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用巨星组球队 > 第134章 内行看门道

第134章 内行看门道


  但是很快,魏东来就再次复制了一次这样的打法。只不过,这一次他是站在中场中路靠右的位置上,在和克鲁尼奇做了几次小配合之后,突然瞄准机会,将球打到了左侧丹尼尔·马尔蒂尼的一侧。
  这个球刚一出脚,丹尼尔还没有抢到皮球,站在场边的保罗·马尔蒂尼就忍不住激动的握紧了双拳:这不就是皮尔洛前腰后置的踢法吗?
  皮尔洛自从出道以来,就一直被视为意大利足球的希望之星,未来之星,而他本人的足球天赋,也的确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因为他精湛的脚法、出色的大局观、精准的传球,他从出道就被大家定义为一个前腰球员。
  不过,他速度偏慢的短板,让他在前腰的位置上始终无法达到大家的预期。
  在国际米兰如此,转会到AC米兰之后依然如此。
  直到安切洛蒂创造性的将他的位置后撤,从传统前腰的区域站在了后腰的位置,才让皮尔洛完成了从一个球星到一个巨星的伟大蜕变,也直接将一个位置、一种打法重新定义。
  多年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自己的皮尔洛,但是谈何容易?
  而魏东来作为AC米兰的忠实粉丝,自然不会不知道皮尔洛的踢球风格和技术特点。
  只是,要想达到皮尔洛的实战效果,要同时兼备精准的传球脚法、如同安装了上帝视角一样的大局观、小范围内原地摆脱的能力。
  作为一个球员来说,具备了以上特点当中的一个,就已经足够让他成为一个实力球星,要想同时具备,谈何容易?
  自从皮尔洛退役之后,这些年来唯一可以让球迷们认为能够和皮尔洛相提并论的现役球员,恐怕只有一个德布劳内了。
  而魏东来一个刚刚20岁出头的毛头小子,又没有任何欧洲顶级联赛的比赛经验,能够踢出睡皮的足球精华?还是只是偶尔灵光一现,正好碰巧了?
  这个问题不是一脚两脚球可以衡量出来的,甚至都不是十场八场球能够得出结论的,需要长时间的观察,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比赛,才能最终下结论。
  过去这些年,号称有皮尔洛风骨的希望之星并不是没有,比如维拉蒂,但最终也都不了了之。
  这个接班人,那个接班人,风风火火的喊了很多,但最后都证明,这只不过是球迷们一厢情愿的自嗨,以及媒体记者们一篇又一篇的吸睛炒作。
  不过,自从魏东来改变了之前的踢球方式,将纵向大范围的穿插跑动,改成横向移动、伺机利用长传控制比赛节奏和进攻方向之后,他倒是很好的弥补了之前的防守短板。
  因为不再频繁插上,通过跑位带动全队的进攻节奏,而只是在中场附近通过局部的短传寻找空档,然后利用长传组织进攻。
  所以,他不再经常失去自己的防守位置,始终在自己的位置附近活动,自然也就没有空档给对手利用。
  虽然他的身材和力量短板,让他在一对一进行防守的时候始终很吃亏。
  但是,只要站住自己的防守位置,对手就无法肆无忌惮的利用这个区域打出快速进攻。只要打不出速度,一旦进入阵地进攻,就会好应付的多。
  即使对手想要利用身体优势,在魏东来的防守区域里硬吃他,他也可以在不失去自己防守位置的情况下,利用队友的协防将防守做好。
  所以,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看出来,他刚才在被对手两次利用身后空档打出致命反击之后,主动调整了站位和控制比赛的方法,就是因为看到了自己频繁插上之后,自己留出来的空档不能得到队友的及时保护,总是被对手利用。
  所以才换了一种调度比赛的方式,其用意,基本和恰尔汉奥卢的思路差不多,就是先保证自己的防守位置不丢,不会给防守带来隐患,然后再利用自己的技能包里的技能,寻找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进攻组织。
  想到这里,马尔蒂尼禁不住又是一声暗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子,来到高手云集的AC米兰。
  仅仅通过两场比赛,就展现出这么全面的技术能力,这本身已经非常不易。
  而他今天的表现,则反映出他对比赛超强的阅读能力,以及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调整、精确应对的能力。
  这些能力综合在一起,便让他表现出远超他这个年龄的球员的成熟。
  而在中场拥有一个成熟、稳重、应对能力强、技术出色的指挥官,正是目前重建的AC米兰最最渴望的,特别是在小哈兰德加盟之后。
  而魏东来的踢法,正好符合目前马尔蒂尼心中的建队思路。
  虽然他目前的情况,属于优点突出、缺点同样突出的局面。
  但是,考虑到他还只有22岁。而且,刚刚参加了球队的两次合练,上升空间还非常巨大,未来可期。
  此时,场上的整体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刚才,主力队利用魏东来身后留下的空档,连续制造了两次杀机。
  而伴随着魏东来不再频繁前插,而是在做一些横向移动和配合之后,频频利用长传身后的方法发动进攻,他也随之弥补了自己时常不在防守位置上的问题。
  于是,场上的局面变成了这样:恰尔汉奥卢因为忌惮魏东来的突破,选择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稳妥踢法,他首先站住自己中路的防守位置,通过简练的一脚出球,将球尽量快速的过度到弱侧的队友脚下,然后在由本纳赛尔或者凯西发动进攻。
  毕竟,这两个人在对位较量中,都是比对面的对手要占一些优势的。
  而魏东来的思路也和他差不多,同样是建立在先做好自身防守的基础上,再伺机发动进攻。
  只不过,他采取的方式依然是由自己发动进攻,只是换了一种套路,先通过中场倒脚调动对手,然后看准空档之后,将球打到对方后卫的身后,由前锋空跑上去之后制造威胁。
  相比之下,魏东来选择的战术思路更加直接,也让主力队的那些替补后卫们更加忌惮,而主力队的中前场实力又稍稍占优。所以,双方又逐渐在场上陷入了僵持,形成了局面上的均势。
  不过,虽然同样是一种局面上的均势,可经过的斗智斗勇却惊心动魄,内容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这是场上的队员通过自己的足球天赋,以及自己在足球场上日积月累的辛勤训练所积累的经验,是在发挥与限制,对抗与碰撞之后,形成的智慧妥协,和那种平庸无奇、不思进取的局势均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就如同两个顶级的棋手在对弈,虽然可能和平庸的棋手走出了同样的路数。
  可其实,人家是在想了十步之后才选择了这样的招法,而你只是看到了之后的一步而已。
  在眼前看起来,似乎大家的套路一样。可其实,三两招之后,差距就会显现出来,而且越往下,差距就越大。
  直到这个时候你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十步以前的那招看似和你一样的棋路,其实只是和你貌似一样,其中的精髓早已经拉你十条街了。
  无论是场上充当裁判的内斯塔,还是场下静静观战的马尔蒂尼,他们自然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对场上发生的一举一动,对每一个队员的战术思路,自然都观察的洞若观火,细致入微。
  所以,他们此时都有同样的一个想法,就是庆幸当时顶住压力,说服加齐迪斯安排了魏东来的试训,并且最终促成了魏东来的签约。
  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个子,假以时日,一定会和小哈兰德一起,成为米兰中兴的中流砥柱!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着,场上的对抗也越来越激烈了。
  在以前的训练比赛中,替补队经常会面对主力队的战术压制,中前场球员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协防当中,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本职工作-进攻。
  而此时,他们居然能够在场面上和主力队形成均势。而且,还频繁利用对手身后的空档,给对方造成很有威胁的冲击,自然是越踢越有精神,越踢越有动力。
  而主力队这边,之前哪里碰到过替补队如此顽强的抵抗?
  虽然由于对方的后防线是主力配置,所以攻起来非常费力,想进球也很不容易。
  但是,中场压制之后,对对方形成围攻之势,这样的局面还是每每出现的。
  可是今天,却要使出浑身解数,依然无法实现对对手的压制。
  特别是在进攻当中,由于恰尔汉奥卢忌惮魏东来的个人突破,所以始终不敢压的太靠上,只能由两翼的本纳赛尔和凯西频频压上助攻。
  可是,对方的中场三人组位置站的都比较牢,很难打的透。
  而且,一旦出现丢球,那个黄皮肤的小个子就会三传两倒,找到空隙,然后突然一脚打到自己后卫的身后。
  主力队的后防线其实是由一帮替补队员组成的,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协同作战能力,都和主力后卫们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比赛经验方面,更是有不小的欠缺。
  此时突然面对魏东来的这种直截了当的踢法,不得不经常面对背身和对方前锋拼抢同一个落点的局面,真的非常不适应,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最好,所以往往被搞的手忙脚乱。
  因此,为了在第一时间就阻断对手的反击,不给后防线制造太多威胁。
  所以主力队的中前场球员只能选择在丢球的第一时间,就展开就地逼抢,甚至不惜采用犯规战术,也要阻断魏东来往身后传球的意图和线路。
  于是,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替补队的中场三人组,魏东来、帕奎塔和克鲁尼奇,就一人被对方放倒了一次。
  原本看起来风平浪静的训练场,似乎突然之间多了一些火药味。
  其实,在豪门球队当中出现这样的场面非常正常,因为他们一向推崇在训练当中要尽量贴近实战,要真刀真枪的进行训练。
  当然,这和蓄意伤人或者采用违背体育精神的恶意报复动作是两码事,那样的恶劣动作是坚决不被允许的。
  所以,在一些豪门球队当中,大牌球员之间在训练中发生激烈冲突,这样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毕竟,既然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动作较大的犯规就在所难免。
  比如,后来被称为拜仁功勋的罗贝里组合,在刚刚成为队友的时候,就曾经因为训练当中的冲突而大打出手,直至挂彩。
  但是,只要是业务范畴之内的冲突,都是小事情。足球吗,原本就是一项充满竞争、荷尔蒙爆棚的运动,场上纠纷场上了,说开了,还是好基友。
  就像罗本和里贝里一样。
  而具体到此时米兰内洛的这场训练赛,则略微有点不同。
  现在,虽然双方都采用的433的阵型。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执行的具体战术安排并不一样。
  从整体来看,双方基本上还是按照内斯塔赛前的战术安排,进攻时两个边锋套上,拉开对方防线的宽度,两个边后卫顶到中场边路,伺机与中场以及边锋进行配合。
  防守的时候,两个边翼卫内收,将两条边路的空档让给回撤的边锋,边后卫退到后场,保持整条防线的完整性。
  可问题是,在进攻当中,双方采用的打法有不小的区别。
  主力队这边,依然是采用之前一直演练的套路,由中场球员持球组织进攻,层层推进,要么和前锋踢撞墙配合,要么由边后卫套上,与边锋形成双边锋战术,又或者在边路和中路耐心倒脚之后,从中路突然远射,或者边路起球到禁区,由小哈兰德这个高点冲顶。
  可是,替补队这边的进攻就简练的多。
  中场三人组在魏东来的串联下,进行小范围的配合,拉开对方防线的空隙,一脚长传过掉到后卫身后,由边锋或者中锋直插对手身后,直截了当。
  如果中场的三个人无法完成调动对方的任务,后防线的队员也会参与进来,共同完成对对方防线的调度。
  这样的打法,别说主力队的后卫们不适应,就连中前场的这些主力球员们,也一样感觉应对起来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