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勉强科举日常 > 第155章 暴力监工

第155章 暴力监工


  冯达看完后,  觉得可行,但也只是理论上的可行。
  “派谁去北边的村子督建呢?谁又乐意离开县城去干这种可能会丢命的苦差事呢?”
  方瑜说:“只是从河东镇到县城一带,还很安全,  疫病离咱们这还远着呢。”
  冯达又说:“就算是我派人下去了,  那些无知小民也不会乐意挖沟堆墙的,  这又不是徭役,还是寒冬腊月的。说实话,我都怕他们出去干活时再染了风寒病死。”
  这也是一个问题啊。
  现在的村民大多都是勉强温饱而已,大冬天吃得少穿得也薄,再赶人家去外面干活,  都不用等到疫病传过来,就直接有人病死了。
  方瑜发现他想得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多亏冯达的提醒,  他才想到这些。
  方瑜和冯达商量了小半个时辰,  最后才想出来比较节约人力的办法。
  在主要的大路上挖沟设关卡,阻止疫病区那边过来的商队和零星流民,以期达到阻隔疫病的目标。
  冯达立刻叫来几个有拳脚功夫在身的心腹家丁,  给他们带上充足的干粮盘缠,又交给他们代表县衙的书信、腰牌、告示和路引,  让他们即刻奔赴河东镇,  传达他的命令。
  方瑜也没闲着。凌河村是他重点建设的试验村,必须要保护好。
  回家后,  他也找了心腹家丁,直接带信给宴二郎,  让宴二郎带领村民照着他最初的构想进行建设。
  当天夜里,  宴二郎收到家主的来信,  他展信细读,  反复领会家主的精神。
  第二天一大早,  宴二郎派人去把里正和各姓族长叫到族学来,拿出方大人的亲笔信和腰牌,让这些人都要听方大人的安排。
  族学里坐着的都是凌河村里数的着的人物。
  他们揣着手,相互之间飞眼色,最后还是赵里正出来第一个说话:“方大人对家乡人好,小的们都记在心里呢,大人的安排,小的们肯定照办。只是现在天也冷了,马上就要下雪了,这地也不好挖啊。”
  王姓族长也跟着说:“是啊,这地都冻上了,不好挖呢,要不然咱们用木头弄个栅栏,拦在北边的路上,也不错。”
  宴二郎板着脸严肃道:“你们要是不怕疫病要了人命,就这么干吧。反正我也不是这儿的人,直接收拾行李离开就完事了,也不怕在乡下等死。到时候大人问我话,我就说你们不乐意也就完事了。”
  赵里正见这小子如此死板,心里骂娘,也不敢得罪了,毕竟人家现在代表的是方瑜啊。
  赵里正赶紧说软和话往回拉:“你这孩子说什么呢,我们肯定会听方大人的话啊。只是刚才没听明白要怎么挖,你年轻聪明,再和我们说说呗。”
  宴二郎对村里的成年人没什么好感,觉得这些人根本就配不上家主赏给他们的恩惠。
  不过这是家主交待给他的任务,他必须要漂漂亮亮地完成好。
  宴二郎把他昨晚连夜做好的计划书拿了出来,将每家里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男丁都点了出来,排做两班,到时候轮流工作。
  村里这些“人物”见宴二郎精明强干,把各家各户的人口和农具情况摸得十二分清楚,就知道这是个不好糊弄的主儿,也不敢弄什么花活了。
  只有赵里正自持身份,等别人走了,留到后面对宴二郎笑着求情:“我家平安,就是我家老小,他啊前两天崴了脚,现在都不能下地呢,也没办法来干活啊。”
  宴二郎自然知道赵里正心里的小九九,肯定要直接撅回去的。
  可还没等他张嘴,一个嬉笑的声音就从门口那传来:“嘁,我说赵老弟,你是昨晚上做梦没醒呢吧。你家平安脚可好好的呢,我来族学的道上还看到他油光满面地从周寡妇家门口经过呢。”
  方族长靠在门框子上,满脸嘲讽,话里还藏着骂人的话。
  赵里正一看到这人,心里的怒火就冒了头。本来凌河村这里正的位置世世代代就是他们家里传下来的,根本就没有别人家的事儿。这方有财就是无理取闹,非要抢他们老赵家的东西,呸,臭不要脸。
  要不是方家出了个方瑜,他这个里正也用不着如此憋屈,还要给方有财好脸。幸亏方有财家和方瑜家不亲近,要不然他家可就要吃大亏了。
  别以为他不知道,方有财他媳妇天天去方瑜大姐那里撺掇说他坏话。
  “咳咳,我听我家老婆子说的,也没真看到。要是平安真像你说的那样没崴脚,我还高兴呢。”
  赵里正有了危机意识,也顾不上疼老儿子了,立马向宴二郎表示:“我家平安就算是真伤了脚我也要把他赶来干活。这可是咱们村里的大事,身为里正,我们家就要干最多的活儿。”
  宴二郎不置可否。赵里正和方族长一路相互问候,很快就从族学回到各自家里。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陆续赶来,跟在宴二郎身后练些简单的功夫拳脚。
  等到上完早课,村里的青壮年才三三两两地磨蹭到了集合地点。他们中没有谁乐意在大冬天出来干活的。
  宴二郎可不管这些,他这人崇尚武力和拳头,村里谁要是敢不听他的命令偷懒耍滑,他就拎到屋里揍上一顿,保证都是生疼的皮外伤,不耽误接下来的干活。
  几次下来,打得那些人哭爹喊娘,工程进展得越来越顺利。
  半个月后,环村深沟正式竣工。
  这个沟其实不算深,成年人站进去也就到腰。只是利用了挖出来的土,堆在靠村这侧的沟边,形成一个小土坡,再洒上水,利用冬天的温度冻成滑溜冰墙。
  这样建完,连沟带冰土墙就有一人多高了,外人轻易也翻不进来。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