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方法总比问题多 > 第4章

第4章



                                    她身残志不残,酷爱音乐、医学、文学,以10倍于常人的毅力在多方面都有所建树。

            (5)正确地对待挫折。遭受挫折和打击,这是人人难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过后即忘,性格内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这时就应当注意凡事不要期望过高,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学习或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太死,不然就容易受挫折。

            学会承受压力

            一个人要想做成自己的事,必须面临竞争压力的考验,因为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无论在竞争中获得成功还是遭受失败,人人都要承受压力。现实生活之中,谁也逃脱不了这种压力。欲成大事者,因目标高远,压力可能会更大。但若欲成大事,就必须能承受这种压力,把压力当成推进人生的动力。这就是说,压力最能反映你做事能力的强弱。我们可以把这种成事之道归结为“推动法”。

            林肯在进入美国政坛之前,不过是小镇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律师。在他最初争取国会议员候选人提名时,他的政敌因他不属于任何教会而指责他为异教徒,又因为他与高傲的陶德和爱德华家庭联姻而骂他是财阀和贵族的工具。这些罪名尽管可笑,却足以给林肯的前途带来伤害。结果,林肯落选了。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第一次逆流。

            两年后,林肯和许多自由党人一起,在国会中大胆发言,谴责总统发动一起“掠夺和谋杀的战争,抢劫和不光荣的战争”,宣布上帝已“忘了照顾无辜的弱者,容许凶手、强盗和来自地狱的恶魔肆意屠杀男人、女人和小孩,使这块正义之土饱受摧残”。

            林肯是个默默无闻的议员,政府对这篇演说置之不理,可是它在春田镇却掀起了一阵飓风。伊利诺伊州有6000人从军,他们相信自己是为神圣的自由而战。如今,他们选出的代表竟在国会中说这些军人是地狱来的恶魔,是凶手。激愤的军人公开集会,指责林肯卑贱、怯懦、不顾廉耻。

            聚会时,大家一致决议,宣称他们从未见过“林肯所做的这些丢脸的事”,“对勇敢的生还者和光荣的殉国者滥施恶名只会激起每一位正直的伊利诺伊人的愤慨。”

            这股恨意郁积了十几年,直到13年后,林肯当选总统时,还有人使用这些话来攻击他。

            林肯对合伙的律师说:“我等于是政治自杀。”此刻,他怕返乡面对选民。他想谋求“土地局委员”之职以便留在华盛顿,却未能成功;他想叫人提名他为“俄勒冈州州长”,指望在该州加入联邦时可以成为首任参议员,不过这件事也失败了。

            于是他又回到了春田镇那间脏兮兮的律师事务所,再度将爱驹“老公鹿”套在摇摇欲坠的小车前头,驾车巡回第八司法区。

            荷恩敦在《林肯传》中说:

            “我们住乡下小客栈时,通常都共睡一张床。床铺总是短得不适合林肯的身长,因此他的脚就悬在床尾板外头,露出了一小截胫骨。即使如此,他仍然把蜡烛放在床头的一张椅子上,连续看好几个钟头书。我和同室的另外几个人早就睡熟了,他还以这种姿势苦读到凌晨2点钟。每次出巡,他都这样手不释卷地研究。后来,6册欧氏几何学中的所有定理他都能轻轻松松地加以证明。”

        第8节:一念之差决定做事的成败

            “几何学读通之后,他研究代数,接着又读天文学,后来甚至写了一篇谈语言发展的演讲稿。不过,他最感兴趣的仍是莎翁名作。他养成的文学嗜好依然存在。”

            度过辛酸的6年之后,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林肯一生的方向,也使他开始往“白宫”出发。

            的确,假如林肯面对暂时的挫折、失败就不再前行,不再奋斗,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律师,而不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许多事在顺利的情况下做不成,而在受挫折后,在经受悲痛的“浸染”后,却能做得更完美、更理想。压力能使人产生奇异的力量。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完成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的兴奋剂。

            压力,为人创造了值得思考琢磨的机会,使人尽快成熟起来。木以绳直,金以淬刚。世上成大事的人无不是经过艰苦磨炼的。艰难的环境一般是会使人沉没下去的,但是在试图成大事的人眼里,困难终会被克服,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成于琢”,即经过艰辛的雕琢,玉可成器。

            压力,能使成大事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多方撞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自觉把握人生的方向。人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该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人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失。该失去的东西就要毫不吝啬,甚至忍痛割爱。得到并不一定就值得庆幸,失去也不完全是坏事情。能否从容对待、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就看你的成事之道了。相反,人若是太幸运了,缺乏压力,就会沉于懒惰,而不知挑战人生的意义和快乐。对于那些善于成事的大师而言,他们不惧怕压力,因为压力会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相反,他们更喜欢“压力推动法”,在压力中做大人生局面。

            走出消极的误区

            积极心态与成事是相辅相成的。毫无疑问,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一辈子都是兵卒。这说明,只要你拥有积极的心态,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候的心态,我们就会发现“一念之差”导致的惊人的不同。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两个欧洲的推销员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里的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他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结果发了大财。

            这就是因一念之差而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信心满怀,大获全胜。

            想要改变失败的命运,就要改变消极错误的心态。永远记住,一念之差决定做事的成败。

            卡耐基曾讲过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是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但他们不会说英语。她太难过了,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了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常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当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她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第9节:像得了癌症一样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的消极心态。这种心态常常把我们吓倒。要想成功,必须牢固树立积极成功的心态,彻底清除和控制消极失败的心态。

            自卑症、借口症、恐惧症和忧虑症是消极失败心态的几种具体表现,其他消极失败的心态表现在悲观、压抑、偏见、固执、僵化,自我意识太强,过分追求十全十美,急躁、不讲方法地蛮干,冲动心理,畏难而退的心理,内疚悔恨,沮丧泄气,愤怒嫉恨。

            这些消极心态常常不请自来,光顾我们的头脑,像毒菌一样侵害我们的心灵。如果不加抵制,它们便会迅速繁殖扩散,使我们的整个人生走向消极和失败。

            长期受多种消极心态影响的人,几乎像得了癌症一样,从里到外,都表现出“我不能”“我不行”“我不要”等无能的癌症症状。

            我们往往不知道,我们常常是消极心态的受害者。那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消极心态呢?问得好。你还可以进一步问,有没有对策对付这些消极心态呢?

            当我们能较清醒地思考上面两个问题的时候,消极心态就开始害怕我们了,它要准备逃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