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兵器知识库 > 第39章

第39章



                                    

        核航弹因飞机事故坠落后舍不会发生核爆炸?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核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全世界,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为了防止前苏联发动核攻击,作为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重要支柱的战略轰

        炸机,经常携带核航弹进行空中戒备飞行,于是,坠弹事故接连发生。

        1961年1  月24日,1  架B-52战略轰炸机携带的两枚当量为2400万吨的氢弹,

        因右侧机翼结构受损而全部坠落;1966年1  月17日,一架B-52轰炸机在西班牙的

        帕洛马雷斯上空不慎与一架KC-135型空中加油机相撞,携带的4  枚当量在百万吨

        以上的氢弹全部坠落,其中有3  枚落在陆地上;1968年,又是一架B-52飞机,在

        从纽约飞往格陵兰空军基地的途中,相距着陆点7  英里处飞机被撞毁,机上4  枚

        核航弹全部坠落……据统计,从1950年到1980年,美国共发生32起核武器事故,

        其中有27起为飞机失事所致,占事故发生总数的84%,在这些事故中,有时核航

        弹坠落后被摔碎,高能炸药在触地时发生爆炸,有时裂变材料被炸散,但从未发

        生过核爆炸,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核航弹上都装有保险机构——密码锁,美国核航弹的密码锁从早期B-28

        型航弹的单编码已经发展到现在B-61航弹的12数位的多编码。这种密码锁能控制

        裂变材料的点燃,只要数码不对,点人系统就不点火,坠地后虽可摔坏其机械部

        件,但点火系统仍处于闭锁状态,所以不会发生核爆炸。

        否则,一枚核航弹爆炸后最少也要导致300  万人伤亡。

        什么是核冬天?

        据历史记载,1815年4  月,印尼的一座火山爆发,喷出数以万吨计的火山灰,

        升入高空,悬浮于空气之中弥月不散,结果使世界上许多地方出现异常的冬天,

        美国的纽约州竟下了一场六月雪。据科学家考证,大约在六七十万年以前,一颗

        小行星突然撞击地球爆炸,顿时地球上山崩地裂,火焰冲天,烟尘升向高空,遮

        天蔽日,久而不散,地球处于一片昏暗之中。由于大量烟尘持久地遮挡阳光,使

        地球气温陡然下降,进入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茂密的植被大部枯死,恐龙

        等生物和动物遭到灭顶之灾。

        目前,世界上有5  万多个核弹头,约达200  亿吨梯恩梯当量的核武器,一旦

        发生核战争,地球上会不会出现类似的核冬天呢?这个问题引起五位美国科学家

        的注意。他们经过一年半的研究,于1983年10月正式提出“核冬天效应”的理论,

        从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日本还专门拍摄了《地球冻结》的科幻影片。

        研究者以美苏使用核武库中40%核武器(50亿吨)在北半球进行核战争为背

        景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公开发表的核武器性能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终于得出这样

        的推论:在一场50亿吨当量的核大战中,可将9.6  亿吨微尘和2.25亿吨黑烟掀入

        空中,射向地球的阳光被这些黑烟的微粒吸收而变热,变热后的黑烟又产生一股

        上升气流,将黑色微粒子推向30公里高的同温层,使臭氧层遭到破坏。这样,整

        个地球就会变成暗无夭日的灰色世界,厚厚的烟云遮盖着天空,终日不散,陆地

        再也见不到阳光,白天和夜晚难以区分,气温急

        -----------------------  页面104-----------------------

        剧下降,绿色植被枯死,海洋河流冻结,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

        条件被毁于一旦。这就是核冬天和核冬天效应所带来的悲惨世界。

        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也叫细菌武器,它不象炮弹、炸弹那样用弹片杀伤有生力量,而是

        靠散布细菌战剂(生物战剂)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

        生物战剂是一种能使人、畜或农作物致病,并能杀伤和破坏有主力量的微生

        物。按生物性质可分为:细菌、病毒、立克次体、依原体、毒素和真菌。

        按致病的程度可分为致死战剂和失能性战剂两种。装填有生物战剂的气溶胶

        发生器、炸弹、炮弹、导弹和其它容器,统称为生物武器或细菌武器。

        生物战剂的施放方式主要是采取施放气溶胶的方式。所谓生物战剂气溶胶,

        就是把生物战剂喷洒到空气中,使它形成细微颗粒,井能在空中悬浮较长时间,

        以使人员、牲畜等通过吸入空气或触及皮肤而感染。主要施放工具是用炸弹、炮

        弹、导弹等向敌军集结地域、后方基地、交通枢纽等投放。

        除生物战剂外,还可用炸弹、带有降落伞的硬纸筒、纸包或其它容器,施放

        带有生物战剂的媒介物,如跳蚤、蚊蝇、鼠类、食品、玩具及其它常用物品。

        利用生物武器进行作战宴际上早在1347年就开始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仍在广泛应用。不过,当时的生物武器较为简单,只是把带有鼠疫、天花等传染

        病的媒介物投送到敌军集结地域,使之染病而丧失战斗能力。

        1859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作战时,15000  人中有12000  人患霍乱而丧失战斗

        力;在一次大战末期,仅一年半的时间内,交战双方患病毒性流感者达5  亿之多,

        有2000多万人死亡,比战死人员数量高出3  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英、美等国已研制出细菌炸弹,日本在侵华战争中,

        也曾在东北等地利用臭名昭著的731  部队进行生物战剂的研究和生物武器的研制,

        并在湖南、浙江等地使用细菌武器,使700  多人死亡。战后以来,美军在朝鲜战

        争中也广泛使用了生物武器。为了禁止这种灭绝人性的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应用,

        联合国曾于1971年12月16日通过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井销毁细菌(生物)

        和毒剂武器》的国际公约,但仍是一纸空文,目前不少国家仍在继续研制这种武

        器。

        什么是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又称遗传工程武器,是利用重新组织遗传基因、细胞融合和培养、

        生物反映等技术手段制造的一种生物武器。这种武器目前美苏正处于研制之中,

        是一种具有极大杀伤威力的灭绝种族性新一代生物武器,据称只需20克基因武器

        就能使50亿人死于一旦,所以人称是一种“世界末日武器”。

        基因武器的最大特点是:成本低廉,制造容易,杀伤威力大。据统计,用5000

        万美元建立的基因武器库比用5  亿美元建立的核武器库具有更大的杀伤威力;使

        用方法简单。可用飞机、导弹、火炮或人工将经过遗传工程改造过的细菌、细菌

        昆虫和带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入敌对国河流、城市和交通要道,让病毒自然扩

        散、繁殖,使人、畜患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使军队丧失战斗力,甚至使整个民

        族变为白痴或丧失智力;基因武器不易发现且难防

        -----------------------  页面105-----------------------

        难治。由于基因武器是在极端保密情况下研制的,别人很难知道遗传密码,

        即使明知中毒也很难救治,任何一般生、化武器的防护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

        以,基因武器一旦研制成功,它将是一种继核武器之后,又一种可以灭绝人类的

        大威力杀伤性武器。

        什么是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指借助于各种运载工具和施放工具把化学战剂(军用毒剂)

        投放到目标,用于杀伤人员、牲畜,毁坏植物生长的一种武器。凡是装有化

        学战剂的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地雷、航空布洒器、毒烟罐、毒烟手榴弹,

        毒剂发射器及其它容器统称为化学武器。

        按照装备对象,化学武器可分为三类:步兵化学武器,主要有毒烟罐、化学

        手榴弹、地雷、小口径化学迫击炮弹和布洒车等;炮兵、导弹部队和舰用化学武

        器,主要有各种身管火炮、火箭炮的化学弹、化学火箭及导弹等;航空兵化学武

        器,主要有化学航空炸弹和飞机布洒器等。

        按照化学武器的毒理作用,可以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主要是破坏神经系

        统正常功能的毒剂,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透过皮肤而引起中毒。这类毒剂为无色

        油状液体。可用以装填多种弹药和导弹弹头,也可发展为二元化学武器。神经性

        毒剂可作为暂时性或持久性毒剂使用,通过对空气、地面和物体表面及水源的染

        毒,杀伤有生力量,封锁重要军事地域和交通枢纽。

        糜烂性毒剂。主要是破坏人体皮肤的组织细胞,引起溃烂的一种毒剂。

        同时,兼有全身中毒作用,可致人于死地,糜烂性毒剂可装填于多种弹药,

        以蒸气、气溶胶、液滴状态造成空气、地面和物体表面染毒,可作暂时或持久性

        毒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