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红星传奇 > 第四二九章 黄河夜话 三

第四二九章 黄河夜话 三



        第四二九章黄河夜话(三)

        刘一民最近可能是心事多,抽烟上瘾,不由自主地就摸出烟,点上,示意周毅继续说。

        见师长鼓励,周毅就接着说道:“我刚才说的情况只是往最坏的情况预测。当然,高旅长说的对,我们是不可能陷入鬼子包围圈的,师长也已经把打败鬼子围剿的基本策略说的很清楚。我要说的是,日本鬼子暂时确实很强大,他们有完备的兵役制度,我们消灭他一个师团,他就敢一下再编十个师团开到中国来,这样下去,小鬼子越打越多,那怎么能行啊?就象这次我们消灭了第十师团,击溃了第二师团和第三十五师团。按照我军过去的作战风格,必然会扑上去,坚决打掉第二师团、第三十五师团和第四十一师团。可是师长没有这样做,而是及时命令部队撤离战场。为什么会是这样?我考虑主要是因为小鬼子后退后遇到第四十一师团支援,兵合一处,马上就稳住了阵脚。我军一旦强行攻击,短时间内很可能达不成全歼鬼子的目标,甚至等第二师团醒悟过来后,依靠其强大火力和装甲优势,会让我军付出巨大牺牲也啃不动。战斗一旦进入胶着状态,日军大军就会蜂拥而至,到明天白天,我军主力暴露于敌机轰炸之下,日军舰队又可能封锁黄河,我军进则达不到攻击目标,退则无路可退,将面临极大危险。所以,师长才不得不以击溃鬼子为目标,果断命令停止追击、撤出战斗。师长,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刘一民点点头,让周毅继续讲下去。

        周毅这小伙子,人长的非常帅气,学的又是参谋专业,还曾经当过团长,实战经验也很丰富,因此,考虑问题也比较周到。

        只听周毅说道:“我记得师长提出的打破鬼子重兵围剿的目的就是促使小鬼子分兵、分兵再分兵,让他们把战线拉长,兵力不敷使用,把野战师团变成守备师团。我觉得师长这个方略高明之极,必须得坚决贯彻。可是现在我们一仗接一仗地大打、特打,小鬼子已经不可能再去拉长战线了,而是把目光紧紧地盯着我们,不消灭我们誓不罢休。从战略上讲,这对我们八路军的发展和敌后根据地的建设非常不利。”

        说到这里,周毅不敢再说了,眼睛看着刘一民,想看看他是啥态度。

        刘一民笑着说:“说吧,我在听着呢!”

        周毅这才又说道:“师长还提出要示敌以弱,我就琢磨这四个字。要说,我军兵强马壮、连战连捷,没有示敌以弱的道理,大不了是在某个战役实施中,故意示敌以弱,诱敌上当。但是我今天反复思考,从战略层面上讲,我军恐怕真的得示敌以弱。最起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得示敌以弱,尽量不与鬼子大打,让鬼子的重兵集团尽快离开我们的根据地。不然的话,我们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根据地,军工生产、新兵训练、后勤补给都无法保证,更不用提发展根据地经济了。再说了,我们在这里与日本鬼子死拼,老蒋未必会配合我们作战,说不定还会有副作用。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说的也未必对。”

        周毅说完了,几个人都不吭声。刘一民吸完了烟,问蔡中有什么看法。蔡中回答说可以把主力尽快运动出山东,把战争引到敌占区去,然后在山东根据地采取师长以前提倡的冷枪冷炮运动和小型山地游击战,不再成建制地消灭鬼子主力,温水炖青蛙,一点一点地给鬼子放血。等小鬼子全面进攻遇到挫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再和鬼子继续较量。

        程翠林觉得周毅提的建议,其实也是师长过去常讲的战略思想,我们不妨在鬼子大举进攻山东时,跳到外线去,等小鬼子扑空撤兵后,主力再返回山东,隐蔽发展根据地。

        高原认为大家说的都是道理,但现在鬼子已经拉了一个很大的包围圈,不重创鬼子就撕不开包围圈。再说了,冷枪冷炮运动虽然可行,但那适应地方部队和民兵以及小部队作战。教导师现在已经是强大的兵团,完全有实力寻机歼敌师团以上规模部队。也只有整师团、整旅团地消灭鬼子,才能最大限度地削弱鬼子的实力。别看这次鬼子一口气编了十个师团,其实这十个师团的战斗力抵不上两个常设师团。要是小打小闹和鬼子磨叽,鬼子的新建师团就容易通过实战提高战斗力,把新师团变成老师团。毕竟小鬼子文化素质高,训练水平提高很快,战斗力也提高很快。

        罗荣桓说,和鬼子重兵集团硬碰是绝对不行的,暂时示敌以弱、避免把八路军树为攻击矛头的想法,出征时师长就是这样说的,现在问题是必须想法让鬼子重兵集团尽快分兵、撤兵。他看了师长对山东日报社长的谈话稿,估计应该会起作用。但总的判断,这次日军一定是要把教导师彻底消灭或赶出山东的,否则寺内寿一会一直睡不着觉的。因此,下一步作战就应该奔着把鬼子重兵集团引出山东这个目标来思考,让小鬼子以为教导师主力在山东站不住脚,离开山东了,我们才可以在山东慢慢地收拾那些担任地方警备任务的鬼子。

        刘一民心里翻江倒海一样,战友们都看出了危机所在,主席和老总他们也一定早就看出来了。现在的情况很明显,虽然教导师打了几个打胜仗,但也引火烧身,把小鬼子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了。在山东和鬼子硬拼确实是下策,就是再打两仗、再消灭鬼子一两个师团又能怎么样?一旦陷入鬼子包围圈,小鬼子必然会不顾一切地增兵、增兵再增兵,不断地收缩包围圈,最后把教导师困死。反正现在美国还没有断绝与日本贸易,小鬼子的经济还能支撑得住,飞机坦克大炮弹药多的是,而我军却会越来越困难。小鬼子现在把教导师看做头号死敌,连攻占武汉的计划都暂时搁置,就说明小鬼子消灭教导师的决心有多么大!

        没有什么可说的,主力必须跳出去!

        但就这样放弃根据地,刘一民实在是心有不甘。要知道主力一旦离开山东,那就不是十天半月能够回来的。有这么长时间,小鬼子必然在根据地杀人放火,把根据地折腾成人间炼狱。看来,这主力跳出去后,还必须得攻占徐州、连云港这样的重点目标,尽快把鬼子重兵集团拖走。

        但是这主力要想跳出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必须得痛击鬼子,把鬼子逼疯,让他们扒把鬼子重兵集团往山东调,最好一直追到青岛,然后再在外线狠狠地捅鬼子一刀,让他们上当后再分兵追击,主力才可以再趁机返回山东,在山东隐蔽发展。

        思想一定,刘一民大手一挥:“走,过河,到河对岸去边吃边喝边聊!”

        等刘一民、罗荣桓过河时,部队已经过完了。几个首长过河后,工兵团随即拆卸浮桥和舟桥,追随大部队去了。

        刘一民赶到小营镇的时候,一下就乐了,深夜的小营镇竟然比平时赶集都热闹,除了工兵团的一溜长长的灶台在不停地供应绿豆汤和饭菜外,一、二十里大路两边都站满了闻讯赶来慰问部队的老乡们,乡亲们也都提着盛满饭菜的木桶,在路两边排成长队,有的还摆开了桌子,让战士们盛汤加饭。

        此时,这一带的小麦已经基本割完,打麦场上的老乡们还在乘着月色碾场。小营镇镇里镇外连绵十几里都是过路的战士在暂时歇脚,饭菜香味夹杂着乡亲们“再添一点、再添一点”亲切的招呼声和战士们天南地北的方言,显得特别有生活味,特别亲切。
        过了河,刘一民就放心了,交待蔡中命令部队安排好警戒,让战士们歇歇脚,吃口饭,再继续前进,到宿营地休息。

        其实,大捷之后,部队中洋溢着的都是欢乐气氛,战士们到了这个时候,神经已经松弛下来了,喝口凉茶,吃口热饭,战友之间聊聊天、拉拉家常。

        正在忙乎着呢,吕剧班子“义和班”、“庆和班”赶到了,直接就在镇子外空地上踢开场子,演员们竟然化妆整齐,在空地上为部队表压开了。

        这一下赵小曼坐不住了,指挥文工团搞开了合唱,唱完又鼓动各部队拉歌,一下就把小营镇的夜晚渲染成了欢乐的海洋。

        李清、张洪涛、雷鸣、李昌、胡老虎、韩前进他们先过河,这几个老战友相聚,又是大胜之后,自然是凑到一块吹开了。

        等刘一民、罗荣桓、蔡中赶到的时候,李清这几个人竟然坐在一个老乡弄的朝天锅前,还弄了几瓶白酒,在边喝边吹呢!

        刘一民有点奇怪,这朝天锅是潍县特色,怎么这博兴也有呢?结果一问才知道,这老乡原来在潍县开饭店,卖的就是朝天锅。鬼子来了后就关门回了老家。晚上听说八路军打了大胜仗,要路过这里,就提前到这里准备,想让打鬼子的英雄们尝尝自己的手艺。

        刘一民一看朝天锅就食欲大动,不由想起了儿子吃烧烤时的那种馋样,一看这老乡备了二、三十口锅,占了好大一块空地,分明是把饭店的家当全搬来了。由于几个旅长在这,战士们都知道首长们是在等最后撤退的师长、政委和教一旅领导,谁都不往这里坐,反而显得空空荡荡地。

        刘一民让李成毅派警卫团战士通知各部队,说师首长请各旅的轻伤员吃朝天锅,每旅四个锅,师直属各单位每单位一个锅,吃完可以再上,请各旅把轻伤员都送来。然后又让黄文虎去把小政和抱来,给他伯伯叔叔们端酒。

        刘一民来后,几个旅长全都站了起来,让位的让位,敬礼的敬礼,直到刘一民说出把小政和抱来端酒,炮兵旅长李昌扑哧一下就笑了,张嘴就说:“一号,我算彻底服你了,想让儿子解解馋直接叫来就是了,还绕着弯说是让来给我们端酒。真想不到,这么大一个英雄,想让儿子吃口饭还要费这么大的心思,其实不就是怕我们说你假公济私么?你这可是多虑了,小政和那是小八路,和我们吃饭不算违犯纪律。咱老李行的正坐的端,可没有这么多顾忌,干脆让小政和给我当儿子算了,省得跟着你受委屈。”

        刘一民的做派其实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到了,刘一民的心思大家也都清楚,直到他这是喜欢儿子,又不愿违背八路军纪律,但没有人说。也只有李昌这个炮兵旅长敢这样说。

        刘一民嘿嘿直笑,连说请同志们谅解,等你们有了儿子也会有我这想法的。不过这想法不好,下不为例。

        这下气氛热闹了,都是老战友,又打了大胜仗,人人心里高兴,自然就开始边动筷子边喝酒了。等轻伤员们到来的时候,刘一民就打发各旅旅长去给伤员们坐一起吃饭,自己快速填饱肚子,交待蔡中通知部队,乡亲们的饭菜一律付钱,把儿子扔给蔡中,拉着罗荣桓转身去找钱壮飞看电报了。

        找到钱壮飞后,见电台已经开机,钱壮飞拿着一沓电报正准备去找自己呢?

        结果电报一看,主席的电报说了三个意思,一是祝贺教导师取得滨县大捷。二是告诉刘一民,已经通知冀中、冀南主力,趁鬼子重兵集团涌向冀鲁边寻教导师主力作战的机会,迅速跳出包围圈,留部分部队转入地道坚持敌后斗争,主力向平汉路攻击,返回太行山。三是要求刘一民密切注意鬼子重兵集团动向,千万不能被鬼子重兵集团包围,必要时可以跳到外线作战。待日军重兵集团在山东扑空撤兵后,在返回山东发展。

        总部的电报通报了我军各部队配合作战情况。其中115师攻击平汉线,接应冀中部队突围。129师集中主力接应冀南部队突围。独立师已经向石太路集中,准备破袭石太路,策应教导师作战。120师已经向同铺路北段进击,牵制日军。

        刘建立报告,教二旅、鲁西警备旅已经渡过黄河赶到鲁西南,与鲁西南警备旅胜利会师,今夜将在豫皖交界处突破陇海路,进入皖北。

        留在鲁西的王炳三报告,暂时没有敌情,近期检查了各地地道设施,完全可以隐蔽部队与敌做持久斗争。

        曾中生和洪超远都报告敌情没有变化。

        蒋介石发来电报,祝贺教导师歼灭第十师团,击溃第二师团和第三十五师团。宋美龄也发来电报,说刘一民消灭第十师团,为陈瑶光报仇,内心非常欣慰。

        刘一民看后哭笑不得,不知道这蒋夫人脑子里都想的是什么,一场大捷竟然被她说成是为老婆报仇,真是岂有此理。

        看完电报后,刘一民觉得这局势非常诡异,徐州一线明明集中了日军七个师团的庞大兵力,但他们为什么就不动呢?难道他们真的把教导师当成了傻子,非要守株待兔,等教导师主动钻进他们的陷阱么?这寺内寿一到底玩的什么花样呢?

        暂时想不透就不想了。刘一民马上给主席和老总发报,报告主力已渡过黄河,现处于休整中。

        至于蒋介石和宋美龄,他们的电报都是总部转来的,又没有给一分钱,刘一民懒得给他们回复了。

        交待钱壮飞收起天线,准备出发后,刘一民和罗荣桓又回到了饭桌上。这个时候,各部队已经开始出发了,轻伤员们吃过饭后也都被部队接走了。偌大的饭场只剩下几个旅长还在等着师长、政委。

        刘一民见儿子吃的小嘴油油的,就让警卫战士还把他送回唐星樱那里。自己抓紧时间又吃了几口,端起酒杯喝几个战友喝了两杯。这才说道:“目前,日军态势没有明显变化,我军撤回后,暂时集中于鲁中地区。各部队首要任务是做好伪装隐蔽。下一步怎么打,要看敌情变化。既然日军这次下了大决心要消灭我们,那我们就奉陪到底。总的原则不变,一是隐蔽运动、捕捉战机,抓住机会就吃它一口。二是将敌人重兵集团吸引到山东来,以一部兵力在山东吸引鬼子,依托根据地与敌斗争,主力跳出去,让鬼子在山东扑空。待鬼子重兵集团离开山东后,我们再杀回来。三是示敌以弱,达到目的后,我军在山东隐蔽发展,短期内不做大的战役部署,让小鬼子以为山东局势稳定,放心大胆地去实现他们的既定目标。具体部署回到坊子后再通报各旅。党务之际是回去后快速补充炮弹,把弹壳赶紧送往兵工厂,让他们集中全力复装炮弹。”

        说完后,刘一民就命令赶紧出发,天明后就不能行军了。
------------

第四三0章  陇海路之夜  一

        第四三0章陇海路之夜(一)

        就在刘一民率主力渡过黄河返回鲁中的时候,八路军鲁西军区司令、教二旅旅长刘建立指挥教二旅、鲁西警备旅、鲁西南警备旅主力已经隐蔽抵达单县与砀山交界处。

        从红十八团到中央警卫师,刘建立一直是参谋长。在成都成立红七军团时,刘建立才开始担任红十二师师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红十二师被改编为教二旅,刘建立自然成了教二旅旅长。

        随刘一民一路征战,刘建立和高原、李清、陈大勇、张洪涛、洪超远、赵山、雷鸣、李昌一样,成了我军名将。这次刘一民命令他统一指挥三个旅组成战略集团行动,那就是对他的指挥才能的充分肯定。

        接到南下陇海路、准备袭占连云港的命令后,刘建立和曾春鉴、许世友、朱良才率领部队昼夜兼程南下,到鲁西南与陈士渠、唐亮汇合后,几个人召开作战会议,反复商量,决心迅速突破陇海路,到连云港附近隐蔽待机。

        不过,这如何过路需要认真考量。这几个人都是我军名将,对刘一民的部署心领神会,那就是要秘密穿越陇海路,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蔽接近连云港,关键时候发动雷霆一击。但是,侦查发现,日军对陇海路沿线采取了严密地防卫措施,依托铁路建有三道封锁线,这么大规模的部队要想人不知鬼不觉地穿越封锁线,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强行突破的话,虽然牺牲较大,但以教二旅的战斗力,刘建立自信小鬼子的防线挡不住我军。但这绝对不符合刘一民的本意,很容易引起日军警觉,不但完不成偷袭连云港调动日军的任务,反而很有可能让徐州一线的日军重兵集团闻风而动,围攻我南下集团。

        好在当初第五战区从连云港、徐州撤退时,把陇海路上的火车全部抢运走了,津浦路时断时续,胶济路彻底瘫痪,日军虽然守着陇海路,但没有火车,影响了鬼子的机动能力。否则,这陇海路的防线就更加坚固了。

        几个人想来想去,觉得既然不能隐蔽,那还不如大打,伪装**,攻其一点,调动敌人,造成**第一战区主力发动攻势的假象,使日军防线出现空挡,主力才能顺利过路。

        这个设想一出来,几个人都是眼睛一亮,因为鬼子重兵集团现在紧紧盯着八路军,**战场上反而安静下来了。这兰封和开封之间,竟然出现了**和日军相互收缩、相互脱离的微妙局面,双方都采取的是守势,战线之间有一个狭窄的空白带,双方都是埋头巩固阵地,互相严密监视,但都尽量避免交火。

        这可不好,不能让鬼子把兵力全部用到对付八路军身上,应该把他们和**之间的战火点燃起来,这样才能迫使鬼子分兵。

        至于让谁率部队去攻击鬼子防线的问题,很好解决,因为许世友早就被鲁西南警备旅贯台渡口之战刺激得跃跃欲试了,一直想好好打一仗,把鲁西警备旅打成主力旅。加上受鲁中战役的刺激,许世友一直给朱良才嘀咕,那么大的战役正是锻炼新部队的最佳战场,结果竟然只让鲁西警备旅敲边鼓,刘师长实在是太不够意思了!所以,这个战斗任务他许和尚是非要抢到手不可。

        结果陈士渠也不相让,他提的道理很简单,鲁西南警备旅成立以来,经过了袭击贯台渡口之战的洗礼,部队战斗力有一定提升,但那只是伏击战,部队还需要真刀实枪的进攻性作战才能进一步得到锻炼,否则的话,鲁西南警备旅很难跻身于主力行列。

        刘建立见这两个红军名将争先恐后地抢任务,心里高兴,直接就说:“两位旅长老兄不要争来抢去的,干脆,我们给小鬼子来个三路突击商丘,彻底把鬼子打晕,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这一说,许世友和陈士渠都不争了,马上就挤到地图跟前,看了半天,陈士渠说:“刘旅长,不能打商丘,这商丘是豫东重镇,现在是日军豫东集团的核心防护堡垒城市。一是我们打不动,二是打商丘起不到伪装第一战区主力攻击日军的作用。”

        许世友说:“我感觉只有在兰封地区日军和**防线之间下手,才能引鬼子上当,让他们以为是**反攻,掩护我们的真实意图。”

        刘建立这才点点头,把自己的想法也说了出来。

        刘建立的计划有三点,一是由许世友率领教二旅教五团和鲁西南警备旅警备一团,组成许支队,伪装**,从东明县沿黄河东岸南下,一路隐蔽疾进,不与敌纠缠,进入开封与兰封之间,在日军与**防线空挡处开打,火力要猛,攻击要猛,让日军认为豫东**主力趁日军兵力空虚之际大规模反攻。二是陈士渠指挥教二旅教六团和鲁西南警备旅警备一团,组成陈支队,从曹县南下,伪装日伪军,绕过考城南下陇海路,攻其一点,斩断陇海路,与许支队形成对兰封县城的钳形攻击,造成**主力迂回敌后,企图收回兰封的态势。三是刘建立率领主力从曹县南下,隐蔽在单县与砀山之间,待日军增援兰封时,集中火力突破陇海路日军防线,进入皖北地区。三路大军大闹豫东,给日军形成一种**主力有收回豫东失地的假象。然后再脱离与敌接触,向连云港方向隐蔽前进。

        刘建立把自己的方案提出来后,几个人又商议了一遍,把许支队、陈支队南下路线、发起攻击时间、如何突破鬼子防线等问题又仔细研究,进行推演,敲定后随即上报刘一民批准。

        方案报上去时,正是刘一民率主力在滨县隐蔽待机时期。

        看了方案,刘一民斟酌再三,感觉刘建立的作战方案基本可行,许支队南下路线问题不大,从侦查情况和逻辑推理上看,现在日军主力调离豫东,寺内寿一对二十七师团、三十八师团、三十九师团的战斗力应该心里有数,他们一定会在豫东各地采取守势。第一战区结束兰封会战后,主力急需补充休整,必然也会采取守势,双方阵地之间一定会有空挡,部队从这个空挡里插入没有问题。唯一要注意的是豫东战场无论是**还是日军,都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枪炮齐鸣,很容易造成部队伤亡大。

        至于让陈支队从考城绕路南下,刘一民觉得不可,那里已经完全成了日军占领区。虽说现在豫东日军战斗力不强,我军又有当地民众带路,但是风险太大,万一陷入日军阵地里出不来,那麻烦就大了。

        刘建立率领的主力突破点,刘一民觉得选的很好,单县和砀山之间,是日军徐州一线部队和豫东集团防线结合处,突破封锁线时,两支部队结合处是最佳突破点。以教二旅炮兵团和教四团的实力,一定能为大部队打开通路。

        由于有以上考虑,刘一民发报命令刘建立,取消陈支队从考城绕路南下计划,许支队、陈支队沿一条路线隐蔽前进,进入开封与兰封之间日军与**防线空白地带,控制陇海路过路点后,对兰封方向全线攻击,但不得深入攻击,多打枪、大造声势即可,达到目的就快速转移,沿途还可以多次袭击,把豫东搞成风声鹤唳的局面,然后突然脱离与敌接触,迅速隐蔽东进。命令刘建立所率主力,不要寄希望于日军增援兰封导致砀山段陇海路防线空虚,因为近期作战已经证明,日军为了减少损失,在夜晚都是死守阵地,不可能增援。突破敌人防线时,要提前详细侦查敌人火力点,摸清敌人巡逻队活动规律,尽量扩大突破点间距,发扬火力,坚决突破鬼子防线。突破后,迅速向商丘方向发动佯攻,造成第一战区派大部队迂回包抄商丘的假象,然后快速转移。作战时间限定一个晚上,向兰封方向、商丘方向佯攻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只要三支部队同时发动攻击,日军就不能判明我军意图,至少是短期内不能判明我军意图。

        接到刘一民电令后,刘建立迅速调整部署,开始分兵行动。

        许世友和陈士渠分别率领部队出发,按时间和路程计算,此时他们应该已经抵达目的地,刘建立现在正焦急地等着他们打响的电报。

        此时,许世友率领的许支队已经抵达开封与兰封之间的罗王车站,已经控制陇海路过路点。

        侦查员的报告和刘一民、刘建立的判断是一致的。这罗王车站在兰封会战时被日军攻占,后来**又曾经反攻,双方把罗王车站打成了尸山血海。结果八路军教导师发起鲁中战役后,骄横的第十四师团硬是在开封城边停住了脚步。二十七师团接防后,师团长本间雅晴中将接到的命令是伪装主力、监视第一战区主力动向,配合主力发动对八路军的大围剿。因此,本间雅晴中将请示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后,主动收缩防线,从开封城边一直退回到了兰封境内,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罗王车站由于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失去了防守要点的作用,竟然被日军放弃。

        这本间雅晴身高一米八,风度翩翩,还会填词作曲,但这家伙是个花花公子,不但喜好女色,也喜好男风,两次结婚娶的妻子都出身名门,可哪一个妻子都不能阻止他的风流韵事。历史上,本间雅晴在攻占菲律宾的时候曾经击败过麦克阿瑟,是世界上两个曾击败过麦克阿瑟的将领之一,另一个当然是我们的彭老总了。不过,本间雅晴虽然击败了麦克阿瑟,但没有抓住战绩,致使麦克阿瑟顺利撤退,这场胜利也被日本军界称为蹩脚的胜利,他也因此被日军称为不合格将领,被编入预备役。就这,战后麦克阿瑟也没有放过他,把他引渡到菲律宾,宣判为甲级战犯执行枪决。

        其实,本间雅晴和三国的马谡颇有几分相似,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论起实际指挥就一塌糊涂。由他担纲驻守兰封,这龙王车站被放弃就很正常了。要是换做第十四师团长土肥原贤二,那老鬼子不但不会后撤,恐怕还会采取积极防御的对策,说不定还会把开封给趁势夺了呢!

        日军退缩后,开封守军顺利收复罗王车站。但是这个时候蒋介石已经判明日军对付过刘一民后必然会攻击武汉,他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部署武汉会战,向大后方转移工厂,连薛岳豫东兵团的中央军精锐都被命令抓紧补充休整,准备迎接武汉会战了。这样一来,第一战区在豫东也采取了守势,罗王车站既然称了一片废墟,当然就不适宜驻兵防守了。所以,许世友率部队赶到这里时,罗王车站空无一人,连钢轨都被拆除了。

        许世友是在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将领,打仗有勇有谋,但他想不到日军和**同时放弃罗王车站这么重要的地方。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没有了车站建筑的掩护,**在这里布设阵地的话就成了日军飞机的活靶子,只能白白消耗。放弃罗王车站,确实也是无奈之举。

        到了这个时候,部队一路隐蔽奔袭,总算到了目的地,而且出乎意料的顺利。许世友豪气大生,命令给刘建立发报,报告部队已抵达预定地点,控制陇海路过路点龙王车站,即将发起对兰封方向攻击。

        在电报结尾,许世友特意报告,罗王车站空无一人,站内的钢轨已被拆除,充分说明第一战区和日军暂时都没有大规模作战的企图。

        发完电报,许世友就下令开始向兰封方向攻击。

        一时间,寂静的夜晚被枪炮声惊醒,豫东大地又起波澜。

        教五团团长申勇、政委刘昆自从率部队参加消灭二十一师团、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和收复冀中的战斗后,一直在鲁西休整练兵、发动群众,鲁中战役这么大的战役都没有能参加,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晚上又接到了师主力歼灭第十师团和骑兵第三旅团、击溃第二师团和第三十五师团的战报,心里的火苗蹿的更高了。要知道这两次必将在军史上留下重彩的大战,教一旅、教三旅都参加了,只有教二旅没有参加。特别让申勇和刘昆感到郁闷的是,想都不用想,教一团、教二团、教三团、教七团、教八团、教九团必然是这两次战役的主力。要是再不打上几场硬仗的话,恐怕教五团就会被师长彻底遗忘的。因此,这次编入许支队,担负佯攻兰封任务,申勇和刘昆觉得必须打出教五团主力团的威风来,否则的话会被王大湖等人笑话死的。

        当然,申勇和刘昆随刘一民从湘江边一路征战过来,都已经百炼成钢,绝对不是不服从命令、蛮干的主儿。两个人一路上没事就在一起研究,觉得要想让日军上当,就必须把鬼子打疼。真要是光打雷不下雨,放一阵枪就撤退的话,小日本到天明一看,对面**没动,他们也会不动的。师长之所以不让部队深入攻击,不是不知道这一点,而是怕部队陷在这里,遭受重大损失,影响东进连云港的战略行动。真要是那样的话,那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到罗王后,申勇和刘昆就让侦查排报告敌情。

        侦察排的小伙子们一路上都充当了尖兵的角色,最先抵达罗王,对罗王东面的日军阵地也都做了侦查。据侦察,日军面向开封方向构筑了南北一字防线,防线支撑点应该就是三义寨。找老乡了解后,得知前一段时间,薛岳的豫东兵团和日军在三义寨一线大战,日军最后固守的核心阵地就是三义寨。

        这三义寨原名惠家堂。清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惠家堂一带地处黄河滩区,人烟稀少,匪祸、水祸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东惠堂村一位姓管的有志之士,发动东惠堂、西惠堂和王疙瘩三个邻村一起筑寨,抵御洪水和土匪的骚扰,配合太平军和捻军,抗击清政府。后人为了纪念这三个村村民的义举,便把惠家堂改名为三义寨。

        侦察排带来的老乡反映,三义寨现在驻有鬼子大部队,有大炮,还有铁乌龟,并修有战壕和周围村子连接。各村也都驻有日本鬼儿,成天抓老百姓修工事,公事外还有铁丝网、堑壕。

        申勇一听,就知道三义寨暂时不能碰,要打只能打三义寨周围的小村子,拿鬼子小部队开刀,引三义寨的鬼子增援。到时候部队突然撤离战场,小鬼子必然会向开封方向追击报复,自然就实现了让**与小鬼子打起来的目的。如果鬼子不增援也不要紧,继续向东攻击、突破日军防线就是了,非要打的让小鬼子相信**主力开始反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