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勉强科举日常 > 第73章 可怜之人

第73章 可怜之人


  第二天就是方瑜的生辰,  方老太太照例早早就爬起来亲自为她大孙子揉面擀面做长寿面。
  方瑜他爹和他三叔也没走,打算陪方瑜过完生辰明天早上再回去。
  方瑜睡到自然醒,起来穿衣服洗漱,  然后就是吃长寿面。
  小八借着哥哥的光,  也能享受到不错的待遇。
  凌河村方家,  方瑜他娘躺在被窝里不出来,二妮给她端来早饭,她大口吃完,就开始哭,边哭边和二妮讲她心里的苦。
  “我生的儿子,  我可是你们方家的大功臣,到了最后只把我撇在村里,  全家人都在县城给我亲儿子过生辰,  就不带我,你说你奶这是安的什么心啊!呜呜呜。”
  乐平县方宅,方瑜吃完长寿面,  就要去取给先生定做的牌匾了。
  方瑜受先生的恩惠颇多,他考上秀才后就想着该给先生送什么礼物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想来想去,  他现在虽然手头宽裕了却也比不上刘家家底殷实,  现在还无法从物质上回馈先生,那就从精神层面来吧。
  读书人最看重的就是好名声了,  方瑜就打算敲锣打鼓地去给先生送牌匾,这样还能在县城里再宣传一下刘家私塾的招牌。
  方家的三个男性长辈都跟着一起去了刘家,  方瑜雇了一支平时专门迎亲奏乐的队伍,  拿着刻有“桃李满天下”的牌匾,  一路从最热闹的街市穿过,  伴着欢快的曲调来到刘家私塾大门前,  许多好事的闲人和小孩子跟着过来,现场十分热闹。
  刘秀才也听方瑾讲了方瑜的安排,心中十分受用,深感学生的贴心和尊敬,等听到外面的通传就去了大门口,接受了方瑜送的牌匾。
  这场师生情的大型作秀活动十分成功,全县城都听说了这场热闹,刘家私塾今年的束脩费再一次迎来增长,前来报名的家长比去年还多。
  送完牌匾,刘秀才留方家人吃饭,午饭过后又和方瑜谈了学业的安排。
  方瑜是有些犹豫的。勤书师兄是再过五天就回同宁府读书了,他昨天还问了方瑜要不要跟他一起走。
  跟着勤书师兄一起走其实也不错,在外地读书学习更静心,他还能提前进府学报道,那里的师长水平肯定更高。
  只是他又不着急参加乡试,提前几个月准备也没有必要,家里刚搬过来还有许多事需要他来打理,他总要给家里定好大方向才能放心地离家求学啊。
  刘秀才知道他的这个学生心气高,怕方瑜不顾身体还要拼着去省城考举人,就恳切地说道:“你就在家里过个年再去府学吧,这也是尽孝道。你明年可千万别跟着你师兄去省城,乡试熬人,别说你现在才十岁,就是再过三年我都不放心你去考。你先生我在二十岁时第一次去考举人都差点没挺过来,你要引以为戒。”
  方瑜点头道:“学生知道,必定会听您的话,过完年再去府学读书。”
  “嗯,到时候你就和勤书舅舅的商队一路去,到了府学也有你师兄照顾你。”刘秀才早就替最器重的学生想好了之后的安排。
  等方瑜的生辰过完,方老太太又留两个儿子多住了几日,全家人一起来看关秋茗的相貌人品。
  关秋茗提着不少礼物来方家正式拜访,两家还没明说婚事,也没有先请媒婆,这其实有些不合乎常理。
  方瑜是不在乎这些,他想让三妮先看看关秋茗,尽力让婚事开明一些。方老太太则是想先问问关秋茗的生辰八字,然后再找人算一算,看这关秋茗的命数到底会不会妨碍方家的运道。
  关秋茗自觉比不上方瑜这个秀才的地位,就完全听从方家的意思。
  这次拜访很成功。
  方老太太觉得关秋茗的面相不错,家里条件又好,还是个读书人,只要八字算出来没有问题就可以定下这门亲事了。
  三妮和关秋茗也在方瑜的安排下见了一面,还简单地交谈了几句。方瑜离远看着这对年轻男女,感觉这两人对彼此都很中意,空气中都有点粉红泡泡的味道了。
  然后就是合八字的事了,方瑜大包大揽,先请人算了一下,结果不错,然后他就告诉家里人三妮和关秋茗是绝配,两人的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关秋茗请了师娘吴氏做媒,挑了个吉日下聘,然后就是商量婚期,关秋茗想快点成亲,越快越好。
  他受够了一个人过年,他现在就想有个温暖的家。
  方瑜感叹古代的嫁娶大事真是有效率,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所有的程序。
  三妮过了年就要十八了,在这里已经属于老姑娘的序列,全家人对于关秋茗的提议是举双手双脚赞成,打算在十一月就把三妮给嫁出去。
  这段时间,方瑜他娘就天天躺在炕上不动弹,等着二妮伺候,没事再嚎两嗓子,还能听到她娘家人过来安慰和奉承她的顺耳话。
  王家现在就扒着这个生了秀才公的外嫁女,他们觉得从秀才外孙那里收到的好处还不够,就想着从秀才她娘手里捞油水,于是天天来方家给方瑜他娘灌迷魂汤。
  方瑜他娘王氏从生下来那天起就没过过这般舒坦的日子。
  不用干活,不用挨骂,天天躺着,有人伺候,手里还有钱,想吃肉就能拿钱买,真是神仙一般的生活啊。
  王氏没出嫁时在家就是天天干活,吃饭就是半饱,家里有什么好东西也没她的份儿,爷奶爹娘哥弟在家里地位都比她高,她没事也就是能欺负欺负嫂子。
  等嫁到方家,王氏能吃饱饭了,但还是每天干活挨管,地位变成最低等的儿媳妇,也没有人能再让她欺负一下了。
  三十多年了,她的日子总算是熬出头了!
  “二妮,快过来给我倒茶啊!”王氏伸了一个大懒腰,指使她嫂子和外甥女给她捏脚,接过二妮的茶,然后说:“今晚我要吃炖肉,你去买肉吧,记得要五花三层的。”
  王氏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二十文钱,仔细点了几遍,才不舍地交给二妮,还嘱咐道:“买回来先拿给我看看,要是肉不好,你就再拿回去退了。”
  二妮压住心里的火气,默念这是弟弟的亲娘,才终于绷着笑脸接过钱去买肉。
  在方宜文的过往印象里,二婶婶一向都是家里最可怜的那个人,她奶对二婶婶不好,把弟弟抢过去不让二婶婶这个亲娘抱,她都很同情二婶婶。
  可经过这几天的事情,她再也不可怜这个好二婶了。
  她奶一走,这位好二婶就变了个模样,天天作威作福把她当成丫鬟用。她倒不是不愿意孝顺长辈,可这也要有个度啊。
  二妮心里窝着火买完肉,然后把肉拿到二婶跟前,省得二婶再觉得她要偷肉吃。
  王氏挑剔地看着二妮买回来的肉,斜眼看向这个侄女:“这块肉顶天就值十八文吧,你把剩下的两文钱给我。”
  二妮见王家那对母女还在敲边鼓,心里更恼火了,只不过碍着弟弟的面子,先对王家母女说:“我听外面人说,你们家元宝爬树摔下来了,好像是把腿给摔断了,你们还不回去看看嘛。”
  听到这话王氏的嫂子也顾不上小姑子的臭脚了,赶紧拉着女儿急吼吼地跑出方家。
  “哎,我脚你们还没捏完呢!”王氏才不管别人的死活,哪怕那个人是她亲侄子。“二妮,你干嘛啊,还有我的两文钱!”
  二妮把肉摔到炕桌上,沉下脸对二婶说:“做长辈就该有个长辈的样子,你别成天没事找事,我是方家的孙女,不是专门伺候你的丫鬟。”
  王氏才不怕二妮呢,一个嫁出去的丫头片子,她可是秀才他娘呢。“呸,吃娘家住娘家的赔钱货,这是方家,不是程家。我是你弟弟福娃的亲娘,福娃可是秀才老爷,你们这些泥腿子都该伺候我。不伺候你就滚蛋,滚出方家,滚回桃花村去!”
  二妮也不怕王氏,方家也不会是这个二婶来当家的。
  方宜文冷声道:“哼,你这些天在家干出来的好事情我都记着呢,等到时候我就写信给我奶送过去,到时候看看我奶和我二叔会收拾谁。”
  王氏慌了神,她就是个欺软怕硬的人,以为二妮好欺负所以才欺负的,现在人家二妮决定不忍着了,就有些怂了。
  “我可是你二婶,是你长辈,你得孝敬我,这是规矩!”王氏仗着这几天新长出来的胆子,又想起她娘和她说过的话,虚张声势道:“我可是你弟弟的亲娘,你弟弟是秀才,还是我生的,你要是不听话不孝顺我,我就告诉你弟弟,让他收拾你!”
  二妮知道弟弟的人品,也不怕二婶的威胁。“你去说吧,福娃可是秀才,他多聪明啊,肯定能分出来咱俩谁在说假话。再者说了,福娃就算是秀才也要听我奶奶的话,你天天这样好吃懒做,还让娘家来方家吃饭,你看我奶奶知道后会怎么收拾你。”
  “我、我!”王氏怕了,她看着二妮,想不出来法子,只能哭了起来:“你这个丫头啊,你这个丫头啊!”
  二妮也不是真想和奶奶告状,弟弟嘱咐过她要照顾二婶。她想照顾二婶可又不想平白被二婶欺负,那她就要先拿捏住二婶,然后再哄住这个糊涂二婶。
  作者有话说:
  哎呀,我的人全勤没了,嘤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