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 第66章

第66章



                                    好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席上诸人肚子里有了底,开始慢慢地闲扯起来。恭亲王便问了娄近垣先生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怎么样修炼,才可以成功地了道成仙?

            娄近垣先生不慌不忙,先喝了一杯酒,再嚼了一片带皮的烤鸭,方才缓缓地说:“王今锦衣玉食,即神仙中人。”

            ——说得也是!你去打听一下那些住在蓬莱、方丈、瀛洲的神仙吃的是什么?不外乎是火枣、蟠桃、碧藕、交梨……偶尔想换个口味想吃点人参果,还得求那个什么“镇元大仙”半天才可以。一天到晚就吃几个果子,老实说,这样的生活,比山上的猴子强不了多少。

            大家点头称是。恭亲王还不死心,他又问:既然如此,娄道长不妨就讲一讲养生之术如何?

            娄道长又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这次他把筷子指向了那盘烧猪,不紧不慢地说:“今日食烧猪,即绝好的养生术,又奚必外求哉!”

            (一○○)

            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这个年龄,如果和明朝大多数皇帝相比,算是不短的。但如果和他前面的康熙帝,后面的乾隆帝相比,就短得有些过分了。于是,他的死因,立刻演变成了一段传奇,在他死后被人议论个不停。

            正史上说,他是个工作狂,最后像日本上班族一样,光荣地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样的一个死法,对于老百姓来说,显得实在是不浪漫,大家于是都不信。接着,就像当年顺治出家的传说一样,立刻有人在他的死因中,加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吕四娘。众所周知,臭男人们沉闷的人生故事里,如果有了女子的身影,便立刻春暖花开,焕然一新。这个故事后来越传越离谱,据说,从小锦衣玉食的雍正爷,少年时期,居然在少林寺混过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等他打通铜人巷出来后,一身铁布衫的罩门,就只剩下肚脐那下面那一小块面积了。

            讲故事的人们绘声绘色地说,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诗礼人家出身的大家闺秀吕四娘,为了雍正肚脐下的这一小块面积,被迫采取了一种令人难堪的刺杀方法。问题是,她是如何把刀子带进去的呢?总不能说,用手指甲把那块地方抠破,让雍正得破伤风而死吧?

            传说就是传说,永远经不起推敲。而正史同样也不可尽信,中国的号称历史大国,这是个事实。但从孔夫子着《春秋》开始,便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为尊者讳。清朝人记录下来的清朝历史,总是会为皇帝说好话的。毕竟,记录下那些事情的官员,只是长了一个脑袋。春秋时代崔杼干掉齐庄公,史官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来送死的故事。过了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成为一个远久的,经不起推敲的传说了。

            但正如苏轼的诗中所说,就算鸿雁飞走了,雪地上也会留下淡淡的爪印。一些若有若无的迹象,可以让我们推断出了一个大致的,无限接近于历史原貌的图像来。如果说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我们信赖的话,那至少应该有两样东西:证据和逻辑。

            雍正逝世之后,他的儿子,精明能干的爱新觉罗.弘历等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著名的乾隆帝。观察新皇帝上任后的首个决定,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例如,七十八年后,乾隆爷升天,他的儿子嘉庆爷的第一个决定,便是将和珅和中堂捉拿归案,让自己刚一继位,便大大地发了一笔财。好了,乾隆爷继位后,他急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雍正的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帝驾崩,新君登位。一天之后,八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迫不及待地下令,驱逐雍正请在宫中炼丹的道士张太虚、王定干。乾隆爷给的理由是,那几位道士都是“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谣出事”。如果大家相信这一点,只能说明这位爷一天到晚实在是太闲了。在这样一个应该是忙得双脚乱跳的非常时期,他还有时间来收拾这几个“市井无赖之徒”。

            在接下来的谕旨中,乾隆皇帝特别强调指出,雍正喜好“炉火修炼”的事是有的,但只是作为游戏,并没有吃用丹药。而就在同一天,乾隆还警告宫内太监、宫女,不许乱传“闲话”,免得让皇太后“心烦”。

            乾隆爷聪明一世,但这一回多少有点自作聪明。你不说大家还不知道,一说反倒是欲盖弥彰了。雍正是个出了名的大忙人,一天到晚忙不完的事情。这样一个毫无趣味的人,居然也会玩什么“游戏”?你说他没有吃用丹药,那为什么清宫《活计档》载,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间,雍正皇帝两次赏发“丹药”给亲近大臣鄂尔泰和田文镜?不怕他们被丹药干掉么?

            在赏赐丹药时,雍正爷还鼓励他们,大胆地吃吧,该丹药“经过精心炼制,不论寒热温凉,效果殊异,确是一种有益无害的良药。尽管放胆服用,不要有所怀疑。”

            田文镜是头有名的犟驴,作为一个儒家书生,他对这一套恐怕根本就不信。但估计也不敢直接扔厕所里,多半是找个牢靠的箱子,锁上。等以后退休有了闲工夫,再拿出来研究研究。但鄂尔泰这家伙是个狡猾的旗人,一个月过后,他便忙不迭地上书雍正爷,说自己吃了丹药之后,觉得身轻体健,“大有功效”。鄂尔泰暗示雍正,如果不是舍不得皇帝您老人家,俺早就趁着月白风清,学习嫦娥姐姐,飞升上天去也!

            另外,正如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  中写的,“有甚胡涂处?明标着册历,现放着文书。”清朝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王朝,不仅皇帝住的宫殿还在,不少档案资料,都还和新的一样。所以,做了什么坏事好事,大家跑到档案馆一翻,情况便八九不离十了。

            关于雍正年间宫廷的开销,有些很奇怪的账目:

            “十一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桑柴一千五百斤,白炭上百斤。记此。”

            “十二月初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铁火盆罩,口径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一件;红炉炭二百斤。记此。”

            “十二月十五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矿银十两,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记此。”

            “十二月二十二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传:圆明园秀清村处化银用白炭一千斤,渣煤一千斤。记此。”

            ……  ……

            圆明园当时还没有那么豪华,是个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雍正皇帝把这个地方选作炼丹场所,还是动了些心思的。他多少是个聪明人。鉴于唐朝、明朝的惨痛教训,知道炼丹这些事情,说出来怪不好意思,便叫人私下去做。但文书上写得清楚,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买了这么多煤炭去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难道只是用来供道士们烤火么?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的五年间,雍正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一百五十七次,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累计算来,共有黑煤一百九十二吨,木炭四十二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并有大量的衫木架黄纸牌位、糊黄绢木盘、黄布(绢)桌围、黄布(绢)空单等道门物件。——可以想象,那一段时间,圆明园的空气污染一定是相当严重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道士们在安全操作上还是比较注意的,否则圆明园就轮不到英法联军来烧了。

            甚至就在雍正去世的前十二天,买卖还在进行之中。“八月初九日,总管太监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圆明园要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

            如果按乾隆的说法,雍正只是游戏,没有真正的去吃。那么,他这个游戏未免玩得太大了,很不符合他一贯的吝啬作风。他最后运进宫那种“牛舌头黑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二百斤有毒重金属被抬进宫殿后不久,雍正皇帝的灵魂,便晃晃悠悠地飘出了宫殿,不能不说这真是一种有意思的“巧合”。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乾隆爷不干脆一刀下去,咔嚓一声,让那几个道士提前飞升呢?

            道理很简单。他老爸雍正爷已经证实死亡了。当人的肉身倒下之后,留在身后的,就只剩下“名声”而已。虽然晋代的张翰曾经说过,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但张翰是什么人,雍正是什么人?前者没钱没地,穷老百姓一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后者活着的时候富有天下,死后还要德被子孙。生怕老百姓指着下一个皇帝说,“这家伙的老爸是个糊涂虫,是吃丹药把自己给撑死的。——所以现在这一位怕也不怎么样,估计在遗传上有先天的缺陷。”

            所以乾隆爷也是难啊!这一刀下去,砍掉的不仅是道士们的头颅,更重要的,是会顺带砍掉先帝雍正爷的名声。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圆明园的那一群道士,便奇迹般地逃过了一劫。

            ——但记在道教身上的这一笔帐,乾隆爷却是怎么也不会忘记了。

            (一○一)

            乾隆朝的时候,张天师有个不错的好朋友,此人就是著名的纪晓岚先生。纪晓岚虽然大体上是个比较正统的儒家文人,但他为人一点都不酸腐。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好奇心。他对狐仙鬼怪的态度相当矛盾,全听信进去吧,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是孔子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