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76章

第76章



                                    贡品多数都是当地的土特产,包括著名的手工业产品及矿产、药材等;赋为

        绵、绢等物。如卷1京兆府下记载:“开元贡:葵草席、地骨白皮、酸枣仁;赋:绵、

        绢。”在县下又有对于当地水利设施、工矿业及其他经济资料的记载。如卷1京兆府醴

        泉县(今陕西礼泉县)有关于郑、白渠灌溉情况的记载;卷16相州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有西门豹及史起引漳水灌田的记载;卷11密州辅唐县(今山东安丘县)有语水堰灌田的

        记载,并说“今尚有余堰,而稻田畦畛存焉”;卷3原州平高县(今宁夏固原县)有西

        北地区监牧场地、马匹数字的记载;卷4盐州有关于盐池的记载;卷3延州肤施县(今陕

        西延安市东北)和卷40肃州玉门县(今甘肃玉门市北)都有关于石油矿的记载;卷14蔚

        州飞狐县(今河北涞源县)有三河冶官营铸钱工业的记载,并描述了作者亲自主持恢复

        铜冶置炉铸钱的经过。至于一般铜矿、银矿、铁矿的记载就更多了。《元和郡县图志》

        对各地户口记载的一大特色是兼记不同时代的户口数。地理志对户口的记载始于《汉书

        ·地理志》,但《汉志》对西汉一代的户口,只记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数字;

        《元和郡县图志》既记载开元年间的户数,也记载元和时的户数,为我们研究安史之乱

        前后各地户口的变动提供了重要佐证。

        当然,《元和郡县图志》也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如叙述某些州县沿革过于简略。

        由于资料不全,往往显得残缺、混乱,给人以拼凑起来的感觉。而且,《元和郡县图志》

        的作者李吉甫,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一员,他在宪宗时,两度被升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官居宰相要职。他编写《元和郡县图志》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如他在原

        序中所说:

        “古今言地理者,凡数十家。尚古远者或搜古而略今,采谣俗者多传疑而失实,饰

        州邦而叙人物,因丘墓而征鬼神,流于异端,莫切根要。至于丘壤山川,攻守利害,本

        于地理者,皆略而不书,将何以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势胜之利,示

        形束壤制之端?”他精研地理,编写《元和郡县图志》的目的正是为皇帝便于周览全国

        形势,以达到“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的目的。但这书毕竟保存了大量丰富的资料,

        对全国各地的地理沿革、山川、物产,都有一个简要的叙述。在编写体例方面,对宋代

        乐史的《太平素宇记》,元、明、清各代的《一统志》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人们盛赞

        《元和郡县图志》开我国总地志的先河,这话也并非过誉。

        《元和郡县图志》在流传过程中,不仅附图散失了,而且文字也有残缺。全书40卷

        中缺第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三十六诸卷及第十八卷和第二十五卷的

        一部分。

        清代严观有《元和郡县补志》及缪荃荪《元和郡县志缺卷逸文》等均可供参考。

        ------------------

        北极星书库||http://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http://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85  《岛夷志略》

        中外交通史必读之书

        《岛夷志略》是元代中外海上交通地理名著。汪大渊撰。

        原名《岛夷志》,明代作《岛夷志》,清代改名《岛夷志略》。

        全书共分100条,前99条记载和涉及的地点总计220个,均系作者亲睹,其说可靠;

        其第100条“异闻类聚”,是摘录前人旧记《太平广记》等书而成,没有什么价值。

        汪大渊,安焕章,江西南昌人。关于他的生平,据吴鉴在《岛夷志·序》中介绍:

        “豫章汪君焕章,少负奇气,为司马子长之游,足迹几半天下矣。顾以海外之风土,国

        史未尽其蕴,因附舶以浮于海者数年,然后归。其目所及,皆为书以记之。校之五年旧

        志,大有迳庭矣。”汪氏自己在《岛夷志后序》里说:“大渊少年尝附舶以浮于海,所

        过之地,窃尝赋诗以记其山川、土俗、风景、物产之诡异,与夫可怪、可愕、可鄙、可

        笑之事。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张翥在《序》里说:“汪

        君焕章当冠年尝两附舶东、西洋,所过辄采录其山川、风土、物产之诡异,居室、饮食、

        衣服之好尚,与夫贸易赍用之所宜。非亲见不书,则信乎其可征也。”可见,汪大渊是

        大游历家,曾两次随中国商船到东洋(即南洋)、西洋(即印度洋)。《岛夷志略》前

        99条中有关各地的山川、风土、物产、居民、饮食、衣服和贸易的情况,都是他当时根

        据亲身的见闻记录下来的,因而是可靠的。

        归来之后,他又以5年的时间,校对前人的记载,发现其中许多与自己的见闻“大

        有径庭”的地方。可以断定,该书初稿,大概也是在这5年内完成的。

        《岛夷志略》最后成书是在“至正己丑冬”,即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冬天。

        这年冬,汪大渊路过泉州,适值泉州路达鲁花赤偰玉立莅任。偰以《清源前志》(泉州

        在五代后曾置清源军节度,宋代加清源郡号,故又称清源)散失,《后志》仅至南宋淳

        祐十年(1250年)为止,乃命吴鉴编修《清源续志》。吴鉴以泉州为对外贸易的大港,

        船舶司的所在地,诸蕃幅辏之所,不能没有海道诸岛屿及诸国地理情况的记载,于是请

        两次亲历海外,熟悉海道地理情况的汪大渊撰写《岛夷志》,附于《清源续志》之后。

        这一是为增加商人、文人的见识,二是宣扬元朝的威德远大。从吴鉴为《岛夷志》作

        “序”在“至正己丑冬十有二月”看出,汪大渊最后成书的时间不会晚于这年11月。

        不久,大渊回到故乡南昌,复将《岛夷志》刊印成单行本,以广其传。至正十年

        (1350年),又请翰林修撰张翥为之作“序”,正式发行于世。现存的《岛夷志略》,

        在吴序之前,有张序,可见源于南昌所刻之单行本,而不是出自《清源续志》附录。

        元代海外地理专著还有陈大震的《大德南海志》和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两书

        都不如《岛夷志略》的价值。《大德南海志》原书20卷,今仅存卷6至卷10。所收地名

        多虽多,然仅列其名而无叙述。《真腊风土记》虽记载详赅,但仅一国而已。总之,

        《岛夷志略》是我们研究元代中外海上交通最有价值的必读地理著作。

        《岛夷志略》上承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和赵汝适的《诸蕃志》,下启明初马

        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等书。但《岭外代答》,特别是《诸蕃志》,

        主要是作者耳闻,而不是亲历,因此其中存在一些错误。《四库全书总目》在评价中指

        出:“诸史外国列传秉笔之人,皆未尝身历其地。即赵汝适《诸蕃志》之类,亦多得于

        市舶之口传。大渊此书,则皆亲历而手记之,究非空谈无征者比。”马欢著《瀛涯胜

        览》,是受汪大渊的启发。他在自序中说:“余昔观《岛夷志》,载天时气候之别,地

        理人物之异,慨然叹曰:普天下何若是之不同耶?!……余以通译番书,亦被使末,随

        其所至,鲸波浩渺,不知其几千、万里。历涉诸邦,其天时、气候、地理、人物,目击

        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著者不诬。……

        于是采摭各国人物之丑美,壤俗之异同,与夫土产之别,疆域之制,编次成帙。”

        《瀛涯胜览》虽叙事更为详细,但涉及的只有20个国家,远不如《岛夷志略》之广。费

        信受汪大渊的影响更深。在他的《星槎胜览》里,许多地点的记述是从《岛夷志略》中

        抄袭来的。巩珍的《西洋番国志》,所收条目与《瀛涯胜览》相同,内容也大同小异,

        实不过是根据马欢的记录加以润色,行文瞻雅罢了。

        《岛夷志略》自明至今,一直为我国公、私藏书家所珍藏。

        例如:明《文渊阁书目》、晁氏《宝文堂书目》、钱氏《述古堂书目》等均收有

        《岛夷志》;《袁宇通志》、《大明一统志》、《东西洋考》、《古今图书集成》等,

        都引用过《岛夷志》,清代的《四库全书本》中有《岛夷志略》,而《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则作《岛夷志略》,这说明明清官方都收藏有《岛夷志略》。

        在明代,未闻有《岛夷志》刻本,当时藏书家所藏刻本当是汪大渊在南昌所刻的单

        行本。钱氏《述古堂》还藏有“元人钞本”,《天一阁》则藏有明抄本。元、明抄本今

        已亡失。

        清代有刻本,也有抄本,民国初年所见的抄本为旧抄本和《四库全书》传抄本。彭

        元瑞、李文田所藏的旧抄本与《四库全书》本有出入,说明在明、清有多种抄本存在。

        彭氏《知圣道斋》藏本今在北京图书馆,丁氏《竹书堂》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在日本、

        美、英、法也有藏本。