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勉强科举日常 > 第186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第186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赵王府和齐王府被搜捡了好几遍,  暗卫们并没有搜到什么实质性的罪证,两手空空地向皇帝复命。
  听到属下这样的回答,和熙帝松了一口气,  他并不想面对不贤不孝的儿子。可他心里同时也留了个疑影,  没搜到证据难道他的这两个儿子就没有不臣谋反之心吗?
  不见得吧。也许只是藏得深而已;也许只是把罪证都提前销毁了;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母妃已经施了厌胜之术,  他们不必在府里再做什么巫法了。
  人一旦怀疑起来,眼里面看到什么就都是有问题的了。
  和熙帝到底还记着这两个是他的亲生儿子,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只是派人密切监视着赵王和齐王的动向。
  和熙帝还把整个后宫都封了起来,断绝了后宫和前朝的联系。
  几个查出巫蛊木偶的宫殿,  里面居住的所有人都遭了殃,一个个全关了起来,  在审讯中受难冤死的宫娥都数不过来。
  往日威风赫赫的贵妃和贤妃也被下了内宫牢房,  与刘良娣做了邻居,这可真是奇妙的缘分。
  刘良娣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可是她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看到贵妃和贤妃后,  刘良娣就拼出全身的力气对着这两人大骂道:“都是你们两个老女人害了我们东宫的嫡长皇孙!你们害了皇长孙还不够,还想害我的政儿。你们把那些脏东西偷藏在我的花盆里,  就是打着一石二鸟的诡计。你们想趁乱也害了我的政儿,  到时候东宫就只剩下了三皇孙,你们还有下手,  你们是要绝了我们东宫的血脉啊!你们是想夺嫡谋反啊!”
  掌管内宫牢房的嬷嬷们将这些话都记了下来,等到皇帝派人来取口供时都交了上去。
  和熙帝看过口供也不会放了刘良娣,  只是没有处置刘家,  就是下令幽禁。
  后宫中的审讯持续了半个月之久,  宫外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后宫的消息。
  赵王身在宫外的王府,  头一次断了与宫中母妃的联络,  他心里急得不行,可是又不敢贸然行事。赵王能觉察出有人在监视他,也知道监视他的人是谁派出来的。
  齐王也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府里团团打转。齐王可以断言宫里的母妃出了事,可能是对东宫出手的事情被父皇抓住了原型,要不然他的府上也不会被搜。
  这时,齐王想起了他之前培养的一枚暗棋。他想让那个方仙长替他在父皇面前借着算命的事给他翻身。
  可是现在找不到机会出去联络,只能再等等了。
  贺贵妃与何贤妃的嘴都很硬,哪怕受了很多刑罚,她们为了儿子也只会喊冤。
  和熙帝现在已全然不相信这两个女人了,贺贵妃和何贤妃也只能每日忍着受刑,再不见从前风光无限的妃子模样。
  方仙长如今也被控制了起来,每日就是炼丹,除了皇帝根本见不到外人。
  这位方仙长真的是怕了。他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在外面好好地闯荡江湖有什么不好的,为什么他要想不开来参与天家的争斗呢。
  苍天啊大地啊,要是再能给他个重来的机会,他肯定不会再迈入京城半步了。
  现在他要如何才能脱身呢?那个赵王和贤妃不会把他供出去吧!
  不行不行!他必须要想个计策,现在贵妃和贤妃都倒了,赵王和齐王肯定也不成了,那以后的皇帝就只能是太子殿下了。所以,他要讨好太子!
  再一次去皇帝寝宫送药,方仙长就对皇帝说:“陛下将宫里的宵小之徒都给肃清了,太子身上的灰气也就消散了,陛下见殿下也无妨了。而且有陛下的护佑在,太子殿下以后必定吉祥安泰。”
  和熙帝现在哪个儿子都不怎么信任了,太子也不例外。所以,和熙帝并没有和太子亲近起来,反而对所有的儿子都加强了管控。
  翰林院里,方瑜老老实实地在屋里坐着上班。他现在已经没了从前宠臣的派头,这几个月来皇帝对绘画不再有兴趣,自然也就不会召见方瑜进宫伴驾,方瑜这个翰林官就立刻变得不起眼了。
  对于此种变化,方瑜真是乐不得的。现在京城的局势都成这样了,宫里肯定更为严峻,他这个小喽啰还是躲远点好,省得再得罪了谁丢了命。
  初夏时,和熙帝已经处置好了后宫。为保天家名声,巫蛊这事肯定不能昭告天下,和熙帝将涉事妃嫔通通赐死,对外只说是感染了疫病。
  赵王和齐王闻此消息,再也忍不住了,直接进宫求见父皇。
  和熙帝不见他们,只是让他们回府守孝,无诏不得出府。
  这就是变相的软禁了。
  在前朝,和熙帝对贺家和何家也动了手。因为顾及着朝廷的稳定,所以很仁慈地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杀戮。和熙帝只是给这两家在朝中有官职的人赏了白绫,让他们自尽谢罪。
  赵王和齐王先失了母妃,又眼睁睁地看着外家一夜倾覆,深受刺激,性情大变。
  到了这一年的夏季,和熙帝没有再去京郊的行宫避暑,只是在皇宫中各处多放了冰山消暑。
  毫无征兆地,北地的古答尔部率兵进犯,五日之内连下三城。
  当这个军情从北地八百里加急传过来后,朝中众臣哗然,谁都没想到,刚刚迎娶过和亲公主的古答尔部居然会在此时进犯。
  以往,胡族入侵中原大多数都是在没有粮食牧草的冬季。如今,古答尔部突然发难,实在是打得卫朝措手不及。
  和熙帝气急败坏,也无他法,只能紧急征调兵力粮草,尽快派往北地作战。
  战士出征在即,和熙帝也是大礼服加身,主持了一系列的出征仪式。
  等和熙帝脱下大礼服,整个人都被汗洗了一遍,贴身的里袍都湿透了。和熙帝喝下半碗冷饮,可人还是中暑病倒了。
  太子周恒听闻此消息时,心中再也没有了担忧,反而生出来一种迫切的期盼。
  太子和太子妃尽快赶到皇帝的病床前,表现得十分孝顺妥帖。
  傍晚时分,和熙帝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喝过太医开的药,还觉得不够,又把方仙长叫进来。
  方仙长进到寝殿内部才发现皇帝是真病了,瞬间就不敢把他自己炼的丹药端过去了。可他也没办法,只能任由皇帝服下丹药。
  周恒见此情景,就觉得这是天赐良机。
  他借着出恭的时候,把藏在袖子里的锋利银针藏到中指和无名指之间。
  等到皇帝再次昏睡过去时,周恒让太子妃站在床头前挡住一些视线,他再借着给皇帝掖被角的时机,用银针刺进皇帝项部的风府穴。
  和熙帝这时恍惚间半睁开眼,只看到一双炯炯发亮的眼眸,然后感觉到一阵刺痛,最后就再也没有了意识。
  周恒立刻起身,镇静地坐到一旁的圈椅里,拿着一本书看了起来。
  为丈夫打了掩护的太子妃甚至都没看出来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就这样到了半夜,太子去到外间吃夜宵,内殿里突然传出来了哭声。
  周恒心道: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夜里,方瑜正睡得香甜,便听到外面丧钟大作,从梦中惊醒过来。
  京城的人大多都被丧钟震醒了,小孩子和平民老百姓还能再次入睡,官宦人家都还处在震惊中不敢置信。
  皇帝不是好好的嘛,白天时不还见过的嘛,怎么突然就驾崩了?
  方瑜望着皇城的方向,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和熙帝的场景,眼泪不知不觉间就掉落了下来。
  也许和熙帝算不上历史上的明君,但对方瑜而言,和熙帝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他对和熙帝也产生了一种职员对大方老板的好感和熟悉感。
  现在和熙帝走了,方瑜真心为他流下眼泪,也算是全了两人之间的情谊。
  其实,这全天下能有几个人会真心为去世的皇帝流眼泪的呢?
  在和熙帝死后,太子周恒立刻接手了宫中所有的权力,官员和宫人们立刻改了口,称太子为陛下,称和熙帝为先皇。
  新皇帝新气象。
  周恒上位后,首先下旨派暗卫包围赵王府和齐王府,他对这两个人恨之入骨,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其余的精力都花费在了朝政上,周恒初即位的这一夜并没有时间睡觉,他直接去了皇帝的书房批阅奏折,又重点看了北地的战事军情。
  相比于初登帝位的周恒,方瑜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实在有限。除了守国孝和参加必要的典礼以外,方瑜这个小官每天依旧是翰林院和家里两点一线,日子过得还算惬意。
  新皇帝因为顾及着北地的军情,也不好在此时对朝廷进行大清洗,只能维持原有的平衡,把赵王和齐王两派的官员调离重要官职。
  赵王和齐王还有他们曾经的党羽暂时松了一口气,只希望如今的天子能够突然摔上一跤把之前的事都给摔忘了。
  北地的战事很激烈,古答尔部的骑兵骁勇善战,甚至还提前准备好了攻城和守城的大型器械。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累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