是大部分供销社,尤其是一级门店,都超额完成了任务。
  再加上农村供销社的营业额,全县九月下半月的销量,依然超越了过去两个月的总和。
  校嘉华铤而走险,擦边完成了她和马兰珍的赌约。
  只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高压之下,必有突破。
  国庆期间,校嘉华白天参加县里的庆祝活动,晚上则加班加点写总结。
  她把长绒棉的产销数据整理好,随着一些上海特产,打包寄给了缇县农垦研究所的知青。
  .
  节日过后,供销社公司的复盘会议上,马兰珍的脸色难看极了。
  她没好气地问:“听说这次,校经理为了冲业绩,给供销社制定了高额任务。还承诺社长们,谁完成任务,谁就优先发冬棉?”
  校嘉华大方承认,“马会计消息很灵通嘛。”
  “哼,且不说下一批棉花什么时候到货,你这种开空头支票的行为,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典型的小布尔乔亚!”
  校嘉华惊了,这个马兰珍,怎么动不动给人盖帽子?
  对付这样的人,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马主任,此言差矣。伟大领袖教育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高攀。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有什么不对吗?”
  校嘉华故作委屈:“新布卖的好,是为了让老百姓穿的暖。老百姓穿的暖,才会有更多精力,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您这样否定大家的努力,是在否定现代化建设的大方向吗?”
  “我、我哪有这个意思?校嘉华,你怎么又污蔑我!”
  马兰珍算是明白了,在这位能说会道的校经理面前,打嘴炮,她永远讨不到半点好处。
  她索性闭麦,用眼神暗示许德顺主持公道。
  许德顺接过话题,“不管怎么样,校同志辛辛苦苦从边疆搞来棉花,不仅为县里创收,还让百姓有新衣服穿,这是极大的好事!校同志得到了商业局和县领导的表扬,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来,大家一起为她鼓掌!”
  会议室响起参差不齐的掌声,就数丁勤勤和几个年轻人鼓得响亮。
  马兰珍彻底自闭了。
  许德顺继续道:“校同志这次立了大功。商业局的领导和我一致决定,以后,由她接管各大供销社的服装、纺织,以及家居类货品。大家有没有意见?”
  这个决定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如今被正式提出,众人脸上没多少好奇,更多的是想看好戏。
  “你们都看着我干嘛?”石中磊发声了。
  他显然已经被领导做过思想工作,态度倒还算坦然,“家居类货品,虽然一直都是我在管,作为一名老员工,我当然无条件配合领导的安排。”
  校嘉华微笑:“石经理好觉悟,同样值得我们这些新人学习。”
  石中磊:“校经理过奖,什么时候私下聊,我把工作进度和你交接一下?”
  校嘉华想了想,“半个月以后吧。”
  许德顺问:“为什么要等这么久?”
  校嘉华答:“昨天,国棉厂的仝其芳厂长打来电话,说咱们新布卖的太快了,从边疆采购的第一批长绒棉快用完了。我打算再去一趟边疆,把剩余的几批棉花都运回来。”
  丁勤勤坐在她身后,忍不住插话:“经理,你这次出差,可得带上我!”
  许德顺却喝止:“什么话,每次出差都让女同志去,太辛苦了!县里还以为,我们公司的男同志,都是吃软饭的?”
  许德顺坚决要求,这次由男同志去边疆出差。
  校嘉华不置可否,前期的采购环节已经被她打通,后面无论谁去,只要对接江连长和孟老师,都能顺利发货。
  不过,公司里职位高、份量重的男同志只有两位,一个是秦环林,另一个是石中磊。
  两位都是拖家带口,出远门都不太方便。不过,出差把活干好了,说不定能立功,校嘉华就是例子。
  秦环林最近诸事不顺,倒想出去散散心,顺便扭转一下他在县领导眼里的印象。
  毕竟,棉花纺织也一直是他的老本行。
  于是,秦经理慢慢举起了手。
  “还是让我去吧。”
  说这话的人,却是石经理。
  许德顺很意外。他记得,石中磊对棉花向来不感兴趣。
  “不行,老石不能去!”
  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石中磊的老婆马兰珍。“老石,我不同意你出差。”
  石中磊平时是个怕老婆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却没把马兰珍的意见当回事。
  他皮笑肉不笑:“兰珍,你倒是说说,你凭什么不同意?”
  马兰珍说不出来所以然,只好悻悻坐下了。
  许德顺问:“石经理,你确定要去边疆?”
  石中磊点点头,解释道:“我年纪大了,总要突破自己,多学点东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然,要被年轻人淘汰了!”
  校嘉华作为后浪,不介意把前浪拍在沙滩上,“行,那就等你出差回来再交接。”
  许德顺又问:“石经理,你这次打算和谁一起去。”
  “我三个女儿都在学校寄宿,家里没有其他人,当然要带上老婆,所以,我和兰珍一起去。不过……”
  石中磊话锋一转,“路上琐事多,还要带个助理才方便些,就让晓麦同志和我们一起去吧。”
  啪得一声,苗晓麦腿上的笔记打翻了。可是,她所在的角落太不起眼,无人在意。
  校嘉华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苗晓麦,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跟着两个中年夫妻出差……怎么看怎么别扭。
  更奇怪的是,这一次,马兰珍竟然丝毫没有反对。
  会议结束后,校嘉华准时下班,回到宿舍。
  入职四个月了,她的宿舍前后两次动工维修,换新了马桶,增加了淋浴,可以美美地在家洗热水澡,再也不用去挤公共澡堂啦。
  晚上洗完澡,准备睡觉时,突然,有人敲响了她的房门。
  宿舍外,苗晓麦颤抖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校经理,您帮帮我,我真的不想出差!石中磊就是个老色鬼!求求您,救救我吧!”
  她绝望极了,几乎跪倒在校嘉华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