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 第22章

第22章



                                    ——不过好像还不是顶尖的,推荐他的那个道士吴筠,才是真正的诗坛“猛人”!

            这也是当时的崇道风气所致,大家都沉迷于道士们的神仙故事之中,一个个云里雾里,向往不已。当然喜欢诗风飘逸,谈玄论理的道家诗。杜甫一生的目标是“致君尧舜上”,人长得一副苦瓜脸,写的诗也是一挤就往外冒苦水,谁没事干愿意去遭这份洋罪呀?

            (三十八)

            唐玄宗这个人,在唐朝的皇帝中比较另类。他不像太宗皇帝李世民那样,从头到尾,一直老老实实地英明神武;也不像后期的大多数皇帝一样,从头到尾,始终兢兢业业地昏庸无道。他是前半期英明神武,后半期昏庸无道。大唐帝国在他的手中,达到了光辉的顶点。杜甫回忆往事,一开口便是“忆昔开元全盛日”。但由于他的后半期的昏庸无道,唐朝又一下子从顶峰跌到谷底!

            所以后人提到玄宗,往往会想到两个词:开元盛世——天宝遗恨。

            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唐玄宗和唐太宗表面上都是崇道抑佛,其实骨子里却很不一致。唐太宗那是真的精明,他敏感地意识到,当时门阀制度遗风甚浓,饶是你贵为皇帝,没有一个过得硬的祖宗,还是会被那些“王谢世家”们暗地里瞧不起。所以,道教的神仙祖师爷李耳先生的亲,还是要攀的。但攀了之后到底信,还是不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贞观元年,他私下对侍臣们说:“神仙事本虚幻,空有其名。”接着,他的老婆,著名的长孙皇后在贞观八年揭露:“道,释异端之国,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可见,如果不是想要利用道士们的那张嘴,他才懒得去给太上老君烧什么香呢!

            唐玄宗就不同了,他是真的相信。他当皇帝44年,一共用过三个年号:先天、开元和天宝。其中,“先天”只用了1年,“开元”用了28年,“天宝”用了14年。千百年来的中国人,都多么希望他当时,能永远地把“开元”这个年号用下去啊!

            造成他改元天宝的直接责任人,是一个叫田同秀的低阶官员。此人当时只是一个参军,抱着某一种很明显的目的,他上表给玄宗皇帝:有天他早上去上班的时候,发现玄元皇帝(即老子先生),突然降临在丹凤门的大街之上。老子告诉田参军,他送给玄宗皇帝一道灵符,埋在楼观道的祖师爷尹喜的故宅之下。赶快去挖,迟了就没有了。

            尹喜(总算找到一个姓尹的了,咱也学着来攀一回亲!),又称“关尹喜”,老子最后一次在人间出现时,他担任函谷关的关长。就是因为他的热情要求和款待,老子才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所以,楼观道把他奉为祖师爷。

            唐玄宗听到有这个好消息,不敢怠慢。赶快派人到陕西函谷关去挖,当然真的挖到了,田参军虽然是个骗子,但毕竟不是傻瓜。玄宗皇帝大喜,赶紧找个地方,修了个玄元庙供起来。太上老君居于兜率天之上,此灵符自然是天降之宝,所以,玄宗皇帝在这一年,正式改元“天宝”。

            这种太上老君降临的事件,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重复上演。老实说,当时一般人都已经有点麻木了。但皇帝就是相信,大家也拿他没有办法。不过,皇帝这一相信,麻烦事立刻就找上门来了:皇宫之外,门庭若市,挤满了声称遇到过太上老君的人!那人山人海的盛况,比现在宣称遇到过外星人的家伙,怕是只多不少。玄宗皇帝很是尴尬,干脆躲在深宫里和杨贵妃鬼混不敢出来。看守宫门的铁甲卫士最后被烦得没有办法,当众宣称:以后再有声称遇到太上老君的家伙,见一个打一个!

            史书上没有记载共有多少遇仙的幸运儿被胖揍过。唐玄宗本人也懒得去追究此事,他现在很忙,正忙着接待专业的、活生生的站在面前的神仙呢!

            这位神仙就是大名鼎鼎的八仙之一,倒骑毛驴的张果老先生。

            据说,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号人物,但是否真有这么神奇,就要打一个问号了。如果要坚信史书上的记载,你会发现,中国古代简直是神仙遍野,用扫帚都扫不完。但,历史越往前发展,神仙们却随着人类的进步,慢慢地减少,最后完全销声匿迹。只剩下一些法力不甚高强的大师、高人、异士、神算、特异功能者,或者干脆是“外星人”。

            张果老先生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我也不用在此罗嗦。但此人(或此仙)的出现,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绝佳的典型  。

            人为什么要出家修道呢?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这一首《山中问答》,写出了历来真正的修道之人的理想。出世修道,是因为厌倦了世间的纷扰,追求一种置身事外的闲适。既然有了这一份真意,又何必对人间恋恋不舍呢?

            我们来看张果老先生这样的人,身为修道之人,却心系两端。明明是一个世外的道士,却偏偏要挤进宫廷。一身的幻术,把皇帝弄得神魂颠倒,却无一丝利国利民之举,也无半句劝谏之言。最后,皇帝服了!封官给他,不受;嫁公主给他,装死。最后不了了之,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出来这么一趟,仿佛只是为了简单地卖弄一回。

            所以,相比较这些故弄玄虚的“神仙”们,龙虎山上的张天师们此时的低调与诚笃,反倒更容易让人尊敬些。

            唐玄宗并没有忘记在躲在龙虎山上,一声不吭的张天师。这时,天师道已经不知不觉地传到了第十五代张高。从内心说,张高不是很喜欢唐玄宗。因为在玄宗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已经和张高先生发生了一点小冲突。

            张高,字士隆,后来没有办法,改为士龙。为什么呢,新皇上登基了,大号李隆基。饶是你一个驱神役鬼的天师,遇到这种倒霉时候,也只得乖乖地改名字。不过,张高先生也没有什么值得埋怨的。就是贵为观世音菩萨,因为唐太宗叫李世民,所以也不得不省一个字叫“观音菩萨”。

            天师道是个很有趣的宗教教派,它的教规不像佛教那么死板,又不准娶老婆,又不准喝酒吃肉。所以当道士要比当和尚惬意得多。张高先生更是一个有趣的宗教掌门人。他带头饮酒。不仅饮了,而且还饮得非常多,“好酒纵饮,一石不醉”!道士们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夸他“姿宇超旷”!这让人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的那位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唐玄宗听见了,很是佩服。连忙派人请下山来,亲自召见。见面之后,立刻请他上坛讲学。并赐以金帛,免了龙虎山的租税。金帛那是小事,免了租税倒的确是个好消息。

            不过更大的好消息还在后面:唐玄宗正式册封张高“汉祖天师”号!

            中国古代就是这样,不管你多牛,总是牛不过皇帝!就算你已经是公认神仙、圣哲、高僧、天师,统统都要经过某一个皇帝册封过,这才算是有了注册商标。以前人们一天到晚喊“张天师”都喊惯了,闹了半天,是不算数的!——试问,哪个皇帝允许你这样喊了?

            所以这一次唐玄宗的对天师道算是做了大功德一件,大家以后喊起“天师”来,才可以喊得理直气壮。如果遇到不识抬举的家伙,也学着称自己为“天师”,我们大可以走上前给他两个嘴巴,质问他:是哪个皇帝允许你这么叫的?

            (三十九)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中国古代,纵情痛饮美酒,不是一种过失,而是一种难得的美德。李白一句“长安市上酒家眠”,令无数后人羡慕仰慕其旷达。当时的长安酒家,可以媲美后来巴黎的小咖啡馆。无数的逸闻故事,夹杂着浓郁的酒香,在这里一次次地发生。

            张高先生一向避居江西龙虎山,因为皇帝征召,好不容易到长安一趟。面见皇帝这个任务,对他来说,只是小事一桩。但长安市上,美酒飘香。这满街的酒肆,如果轻易地放过,那就简直是终生的遗憾了。

            皇帝要封,便由他去封;皇帝愿赏,便由他去赏。张高先生人在君前,一颗心早已盘旋在酒肆之上了。张恒先生当年蒙唐高宗召见时,还敷衍了一句:“能无为则天下治矣。”现在轮到了张高先生,好像连这样的一句敷衍,都给他省了。

            退朝之后,张高先生直奔长安酒家。遇没有遇到李白就不知道了,如果遇到了,两人想必会成为知交好友。长安酒浓,平时,张高先生是一石不醉。这一次,却飘飘然颇有醉意。这一醉不要紧,差点闯了个不大不小的祸事。

            酒酣之后,他起身离去,却落下了一样重要物件:太上老君当年赠与张道陵先生,张道陵先生又传诸后人的那颗天师玉印!

            到了第二天,等他发现这个疏漏时,那颗玉印已经在酒家的桌子上,摆了一天一夜了。长安市上,多的是流氓恶少。一见这物件是玉做的,个个垂涎三尺,抢上前去要夺为己有。但,仙家的宝贝是那么好拿的么?你以为是皇帝的御玺呀?

            众人尽管费了吃奶的力气,这玉印仿佛有千斤之重,任谁都拿不起来。恶少们便商量:找个铁锤敲之,碎之,然后再卖之。黄金有价玉无价,这东西又是宝贝,就算拿片碎屑到铺子里,多少也该卖个好价钱吧?

            当然,结果让大家都很失望:铁锤都敲坏好几只了,玉印却还是原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