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51章

第51章



                                    因脱脱已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因

        而《宋史》是由继任的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呈给顺帝的。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

        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因素不识汉字,因而所起作用不大;主要撰修者除上述揭傒斯等

        总裁官外,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

        《宋史》修撰的时间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修成后

        对它的批评也极多,概括地说,其主要问题是:第一,篇帙庞大,内容繁芜;第二,对

        一些人物、事件的评价是非失当之处比比皆是;第三,史料的剪裁、编次、修饰、检校、

        考证等方面相当粗糙;第四、事实记载详北宋而略南宋,详南宋前期而略后期,因而轻

        重失当;至于史实的疏漏、前后矛盾等则更为常见了。因此易代之后,就有人开始改订,

        重修《宋史》,这种行为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

        出现了不少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删繁就简的;有重点改进正统问题。其中最主要的

        有:明代五洙《宋史质》100卷;柯维祺《宋史新编》200卷;王惟俭《宋史记》250卷。

        清代陈黄中《宋史稿》219卷、陆心源《宋史翼》40卷,等等。这一风气还影响了我们

        的邻国,朝鲜的李算也编了一部148卷的《宋史筌》。

        这些改订之作,虽然也改进了《宋史》的某些缺点,然而没有哪一部能够取代《宋

        史》,甚至不能像欧阳修重新撰写《新唐书》那样,即虽不能取代,但也可与《旧唐书》

        并行于世。其原因何在呢?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这又得从《宋史》的史料价值方面加以

        考察。

        宋代史学相当发达,史家辈出、著述宏富,官府的修史制度及机构也相当完善。官

        府所修有关本朝的史书有会要、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等。所谓会要便是

        分类集中记载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兴废;所谓起居注、时政记便是按年、月、日记载皇

        帝的生活起居及君臣商讨军国大事的情况;此外还有根据起居注、时政记修成的日历,

        根据日历和其他行状碑铭编年的实录以及博采众书修成的国史。其中会要属于政书体裁,

        国史是纪传体史书;其余基本上都是编年体史书。这些史书在南宋灭亡时,多数被元政

        府完整地接受下来了,修史时又进行了一些采访、搜集工作,得到了不少的野史、笔记、

        文集等。《宋史》便是在这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修纂而成的。那么,它主要依据哪一类的

        宋代史料呢?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宋代国史,国亡时皆入于元,元人修史时,大概只

        就宋旧本稍为排次。”这一说法是符合事实的,《宋史》中的15种志及列传基本来自宋

        国史的志及列传;本纪、表虽然兼采实录、日历、野史、文集等,但也是以国史为主干

        的(宋国史无表)。这些史书至今大都已经散佚,在其他书中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

        详略各不相同,因而《宋史》的史料价值是相当高的。加上在记载宋代历史各种文献中,

        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

        广泛而丰富,因而,要一般性地了解宋代历史便不可能离开《宋史》了;众多的修改之

        作,虽然确实各有其长处,但也不能取而代之或者与之并行于世了。

        《宋史》修成以后,即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以后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均有刻本。

        现在通行的是中华书局于1977年出版的标点、校勘的版本。本书吸收了学术界长期以来

        的校勘、研究成果,是目前最好的版本,极便阅读、应用。

        宋代文治、武功略逊汉唐,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荣则远超汉唐,

        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天水一朝。而要

        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时代,《宋史》将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参考书。

        ------------------

        北极星书库||http://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http://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58  《辽史》

        穹庐里的春秋

        《辽史》也是元代官修的一部纪传体正史,全书共116卷,计本纪30卷、志32卷、

        表8卷、列传45卷,另附《国语解》1卷,比较全面地记载了辽代(907—1125年)的历

        史事实。

        与《宋史》一样,《辽史》也是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

        四月开始纂修的,但《辽史》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在至正四年三月(1344年)便

        完成了。要想修成一代之典籍,无论如何,一年时间是不够的,因而《辽史》完成之后,

        即成了二十四史中缺陷最为明显的正史之一。这一点既与如上所述的《辽史》纂修时间

        短促,元代史官不能仔细整理、考订有关;也与旷时日久、与辽有关的文献散佚太多有

        关系。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开国于公元907年,1125年为金所灭,共历218年。辽朝时,

        也沿用唐及五代各国的制度,设立有国史馆,修纂有起居注、日历、实录、国史等,但

        这些原始材料大部分已经散佚。元后期修《辽史》依据的主要是辽、金、宋人的著作中

        的第二手资料。原始文献主要只有以下几种:一、辽耶律俨的《辽实录》70卷。二、金

        陈大任的《辽史》。金灭辽之后,曾两次下令纂修《辽史》。一次是在熙宗皇统年间

        (1141—1149年)由耶律固主持修纂,由其弟子萧永琪最后完成的《辽史》75卷,但未

        刊行;一次是在章宗时期,因为皇帝的重视和支持,这次修《辽史》颇花了些功夫,时

        间长达17年之久,参加的史官除陈大任之外,还有党怀英、郝俣,移刺益、赵沨等十余

        人,最后由陈大任完成。后人一般称此书为陈大任《辽史》。不过此书亦未正式刊行。

        三、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七月,原金朝状元,时任元朝翰林学承旨的王鄂,向元

        世祖忽必烈建议修辽、金二史,忽必烈接受了这一建议,但因军事繁忙,时局未稳,没

        能实行。

        至元元年(1264年),王鄂再次建议修辽、金二史,时元翰林国史院也建立起来,

        但这一次也未见诸行动。以后仁宗延祐、文宗天历曾多次诏修辽、宋、金三史,都因正

        统问题的争论未决,义例未定,因而都未成功。直至元顺帝至正三年三月(1343年),

        在右丞相脱脱、平章也先帖木儿、铁睦尔达世、右丞太平、参议长仙、郎中孛里不花、

        员外郎老老等人的奏请下,诏修辽、金、宋三史,在君臣同心、而且由脱脱裁定三史各

        为正统、从而彻底解决正统、义例问题的前提下,《辽史》才最后纂修成功。当时以脱

        脱为辽、金、宋三史都总裁官,《辽史》的总裁官是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太平)、张

        世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由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陈绎曾等4人分别执笔

        撰写而成。与金章宗时修《辽史》不一样,元代在组织撰写、成书,特别神速。从至正

        三年四月(1343年)始修,至次年三月便大功告成,只用了11个月时间。

        《辽史》所据资料既少,又匆匆成书,存在许多缺点便是很自然的了。因此,数百

        年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批评和指责。清代史学家顾炎武、钱大昕、赵翼等对它都有过

        评论。概括地说,其缺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过于简略,以致漏载了许多修史所必不可

        少的内容。如建国后,曾几次改变国号,先称契丹、后称大辽、后又称大契丹、又后复

        称大辽。这样重大的事实,在《辽史》中竟然没有反映。又如从整体上看,《辽史》有

        116卷,卷数为《宋史》的1/5,而字数却仅47万字,只有后者的1/10。第二,记事前后

        矛盾。如《太祖记》载:

        “天赞三年,获甘州回鹘都督毕离遏,因遣使谕其主乌母主可汗。”而《属国表》

        记载同一事件却说成是“天赞三年,获甘州回鹘都督乌母主可汗。”究竟俘获的是毕离

        遏还是乌母主可汗?使人无所适从。第三,记事错误甚多。其中既有纪年错误,如《太

        祖纪》:元年(907年)“夏四月丁未朔,唐梁王朱全忠废其主,寻弑之,自立为帝,

        国号梁,遣使来告。”而据欧阳修《五代史记》等书记载:宋全忠自立为帝是在四月甲

        子,明年正月才弑济阴王;也有文字、史实错误,如《辽史》中记载道宗有寿隆年号。

        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第一,道宗先帝圣宗名隆绪,断无取祖先名字作年号的道理。第

        二,现在所见辽代碑刻、钱币皆作“寿昌”。

        因为以上诸种缺陷,学者们一般认为元初三史中《辽史》是最差的一部。但是,留

        传到现代的辽朝史料已经非常之少,《辽史》作为现存唯一的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地记

        载了辽朝历史事实的著作,其珍贵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