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三国神隐记(上) > 第19章

第19章



                                    陈晓奇知道法国人在一战后建立了闻名世界的废柴工程------马其诺防线。尽管该防线在二战时期几乎没发生什么作用,但是其中的技术含量却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

            陈晓奇手里面现在没别的人可用,只好先让他勉为其难的顶上一段时间再说了。原本他是打算让林潇考察一下全美的铁路建设和公路网建设的,但是考虑到现在外面的环境,一个华人走在大街上随时都可能被人家叫住审查的恶劣条件下,一个东游西逛到处观察战略情报的人就别想安生了,所以才作罢,实际上到欧洲去看看也是很不错的。

            最后一个人叫孔祥增,字长生,据说是孔氏家族的后人,陈晓奇觉得这位老先生挺有意思的,此人称得上饱读诗书,但是却有些迂腐不堪,孔夫子当年那些好的东西他没学来,忠君爱国、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思想倒是实打实的,甚至连士农工商四民分野的老思想也是死抓着不放,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读书人”,怎么可以跟商贾去放下身段说什么利益,太俗了。

            陈晓奇老觉得这老先生像是孔乙己之类的,都穷的吃不上饭了,还不依不饶的,说什么“君子固穷”。可是要真是能“固穷”的话,何解他居然为了家里人的温饱万里迢迢的到美国来淘金呢?

            这位三十好几、孩子都上中学的老先生振振有辞,那一套车轱辘话说出来陈晓奇根本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一方面那遣词造句实在是太古老,引经据典的直接是在折磨陈晓奇,另一方面他的方言也实在要命,最后陈晓奇彻底高了饶,将这位老先生安排到了扫盲班,顺带着给这些半文盲们开展爱国主义情操的熏陶课。

            这个可是老夫子的拿手活,中国历史几千年上到三皇五帝下到民国几年,不管是二十四史,还是民间故事,那是信手拈来滔滔不绝,最后陈晓奇不得不给他制订了一个教书范围,那就是着重描述中华文明数千年浩浩汤汤,华夏衣冠的文采风流,伟大文化的灿烂辉煌,秦皇汉武的伟大事迹,唐宗宋祖的绚烂篇章,总是是什么好说什么。

            从这个老夫子的口中,历史上那些悲歌慷慨为国捐躯的猛将义士们鲜活了许多。不管是卫青还是霍去病,李广还是张汤,也不过是祖逖还是冉闵,不管是文天祥还是岳飞,也不管是戚继光还是袁崇焕,不管是关天培还是邓世昌。英雄豪杰,为国捐躯的,都是着重讲的内容,大汉天威无远弗届,大唐雄风威加海内,大宋文化震古烁今。陈晓奇就是要让这些人打心眼里清楚,自己的祖先是曾经那么的伟大,自己的文化是那么的灿烂。

            除了老夫子的口音不怎么地道,说话经常跑题,有些唠叨之外,一切很完美。

            陈晓奇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说他在全美范围内搜罗中国留学生,凡是有困难的立刻加以资助,凡是有志气的马上进行引导,总而言之要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自己的商业帝国大小坚实的基础。要知道现在的国内,别看孙文先生革命老是失败,号召力绝对不是盖得,等到了24年黄埔系建立起来之后,那家伙竞争力就更强了,自己想要划拉点人才那是太难了,人家有国家大义顶着,他一个企业做得再大,这时代的人都是理想主义当前,他没戏。

            他不得再一次感叹人家德国,基本上教育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角落,不管一战还是二战,那区区几千万人的小地方居然能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教育真的是第一生产力啊!他都恨不得马上就将一大堆的知识都塞进那些文盲的脑袋里,马上将这些半青的准文盲们变成合格的产业工人。

            如果这个时代中国有一千万产业工人的话,小日本根本不是威胁。如果有两千万产业工人,列强也不是什么问题。如果中国人的识字率达到十分之一,世界强国之中绝对有中国一份!

            陈晓奇急啊!时不我待!

            他手里拿着一大叠子的调查资料,来自于美国各大洲著名学校特别是东部这些学校里面华人学生名单,然后大笔一挥将助学金花出去,一点都不见得心疼。

            他通过法国的丹尼斯,找到了这时侯游历在此的一代大师徐悲鸿先生,虽然这时侯徐先生还是在学习时期,并未出现后期那巨大的艺术成就,但是陈晓奇知道,伟大的人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注定是要伟大的。

            遵照陈晓奇的吩咐,丹尼斯给徐先生提供了巨额的活动资金,一方面改善徐先生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资助徐先生去发掘更多的艺术人才,买回更多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徐先生不是迂腐之人,尽管他不明白一个素昧平生远在美国的人怎么会知道他,怎么会知道他的近况,但是陈晓奇提出来的殷切期望却是他无法拒绝的。

            他的生活仍然简朴,他对于艺术的追求仍然虔诚。若不是陈晓奇早有先见之明的在法国聘请了专门人员负责徐先生的起居饮食,只怕他还会像历史上那样将自己搞出严重的胃病来,徐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开创者、奠基人,更是一位伯乐,他一生中发现的“千里马”非常之多,有白石老人、傅抱石、蒋兆和、吴作人、黄胄、田世光、吕斯百、王临乙、沙耆、赖少其、冯法祀……。太多的近代大师,没有伟大的情操,高尚的人格,是做不到这一切,可以说,徐先生以一人之力,改变了西方人对东方“文化沙漠”的歧视态度,也因为他的努力,在满清肆虐数百年后,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文明之光再次盛放,这是一位要放在中华文明碑上永远纪念的伟人。

            陈晓奇或许看不懂徐先生的艺术水平有多高,画到底有多么的好,但这都无关紧要,他只要知道,有徐先生这么一个人存在,有他的财力支持,或许近代中国文化的鼎盛会来的更猛烈一些,复兴的更早一些,在世界上的影响要更大一些,这就够了。

        图片章节  第四十二章  陈寿亭的疑问

        万卷书屋  更新时间:2009-4-28  3:30:43  本章字数:5132

            1921年初冬,中国青岛。

            忙活了一天的陈寿亭见到了远道而来的张啸林。他很不愿意见到这个人,但是这却由得他,因为现在的张啸林名气之大,势力之广,为人之跋扈,都是他现在不可能对抗的,更何况张啸林还带来了陈晓奇的亲笔信。

            张啸林确实是个人物,按说跑腿这样的事情是不需要他这样的人出面的,只要随便派一个徒子徒孙走上一遭便可。但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真正亲自来了一趟青岛,亲自将信和银行本票交给陈寿亭,并且还含含糊糊的将这巨额资金的来历大约的给陈寿亭讲了一下。

            陈寿亭也是个九窍玲珑心的人物,哪里会不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事情?在应付走了张啸林之后,他和卢家驹两个人关上门,在屋子里由卢家驹读了陈晓奇的信。

            陈晓奇的信中同样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将自己的发展近况交代了一遍,然后说明跟张啸林的合作事宜,这是不避人的内容,同时也交代了一下200万日元的来由,说是将专利卖给日本人的钱。

            两个人读完了,听完了,陈寿亭拍着大腿对卢家驹说:“家驹啊,你知道这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吗?唉,这都是为了我啊!”

            卢家驹问:“六哥,怎么会这么说呢?晓奇信上说,这是日本人买他专利的费用,那张啸林不也是这么说的吗?”

            陈寿亭道:“你这是没弄明白这里头的事情啊!你忘了去年的时候,老七给的第一封信上说的什么吗?他敲了杜邦公司的竹杠!杜邦公司一年要给他一百五十万美元的专利使用权,这还是两种炸药的,还不算现在的那个什么黄子杀菌药。你知道现在外边卖的药片有多贵啊!要不是老七给咱们这些人专门弄回来一批,咱们这样的身家吃着都心疼!那你说说,他这个药方子卖出去,那得多少钱?咱们一个染布的方子都值十万大洋呢!”

            卢家驹反应过来,轻轻拍手道:“对对对!这件事你不说我都忘了,这么算起来的话,晓奇可是吃了大亏了!这200万日元,合起来不过一百万美元出头,还是一次性永久买断使用权,这要算起来的话,光炸药这一项,他就得损失一千万美元!这还不算磺胺药物的,这笔买卖也太离谱了?晓奇怎么会签这样的合同?”

            陈寿亭气哼哼的拍着桌子道:“还能是为什么?你没听那张啸林说吗?小日本那是给他说了什么话了。连张啸林这样的人都去给小日本捧臭脚当孙子,你想想也知道,这里头得牵扯多大的利益!老七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从他出道到现在,你看他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一千万美金啊!整个青岛城的买卖加起来也值不了个零头!”

            卢家驹道:“六哥是说,这里头小日本威胁他了?不能啊,他现在在美国那也是出了名的人物了,当地政府都保护他,杜邦公司跟他这么深的合作,也不可能看着他被别人威胁,难道说,他心里有顾忌?不得不答应日本人的条件?”

            陈寿亭点点头,叹道:“就是这么回事啊!那张啸林说的话我听出意思来了,小日本这是拿着咱们兄弟的命去威胁老七了,逼得老七没办法不得不同意他们的条件,要不然以老七那么恨日本人的心思,他能这么便宜日本人才怪!”

            卢家驹惊呆了,他下意识的说:“可是,晓奇为什么不在信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