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金瓯缺 > 第81章

第81章



                                    

        "能够如此,倒也罢了."萧皇后爱娇地加上说,"只怕事到临头,未必就能如此称心如意.宣赞好歹记住咱今天的这句话."

        "国妃恁地不相信马某之言?"

        "非是咱不相信宣赞,只怕到了那时,身不由主.宣赞纵有心搭救,也怕是力不从心的了."在发挥女性外交功能的同时,她也表现了女性的柔弱的一面.说到这里,她向左右略略示意,就有四名官女从内室捧出两大盘光辉灿烂的珠宝,使得这间临时隔成、显得有些光线不足的寝室顿时变得光采夺目,满室生春.单是那一对用整块翡翠镌成的卷边荷叶盘已是稀世之宝,更不用说盘里装着的那些珍宝了.

        "宣赞来此不易,"萧皇后再一次用一个侍女劝觞、使客人非干下这杯酒不可的殷勤的笑劝说,"怎可空手而归?些许赆仪,聊表寸心,兼壮行色.宣赞过目了,咱即饬内监们送到行馆去."她一边说,一边又解开颈口的排穗钮扣,从里面取出一串闪光耀眼、沉甸甸的珍珠坠领④说道,"这串坠领,正好称为'骊龙串',还是西洋琐里国的使臣赠与先帝.先太后御赐与咱,咱已佩了十多年.如今也请宣赞带回去赠与令正,留个纪念.不枉咱与宣赞结识一场.至于赠送朝廷与童宣抚、蔡学士等的礼物,咱已别有打点,托王中秘带去,不在此数之中."

        马扩一见宫女把珍宝搬出来,连忙推辞道:"马某饫闻嘉猷,兼带得国王、国妃投顺消息,上报朝廷,实属满载而归.这金银珠宝,万万不敢领受,国妃留下转赐与别人罢.".

        "国信使往来,常例都有赆仪相赠,"萧皇后听马扩说得决绝,不禁愕然道,"历来使节往返,两朝都是如此,宣赞何必固执谦辞?"

        "心之所安,虽无旧例,也可创新立异."马扩正色回答道,"心所不安的,纵有成例,马某也万万不敢祗领污手,国妃快请收回去罢."

        "难道这串坠领也不带去?这可是咱特意赠与令正留念的."

        "国妃馈赠,价值连城,只是山妻愚拙,别有爱好,这个也不带去了."

        "宣赞执意不收,咱也无法勉强,"萧皇后露出一个劝酒的侍女遭到拒绝时惭愧和失望的神情,叹口气说,"只是宣赞在取予之间,如此耿介,只怕咱到患难之际,宣赞也不肯说句公道话相保了."说着,她又深深地看了马扩一眼,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一时又无从说起,最后只说得一句,"马宣赞呀!你可是个好人,临到那时节,你可不能坐视不救呀!"

        "俺的公道话,岂可以用金银珍宝赂买得到的?"马扩略带一点愠色回答,"只要国妃初衷不变,持之以坚,你就是我家的人了.有谁敢凌欺于你,俺不揣微末,誓当挺身相保.国妃听了俺这话,总可放心了."

        萧皇后忽地把头上戴的冠子掀起一角,拔下一股金钗来.她戴的那种冠子与汉族妇女完全不同,成高筩形,这使她更加显得玉立亭亭.她当下把金钗用力一拗,折成二段,斩钉截铁地说:"咱与宣赞言尽于此,如有渝盟,有如此钗."

        然后她迅速把自己的纤手伸过去在他手背上轻轻触了一下,又立刻庄重地把它收回来.这是她为了酬谢他的好意付出的最昂贵的代价,比一串珍珠坠领还要贵重得多.她强迫马扩接受了这项珍贵的礼物,她的动作是那么敏捷、干净,使他简直没有推辞的余地.

        马扩带着在攻城战中被城上敌军投来的石子打中一下的不舒服的感觉,又一次站起来告辞国王、国妃,仍然由李处温陪同退出偏殿.在他们整个谈判过程中,李处温始终屏息伫立在帷幕的一侧,连大气儿也不敢出一声.因为他明白如果让萧皇后意识到他的存在,她就不可能这样舒卷自如地演好这出戏了.做大官儿的秘诀是:在某些场合中需要让人感觉到比他的实体更大的存在,在另外一些场合中又要使人忘记他的存在.李处温不愧是个炉火纯青的官僚,他已能很恰当地掌握这两者的分寸,缩小或延伸他的实体.

        他们一起退出偏殿时,萧皇后仍然不肯放过最后一个表演的机会,她款款地下座亲自把马扩送到偏殿门口,为辽、宋外交史上开辟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她最后还留下一个楚楚动人的表情跟马扩道过别,这才慢慢地阖上偏殿的双扉,结束了这一幕悲喜剧.

        当天晚上,马扩就带同辽政府的谈判使节正使秘书郎王介儒、副使员外郎王仲孙一行人乘着驿车南返.

        ①新城,今北京市高碑庙.

        ②宋时称传递文书、宣达通知的差役为快行家.

        ③灵太后姓胡,北魏宣武帝妃,后被尊为太后.临朝执政,多造佛寺、幢塔,预征六年租税,为历史上著名的荒淫女主之一.

        ④项圈.

        第十六章

        (一)

        与萧皇后在瑶光殿向马扩洽降同一天的晚间,辽政府的军事首脑四军大王、知北院枢密使事萧干与前线都统耶律大石也在白沟前线举行一次同样重要但在内容和结论上恰恰与之完全相反的谈话.萧皇后与马扩谈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耶律大石和萧干的谈话正好是勾消了前者的成果,变玉帛为干戈.

        前线副都统,牛栏军监军萧遏鲁把耶律大石的建议送呈萧皇后以后的第七天,萧皇后否决了这个建议,给予正式的明旨,要萧干督同耶律大石准备全军降附宋朝,以观后衅.派往宋朝去的谈判使节王介儒即日首途前来军中,要他们提出军队方面的具体要求,以便王介儒带去与对方磋商.

        萧遏鲁不但带来了皇后的手书,令旨,还带着激动的情绪把昨夜御前会议争论的经过和结果分别向萧干和耶律大石汇报.他本人是主战派,对会场上李处温积极鼓吹和议,萧皇后又毫不掩饰地加以支持,感到十分愤怒.

        对于萧干来说,现在的问题是简单化了,不是接受皇后的命夸,准备全军投降,就是违抗她的命令,拒绝投降.要么为瓦全之计,要么宁为玉碎,两者必居其一.王介儒和马扩即将接踵来到,他们必须在使节们来到之前作出决定.萧干听了萧遏鲁的汇报后,立刻派人去把耶律大石请来,以便听取他的意见,预筹应付之策.

        四军大王是辽政府最高的军事长官,是耶律大石的上级,但是萧干不仅一贯尊重耶律大石的意见,并且在不知不觉之间,反而听从他的意见,甚至服从他的指挥.因此在前线实际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不是萧干,而是耶律大石.

        萧干不是一头柔驯的绵羊,有时他暴跳如雷,简直是一匹怒吼着的雄狮.他也不是轻易肯把自己的权力交出的人.他之所以尊重耶律大石,固然因为他们二人在事实上对掌着奚、契丹的军队,后者的实力虽然在辽金战争中消耗了四分之三以上,但在绝对数字上仍然超过前者,同时也因为耶律大石一贯表现出来的才能、勇略和个人气质等方面,都有着使萧干十分折服的地方.

        作为一个自然的人、生理的人,一般说来,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基本上都发育得相差不多,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是病态和畸形的.作为一个后天的人、社会的人,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人们的智力和才能等方面的发展可能是不很平衡的,有时甚至是大相悬殊的.萧干虽然长得躯干颀伟,体魄健全,通过长期的战争生活,也锻炼出一副喑哑叱咤、万人辟易的嗓子,一双善于抡刀舞剑、挽弓射生的手.只是他的头脑组织,没有相应地跟上去,特别遇到重大问题,他的思考力、分析力、理解力、判断力都显得相当贫乏,需要把别人的脑子装进到自己的头颅内,才能成为—个整体的人.总之,他不是一个统帅之才,如果不是依靠国舅的地位,他决不可能被任为全军的统帅,这是很明显的.

        对于他妹子皇后的这道令旨,他自己没有立刻接受或拒绝的明确的意见.这对他确乎是个难题.

        他们辽的第一代皇帝耶律阿保机娶的述律后就是奚族人.奚本来也是契丹的同盟部落,在军事实力上仅次于契丹而居其他各族之上.述律氏后来改成为汉化的萧姓.耶律阿保机为了要平衡两族之间的势力,在他建国之初,曾经明白誓言,他们契丹族耶律氏要世世代代做这个朝代的皇帝,而他们奚部落的述律氏(萧氏)要世世代代地做这个朝代的皇后,使两者永远保持亲密的亲戚关系.二百年来,耶律氏果然没有违背这个诺言,这使得他们奚族萧氏与这个朝廷有着休戚相关的血肉联系.何况他手握重兵,身为统帅,要不经一战就束手降人,这是他决不甘心的.

        可是要违反皇后的命令,拒绝投降,这对于他也是不可想象的.经验告诉他,在政治上,他的妹子要比他成熟得多.并不是依靠他哥哥的关系,妹子才当上皇后,而是依靠妹子的力量,他才当上四军大王.他的利益,过去是,现在也仍然是依附在妹子身上.拒绝她的命令,就无异于割断自己的政治生命.此外,他的狭窄的脑袋里也想不出拒绝投降,冒险与宋人决战,万一战败了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他们今后还能有什么出路?

        这一切都不是他的能力所能答复的,他只好像往常一样把他的诸葛亮请来,问计于大石林牙,听听他的意见.由于事关重大,连他们的重要副手萧遏鲁和萧斡里剌两员大将也没有被邀来参加密谈.

        耶律大石是当时包括宋、金、辽三个朝代的统帅部中最杰出的人才,是契丹族在十年艰苦的辽金战争中锻炼出来的优秀领导人物——失败的战争和胜利的战争一样可以锻炼出人才,如果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有些人能够顺应时势的发展,采取及时的合适的措施去收割已经成熟的作物.有些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中能够面对现实,暂时收敛起自己的羽翼,静候时机,把损失和灾难缩小到最小限度,以待再起.要做到这些,已经不容易了.但是还不够,第一流的人才更加能够发挥他的主观能动作用,打开局面,化不利的处境为有利,使自己从被动地位转入主动.这不是依靠偶然的机会,而必须全局在胸,有一系列缜密的考虑,合乎实际而又坚定不移的自信以及不为时俗、潮流所左右的卓越的见解(当然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度,他们的见解和思想都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的约制,而远远地超过一个时代的总的水平).

        耶律大石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物.

        他听了萧遏鲁的汇报,经过分析研究,全面考虑了局势,迅速作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应萧干之邀,一同去商量大计.他几乎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可以说服萧干同意他的主张.但也作了万一的准备,如果萧干坚决不听他的话,他就自己干.

        他微微踅着右腿,走进萧干的机密房.从胎里带来的软骨病,使他从孩提时期开始,就成为一个瘸子.这天生的残疾几乎使他要想放弃军人生涯,做个文官终身.他中了进士,并且做到翰林承旨.契丹话称翰林为林牙,他被普遍地尊敬地称为大石林牙.但是多难的时局,仍然把他送回部队去.他用了惊人的毅力,忍受极大的痛苦,最大限度地克服了这种残疾.现在他不但锻炼得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走路,还能比普通人更矫健地骑马作战,只是在快步疾趋时,不免要露出一点与(禁止)作痛苦斗争的痕迹,蹙起那两道浓黑的眉毛.

        他听了萧干的发问后,就以一种冷静的自信,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朝廷屈膝,果然不出俺之所料.大王既然问计于俺,依俺之见,不必理睬朝命.只今夜俺和四军全军渡河掩击宋军,必可获得全胜,重固疆圉,然后再定重振乾坤之计."

        "今夜就渡河去掩杀,"萧干骇然问道,"难道林牙调兵遣将,早已准备有素,有了把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