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半老徐娘呆了半晌,口才马上变得不灵光,结结巴巴曰:“不知道,他那天跺脚

        就走,二十年没看见他啦。”

        /*  55  */第四部分千万别挖

        柏杨先生正在介绍新式家法,忽然被鼻涕和咳嗽打断,转弯抹角了几天,现

        在应该回到正题矣。

        夫新式家法跟《妒律》,针锋相对,女法官用新式家法制裁臭男人,男法官

        用《妒律》惩罚死女人,表面看起来各走极端,冲突到底,实际却建筑在一个基

        础上,该基础是:臭男人总是不肯老实,死女人总是醋火中烧。我有个女学生,

        新婚不久,就向我老人家哭诉曰:“那小子,下流到了极点,见了别的女人,眼

        睛就骨碌碌乱转,我真想把他的眼珠挖出来。”我大惊曰:“大妞,千万别挖,

        如果只骨碌碌乱转就要挖眼珠,天下的男人全成了瞎子矣。”呜呼,臭男人的眼

        睛如果不骨碌碌乱转,死女人们还能活下去乎?你多看她两眼,她说你不正经;

        你咬着牙不看她,该正经了吧,她又说你端着驴脸,架子不小呀;真是左右为难

        也。而且仅只骨碌碌乱转不过鸡毛蒜皮的焉,臭男人天生的贱骨头,一旦口袋里

        有几两银子,歪主意就会风起云涌——大体上说,臭男人的歪主意跟银子的多寡

        成正比例。这还不算危险,最危险的却是竟有成群结队的死女人,见了有钱的大

        爷,就想到他床上跳脱衣舞,捞他一票。

        君没有见过一则小幽默乎,甲乙两位如花似玉碰了面,甲如花似玉曰:“啊

        呀,你哪里来的这件貂皮大衣呀,至少也值一万元美金。”乙如花似玉曰:“我

        男朋友送我的。”甲如花似玉叹曰:“我挣扎了一辈子,连个袖子都没挣扎到手。”

        乙如花似玉骇曰:“挣扎,就是不要挣扎呀。”嗟夫,这句话可谓画了龙而点了

        睛,天下固有的是不挣扎的死女人也。

        我们这么说,可不是一篙打落了一船人,而是说社会形形色色,臭男人一天

        到晚,飘泊在外,一会说开会啦,一会说出差啦,一会说应酬啦,谁晓得他搞些

        啥名堂?又谁晓得有没有不挣扎型的女人用“照钱镜”照他的口袋?要想大大方

        方的全权信托他玉洁冰清,真是难上加难。有人说死女人天生的是个大醋罐,恐

        怕不见得,如果把男女的位置那么一调,死女人到社会做事,整天跟不挣扎型的

        臭男人一拍即合,而臭男人独守空闺,提心吊胆之余,恐怕醋劲更为凶猛,不仅

        成了醋罐,简直还要成为醋缸。

        据柏杨先生考察,新家法虽已择吉公布,颁行天下,恐怕难以真正实行,太

        太小姐们如果用这种方法真的去猛“管”男人,管的结果,准是一别二十年,管

        砸了锅。

        /*  56  */第四部分卜太太的烦恼

        现在,我们介绍谢冰莹女士的大作《卜太太的烦恼》——

        卜太太和她的鸭子屎丈夫,一同移民到美国。这篇小说,截取了这对夫妇的

        一段生活,老老实实的描绘出来,字里行间,一片乌烟瘴气。

        话说满头大汗的卜太太从唐人街回到公寓,已经是下午一点过五分啦。她回

        来后,扑面而来的不是普通家庭里应有的祥和温暖,而是鸭子屎丈夫的怒吼。怒

        吼的是:

        “你为什么不死在外面,还回来干什么?你知道我饿的多么难受?你明知道

        我不能动。如果能动,老实说,我宁可不要你这种老婆。滚,给我滚。”

        原来鸭子屎丈夫得了半身不遂的贵恙,也幸亏他得了这个贵恙,卜太太才没

        有滚。卜太太对这种当头棒喝,早已非常非常的习惯,盖一滩泥型老奶的哲学是

        :“每逢丈夫发脾气时,最好的办法是沉默,忍住气,一声不响。对方看见没有

        反应,过时些,也就算了。”可是今天的卜太太大概吃了豹子胆,仔细一瞧,发

        现她给鸭子屎端在面前的包子、凤尾鱼、香蕉,都不见他娘的啦,忍不住曰:

        “你吵什么,隔壁住的都是洋人,已经(为我们整天吵闹)搬走了两家了,幸亏

        现在住的是个聋子,要不然,人家又要退租。你不是吃了东西吗?还饿什么?”

        鸭子屎气的发抖,嗓门吼的更大:“你干什么去了,说,快说。”这一吼,

        卜太太刚提起的那股反抗精神,霎时崩溃,结结巴巴曰:“干什么去了,等车去

        了。我已经六十多岁,难道还找男朋友?骂,你尽管骂吧。只要你高兴,骂什么

        都行,反正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已经受你的气四十多年,难道现在就不能

        再忍?”

        这一段如泣如诉,是多么凄凉,假如这一对夫妇是街头的小瘪三,一点也不

        稀奇。可是这一对夫妇——鸭子屎丈夫和一滩泥妻子,却都学问冲天,就十分稀

        奇矣。嗟夫,四十年之后固已六十多岁,人老珠黄。但四十年之前,却是二十多

        岁的美貌娇娘,不知道为啥如此的死皮赖脸(对不起,说好听一下,宽宏大量也

        可),去忍受“你尽管骂吧,只要你高兴,骂什么都行”。我想,稍为有几根骨

        头的老奶,恐怕是“骂什么都不行”。而卜太太竟然被“骂什么都行”了四十年,

        柏杨先生就怎么想都想不通。

        这个“骂什么都行”,恐怕包括了人类中所能想像的所有脏话,和所有不能

        形诸文字的恶毒诅咒,国骂省骂三字经,不过浮光掠影,还算文明的。其他诸如

        “操你祖宗”“日你娘亲”之类,就教人怒血沸腾。谁无心肝娇女,忍心教一个

        鸭子屎臭男人如此糟蹋,而这个心肝娇女努力为老爷老娘争取这么多漫天侮辱,
        竟无动于衷,连挣扎一下都不敢,未免使天下做父母的,同洒一把老泪也。

        这位可怜的卜太太在暴力之下,没有能力解救自己,只好烧香拜佛,信了菩

        萨,然而菩萨跟吾友耶稣先生一样,是采取“人神同工主义”的,枪头不快,努

        折枪杆。老奶先成了一滩泥,神仙老爷干使劲也没有用。卜太太稍微多说了两句,

        鸭子屎丈夫就破口大骂:“住口,你真混蛋,敢顶撞我,我得这个病,就是你造

        下的孽。”

        ——鸭子屎丈夫这份恶棍嘴脸,和恶棍逻辑,实在有摄影留念的必要。

        卜太太对她的媳妇,介绍鸭子屎的光荣经历,曰:“他过去三十年是好的,

        越是到了老年,脾气越坏,他变的孤僻、顽强、专制。他就是家里的皇帝,一家

        人都要听他的话,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老实说,假如在三

        十年前就是这副德性,我早和他离婚啦。”

        令人脱帽的卜太太,又猛往自己尊脸上抹粉。开宗明义时,卜太太就曰:

        “我已经受你的气四十多年了。”现在却想用蜜丝佛陀涂掉十年,前言不照后语,

        自己露出了马脚。而卜太太还借着媳妇之口,为自己杜撰了一个谁也不相信,却

        打算自欺欺人的伟大理由:“佛的最大宗旨是牺牲。救助别人,正像地藏菩萨说

        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谎话终于是要显出原形的(对啦,佛家以不说谎话为第一要义,卜太太呀,

        你可是犯了戒律,就怎么得了乎哉)。有一天,在老友房舍客厅里,卜太太忽然

        热泪滚滚,脱口而出,告甄太太曰:“我真不想活了,我想要跳金门桥。”

        这是痛苦的总爆发,可是一滩泥型的老奶,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于是她阁

        下再借着甄太太的玉口,向自己,也向朋友宣传了一套不能自杀——实际上是她

        不敢自杀的理由,这理由生硬的像一篇官报的社论,抄在下面,恭请读者老爷共

        赏。

        甄太太曰:

        “卜太太,千万不要有这个念头,你是佛教徒,怎么可以自杀呢。佛教是戒

        杀生的,你杀了自己,到地狱里去,一样要受苦刑。首先别人一定以为你的儿女

        不孝,你的丈夫虐待你,所以活不下去。还要骂你太没有良心,丢下一个瘫痪不

        能动的丈夫,他太可怜,你太自私。还有你将害得多少亲友为你难过。

        “卜太太我了解你的痛苦,更同情你的遭遇。你要修忍辱波罗蜜,在观世音

        菩萨普门品上面,有这么几句话:”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卜先生

        不信佛教,没法和他谈佛理,他的嗔恚病很重,所以容易发脾气,对什么都看不

        顺眼。假如你也像他一样,那么你平时的听经念佛,持戒放生的种种功德,都会

        被嗔恚的火焰烧毁了。所谓’嗔火炎炎,烧尽功德之林,能灭菩萨之种。‘又说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所以你一切都要看开、看空,不可烦恼,不可

        动肝火、发脾气。要知道‘嗔’这个字比‘贪’‘痴’还要可怕。社会上多少杀

        人放火、打劫争讼,都是由贪嗔而起。最可怕的是有嗔病的人,到命终时,会堕

        入地狱变做毒蛇毒蟒等畜生,(柏杨先生插嘴曰:不得了啦!)所以我们信佛的

        人,首先要消灭贪嗔痴。”

        这一篇大道理,是一滩泥型女人们的理论基础。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她是先

        有了一滩泥的事实再去找理论基础,还是先有了这种价值连城的理由基础再去身

        体力行一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