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投资王道 > 第11章

第11章



                                    在七十至九十年代,地价不断上涨,楼价跟随大市不断上升,长实的运作模式是赚大钱的最有效方法。

        长实本身的土地有限,但懂得利用别人的地皮来发展。1976年长实买入和记洋行控制权,其后与属下的黄埔船坞合并,成为今日的和黄,然后再收购均益仓的小数股东权益,令其成为全资附属公司,再将其船坞业务迁移至青衣,悉心发展黄埔船坞位于红磡的土地,成为今天的黄埔花园。港岛方面,香港仔的船厂则重建成今天的香港仔中心;另外,均益仓在西环的货仓重建成均益大楼;在北角的货仓变成和富中心。透过旗下的香港电灯,将电厂迁移至南丫岛,将北角电厂的土地发展成今天的城市花园;与壳牌公司合作,将鸭脷洲香港电灯公司的旧电厂及壳牌公司的油库土地合并,发展成今天的海怡半岛。东九龙方面,壳牌公司在官塘的油库又是交由长实发展,成为今天的丽港城;而蓝田地铁站上盖的汇景花园,就是与地铁公司合作的一个例子。

        图6:新地自1977—2004年股价与每股纯利表现

        图7:长实自1977—2004年股价与每股纯利表现

        新界方面,天水围也是很独特的例子。天水围最早的业权,属于一家已破产的大宝地产所有,后来业权由华润控制,因为牵涉的面积太大,与政府谈判需时,无法应付补地价及建筑所需费用。长实把握时机,以低价买入天水围业权,发展成今天的嘉湖山庄。

        长实一连串合作发展,都是用联营公司的方式经营,多有其他伙伴参与。这种财务设计及合作发展地皮方式,就是长实的市场经济专利。长实的参与权益是少于50%,联营公司的负债便不会在长实的负债表上出现。一个庞大的地产发展项目涉及资金很大,而且时间可能长达10年,在发展初期,未有卖楼收益,利息支出会不断上升,用这种Off  Balance  Sheet  Financing(表外融资),容许长实避免将所有资源困死于单一业务上。用联营方式发展地产,财务风险亦会有所降低,地产发展商向银团贷款,是以项目形式(Project  Based)借钱,即是用联营公司的地皮及售楼收入抵押予财团,参与发展的公司无需作出额外承担。

        这种Off  Balance  Sheet  Financing是霍建宁的专长,未出任和黄行政总裁前,他是长实的财务董事。用这种联营公司方式发展地产,可以与其他伙伴分担风险,而负债亦不会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

        一贯以来,长实的辉煌业绩是透过发展他人的土地。所以长实的经济专利是买公司,利用他人的地皮发展住宅比直接买地皮更便宜。但时移势易,这种以合作形式发展的土地越来越少。李嘉诚是有远见的,他明白地产黄金岁月无法长期维持,将出售发展物业的资金,转移投资在其他行业,利用和黄发展无线电话,从香港发展到英国及欧洲的无线电话,再由2G发展到3G;从香港的货柜码头,到盐田港码头,到上海外高桥码头,到英国甚至巴拿马的货柜码头。屈臣氏由小药房变成健康产品连锁店,现时更变为跨国公司,成为欧洲最大的健康产品连锁店。所以长实的经济专利,是逐渐由香港的地产,转移到发展成为跨国的市场经济专利,透过全球化延长已建立的市场经济专利。

        第二部分和黄的市场经济专利

        最早期和记洋行的贸易生意,并没有经济专利,贸易生意的竞争几乎是公开的。和黄最成功的地方,便是发展属下公司的土地,如上述谈及长实的地产发展策略,简单来说是将土地变成现金,再投资在有经济专利的行业,例如货柜码头。众所周知,电讯行业竞争激烈,而且科技进步快速,不禁会问和黄投资3G是否正确呢?要在高科技行业争取经济专利,必须在科技上领先;过去和黄抢先在香港发展2G手机服务,最后能够成功打败对手,成为2G移动电话的领导者,现在率先发展3G,也是希望早着先机,抢占经济专利。

        和黄在香港的货柜码头发展,也是朝着经济专利着手,从细小规模的小货柜码头,发展到巨型码头港。垄断后,又担心生意从香港流失,故此,积极入股盐田港的建设。整个货柜码头的发展方向都是为争取经济专利。

        零售方面,日常接触的百佳超市,也可以体会到这种经济专利的经营手法。现时,百佳的规模,无论在面积或品种,例如新鲜的蔬菜、鱼、肉,都比其他经营者规模要大,百佳的经营手法就是要垄断,就算是普通街市的生意如蔬菜、猪肉都要抢过来。

        霍建宁的经营哲学,是未作出投资新项目之前,已考虑如何出售这项投资。早年和黄投资在英国的移动电话Orange,长期亏损令到当天的和黄大班马世民(Simon  Murray)也要下台,霍建宁上任后就物色机会出售,结果在1999年将这个业务出售给德国公司Mannesmann,换取Mannesmann的股权,其后英国最大移动电讯公司Vodafone又再收购Mannesmann,结果和黄手上Mannesmann的股票变成Vodafone股票,一个亏本的橙可以套取千多亿港元的溢利。为什么Mannesmann愿意买Orange呢?Mannesmann有百多年历史,最早期是以钢铁业务起家,后来参与德国移动电话服务,规模虽较小,但获利丰厚,不过担心容易被人吞并,Mannesmann的管理层想出一个方法,就是买入英国Orange的业务,这是一个吞服毒药(Poision  Pill)的计谋,因为Mannesmann本身有钱赚,有吸引力,容易被吞并,但买入Orange后,Orange的亏损状况会拉低合并后Mannesmann本身的吸引力,希望丑化自己,不容易被大鲨鱼吞并。可惜事与愿违,Vodafone却想利用当时网络狂潮之偏高股价来收购实物,不惜大量印发股票收购被丑化了的Mannesmann,间接为和黄制造了这个神话。

        霍建宁的另一项专长(Off  Balance  Sheet  Financing)亦反映在和黄其他的投资项目。像盐田港的码头便是这样,甚至高风险如3G的投资,早期也是以联营公司经营,当时引入荷兰KPN及日本的NTT  Docomo,共同在欧洲发展3G业务。后来NTT及KPN相继退出后,和黄便成为全资投资者,联营公司变成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和黄要负责所有投资,而银团贷款亦会在和黄的帐目上出现,如果投资失败的话,这家附属公司便会被清盘,如果贷款合约有注明和黄作担保,银团更有可能向母公司和黄追讨。

        毫无疑问,短期内网络热潮,已风光不再,所以Orange的神话实在难再重演。不过霍建宁是最懂得找寻逃生门的,这也是和黄的经济专利。和黄将在中国内地与P&G发展的业务出售给对方,P&G的出价很有大公司风范,它令和黄赚取一笔厚利。细心分析,P&G在美国本土的生意,早已饱和,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快速,从它的立场,能够抛掉和黄这个伙伴是件好事,因为过往联营公司的营业额,是无法在P&G母公司帐目中出现的,现时P&G在中国的业务已是全资拥有,无论在销售额及溢利,都能在总公司帐目中反映,显示出增长的幅度。
        既然未必能找到3G的买家,和黄便透过将2G业务上市集资,创造非经常性收益,抵消2004年3G的严重亏损。笔者相信,和黄将来亦会利用市场将手上的3G上市或出售。霍建宁是会计师出身,经营不仅精打细算,还懂得利用资本市场套现。他的经营手法就是和黄的经济专利,所以其薪金连花红超过一亿港元一年。

        和黄、长实的市场经济专利黄金时代是否已经过去呢?和黄,长实所累积的商业智慧,在能源发电、码头运输、地产、电讯及零售等行业,都有高度的竞争能力及专业水平,而这些行业的发展是容许集团走向全球化,打入其他市场的,有新的市场便容许这种经济专利继续伸延。用一个全球化的例子,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市场早已饱和(虽然拥有专利,但没有市场),所以可口可乐在过去十多年,是要全力打入中国、印度,去发挥它的专利作用,成绩在今年特别显著,可口可乐大部分的增长是来自海外的。所以长江与和黄的发展也会走向全球化发展,延续其市场经济专利。

        第二部分太古的市场经济专利

        太古洋行也是过百年的老店,在香港经济起飞的阶段,太古懂得如何把握时机。第二次大战前,太古主要经营客货海运业务,老一辈的人都很熟悉蓝烟囱、黑烟囱。前者是太古往外国的客货船;后者则是沿中国海岸商埠的客货船。六十年代这些业务日渐式微,远洋散装货运船渐被货柜船所取代,旅客亦舍轮船而选择飞机。现时的太古上市公司,前身只是太古船坞,专做修船、造船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