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 第164章 封侯、建立马场屯田

第164章 封侯、建立马场屯田


  汉魏之战暂时结束,关翊因夺回汉兴郡有功,被加封为武安亭侯,食邑三百户。
  “武安亭侯。”
  关翊摸着下巴,关翊原本便是关内侯,并无封地,如今虽然只是被封为亭侯,但也算是进入了列侯之列,加上关平的汉寿亭侯,关家一门两列侯,在如今的汉国,也属少有。
  不过虽然都是亭侯,但关平的食邑早就已经达到了千户,封地则位于益州广汉的汉寿县,这个地方,还是刘备刚占据益州时,为了让关羽那个汉寿亭侯名副其实,特意将葭萌县改成了汉寿县,用作关羽封地。
  关翊的武安亭侯,封地则在交州郁林,这一点,关翊比起很多列侯都要好很多,如马超、吴懿等人,虽有封地,但封地如今却都在曹魏的掌控之下,也就相当于一个虚名,远不如关翊这个亭侯。
  既然得了侯位,关翊本着不能浪费的原则,派人前往郁林建造侯府,刚好负责统筹交州的玉石开采工作。
  并且作为侯爷,关翊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在侯府驻扎一支几百人的家兵,充作护卫。
  关翊封侯之后,关索、关兴等人都送来礼物、书信庆贺,并且关索还送来一个消息,那就是他有子了,鲍三娘替他生下一子,起名关综,算是关翊的堂弟。
  除了关索外,关兴也诞下一子起名关统,二人如今都有了子嗣,关家的人丁也算是越来越兴旺了。
  对此,关翊自然也十分高兴,在这个时代,家族是十分重要的。
  不管是曹魏还是孙吴,身后全都是一个个世家扶持起来的,如果说曹操没有曹氏和夏侯氏扶持,他早年也不可能刚一起兵就能够得到上万兵马。
  “将军,城南马场已经建好了。”尉迟恭来到关翊面前,开口说道。
  新城郡之战,关翊从匈奴、乌桓处获得战马一万多匹,除了受伤无法继续上战场的马外,关翊还剩下一万三千多匹战马。
  如此多的战马可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关翊为此特意在城南选择了一处空地,建造马场,用来养马。
  重甲槊骑兵十分耗马,这些匈奴和乌桓的战马,正好用来充当马源。
  “是吗?我们去看看。”
  关翊闻言一喜,当即召集众将,一起去马场巡视一番。
  如今关翊麾下,除了招募的尉迟恭、秦琼、郑和、陈庆之外,还有降将徐质、徐盖、石韬,洞庭湖被擒后投降的留赞、留略父子二人,以及在竹山被擒,后来也选择了投降的陇西猛将王双,可谓是人才济济。
  留赞和留略通水战,被关翊安排给了郑和当帮手,一起训练水军,石韬则是关翊目前唯一一个擅长处理内政的帮手,王双投降后,则被关翊安排为骑兵将领,算作尉迟恭副将。
  徐质武艺高强,虽然不是系统招募的将领,但关翊对他也是十分信任,往往在出征时,留下徐质看守城池,至于徐盖,在关翊建造侯府的时候,被关翊安排到了交州,负责打理玉石开采。
  关翊带着尉迟恭、秦琼、陈庆之和王双来到马场,看着马场里的一万多匹战马,关翊的胸中涌出一股豪气,唯一让关翊有些无奈的是,如此多的战马中,真正能够当种马的,不过一两百匹而已。
  战马大多数都会经过阉割,但匈奴和乌桓的战马中,往往会留下一些马王,不进行阉割,以此来统治马群,这些战马,就成为了最好的种马。
  “将军,长沙并不适合养马,这些战马若是长时间养于长沙,无需多久,恐怕便会失去奔驰的力量。”
  王双对骑兵十分熟悉,自然也知道养马的难度,整个魏国,能够养马的也就只有河套、幽、并等几处马场。
  那些地方牧草肥沃,又能够让战马自由奔腾,往往能够培育出良马。
  而南方水土完全迥异于北方,用来牧马虽然也不是不行,但很明显,这些来自北方的战马,并不是很喜欢这南方的气候,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关翊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马同样也是如此。
  乌桓和匈奴的马都是北方马,习惯了北方的气候,到了南方,的确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大批战马养在一起,一旦招惹了马瘟,那损失可就大了。
  “让交州那边送一些母猴子过来吧,放在马场,希望能够起到一些作用吧,还有众骑兵的战马,平日里也要多加看顾,莫要让它们遭受损失。”
  关翊吩咐道,他想起弼马温的传说,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但试一试总没坏处,尤其是那两百匹种马,若是运用好了,日后自己可就不用担心缺少战马了。
  秦琼闻言,连忙安排人送信到郁林,让徐盖安排人抓猴子,同时也正好将新的一批玉矿运回长沙。
  从马场归来后,关翊开始着重发展民生,如今关翊麾下的军队越来越多,而朝廷给予的编制却只有五千人,剩下的军队,就只能靠关翊自己养活。
  关翊将辅兵们派到城外开垦荒地,屯田自养,这些辅兵虽然战斗不如四级精兵,但用来屯田却是一把好手,如今的长沙人口不多,有着大片荒地可以开垦,用来屯田刚好可以解决军粮的问题。
  除了屯田外,关翊还命人建造铸造坊,用来打造兵器、箭矢,并张榜招募匠人,打造鱼鳞、明光铠,以免系统招募出来的兵马战甲、兵器受损后无法更换。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很快,除了陌刀制造实在太难外,其余兵器、甲胄,匠人们便都已经能够制造,只是那制造的成本,却让关翊有些心疼。
  一件鱼鳞甲,便需要耗费精铁数十斤,兽筋十条,然后由工匠们细细打磨,耗费月余,才能将精铁打造成一片片鱼鳞状的甲叶。
  制成后的鱼鳞甲,还需要取生漆上漆,以免铁甲生锈,一件上好的鱼鳞甲,从选材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耗费三个月左右时间。
  至于明光铠,制造起来就更加麻烦了,需要近五个月时间才能勉强打造一件明光铠。
  好在后来关翊想出了流水作业,命令匠人们分工合作,分别打造战甲的各个部位,然后进行组装。
  这样一来虽然加快了一些速度,但每批战甲的制作时间,依旧长达一两个月,并且耗费极高。
  “我现在明白为何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的鱼鳞甲,为何到了汉代,都无法普及到军中,有制造鱼鳞甲的材料,完全可以制造十件扎甲了。”
  关翊看着各地送来的铁矿飞速消耗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