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 第12章

第12章



                                    

            (注:文中的魏夫人,历来正史言之不详。野史上一般认为,她飞升时,丈夫已经去世。这里为了增强文章的喜剧效果,姑且让他多活几年。

            另外,来点化魏夫人的神仙中,据说还有张道陵先生!但这样写未免太令人伤感,我们还是把当作谣言吧!)

            (二十二)

            上清派的这个人物叫陶弘景。此人是个传奇性的天才,在南北朝历史中相当的有名。

            大凡那种天才级别的人物,其状貌往往就和常人不一样。例如第一代祖师张道陵先生,史书上记载,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

            这个样子,不要说是人,连鬼见了,怕也是要避让三分。但陶弘景也不遑多让,他“身高七尺七,眉清目秀,高额头,两只耳朵上各长了七十余根二寸长的毫毛,右膝盖上长有数十颗黑痣,呈北斗七星状排列。”

            熟悉史书的人都很清楚,身上的黑痣这玩意儿,是千万忽视不得的东西!汉高祖刘邦的左边屁股上,就长有七十二颗黑痣,所以才当了皇帝。陶弘景先生虽然赫赫有名,但毕竟没有当上皇帝。据后人研究,那是因为黑痣长少了,而且长得还不是地方。至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脸上身上也多少长有几颗,例如鄙人脸上有一颗就不小。看了古书后,我本来还以为这是个吉兆。但街上算命的都摇头,说这颗痣长的位置不好!——这就是我没有中六合彩的原因!他们热心地说要帮我“取”了它——只须十块钱!我倒不是心疼那一点钱,而是真的怕疼!所以那颗痣到现在还好好地呆在我的脸上,而六合彩到现在也没有中过一回!

            陶弘景这个人是个三教皆通的高手,而且和“系师”张鲁一样,非常热衷于政治。大家知道,东晋过了是南北朝,分宋、齐、梁、陈四朝,“梁”这个国号是谁给取的?正是陶弘景陶先生!他对梁武帝萧衍说:“以梁为国号,应天运,保长久!”萧衍先生大悦,欣然接受。

            很可惜的是,众所周知,后来梁朝的命运,和陶弘景估计的有些不一样。不过,这不能怪陶先生算得不准,要怪就怪这梁武帝萧衍自己三心二意!你奉道就奉道吧,奉到一半,又跑去信什么西域之地传来的释佛之学。这样一来,不仅让天下的道众寒心,恐怕连天上的神仙也会感到生气吧!

            梁武帝早年对陶弘景是信服得一塌糊涂!甚至要请他做宰相,拜他为师。陶弘景的聪明这时就显示出来了:宰相这个东西,是人都想去做。但要做之前,也要先了解一下时间地点吧?南北朝纷争之时,这宰相的位子,可是能够乱坐的么?就连梁武帝本人,后来也落得个饿死佛寺的下场!

            陶弘景不好明拒,他巧妙地写了一首诗给皇上: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可持寄君!

            诗写得非常好,就是放在盛唐也毫不逊色,足见陶弘景的纵横才气。皇帝一看,对陶先生是更是敬佩得无以复加!他尊重陶弘景的高尚选择,但一遇到什么大事,还是飞马派人送信去给陶先生,征求他的宝贵意见。陶先生也很乐意身兼两职,一边做隐居道士,一边当顾问。当时的人们都称之为“山中宰相”。

            不过,陶弘景的本职工作还是做道士。他痛感当时道教宗派林立,神仙体系乱得一塌糊涂。老百姓本来想要来拜,但一看这么多神仙,便迟疑地不知从何下手。而这一点道教的竞争对手佛教就做得非常好:一进庙,就看到一个笑和尚,四大金刚。和尚们告诉你,这一边是来欢迎的,另一边是镇服那些邪魔外道的。再往里面走,各种等级的罗汉、菩萨、佛祖一一出现。你是来祈求远离病魔的,就去拜南无药师佛;要求子的,有送子观音;如果什么都要求一求或什么都不求的,那就去拜拜大雄宝殿里的三位世尊……

            不要小看这一点!南北朝时的佛道相争,这一个问题要不是陶弘景及时弥补,道教早就连老本都输没了!

            陶弘景意识到了这一点后,便开始精心编制道教的神仙谱系:《真灵位业图》。该项工作看起来简单,却耗时耗力。因为这是个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工作。况且,神仙只有七百多位,世上的道士却有千千万万!大家都有各自喜欢的神仙,万一你陶弘景排错了地方,保不定就会有人飞剑取他项上人头!

            所以他隐居茅山不出,足足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才把那本《真灵位业图》公诸于世!

            消息传出,天下大哗!这陶弘景的名气大得不像话,而且又有官方的强烈支持!据说,连印书的钱,都是皇上掏的私房银子。大家有谁不敢不重视?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天下道士俗家,几乎人手一本!庙里的和尚一开始紧张万分,赶紧去买了一本来看。看了以后,“切!”的一声,便放心地丢在了旁边。——还是不如咱们佛家的完善呀!

            茅山上下,一片欢声雷动!因为这陶弘景在编书之时有些不老实,多少暗藏私心!他排的神仙分为七等(从“七”这个数字来看,就是有的盗版佛教的味道!),一等不用说都是些顶级厉害的角色:元始天尊,玉晨元皇大道,太极金阙帝君,太上老君,九宫尚书,定录真君中茅君,丰都北阴大帝。——其他的神仙大家都没有意见,问题是这“定录真君中茅君”是谁?大家一翻书,好嘛!原来是“三茅真君”中的老二茅固!

            没办法大家就忍吧!再看第二等级,里面有两个熟悉的名字:魏华存、许翙,前者为茅山宗开山祖师,后者是第四代传人。也就是说,他们比太上老君等人,只低这么一点点!

            看到这里灵宝派的道士们就不答应了!因为他们的祖师爷葛玄等灵宝旧宿,居然只能屈居第三等级!他们一片喧嚣,吵着嚷着要去找陶弘景这厮算账!但陶弘景一点也不在乎,他心里非常清楚,这灵宝派又不是蜀山剑派,他们讲究的是积德升仙!派中个个都是陆敬修一样的老实人,根本找不到李逍遥之类会飞剑的高手!

            如果说灵宝派的道士看了《真灵位业图》是愤怒的话,那么龙虎山上的张天师和他的弟子们,看了以后就几乎是仇恨了!

            道教的正牌创始人,正一天师道的开山祖师张道陵先生,竟然只被排到第四等级!

            (二十三)

            当陶弘景发布那本道教重要著作《真灵位业图》时,龙虎山上的张天师可能已经传到了第七代张回。

            ——等一等!为什么这里要说“可能”呢?

            这里就要岔开多讲几句了。看张天师的族谱,是个实在令人伤脑筋的事情!张天师一家从张道陵开始,一路传下来,至今为止,共传了63代,历时将近两千年。后人要研究张家的家谱,多根据两本书:一本是由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和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撰写的《汉天师世家》,从第一代写到第五十代;另外一本叫《补天师世家》,由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撰写,从第五十代补写至第六十一代。接下来的第六十二代就跑到台湾去了,由于时间短,估计没有再续写。

            应该承认,张家在历史文献工作方面,比另一个传世千年的家族——曲阜孔家差很多!孔家有良好的史学背景,像第一代的孔丘先生,就修订过著名的《春秋》,据说由于写得太好,还吓坏了一大批人!  使“乱臣贼子惧”。——其实就我个人看来,乱臣贼子一个都没吓着,反倒吓坏了不少好人!这就像修了个很矮的围墙一样,防得了君子,防不了小人。——但正因为有这样良好的传统,所以后世子孙也不敢怠慢,一本家谱修得整整齐齐,丝毫不见错失!

            相比之下,龙虎山张家的就很令人遗憾  。先是,从第二代到第四十二代,居然就没有人想到要好好做一做这项工作!等到张正常猛然想起来,已经有点为时已晚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第四代开始,就有众多的天师们“生卒年不详”!不仅如此,书中只是草率地记载一下各天师的简略事迹,连他们生在那个朝代,往往都没有提及。后世的研究者们,只好一边埋怨,一边扳着手指头细细计算。

            言归正传!这位张回先生,生卒年不详。(^_^)!但据说他刚学会讲话,就问了大人一个千古未解的超级大难题:“道”是什么呀?

            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道”这东西,如果能被人清楚地讲出来,恐怕就不是人间至道了。所以张回小朋友这个问题一出口,整个龙虎山上下一片哑然,连他父亲老张天师也答不上来。不过,老张天师虽然答不上来,心里却异常兴奋:不愧是咱们张家的后代呀!如此年龄,就开始打听这种宇宙级的问题。

            ——后世有些心怀嫉妒的小人却不以为然!这有什么?你们张家一天到晚把“道”字挂在嘴上,小孩子听多了当然要问嘛!如果他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第一个问题说不定就是:“爹地,什么是“病”呀?“

            这张回先生长大之后,据说炼成了辟谷导引之道,能日行百里,其它的本事好像就没听说了。但至少飞剑之术是肯定不会的,否则陶弘景也不敢如此放肆。

            当张回先生看到陶弘景排的神仙榜时,心中格外郁闷!但他有什么办法?日行百里去找他算账么?没有用的!别人说不定还要当面讥笑:老兄啊!听说梁山泊的神信太保戴宗,绑上四个甲马,一日便能行八百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