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42章

第42章



                                    

        当时史馆所修的五代史都没有志,唐太宗乃于贞观十五年(641年)下诏让于志宁、

        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敬播等人续撰《五代史志》,最初由令狐德棻监修,高宗永

        徽三年(652年)改由长孙无忌监修,显庆元年(656年)书成上奏。

        此书为配合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而修,实际是上接《晋书》书志部分的南北

        朝典章制度专史。最初为单行本,因为其内容以隋为主,隋代又居五代最末,所以后来

        被编入《隋书》。现在被称为《隋书》十志。

        《隋书》十志虽成于众手,但作者都是学有所长的专家,因此它的内容丰富、充实。

        在正史书志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

        《隋书》十志包括:《仪礼志》7卷,《音乐志》、《律历志》、《天文志》各3卷,

        《五行志》2卷,《百官志》、《地理志》各3卷,《食货志》、《刑法志》各1卷,

        《经籍志》4卷。

        《隋志》继承了《汉书》十志的传统,它记述典章制度的范围,实际上包括了已有

        史志的各个方面,较全面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权结构、统治规模和学术文化的面貌。

        《隋志》写得一般都很有章法,每志都有序论概述历史源流和本志要旨,然后按五个朝

        代分段记述史实,给人以清晰、严整的印象。《仪礼志》记载封建礼制方面的内容,贯

        彻着维护等级制度的宗旨。《音乐志》除记录祭天地、祀鬼神的乐章外,还记载当时杂

        技的各种表演和域外音乐的内流,是有价值的艺术史料。

        《律历志》、《天文志》和《五行志》记载了不少神秘主义的东西,是统治者用天

        意来为现实服务的工具。但是其中记有不少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南北朝以来天文历算方

        面的成就。《食货志》和《刑法志》篇幅较小,内容却很重要。它们写出了南北朝时期

        土地、赋役、货币和刑法制度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和封建统治的特点。

        《百官志》记载当时封建国家的政权结构,记述了各朝的官制、官职及其沿革情况。

        《地理志》反映当时国家的行政区划,它确记了隋大业年间全国的郡、县、户、口、

        垦田数字,记述了各朝所置郡县沿革和当时的自然山川状况。

        《隋书·经籍志》在十志当中价值最为突出,它是《汉书·艺文志》之后,最重要

        的一部史志目录专著。它考究了书籍的存亡,著录了各种书籍,为人们研究古籍流传情

        况和进行辑佚、辨伪等文献整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线索。在图书分类上,它采用最

        新出现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于唐以后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写

        法上,它的大小序齐全,对于各门学术及其分支学科都能抓住要害,进行提纲挈领的评

        介,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对于古代目录学的发展,《隋书·经籍志》起

        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隋书》十志的编纂成功,对于《通典》有直接的影响。

        ------------------

        北极星书库||http://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http://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47  《唐律疏议》

        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议》30卷,唐代长孙无忌等奉皇帝之命编撰。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

        《唐律疏议》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律的律文部分及长孙无忌等人对律文的疏

        释部分。因为文中疏释部分以“议曰”二字开头,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律疏议》,或者

        《唐律疏义》。

        隋朝统治者的暴政和严苛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的历史给唐朝的建立者留下了深刻的

        印像。他们接受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建立和稳定专制统治体系。

        立法活动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唐代法典包括律、令、格、式四部分。其中律居首位,律即刑法典,是用于定罪的。

        “令”就是国家的制度和政令。

        “格”就是对文武百官的职责范围的规定,用作考核官员的依据。“式”是尚书各

        部和诸寺、监、十六卫的工作章程。

        唐高祖时就命裴寂等人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编制了《武德律》。唐太宗贞观

        年间,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对《武德律》加以修改和删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编成了《贞观律》。唐律自从贞观年间修改后,就没有再作过大的变动。唐高宗即位后,

        除了对律文做过一些个别的调整外,主要是解决律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解释无凭的问

        题。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委派长孙无忌等19人编写《律疏》,第二年完成,当

        时叫作《永徽律疏》,于是颁行全国。编写《唐律疏议》的目的是为了给唐律的条文提

        供一个权威的解释,因为唐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对于怎样理解唐律

        的条文以及用哪条律文更合适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影响了唐律的实施效果。《唐律

        疏议》对解决这一问题是很有好处的。

        《唐律疏议》按照唐律12篇的顺序,对502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了注解,并以问答

        的形式,辨异析疑。编撰者还根据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以来的封建法律理论,对于

        律文的内容叙述其源流,对其含义加以发挥,并对不完备的地方加以补充,使唐律的内

        容更加丰富。因为《唐律疏议》是官方编写又由皇帝命令颁行全国,所以具有极大的权
        威性,从此以后唐代官吏审理案件都要以它作为标准。注释部分实际上与律文部分具有

        同样的法律效力。因此,《唐律疏议》的实践结果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编撰目的,它不仅

        仅是唐律的注释书,而是成为与律并行的唐代国家法典之一。

        《唐律疏议》编定后,历经高宗、武后、中宗、玄宗等朝,又做过一些修改,但都

        属于个别内容的增改和个别文字上的修订。从唐律的发展和《唐律疏议》的沿革过程看,

        《唐律疏议》是唐朝的一代之典。

        《唐律疏议》作为封建法典,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体现着封建统治阶级的阶

        级意志。它反映了礼制、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等内容。《唐律疏议》的法律

        思想有以下两个特色:第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伦理道德和法律

        相结合,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第二,简化法律条文,减轻刑罚。如《贞观律》中的刑

        罚,与隋律相比,去掉了死刑92条,减流为徒者71条,其余变重为轻者也很多。

        唐律是秦汉以来封建专制时代较为宽简的法律。

        《唐律疏议》首篇的《名例律》如同现代法律的总则,表达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

        本原则。其余17篇相当于现代刑法的分则,具体规定了什么行为构成犯罪以及犯罪后如

        何处罚的各种条款。

        《唐律疏议》规定了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统称为五刑。

        十恶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罪行,所以列于首篇。所谓十恶都是指直接侵犯专制皇帝的

        统治基础积封建统治秩序的行为,十恶具体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

        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犯十恶罪者皆处以重刑,不享有赎、免等特权,所谓

        “十恶不赦?就是这个意思。

        八议,八议制度起源很早,唐律则规定得更为详备。

        八议的对象主要指以下几种人,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总之不外乎皇

        帝的亲戚故旧,或者封建王朝的官僚贵族。这些人只要不是犯了十恶罪,其他罪行都可

        以通过各种途径减轻或免于处罚。这种特权制度,反映了等级和阶级差别。

        唐律《名例律》还规定了一些原则,对如何认定犯罪性质和确定刑罚方面具有指导

        意义。划分公罪与私罪,关于自首减免刑罚的规定,关于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关于合

        并论罪的原则,关于累犯加重的规定,关于区分故意与过失,关于类推的一般原则,等

        等。关于老幼废疾减刑的规定,关于同居相瞒不为罪的规定,关于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的规定,充分证明唐朝的法律制度是相当完备和相当细密的。

        卫禁律是关于警卫宫室和保卫关津要塞方面的法律。职制律是关于官吏职务及驿传

        方面的法律。户婚律是关于户籍、土地、赋税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厩库律是关于

        国有牲畜和仓库管理方面的法律。擅兴律是关于发兵和兴造方面的法律。贼盗律是关于

        保护封建政权及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斗讼律是关于斗殴和诉讼方面的法

        律。诈伪律是关于欺诈和伪造方面的法律。杂律是关于买卖、借贷、度量衡、商品价格

        规格、犯奸、国忌作乐、私铸货币、赌博、决失堤防、破坏桥梁、放火失火、医疗事故、

        阻碍交通等方面的法律。捕亡律是关于追捕罪犯和逃亡士兵及役丁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