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 第41章

第41章



                                    广东空军虽然竭力应战,但终因寡不敌众,牺牲惨重,最后仅剩下三架可用飞机,后退到从化和韶关机场,只能偶尔杀来珠江口做一点游击战,再无力掩护海军的战斗了。

            随后,日军利用天气晴朗的有利条件,连日追击狂轰陈策所部海军各舰。广东海军虽然全力抗击,但是势单力孤,防空火力不足,至30日,除彻底炸毁搁浅的肇和舰外,先后击沉炮舰海虎、海强、江大、坚如、舞风,运输舰福游。至此,广东海军主要水面舰艇,除执信、仲元等浅水炮舰退入珠江上游,全军覆没。

            但是面对陈策虚虚实实的布防,高须摸不清他的底细,最终也不敢对虎门要塞下手,直到1938年2月,双方始终僵持在虎门要塞之前的珠江口。

            九

            14-10广东空军北上抗日,是陈策在虎门打得异常艰苦的原因之一,但广东空军在战场上堪称骁勇善战,这是广东飞行员朱均球在湖北踩着自己击落的日军飞机残骸照相留念。

            1937年到1938年,是中国战场至为艰难的一年,但也是让世界吃惊的一年。那个时代的中国在洋人眼里不比埃塞俄比亚好多少,几乎没有现代的工业和能源体系,人员素质、教育水平普遍停留在中世纪,缺乏强有力的政权组织,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并不是一句狂言。然而,中国的不屈令世界为之瞩目。有句话说得好,“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中国在战后成为五大国之一,抗战中的顽强抵抗是最重要的筹码。假如自己一触即溃,国际上是没有公理可言的。

            广东海口,1937—1938年度承担了中国进口的85%,是中国抗战最粗的大动脉,武器、弹药、车辆、药品,源源不绝地沿着这根大血管注入正在长江、华北和日军激战的中国军队前线。从这一点说,守住了中国的南大门,陈策等粤军将士功不可没。同时,广东口岸也成为日军必欲断之而后快的中国补给线路。

            民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15)

            日本方面通过计算,认为中国人力资源依然丰沛,但是战前装备储备,断无持久支撑的能力,假如切断海外对中国的武器装备补给线,中国将不战而降——单单靠血肉长城是顶不住飞机大炮的。

            切断广东海口,香港和虎门是日军最重要的目标。香港因为它特殊的地位,日军暂时还有所忌殚,虎门,就纯粹是打不下来了。日军白天进攻要面对虎门要塞的重炮,夜间偷袭要遭到中国海军鱼雷艇队的严重威胁。同时,陈策也并没有闲着,一直在积极备战。首先,他苦心经营广虎公路,一旦有警第四战区余汉谋将军的陆军可在数小时内驰援虎门。其次,在虎门要塞前方水域布设水雷和沉船等水下障碍物,并把航灯标全部毁去。珠江航道错综复杂,水文条件特殊,为了避免搁浅,日军进入珠江口只敢走航道中央,无形中减少了中国炮台瞄准的麻烦。此外,陈还组织部属打捞修复坚如等负伤舰艇,重新组建华南的水面舰艇部队。

            陈策对珠江口就像对他家后院一样熟悉,日军南支派遣舰队面对这个狡猾如狐的对手一筹莫展。1938年年初,高须四郎屡次请求陆军提供一个师团以上的部队,登陆解决珠江口中国守军。但当时日军动员还不充分,兵力不足,长江南北、山西两淮到处都是战场,捉襟见肘。除了防备苏联的关东军,大本营根本无兵可调。事实上,日军的兵力要到1940年以后才升上顶峰,1938年10月,日军大举进攻广东,出动第五、第十八、第一〇四师团组成二十一军投入作战,其实已经十分冒险。因为当时投入这三个师团以后,日本就没有战略预备队了。整个日本本土四岛只有一个不足编的师团和警察防卫,这纯粹是欺负中国没有渡海作战力量只能望洋兴叹,否则送一个空降军突袭东京,只怕日本要提前六年投降了!

            正在日军一筹莫展之时,大本营却给高须四郎派来一位不速之客。此人指点乾坤,令整个华南日军精神顿时为之一振。也正因为他的到来,日军在1938年4月,发动了对虎门要塞的第二次大举进攻。

            这个人,就是日本著名间谍,在绥远和傅作义周旋过的南本隆实少将。南本是日军中的“支那通”,尤其擅长在中国军政界中纵横折冲,从中渔利。日军中以情报人员而有将军身份的,不过土肥原等寥寥数人而已。南本隆实曾经和中国著名特工高手戴笠在华北斗智斗勇,多次给军统造成重大损失,被戴笠称为“毒蛇”。八一三抗战期间,戴笠和大特务文强在上海精心布置圈套诱捕南本,虽然从他手中骗取到一笔巨款,但南本嗅觉灵敏,间不容发之间发现疑点,立即抽身,使戴、文的刺杀功亏一篑。此时,他已经是堂堂的旅团长,被专程调到珠江口,是带着攻取虎门要塞的锦囊妙计而来的。

            南本和海军方面的头脑们见面,提出兵力不足不是大问题,在中国做事,最重要的就是用中国人打中国人,策反中国军队内讧事半功倍,虎门要塞虽然坚固,从内部攻破,显然容易得多。且中国盛产汉奸,自己早就物色好一个人,立即就可以开始工作。

            这个人,就是前广州市长、北伐军第五军军长李福林,此老现居住在香港新界,他在粤军中素有人脉,老部下多有在粤军中担任旅长团长职务的,如果能够得到此人反水,从背后攻击,一来内外夹击,二来补充日军兵力不足,广州、虎门唾手可得。南本进一步解释:李下水希望极高。原因有三,第一,此人绿林出身,一生叛清、叛袁世凯、叛商团,反复无常,没有立场;第二,李福林是当年追随孙中山的老人,资格很深,性格傲慢,被蒋介石排挤下野,必然谋求东山再起,如此机会必不会放过;第三,战前就派有日本人和李联系,李颇为客气,态度暧昧。

            日军方面对这个计划非常重视,立即和李福林开始联系,南本隆实写信给李福林,言词极为恳切。先提到孙中山先生当年和日本各界关系何等亲密,李将军追随中山先生,当继承先生遗志,也做日本的朋友——这个是晓以大义;然后说蒋介石政府对李将军如何不公,愿和将军联手重复昔日荣光——这个是动之以情;最后说李将军家财百万,在新界办得好大农场,日本方面将来当妥为保护,且将军未来之事业前程无量云云——这个就是诱之以利了……

            李老将军接信,看来十分感动,很快就和日本方面勾搭起来,双方一拍即合,李将军开始联络旧部,他的旧部驻军在珠江以南,条件远不如驻在江北的余汉谋所部。不久,就有两个旅长、两个团长表示愿意响应,约定和日军于1938年4月中旬共同进攻广州、虎门。

            经过日军和李福林的反复磋商,确定方案为:1,日军先给李提供一笔经费收买旧部;2,李所部攻取广州,日军负责空投弹药物资等补给,事成后以李为广东省长;3,李将军另设法取得珠江航道图,以便日军同日袭击虎门,由陆战队攻占炮台。

            南本牛刀小试,就得到这样的成果,令海军刮目相看。日军随即积极准备策应李福林部的叛乱。

            但是日军不知道,虎门要塞司令陈策将军,这时候也正在和余汉谋讨论这个问题呢。
            中国的情报系统怎么得到这个消息呢?

            送上门来的。

            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圈套,李福林老将军接信后就秘密通知陈策,还告诉他们注意下网,准备捕条大鱼上来。所谓联络旧部,纯属子虚乌有。南本对李福林的了解,太不够深入。

            李福林,字登同,只上过三年私塾的半文盲,农民出身,绿林好汉,武功高强,七十五岁还能踩着院墙顶散步,早年当过清军中的号手,打抱不平伤人落草。此人胆大如斗,手中没有武器,第一次劫道用一只煤油灯筒涂黑了冒充手枪居然大获全胜,因此得了个绰号“灯筒”,他的字登同就是这两个字的变音。后来啸聚了五百多人打家劫舍,称为“福军”,为许崇智收编,打仗的时候勇猛无比,打完仗抢劫烧杀无所不为。毕竟那是战争时代,军功比纪律重要,因此他步步高升,担任过粤军第三军军长、北伐军第五军军长、广州市长等职务。因他镇压广州起义杀戮过重,派系上又靠汪精卫比较近,被迫下野。

            民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16)

            这种油盐不进的山大王哪里是当汉奸的材料?

            李福林本身就是一绿林好汉,退伍了家中也喜欢养江湖豪杰、武林高手,这些人都是他的亲信,而江湖人物自古崇拜的就是精忠武穆,忠义宋江,一看日本人的帖子,第一个反映就是:大哥,这灭祖宗的事儿咱们可不能干,要不要兄弟出去把那下书的剁了?这种氛围下李福林又怎么会落水投诚?他一生反复不假,但那都是中国人自己家里的事儿,李福林眼里宣统皇帝和袁世凯也没多大区别,但让他叛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杨再兴当初还是太湖水寨的人呢,投岳飞不丢人,是英雄,要是投降金兀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国难当头的时候,中国的江湖好汉往往比政府官员的操守还好些。

            南本隆实不可能知道这种想法啊,他们日本古代哪儿有占山为王的大王?上哪儿去了解绿林好汉的心理问题呢?号称支那通,说中国话还可以,谈到细腻的心理问题,日本人其实对中国大大的不了解。

            中国人看,他那几条信之凿凿的理由根本就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