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汉运


  关翊没有想到,吴班居然会在攻打宛城的时候,败给了守卫宛城的郭淮,并被流矢射死。
  吴班一死,汉兴郡便遭到了魏军攻击,李严亲领荆州兵北上,如今正在和郭淮对峙。
  李严久战不胜,就想请关翊派出江夏兵马驰援。
  原本江夏本就属于荆州管辖,可不知道为何,关翊夺下江夏后,刘禅并没有将江夏划归荆州,而是将江夏划在了扬州,仍由关翊统辖。
  如此一来,李严就只能向关翊借兵。同时,李严也将战报送到了成都,只是想等到刘禅的调令下来,恐怕还需要等待些时日。
  “正好,汉兴郡多玉矿,我留在汉兴的商队被吴班屡屡刁难,这次倒是可以趁机调动一些军队和矿工入驻汉兴,这样等我夺下青州后,刚好可以配合汉兴,攻取南阳、长安等地。”
  关翊想了想,传令郑和,让他将战船开至朐县,运送兵马前往襄阳,同时在朐县建立港口,制造宝船。
  十日后,王浚开城投降,他仔细思索过,察觉到大汉中兴之势已经不可逆转,为了保证家族不衰,王浚选择了归降关翊。
  王浚一降,整个徐州便彻底落入了关翊的掌控之中。
  与此同时,王昶逃回北海郡,派人送信给青州刺史王凌,陈诉汉军的厉害。
  王凌得知东莱王基投降,王昶的北海军队也精锐尽丧,连忙上奏曹叡,请求调兵支援青州。
  曹叡坐在皇座上,脸上透露着一丝灰败之色,他病了,病得很严重,就如同他父亲曹丕一样。
  曹叡已经有所预感,知道自己大限之日将到,可如今的大魏,已经风雨飘摇,曹叡实在不放心就这样离去。
  由于一直无子,曹叡这些年来一直在族中挑选后辈,收为养子,他想在自己死前,选择一个能够镇压权臣、保卫大魏江山的皇帝。
  只是那些养子如今都还年幼,曹叡不知道,若是自己真的离世,他们是否真的担得起抵挡汉国的重任。
  “臣以为,可以调镇北将军、护乌桓将军田豫回朝,抵挡汉军入侵。”
  一名大臣出列,此时朝中能战之将,已经寥寥无几,大多数将领都随着大将军曹爽和卫将军司马懿在外,朝中参加过战斗的,也就毌丘俭等几人而已,而他们的威望,并不足以让曹叡放心。
  “不可,边军干系到我大魏百姓生死存亡,若是调边军前往青州,鲜卑人趁机南下,大魏危矣。”
  很快,便有大臣出来反驳,严厉反对调动边军。
  大魏边军,是魏国最精锐的军队之一,他们常年镇压长城外的异族,每一个士兵手中,都沾染了异族的鲜血。
  望着争执不休的众臣,曹叡突然痛苦的捂住了胸口,一口乌黑的鲜血从嘴角流出。
  “陛下……”
  曹叡昏迷,青州求援一事被搁置。
  王凌无奈,只能收拢青州各郡兵马,集结于临淄,准备死守。
  朐县,陈庆之和薛礼领着军队上船。这一次,关翊拨给陈庆之五千铁甲盾兵、一千铁甲强弓兵和一千铁甲强弩兵、三千重甲槊兵,五百重甲槊骑兵和五百锁甲弓骑兵,外加八千辅兵,夹带着一千多矿工和两百铁匠、三百马夫,共计两万余人。
  “子云,大军我就交给你了,记住我的嘱咐。”
  关翊和陈庆之、薛礼道别,有了这二人,关翊相信,攻下一个南阳,不成问题,夺下南阳后,关翊让陈庆之二人在南阳、汉兴建造矿场,挖掘各种矿石,等待和关翊会军,攻取洛阳。
  “将军放心。”
  陈庆之自信一笑,战船缓缓离去,此时关翊的身边,招募的将领,就只剩下了尉迟恭一人。
  看来,是时候再招募一将了。
  关翊回到营中,闭上了眼睛。
  “末将岳飞,拜见将军。”
  一名魁梧男子出现在关翊面前,此人,正是后世的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字鹏举,荡阴人士,也就是如今的邺城人士,弓马娴熟,擅使长枪。
  招募到了岳飞后,关翊暂时将岳飞留在了身边,等到他立功后,再做封赏。
  徐州平定后,关翊略作休整,准备继续攻打青州。
  王基作为青州人士,主动请缨为先锋,他在青州颇有名望,所到之处,青州各县纷纷望风而降。
  大军抵达青州治所临淄,终于遭到了魏军的抵抗。
  王凌集结青州所有兵马,共计两万余人,死守临淄。
  临淄乃是一座古城,历来都是青州治所,城郭高大,王凌又命令士卒封堵城门,做出了死守的架势。
  王基催动战马,来到临淄城下,正欲开口劝降,却被王凌怒喝。
  “伯舆,你这叛国之贼,有何面目来见我?”王凌在城楼上指着王基,放声大骂道。
  王基默默无言,拱手而退,他纵然有千般理由,可面对曾经提拔过他的王凌,王基却没有办法狡辩。
  “将军,末将无法劝降。”
  王基来到关翊身旁,语气有些低落。
  关翊安慰了王基几句,随后,命令众军打造攻城器械,准备攻打临淄。
  王凌望着城外的汉军,眼神中充满了淡然。
  王凌,字彦云,太原王氏族人,东汉司徒王允之侄。同样,也是魏国三朝老臣。
  “难道大汉的气数……真的还没有尽吗?”
  王凌陷入了沉思,不仅是王凌,如今各大世家,心中都有着这样一个疑问。
  自光武帝时期起,世家的地位一直很高,这也让各大世家对汉极为拥护,如今魏国代汉不过几十年,很多世家子弟仍旧心怀汉室。
  以前汉军只能偏安南方,他们为了族中利益,自然效命于魏,可此时汉军北伐,并且接连大胜,很多世家,便开始怀疑,大汉的国运,是否还没有散尽。
  “不管如何,我王凌总不能背上叛国之名。”
  王凌深吸一口气,他看了一眼身旁的王昶,从王昶眼中,他看出了一丝犹豫。
  “文舒,你回邺都吧,若是能够求来援兵,你便领着援兵而来,若是没有援兵……你就回太原老家去吧。”
  王凌的话,让王昶微微一震,看着王凌的目光,王昶点了点头,随后,回去准备了。
  “我王氏,需要忠臣,同样,也需要传承,就让我王凌,为大魏尽忠吧。”
  王凌心中微微一叹,他明白,援兵是肯定没有的了,但是能够留下一个有才华的族人,自己也算对王氏,有个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