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女人,天生是尤物 > 第36章

第36章



                                    是以女孩子幻想的对象中,公教人员不与焉,文学家不与焉,

        穷光蛋不与焉,年过四十而无名无利的光棍不与焉。

        跟女孩子遥遥相对者,则哪一个男孩子不想娶公主?王子具备标准男人的条

        件,公主则具备标准女人的条件。第一、她也年轻焉,男人们脑海中的公主,很

        少超过三十岁者,谁不喜欢有一个年轻的妻子哉。第二、她美丽焉,王子必然英

        俊,公主必然美丽,此乃天经地义之事,从没有人怀疑到公主还有不堪入目的;

        男子娶妻,条件虽有一千一万,归根到底,美丽第一,漂亮压倒一切,而所有的

        公主无不面貌如花,身材如柳,天仙化人,只要看上一眼,便是死都情愿。第三、

        她也有钱有势焉,嫁一个王子固像嫁一个钱袋,娶一个公主,更像娶一个钱袋,

        这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有强烈的诱惑,只要能巴巴结结和公主结了婚,反正

        有皇家钱粮可用,不必怕物价上涨,也不必怕十年不加薪矣。如果柏杨先生能娶

        公主,我每天吃了就睡,睡了就吃,到那时便再也不写一个字,再也不每天伏案,

        眼花手颤,可怜兮兮的爬格子也。

        呜呼,幻想终于是幻想,现实终于是现实,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嫁王子,也没

        有几个人娶公主,差不多都是退而求其次,找一个凑数。这跟人生经验有关,年

        龄渐大,体会渐多,不得不回心转意,向环境屈服。当然,也有些死硬派,抱定

        决心,非自己幻想中的男人不嫁,非自己幻想中的女人不娶,结果找来找去,四

        大皆空,或者是找了三十年之久,找是找到啦,自己却老矣耄矣,没人要矣,事

        不谐矣。

        柏杨先生每每劝光棍朋友置一座右之镜,其中有大学问在焉。我住的是一个

        大杂院,邻居中有一寡妇,日子倒也不错,却只为求偶之事,烦恼了十多年,她

        的论据是,上一嫁倒了楣,嫁给一个穷鬼——按,该穷鬼是一写稿维生的朋友,

        死得窝窝囊囊,留下母子二人,受尽折磨。再嫁时非嫁一个有钱的家伙不可。我

        想这种想法没有错误,这种条件,也属平常。可是她的附件多如牛毛,诸如该男

        人必须是第一次恋爱焉,该男人必须有相当地位焉,该男人必须谈吐很有风趣焉。

        现在她年逾四十,而该男人还没有出现。我有一次援例劝她买一面镜子照一下她

        眼角的鱼尾纹和脸上的雀斑,结果她不但没有照,反而在院子里指桑骂槐的骂了

        三天“老不死的”,本想帮助她早获幸福生活,却想不到招来无妄之灾。

        因为女人太少,供不应求,男人们往往降低条件去适应,有的人真是大彻大

        悟,没有大学毕业的,则高中毕业、初中毕业,甚至略识之无的也行;没有美艳

        绝伦的,八十分、七十分、六十分,甚至只要不瞎不麻,看得顺眼的也行。但有

        些则始终条件累累,立场严正。有一次一个半百光棍朋友前来诉苦,他希望女方

        年龄不超过三十,须大学毕业,没有结过婚(寡妇或再嫁妇人免议),手中略有

        积蓄,风度必须绝佳,英语更宜相当流畅……我听了之后,马上就写了一张名片

        给玛格丽特公主,请他持往伦敦白金汉宫相亲;他最初听说我有一恰当之人可以

        介绍,惊喜若狂,后来看了名片,大骂而去。我非有意得罪他,实在是忍不住,

        这种人如果不置一座右之镜,再过五百年还是一条光棍。

        照镜子政策,乃是一种使人虽然退而求其次,而仍心安理得的政策,即以柏

        杨先生而论,一向自视甚高,自以为了不起也,可是每次老妻闹着要离婚,我就

        严拒,无他,盖照镜子的结果,乃有下列自问自答:我有学问乎,连没有标点符

        号的书都看不懂。我有人格乎?仿佛也不见得。(为保持身家清白,恕不透露,

        否则,写一本书都写不完)。我有钱乎?一个月薪水九百元,付了房租,连买拉

        肚子用的草纸都不够。我有积蓄乎?去年曾在邮局办了一份存折存款,现在尚有

        十二元压底钱,不敢动用,以便有急病时买十滴水,其它便再无一文。我年轻英

        俊乎?那更是惨重,当大学堂教习的人见了,我都得肃然而立,以示敬老。我有

        地位乎?更马尾提豆腐,提不起来,从月薪九百元上,可窥知是个啥东西矣。呜

        呼,柏老假如一时把握不定,中了老妻激将之计,跟她离婚,还有哪个女人肯再

        瞎眼也。

        普通人的婚姻所以能保持较久,而电影明星之所以动则仳离的原因在此,普

        通人若柏杨先生者,面对座右之镜,越照越泄气,便是受点诟骂,打闹一阵,也

        就算啦;女子亦然,即令委屈,算盘一拨,心里一想,也就不再追究。但电影明

        星则不同矣,她们照镜子的结果,往往越照越理直气壮,“凭我这个模样,岂可

        老是守着一个?”自然而然的食指大动。幸亏电影明星是人类中的少数,否则社

        会上将更五光十色。

        所以,大体上人总是应该自谦,先看一下自己,再去选择,求偶才有成功的

        可能性。有一位朋友,二十年前在重庆时,在大学女生群中挑,无一中意者;十

        五年前在南京时,在高中女生群中挑,亦无一中意者;十年前来台北,在初中女

        生群中挑,也无一中意者。老妻看他急吼吼而惶张张,乃为他介绍一个,容貌当

        然不太理想,他像受了奇耻大辱,曰:“我要是娶这样的老婆,二十年前就娶啦。”

        大概喜欢做媒的人,往往有瘾,老妻吃了没趣,面不改色,过了几天,又介绍一

        位护士小姐,眼皮下有一黑斑,俗称泪痣,云兆不祥,他拒不来往,一再劝他将

        就,他曰:“在南京时介绍的那一位赵小姐,比她漂亮得多,我都不要。”言下

        之意,连赵小姐都不要,一定比赵小姐更美的才行,老妻气得打了三天嗝,我当

        时就想建议他买一座右之镜,因他的脾气不好,怕挨其揍而未开口。后来他到南

        部工作,传言结了婚,正在思念,他忽然偕太太前来拜年,太太为他前年在某地

        以新台币六千元代价“买”来的,不识字,也不知礼,几乎一屁股就坐到我的尊

        腿之上。呜呼,吾友之所以绛贵纡尊,说穿了再简单不过,光棍了五十八年之久,

        再挺不下去,只好马马虎虎俘一个凑数。接谈之下,不复当年豪气,我判断他一

        定在没人处偷偷的照了镜子也。

        /*  53  */《女人,天生是尤物》第四部分座右之镜(2  )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先生有一弟子,以求偶之事上询,并问以挑选之术,柏拉

        图先生乃嘱之曰:“你沿着麦垄,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不能回头,摘一朵全垄

        中最大的麦穗给我。”弟子遵命而行,边走边看,见一朵大的,正要去摘,一想

        前面可能有更更大的焉,乃再往前走,果又见一朵更大的,再要去摘,一想前面

        可能还有更更大的焉,乃再舍去,等走到最后,发现全是蹩脚货色,比遗留在背

        后的那些差得多啦,可惜已无法回头,只好随便摘一朵而归。(编者按,柏杨先

        生乃柏拉图先生的后裔,可知家学渊源。)

        据说柏拉图先生那个弟子最后是赤手空拳见他老师的,老师自然训他一顿,

        不在话下。这是一个极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我想年过四十岁的光棍朋友,午夜梦

        回之际,往事潮涌,势将想到某小姐也,我当初不该那么对她;某小姐也,她对

        我固一往情深;某小姐也,我若再一努力,便可卜成;某小姐也,我要稍为低声

        下气,早结连理矣;某小姐也,我应去邀她……如此这般,恐怕无不通身冷汗,

        辗转反侧,一夜合不住眼。

        柏拉图先生最精彩的一点,是他特别指出:“不能回头”,盖摘麦穗固可回

        头,求偶则决无此可能,时乎不再,形势各异也。年轻的朋友,不可不知其中契

        机,遇到差不多的,似宜早日决定,不要以为前面还有更大的麦穗,须知摘麦穗

        的人多,而麦穗甚少也。你稍一犹豫,低头再看,已没有啦,原来半路上杀出一

        个程咬金,先下手摘走啦,事情既如此严重,再不警觉,真教我老人家着急,现

        在还好,可以“价购”一个,等到一旦有行无市,老光棍就更苦也。

        柏拉图先生劝那位弟子去摘麦穗,可能因该弟子不肯照座右之镜,不得不心

        生一计,以启茅塞。聪明的朋友,自然恍然大悟,动定适当。不过天下事往往如

        此,原则虽好,干起事来,却参差有误。柏拉图先生借麦穗作当头棒喝,以救众

        生。不过也可能这一棒喝太厉害之故,固然把有些人打得迷梦猛醒,也同时把有

        些人打得心惊肉跳,一走下田垄,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第一眼看见的麦穗,先摘

        下来再说,盖惟恐怕前面没有另一麦穗也。于是,或马马虎虎的结婚焉,或将将

        就就的结婚焉,或委委屈屈的结婚焉,或仓仓促促的结婚焉,或窝窝囊囊的结婚

        焉,或迫不及待的结婚焉,或牺牲一切的结婚焉。怨偶乃由此而成;弱者积郁终

        身,奄奄以没;强者到了若干时日之后,终于爆发,祸延子女,演出家庭悲剧,

        成了报纸上的社会新闻,不幸闹到法院,打的也是“桃花官司”。

        离婚乃大事也,可是说起来也真奇怪,这种滔天大事,表面看起来,很少因

        大问题而起,多半由于小小龃龉,一言不合,就互相丑诋,各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